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明揚 |
---|---|
論文名稱: |
長期效用的知識建構之探討 |
指導教授: | 陳文典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物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s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0 |
中文關鍵詞: | 認知流程 、程序性知識 、插曲式知識 、與語意有關知識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0 下載:1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是利用《認知心理學》理論設計教學法,以「長期效用知識
評量測驗」與「晤談」作為測量工具,來檢視師大附中國中部國二學生理化學習成效,探討「知識型態」、「知識概念運用型態(或稱知識效用)」與「認知流程」間的關係,發現:
(1)依「知識型態」而言,「認知流程」對學習過程的影響為:
(a)「認知流程」中,教師若能特別對「內化作用」下功夫,則
能提升學生「插曲式知識」的學習成效。
(b)「認知流程」中,教師若能特別對「強化紮根」下功夫,則
能提升學生「與語意有關知識」的學習成效。
(c)「認知流程」中,教師若能特別對「強化紮根」下功夫,則
能提升學生「程序性知識」的學習成效。
(2)依「知識概念運用型態(知識效用)」而言,「認知流程」對
學習過程的影響:
 (a)「認知流程」中,教師若能特別對「強化紮根」下功夫,則
能提升學生運用知識「廣博度」此效用的能力。
(b)「知識認知流程」中,教師若能特別對「內化作用」下功夫
,則能提升學生運用知識「協調一致性」此效用的能力。
(c)「知識認知流程」中,教師若能特別對「強化紮根」下功夫
,則能提升學生運用知識「強度」此效用的能力。
第七章 參考資料
[1]White, R. T. (1985). Interview protocols and dimensions of cognitive structure.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conceptual change. Academic Press, Ins. P. 51-59.
[2] John L. Phillps, Jr著,王文科譯(民72)。皮亞傑理論初階。台北:國立編譯館。
[3]吳心楷(1997):科學學習相關的認知能力與認知風格之性別差異探討。科學教育月刊第204期。pp.16-23
[4]林清山譯(Mayer, R. E.著)(1995): 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5]洪志生(1981):我國國民中學學生科學能力之分析,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3輯,pp.246-261
[6]洪菁穗(1998): 探討國中生在理化科的學術地位、自我效能與學業成敗歸因之關係。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郭郁智(2000):國民中學學生學習策略、批判思考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8]曾秀錦(1989):國中新生自然科學能力測驗編製之研究。台灣教育學院特教所碩士論文。
[9]陳李綢(1988):學習策略的研究與教學。資優教育季刊第29期。pp.15-24
[10]陳李綢(1995):有效學習策略的研究與應用。學生輔導38期。pp.40-47
[11] Cook, L. K., & Mayer, R. E. (1983). Reading strategies training for meaningful learning from course. In M. Pessley & J. R. Levin (Eds.), Cognitive Strategy Research, pp.87-126, New York : Springer-Verlag.
[12] Ames, C. (1992). Classrooms: Goals, structures, and student motivat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4, pp.261-271.
[13] Butt,D.P.(1980) A summary of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1979. Science Education,69(2),pp.121-138.
[14] Graham, S., & Golan, S. (1991). Influeneces on achievement: Task involvement, ego involvement, and depth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3, pp.187-194.
[15] Jones, B. F. (1988). Text learning strategy instruction : Guidelines from theory andpractice. In C. E. Weinstein, E. T. Goetz & P. A. Alexander (Eds.),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 Issues in assessment, i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pp.233-260. CA : Academic Press.
[16]周進洋和張意唯 (1998):情境的認知風格:國中理化學習環境的詮釋性研究。科學與教育學報,(2),33-55。
[17]林寶山(1998):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五南。
[18]周進洋、韓承靜(民88)。心智表徵與創造思考。科學與教育學報,3,1-25。
[19]張瑞村、陳怡君(2000),從班級經營策略談營造積極的班級氣氛。教育實習輔導季刊,6卷2期,1-5頁。
[20] 郭重吉、江武雄(1992):從協助學生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國中理化教學的改進(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21]郭重吉、江武雄(1993):從協助學生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國中理化教學的改進(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22]郭重吉、江武雄(1994):從協助學生建構意義的觀點探討國中理化教學的改進(三)。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23]駱超英(民79):相關係數與評量方法的研究。
[24] Solso, Robert L.(1933)The psychology of art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scious brain / Robert L. Solso .Cambridge, Mass. : MIT Press, 2003
[25] Solso, Robert L.(1933)Cognitive psychology 6TH ED/ Robert L. Solso. Boston, MA : Allyn and Bacon, 2000,2
[26] Solso, Robert L. Mind and brain sciences in the 21st century. Cambridge, Mass. ; London : MIT,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