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何淑媛 |
---|---|
論文名稱: |
戰國楚簡中的楚國人名研究 |
指導教授: | 季旭昇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451 |
中文關鍵詞: | 先秦 、戰國 、楚簡 、人名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9 下載:2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戰國楚簡中之楚國人名為研究對象,以公元2003年止所公佈的楚國竹簡為範圍,以能忠實反應楚文化的竹簡為材料,排除傳抄古文獻,以江陵望山一、二號楚墓、曾侯乙墓、江陵天星觀一號墓、湖南常德市德山夕陽坡二號楚墓、江陵秦家嘴1、13、99號墓、包山二號楚墓、江陵磚瓦廠M370號楚墓、河南新蔡葛陵楚墓等八批竹簡為材料,彙整收入楚簡中所見之楚國人名,包括「姓」、「氏」、「名」、「字」屬於私名者,排除帝王廟號、諸侯諡號、世襲封號或僅有官名者。
所得人名資料計一千零七十二條,逐一釋讀人名文字,並探討其身份和在簡文中的意義。再依人名用字探討當時人的命名習慣,期能從人名現象觀照戰國時代的社會現象。
參 考 書 目
一、古籍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5。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14刷。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9月。
(晉)杜預集解《春秋左氏傳杜氏集解》,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85年11月。
(清)顧炎武著,陳垣校注《日知錄校注》,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二、專書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發掘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年8月。
文物編輯委員會編《文物考古工作十年1979~1989》,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1月。
王國維《觀堂集林》,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王穎《包山楚簡詞彙研究》,廈門:廈門大學,2008年,5月。
牛汝辰、魏燕云《源于地名的中國姓氏》,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88年9月。
吉常宏《中國人的名字別號》,台北:臺灣商務,1994年2月。
何浩《楚滅國研究》,武漢:武漢出版社,1989年11月。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全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
何曉明《姓名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
吳鎮烽《金文人名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8月。
完顏紹元《中國姓名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
李守奎編著《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3年12月。
李零《李零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1998年2月。
周法高《周秦名字解詁彙釋》,台北:中華叢書委員會,1958年7月。
季師旭昇《說文新證》上冊,台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10月。
季師旭昇《說文新證》下冊,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11月。
季師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4年7月。
季師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4年7月。
季師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年7月。
季師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10月。
季師旭昇主編,袁國華協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7年3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陽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3月。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一.中國姓氏的演變與社會形式的形成》,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8年10月。
荊州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1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1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
張光裕、黃錫全、滕壬生主編,袁國華等合編《曾侯乙墓竹簡文字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1月。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編《包山楚簡文字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2年11月。
梁啟超《中國文化史.社會組織篇》,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63年5月。
梁啟雄《荀子柬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9月,臺五版。
陳偉《包山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1996年8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5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6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冢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4月。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
湖北省博物館編《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7月。
黃錫全《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輯證》,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楊寬《戰國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0月。
溫洪隆注釋,陳滿銘校閱《新譯戰國策》,台北:三民,1996年2月。
趙瑞民《姓名與中國文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劉宗迪《姓氏名號面面觀》,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11月。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台北:藝文印書館,2003年1月。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蕭遙天《中國人名的研究》,台北:臺菁出版社,1979年。
羅福頤主編《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10月。
羅福頤主編《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12月。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洪氏出版社,1986年9月。
騈宇騫、段書安編著《二十世紀出土簡帛綜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3月。
三、博碩士論文
文炳淳《先秦楚璽文字研究》,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6月。
方炫琛《左傳人物名號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7月。
王偉勳《「名以正體,字以表德」乎?-唐代人名特點及其文化內涵》,台中: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石諺群《先秦姓氏名字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宋華強《新蔡楚簡的初步研究》,北京: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7年5月。
巫雪如《包山楚簡姓氏研究》,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5月。
林聖傑《殷商至春秋時期金文人物名號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6月。
邴尚白《葛陵楚簡研究》,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1月。
彭雅琪《漢代人名字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黃人二《戰國包山卜筮祝禱簡研究》,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趙鵬《殷墟甲骨文中的人名及其對於斷代的意義》,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字學,博士論文,2006年10月。
鄭喜夫《鄭樵《通志.氏族略》研究》,台中: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四、 期刊論文
大西克也〈試論新蔡楚簡的“述(遂)”字〉,《古文字研究》第26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1月,頁270–274。
何浩〈坪夜君的身份與昭氏的世系〉,《江漢考古》1992年第3期,武漢:《江漢考古》編輯部,頁68–70。
吳郁芳〈包山二號墓墓主昭佗家譜考〉,《江漢論壇》1992年第11期,武漢:《江漢論壇》編輯部,頁62–64。
李學勤〈先秦人名的幾個問題〉,《歷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第5期,頁106–111。
李學勤〈越湧君 將其眾以歸楚之歲考〉,《古文字研究》第25輯,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0月,頁311–313。
陳偉〈楚國第二批司法簡芻議〉,《簡帛研究》第三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頁116–121。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天星觀一號楚墓〉,《考古學報》1982年第一期,北京:科學出版社,頁71–79,108–113。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江陵藤店一號墓發掘簡報〉,《文物》1973年第9期,北京:文物出版社,頁7–17。
湖北省荊門市博物館〈荊門郭店一號楚墓〉,《文物》1997年第7期,北京:文物出版社,頁35–48。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利縣文物保護管理研究所〈湖南慈利石板村36號戰國墓發掘簡報〉,《文物》1990年10期,北京:文物出版社,頁37–47。
裘錫圭〈談談隨縣曾侯乙墓的文字資料〉,《文物》1979年第7期,北京:文物出版社,頁25–33。
劉信芳〈包山簡中的幾支楚公族試析〉,《江漢論壇》1995年第1期,武漢:《江漢論壇》編輯部,頁59–61。
劉釗〈古文字中的人名資料〉,《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第1期,長春:吉林大學,頁60–69。
隨縣擂古墩一號墓考古發掘隊〈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發掘簡報〉,《文物》1979年7期,北京:文物出版社,頁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