研究生: |
朱靜怡 |
---|---|
論文名稱: |
大學藝文中心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以中央大學藝文中心為例 |
指導教授: | 賴瑛瑛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0 |
中文關鍵詞: | 大學藝文中心 、社區 、互動關係 、社區文化 、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參與 |
英文關鍵詞: | University Art Center, Community,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Community Culture, Community Empowerment/Development, Community Involvemen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8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台灣各大學院校設立藝文中心蔚為風氣,成為台灣當前成長最快速的藝文機構之ㄧ。在這股設置熱潮的帶領下,大學藝文中心不僅能讓學生在鑽研學術之餘,有更多的機會接受藝術文化的薰陶,藉由藝文活動的參與,亦促成大學校園藝文風氣的全面提升。隨著政府「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的持續推動,加速了社區意識的抬頭與大學校園的開放,在社會的期待下,促使大學藝文中心的服務的對象,從校內師生逐漸擴大至社區居民,社區參與成為大學藝文中心發展一個重要的動力,也使得大學藝文中心逐步走出了學院的藩籬,跨越校園、社會與文化的界限,積極扮演著地方公立藝文機構外的第二展演平台,進而成為臺灣藝術文化生態的一環。大學藝文中心透過活動的策劃與推廣,除將大學生培養成未來支持、欣賞藝術最主要的人口外,在這一波社會的期待中,它亦扮演對社區直接提供藝文活動的重要角色,越是欠缺藝文空間的社區,越發突顯大學藝文中心的重要性。
本研究在探討大學藝文中心與社區互動關係的相關議題時,首先分別以社區的概念與資源、大學與社區互動的目的與模式、大學與社區互動的困境與因應、大學藝文中心的社區功能、大學藝文中心與地方文化館的結合及案例分析等面向切入,對大學藝文中心的社區功能進行探討;之後再針對影響雙方互動之因素,及社區對於大學藝文中心之需求進行瞭解與分析,最後再提出建立雙方良好互動以及資源分享之最佳策略與改善建議。經研究發現,欲建構大學藝文中心與社區互惠互利的共存關係,其具體的做法和努力的目標有:一、大學藝文中心與社區應建立平等暢通的溝通管道,並持續的進行溝通;二、大學藝文中心與社區應發展共存共榮的資源分享關係;三、大學藝文中心應對社區所提供的多方位服務,帶動社區進步;四、大學藝文中心應自許成為地方精緻文化的催生者,並以打造社區藝文中心為努力的目標。
長期以來,台灣各大學藝文中在與社區互動關係的經營上並不積極,即使從1988年起至今近廿個年頭,大學藝文中心在社區文化功能的發展上,仍遠遠悖離社會的需求。所幸在社區總體營造觀念日益普及與社區居民的殷切期盼下,促使大學藝文中心開始重視社區參與,並有計畫的與社區進行資源分享。本論文期盼透過對台灣大學藝文中心與社區互動關係之探討,為其他大學藝文中心未來發展社區文化功能提供參考與建議。
In these years, it is common to see Taiwan universities start to set up their art centers, and these art center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apid-growing art institutions. With this art center trend, students not only can pursue academic study in university, but also have closer art experience in life. More art events there are in university; higher art level could be boosted. With government’s policy, Local Community Empowerment, local community concept now is popular. Moreover, with the easy accessibility of university, the target user of art center service quickly expend from students and staff only into local community citizens as well. Local community involvement now plays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university art center development. University art centers step out the academic field and granted with more cultural and social mission. Besides public art institutions, university art centers are now the main platform for art events, and actively involved in Taiwan art ecology now. Closer to art in university life, students can develop their art sensibility, and further become potential art sponsors in the future. With the local community’s expectation, university art centers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where with less art platforms.
This case study is aim to research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center and local community. Analyzed from several perspectives, such as local community concept and resource, interactive goal and model, interactive difficulty and resolution,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rt center and local culture exhibition hall also detailed case study to further analyze university art center function in a local community. Later, influential factors on mutual parties, with local community expectation are also considered. Based on all perspectives, this research provide the strategy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 for resource sharing. How to develop a goo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n both parties? First, university art center and local community need to have streamless and open communication channel. Second, both parties should develop win-win situation by sharing more resource. Third, university art centers should provide local community various services and lead local community advancement. Four, university art center should expect itself to be the cradle of local exquisite culture, and become local art hub.
Long time ago, university art centers are not eager to develop and maintai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local community. Since 1988 till now, almost twenty years past by, university art centers still play inactive role in local art development, yet from what they are expected and needed. Fortunately, the penetration of community empowerment and the expectation from local citizens, university art centers start putting emphasis on local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scheming out the resource sharing. This research hopes to provide more insights and advice o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center and local community.
中文部分
王文瑛.〈天主教大學的社區服務理念與實踐〉.《大學發展與社區參與》(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主編).高雄:復文圖書.(2000):55-57。
王玉豐‧〈地方意義的生產與建構 地方文化館思考的起點〉.《空間重塑簡訊》.第7期.台北:中華民國藝術文化環境造基金會.(2003):14-17。
王芸三‧《台灣地區大學院校藝文中心之研究-以大葉大學藝文中心規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部美術研究所藝術行政暨管理組碩士論文‧2007。
王怡芬‧《文建會網路學院CASE智庫 社區總體營造》‧台北:文建會‧2003。
王秋絨‧《社區教育模式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1997。
王禎媛‧《美國與台灣地區大學藝文中心的經營管理之研究-兼論中山大學藝文中心之設立與發展》.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王啟祥‧〈博物館與社區互動模式初探〉.《博物館學季刊》.第16卷1期.台中:台中科學博物館.(2002):27-33。
司徒達賢.《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9。
自由時報.〈大學要有社區結合的新觀念─暨大校長李家同辭職風波的省思〉.第3版.社論.1999/11/23。
余小玲.〈網路社會的形構----Castells論流動空間〉.《資訊社會研究》第3期(2002):239-267。
余嬪.〈大學休閒、遊憩服務與社區發展〉.《大學發展與社區參與》(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主編).高雄:復文圖書.(2000):81-95。
呂明芳‧《台灣公立大學圖書館藝文展覽角色與功能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呂理政‧〈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運動〉.《二○○二年文建會文化論壇系列實錄 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文化館》.台北:文建會.(2000):248-260。
宋鎮照.《社會學》.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
李斐瑩.〈觀眾研究與二十一世紀博物館〉.《美育》.第109期.(1999):20-26。
周功鑫.〈博物館展覽策劃與觀眾學習〉.《博物館學季刊》.第15卷2期.台中:台中科學博物館.(2001):83-90。
邱婉麗.《學校與社區資源互享互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吳旭峰‧〈地方生活文化空間的永續經營〉.《空間重塑簡訊》.第5期.台北:中華民國藝術文化環境造基金會.(2002):6-11。
吳密察‧〈地方文化館的執行策略〉.《二○○二年文建會文化論壇系列實錄 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文化館》.台北:文建會.(2000):264-266。
吳瑪俐.《藝術進入社區》.台北:遠流出版社.2007。
林明地.《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
林明地.(學校社區化在理念與實踐上的發展趨勢)《教育資料集刊》.第27期(2002):259-280。
林始昭.《大學生對大學圖書館辦理展覽活動需求之研究-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
林振春.《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1999):56-59。
彼得‧杜拉克著,余佩珊譯.《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台北:遠流出版社.1994。
洪惠瑛.《藝術管理》.台北:揚智出版社.2002。
胡家瑜‧〈變遷中的大學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第11卷3期.台中:台中科學博物館.(1997):65-72。
威廉‧畢尼斯著,桂雅文、閻惠群譯.《藝術管理這一行》.台北:五觀藝術.2004。
徐小虎‧《內太空的星星》.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1992。
徐純‧〈社區博物館的評量〉.《文建會 社區博物館與文化產業研討會》.台北:文建會.(2001):35-42。
徐震譯.《社區論》(The Community)(Sanders, Irwin T.).台北:黎明文化.1982。
徐震.《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1980。
徐震.《社區發展:方法與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1985。
徐震.〈從虛擬社區的興起看社區發展的未來〉.《社區發展季刊》第100期(2002):60-68。
秦雅君.〈期待發揮整合及協助的功能-訪劉維琪、陳以亨談大學藝文中心協會未來走向〉.《典藏今藝術》.台北:典藏藝術家庭,第91期.(2000):118-119。
夏學理,鄭美華,陳曼玲,周一彤,方顗茹,陳亞平著.《藝術管理》.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
夏鑄九等譯.《網路社會之崛起》(Castells, Manuel).台北:唐山.1998。
夏鑄九等譯.《認同的力量》(Castells, Manuel).台北:唐山,2002。
陳文逸主編.《大學藝文中心角色與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中壢:宏泰出版社.2000。
陳仙明.《大學博物館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十二所大學博物館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陳玉秋.《博物館觀眾之視覺經驗研究-以美術展覽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陳佳利‧〈社區博物館運動:全球化的觀點〉.《博物館學季刊》.第18卷4期.台中:台中科學博物館.(2004):43-57。
陳其南‧〈社區總體營造〉.《教育社會學通訊》.第13期,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教育社會所,(1999):28-29。
陳其南‧〈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發展策略〉.《社教資料雜誌》.第241期.台中:國立臺中圖書館.(1998):5-7。
陳秋山.(安身立命在社區).《慈濟月刊》.第360期,1996。
陳郁秀‧〈地方文化館的政策與實踐〉.《二○○二年文建會文化論壇系列實錄 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文化館》.台北:文建會.(2000):272-274。
陳郁秀.《地方文化館工作手冊》.台北:文建會.2003。
陳國寧‧〈社區博物館的經營與社區資源互動〉.《文建會 社區博物館與文化產業研討會》.台北:文建會.(2001):9-19。
陳國寧‧〈發揮大學博物館之功能〉.《華岡博物館館刊》.第4期.台北:華岡博物館.(1997):1-2。
陳雲雲‧〈全球風險時代中博物館教育新思維〉.《博物館學季刊》.第18卷1期.台中:台中科學博物館.(2004):7-17。
許功明、劉幸真.〈「臺灣南島民族展示」觀眾研究─大學生篇〉.《博物館學季刊》.第10期.(1996):79-89。
許功明.〈美術館觀眾的社會學調查與分析〉.《博物館學季刊》.第1期,(1995):67-77。
許博超.《博物館觀眾研究之評鑑類型與原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黃友玫.〈大學藝文中心定位與展望座談會〉.《典藏今藝術》.台北:典藏藝術家庭.第91期,(2000):120-126。
黃光男.《博物館行銷策略》.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7。
黃光男.《博物館新視覺》.台北:正中書局,1999。
黃光男、陳國寧.《台北市博物館、美術館資源調查研究》.台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調查研究計畫.2000。
黃巧慧.〈大學藝文中心蓄勢待發〉.《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會訊》.第13期(1999):2-3。
黃巧慧.〈邊緣地帶的藝文展演空間~大學藝文中心簡介〉.《藝術觀點》.第3期(1999):92-95。
黃武忠.〈地方文化館與社區總體營造〉.《二○○二年文建會文化論壇系列實錄 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文化館》.台北:文建會.(2000):226-230。
張振明.《美術館展覽及其功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張雪梅.《大學教育對學生的衝擊─我國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實證研究》.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社,1999。
張植珊.《文化建設與文化教育》,台北:正中書局,1993。
張楊興.《大學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元智大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張豐吉.《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典藏作品集》.台中: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1988。
張譽騰.《博物館大勢觀察》.台北:五觀藝術.2003。
張譽騰.〈大學博物館的使命與功能〉.《博物館學季刊》.第 10卷3期.(1996):17-22。
張譽騰‧〈社區博物館的理念與形成〉.《文建會 社區博物館與文化產業研討會》.台北:文建會,(2001):55-65。
詹秀員.《社區權力結構與社區發展功能》.台北:洪葉文化,2002。
廖翎吟著,明新技術學院通識教育部主編.〈大學校園內藝文空間的教育意義~以竹師藝術空間為例〉.《通識教育與美育研討會論文》.台北:明新技術學院(2002):61-70。
潘‧克莎(Pam Korza)著.桂雅文譯.《社區藝術管理:美國社區藝術管理實務》.台北:五觀藝術,2000。
鄭乃銘‧〈大學附設藝文中心〉.《CANS藝術新聞》.台北:華藝文化.(2000):82-84。
鄭郁馨‧〈社區博物館之初探〉.《市師環教》.第57期.台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教中心.(2004):39-65。
劉婉珍‧〈美術館與社區共同成長-以藝術展覽增進社區意識的舉例〉.《空間重塑簡訊》.第1期.台北:中華民國藝術文化環境造基金會,(2001):9-11。
劉婉珍.《美術館成人教育活動規劃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蔡旻哲.《台灣地區藝文活動推廣之研究-以行銷觀點論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蕭百興.〈淑世智慧的在地實踐:華梵建築學系在石碇地方的文化-空間〉.《大學發展與社區參與》(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主編).高雄:復文圖書.(2000):61-76。
謝文全.《教育行政學》.台北:心理出版社.2003。
簡茂發.《大學藝文中心與地方中心的連結與資源分享研討會》.台北: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大學院校藝文中心協會.2002。
羅美蘭.《美術館觀眾特性與美術鑑賞能力關係之研究》.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5。
羅柏‧凱利(Robert F. Kelly)著‧黃慧珍譯‧(博物館行銷) .《博物館學季刊》.第7期.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5):39-43。
蘇昭英、蔡季勳.《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台北:文建會,1999。
英文部分
Chen Kuo-NingL.“National Cultural Strategy and the New Visitors of Local Museum Operation in Taiwan”.INTERCOM 2006 Annual Meeting & Conference(Thesis Collection 5).2006:67-74。
Christian WALTL.“Museums for Visitors:audience development - a crucial role for success museum management”.INTERCOM 2006 Annual Meeting & Conference(Thesis Collection 1).2006:73-79。
Danilov, V. J..“University and college museum, galleries, and related facilities, a descriptive directory.”.Westport: Greenwood Press.1996。
Honig, M. I., Kahne, J. K., and McLaughlin, M. W. .“School-community connections: Strengthening opportunity to learn and opportunity to teach. In V. Richard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4th ed.)”.New York: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01:978-1065。
King, M.“ University museum staff: Whom do they serve”.Museum News. (58)1. 1980:24-29。
Martin, I. S. .“ Community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Dialectics of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in 1996 Taipe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ty Education.1996。.
網站部分
中華民國大學藝文中心協會.〈宗旨目標〉.《關於藝協》.1999。
http://ad6.ntua.edu.tw/ncaa/about/about2.htm(2007年12月26日)
法務部.〈各級學校藝術推廣教育實施辦法〉.《全國法規資料庫》.1999。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20043(2007年11月10日)
法務部.〈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全國法規資料庫》.2001。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30025(2006年11月30日)
法務部.〈社區發展工作綱要〉.《全國法規資料庫》.1999。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50076(2007年9月30日)
桃園縣文化局.〈社區營造簡史〉.《社造教室》.2005。http://www.tyccc.gov.tw/tycomm/p2-2.htm(2007年10月30日)
法務部.〈大學法施行細則〉.《全國法規資料庫》.2006。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30028(2006年11月30日)
法務部.〈大學推廣教育實施辦法〉.《全國法規資料庫》.2006。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30027(2007年11月10日)
佛光大學.〈建立一座大學與社區的橋樑〉.《佛光大學通訊》.佛光大學.第13期.2004。
http://www.fgu.edu.tw/~fgunews/new013/A013-1.htm(2007年10月16日)
陳柏羽.〈藝術家進駐斗六長平社區〉.台灣社區新聞網.2005/9/6。
http://www.dfun.com.tw/others/others_08.aspx?articale_id=766(2007年10月16日)
國立中央大學諮商中心.〈社區心理衛生推廣聯誼會組織章程〉.中央大學忪濤部落.2007/4/20。
http://family.pinewave.tw/?2172(2007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