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鏞儒
論文名稱: 畜獸圖像的遞嬗─黃鏞儒彩墨創作探討
The Evolution of Animal's Picture—A Study of Colored Ink Painting by Hwang Iong-Ru
指導教授: 李振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5
中文關鍵詞: 畜獸畫畜獸圖像花鳥象徵生態藝術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10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研究主題為「畜獸圖像的遞嬗」,主要藉由探討畜獸圖像從古至今在意義及表現的遞變。自古以來,無論是東西方,人類的生活型態與動物息息相關,彼此必須相互依存,在東方與西方的古代學者中皆有深刻的探討,可從他們的學說中窺探出人對自然應有的尊重與愛護,然而,這種價值觀在近代不斷地受到忽視,逐漸喪失共生共榮的立基點。所以,基於這樣理由,而產生此創作。筆者試著對過去歷代飛禽走獸畫的發展脈絡做一整理,並以具象寫實表現手法,融入中國傳統的筆墨精神,運用不同性質的處理手法,期待更能精確的掌握對象的精神特質,以此傳達個人的某些情感與價值觀。本研究採用歷史研究法,分析、比較、歸納、綜合「傳統」與「現代」水墨畫審美理論與表現型態的不同,藉著實驗過程,賦予畫面新的詮釋。
    本研究主題重點涵蓋了中國歷代與近現代飛禽走獸的繪畫風格發展、傳統的象徵文化意涵、現代畜獸圖像的審美角度、個人創作理念的分析與實踐,此三個部分在研究架構上分為六章,茲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內容、研究與創作之關係的說明。
    第二章:1.中國歷代飛禽走獸的繪畫風格發展,以文獻作品來探討飛禽走獸在歷史中的生成,如從萌芽到成熟、依附性質與獨立構成之間發展的過程、實用性的轉換,並列舉古代畫家的作品作印證。2.傳統飛禽走獸之象徵性與公式化,它具備人文生態的寄情,不同的飛禽走獸寓有不同的性格與美的想像,豐富卻也受限的象徵意義。
    第三章:了解現代畜獸畫審美角度因何而生成的,而文化省思與批判又如何的催化審美基準的變革。另外,由於藝術表現投射當代社會的脈動,在生態意識高漲的時代氛圍裡,藝術家對此當代的諸多現象投射出什麼的情感及作為,而觀眾又是如何加以回應。
    第四、五章:個人創作理念的分析及實踐結果的呈現,除闡述個人創作的理念及內涵、創作題材之選擇及畫面形式呈現外,並將每幅作品的表達意念、表現方式及創作時所使用的技法、媒材及圖像符號等做一詳盡說明。
    第六章:結論部分,透過對飛禽走獸的源流和東方美學的關係、圖像及象徵性的深入所呈現交集,藉此釐清個人創作思路,以期在所屬的時代中呈現出不同以往詮釋的作品。

    This search is about the changes of the meaning and skills in" Animal Painting" from ancient time til l now. Weather East or West, human lives are closely connected to animals. They have to rely on each other. From both their scholars' theory, we can realize that people respect and treasure the mother nature. However, this value has been disregarded nowadays. That' s why I do this research. I try to put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s Painting through the ages in order, represent it realistically, blend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spirits of pen and ink, and express personal feelings and values. This essay is based on " history research method" , analyzing, comparing, inducting and synthesizing the different theory and forms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 Water-ink Painting. " Through the process, I hope to give new interpretation to the paintings.
    This search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imals painting style from long time ago till now, traditional culture symbols, and esthetic sense for modern animal pictures, and putting personal creative concepts into practice. This three parts are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as follow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including research motivation, purpose, contents, area,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creation.
    Chapter 2: 1.The painting styles of the past dynasties birds and beasts of China are developed, probe into the formulation in history of birds and beasts with the document works, if from sprout to the ripe , depend on course of development during nature and independent composition , conversion of practicability, and the works enumerating the ancient painter confirm . 2.The symbols of the traditional birds and beasts are and stereotyped, it possesses the feeling of sending with ecological humanity, different birds and beasts reside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and beautiful imagination , enrich the also limited symbol meaning.
    Chapter 3: Understand modern domestic animal why beast draw aesthetic angle and produce , and culture think and how 's catalysis aesthetic basic change does it criticize. In addition, because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throws the puls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in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surging era atmosphere, artist contemporary a great deal of phenomenon throw what emotion and conduct does it produce with this, and how audience react !
    Chapter 4 , 5: Individual creates the analysis of the idea and practises the appearing of the result, besides explaining that the idea and intension , choice of creating subject matter and picture form that individual creates appear, and explain the skill and technique , matchmaker material used and picture symbol ,etc. when the expression idea , displaying way and creating of each of works exhaustivly.
    Chapter 6: Conclusion part, appear mixedly through the source and course and relation , picture and symbolizing deepening of eastern aesthetics to the birds and beasts, distinguish individuals and create the thinking by this, expect not to demonstrate with the works that were annotated in the past in affiliated era.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2 第三節 研究與創作的關係……………………………………………3 第四節 名詞解釋………………………………………………………4 第二章 傳統畜獸畫的意象表現……………………………………………6 第一節 畜獸圖像發展歷程中的整體脈絡……………………………6 一、 肇始時期:魏晉………………………………………………… 8 二、 獨立時期:隋唐………………………………………………… 9 三、 完善時期:五代兩宋…………………………………………… 10 四、 群采紛呈時期:元明之後……………………………………… 12 第二節 畜獸圖像的表號意義…………………………………………14 第三節 畜獸圖像的象徵表現手法……………………………………20 一、 諧音……………………………………………………………… 20 二、 寓意……………………………………………………………… 21 三、 附會……………………………………………………………… 23 第三章 生態觀點下的現代畜獸畫之審美角度……………………………25 第一節 畜獸畫的轉變與契機…………………………………………25 第二節 畜獸畫的生態意識……………………………………………33 第四章 創作形式與理念……………………………………………………38 第一節 節奏韻律與整體聯繫…………………………………………38 第二節 色彩共感覺與結構……………………………………………41 第三節 圖像的意境營造………………………………………………43 第五章 作品分析……………………………………………………………46 第六章 結論…………………………………………………………………62 參考書目………………………………………………………………………65

    一 叢書
    1.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北京:人民美術,,1989年。
    2. 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藝術叢編》,臺北:世界書局,民國51年11月初版。
    3. (梁)任昉,安義王軼羣校,《述異記》上卷,收於《增訂漢魏叢書(四)》,台北市:大化書局,民國72年12月初版。
    4. (漢)應劭,《風俗通‧窮通》卷七,收於《增訂漢魏叢書(四)》,台北市:大化書局,民國72年12月初版。

    二 專書
    1. (宋)朱熹集傳,《詩經》卷五,同治七年湖北崇文書局刻本,頁11。
    2. (美)約翰.杜威,《人的問題》,傅統先、邱椿譯,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
    3. (德)卡爾. 雅斯貝斯,《歷史的起源与目標》,魏楚雄、俞新天譯,北京市:華夏出版社出版,1989年。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5. 《詩經‧小雅》,書海出版社,2001年,頁135。
    6. 《辭海》,臺北市:中華書局編印,民69。
    7. Herbert Read,《美術‧社會》,周鄉博譯,東京都:牧書店,1955年再版。
    8. J.J.de Lucio-Meyer,《視覺美學》(Visual Aesthetics),王建柱譯,台北:視覺文化公司,民國67年初版。
    9. Suzi Gablik,《現代主義失敗了嗎? 》,滕立平譯,台北市:遠流出版,1991年。
    10. 王岳川,《中國鏡象---90年代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11. 王鉻鉻,《想象的異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2. 王耀庭,《古畫》,臺北:幼獅,1994年。
    13. 卡爾‧榮格等著,《人類及其象徵 : 心靈世界的探源》,黎惟東譯,臺北市:好時年,民72。
    14. 石守謙,《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1996年。
    15. 米德(Richard Mead),《國際管理》,李茂興譯,臺北市:弘智文化,2001年。
    16. 何懷碩,《苦澀的美感》,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民國87年初版。
    17. 何懷碩,《創造的狂狷》,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民國87年初版。
    18. 李勉評註,《史記七十篇列傳評注》下冊,台北:國立編譯館,1996年初版。
    19. 林書堯,《色彩學》,台北:著者發行,民國72年初版。
    20. 查常平,《人文藝術》,貴陽市: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2000年。
    21.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7年第12次印刷。
    22. 馬白水,〈繪畫的音樂性〉,《水彩畫法圖解》五版,台北:新中出版社,民國62年。
    23. 高樹藩,《國民標準字典》,台北市:正中書局,民74年。
    24. 張廷玉等撰,《明史》卷六十七,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九年,三版。
    25. 陳振濂,〈論早期花鳥畫構圖審美的衍變---從全景構圖到折枝構圖〉,《中國繪畫研究論文集》,朵云編輯部選論,民國90年。
    26. 章海山、張建如,《倫理學引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7. 普列漢諾夫 (G.V.Plechanov),《藝術與社會生活通信》,台北市:弘文館,民國75初版。
    28. 黃賓虹,《黃賓虹話語錄》,臺北:華正書局,民國75年初版。
    29. 楊雅惠,《兩宋文人書畫美學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30. 潘諾夫斯基(Panofsky ,Erwin),《造型藝術的意義》,李元春譯,臺北:遠流出版社,1997年初版。
    31. 薜永年,《中國繪畫欣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91年。
    32.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台北:廣文書局,民國62年6月初版。
    33. 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6年11月初版 。
    34. 胡懿勳,〈面對生態藝術的態度與認知〉,《台北國際生態藝術》,台北市:歷史博物館,民國88年12月。
    35. 陸費逵總勘,《淮南子‧天文訓》卷三,台北:中華書局據武進莊氏本校刊,民國89年1月。
    36. 韓瑞屈 渥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藝術史的基本原則》,曾雅雲譯,台北:雄獅圖書,民76年12月。
    37. 夏征農,《辭海》(精裝本),台灣:東華書局,1992年10月初版。
    38. 羅竹風,《漢語大辭典》,台灣: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第10卷。
    39. 阿爾多‧李奧帕德((Aldo Leopold),《沙郡年記》,吳美真譯,台北:天下遠見出版,1999年10月10日。
    40. 徐建融,《宋代名畫藻鑒》,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11月。
    41. 戴維‧方坦納(David Fontana),《象徵世界的語言》,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42. 居閱時、瞿明安,《中國象徵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43. 劉其偉,《藝術人類學‧原始思維與創作》,台北:雄獅圖書,2002年1月。
    44. 倪春燕,《宋代與現代工筆花鳥畫形式語言比較研究》,華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碩士論文,2005年4月。
    45. 大英百科線上,http://www.wordpedia.eb.com (7 Jan.2007)。
    46. A.W.Rimington,《Colour─Muisc》,The Art of Mobile Color,1912。
    47. Norman Bryson,〈Semiology and Visual Interpretation〉,《Visual theory:Painting and interpretation》,Oxford : Polity Press,1991。

    三 期刊
    1. 王新倫,〈文化維權:現代文人畫難以承受之重〉,《美術研究》,中央美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2. 蘇啟明,〈龍源龍象與龍文化〉,《歷史文物》第十卷第一期,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刊,民國89年1月。
    3. 林淑心,〈中國傳統工藝上的龍紋〉,《歷史文物》第十卷第一期,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刊,民國89年1月。
    4. 孫長初,〈吳晉青瓷動物裝飾的文化追溯〉,《歷史文物》第十卷第五期,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民國89年5月。
    5. 江桂珍,〈魚文化研究特展理念與構想〉,《歷史文物》第十一卷第七期,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刊,民國90年7月。
    6. 周志新,〈尋找光源---先峰派生態藝術10年盤點〉,《森林與人類》,2003年7月。
    7. 賀萬里,《美術研究》第1期,中央美術學院學報,2005年2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