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小笠原良人 Ogasawara, Yoshito |
---|---|
論文名稱: |
工筆為主的混合技法再現-
小笠原良人之水墨人物畫創作 Adopting Mutiple Techniques Mainly focus on Gongbi- The Representation in Ogasawara Yoshito's Ink Figure Paintings |
指導教授: |
林昌德
Lin, Chang-De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6 |
中文關鍵詞: | 工筆畫 、主觀藝術 、客觀藝術 |
英文關鍵詞: | Claborate-style painting, Subjective art, Objective ar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1 下載:5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畫人物畫的重點是什麼? 是一定要像,不像就是不夠準確。因此需要敏銳的觀察力、正確的描繪能力,才能表達對象的面貌,是比較客觀的看法來做的。
那藝術的重點是什麼? 是一定要有個人的獨特性,作品沒有風格,藝術價值就較低。所以藝術家在畫面上表現個人的主張,是用比較主觀的看法來做的。
筆者於水墨人物畫創作最大的理念是如何融合這兩種看法。如果只要像,就像照相機一樣畫,但超越相機的精準度是極其難,而且不容易呈現自己的風格。為了解決這些困難,先考慮水墨技法的結合,再來研究自己的創作。技法結合有畫面混雜的風險,但也有發展的可能性,到底會成功結合的關鍵是什麼?在自己的創作上如何活用?理想是又準確又有個性的人物畫。這些研究是為了達到理想的一種境界。
What is the essence of figure painting? The figure painting resembles the person is the main point of successful works. Keen observation and accurate sketching are essential to express the feature of the subject, thus objectivity could be displayed. The quality of art lies within originality; value of art depends on style. Therefore, the proposition of the artwork is rather subjective. The ideal of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creation is the synergy of two views; o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ty. It is difficult to exceed camerawork and to display one’s stylewhile pursuing detailed subject resemblance such as photographs. Combining various techniques and studying owns’creation could resolve this difficulty. Mixing techniques has the risk of disordering display, but in contrast it may initiate a new development of creation. What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combination and to elaborate on one’s work? A good figure painting is bothaccuracy and individuality. This study is to reach the optimal state of figure painting.
書籍
1. 宗白華,《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2. Peter D. Ouspensky,《奇蹟を求めてグルジェフの神秘宇宙論》,東京:平河出版社,1981年。
3. 本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大辭典》,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8月初版。
4. John Berger,《Way of Seeing》(日文版),東京:株式公司PARCO出版局,1986年2月初版。
5. 木田元、塩川徹也等,《身體 感覺 精神》,岩波書店,1986年7月初版。
6. 吳山主編,《雄獅中國工藝美術辭典》,雄獅圖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8月初版。
7. 夏征農主編,《辭海》,台北: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0月初版。
8. 馮遠,《東窗筆錄》,台北: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
9. 楠山春樹,《老子入門》,東京:講談社,2002年12月初版。
10. 《中國現代人物畫全集》,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年1月第2次印刷。
11. 《二十一世紀主流人物畫家創作叢書、馮遠》,河南:大象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2. 吉爾•德勒茲,《培根感覺邏輯》(日文版),東京:法政大学出版局,2004年。
13. 《中國名家經典•馮遠》,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
14. 桜井章一,《努力しない生き方》,東京:集英社,2010年3月初版。
15. 老子,傅佩榮解讀,《老子解讀:新世紀繼往開來的思想經典》,新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9月出版。
16. 沈政乾,《沈政乾作品集》,台南:天晴文化事業,2011年10月出版。
17. 飯澤耕太郎、伊奈信男、John Szarkowski、石原悅郎、黃亞紀等,《写真物語(上)、日本攝影大師語錄 1889-1989》,台北:亦安工作室,2012年。
18. 桜井章一、藤田晋,《運を支配する》,東京:幻冬舎新書,2015年。
期刊
1. 《NHK 100分de名著》,東京:NHK出版,2013年8月期。
2. 《ギャラリーバルコ(Gallery Barco)》,東京:展覽報導,2013年12月27日。
網路資料
1. 一水四見葛吉夫的世界,
http://enju.xxxblog.jp/archives/50038864.html ,2014/10/13瀏覽。
2. Objective Art, http://oshoart.com/JpnGallery/objective_art/ ,2014/10/18瀏覽。
3. 卵の中のKIMI,http://haitaka.blog19.fc2.com/blog-entry-308.html ,2014/10/18瀏覽。
4. 工筆畫比寫意畫的區別,http://www.art-best.com/news/html/?303.html ,2012/10/27瀏覽。
5. 李青稞藝術網,http://liqingke.v.myshuhua.com,2014/10/29瀏覽。
6. 百度百科、田黎明,http://baike.baidu.com/view/209434.htm,2015/5/26瀏覽。
7. 維基百科、747絕地悍將,http://zh.wikipedia.org/wiki/747絕地悍將,2014/11/6瀏覽。
8. インターアート株式会社(志村立美事務局),http://www.interart.jp/tatsumi_shimura.html,2015/4/6瀏覽。
9. 工筆畫百科、羅寒蕾,http://gongbihua.h.baike.com/article-89727.html,2015/2/6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