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柯捷瀚
Ke, Chieh-Han
論文名稱: 跟自己賽跑的人-我的馬拉松經驗敘說
Jogging with Myself-A Narrative of my Experience of Challenging the Marathon Race
指導教授: 林伯修
Lin, Po-Hsi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7
中文關鍵詞: 馬拉松經驗敘說業餘馬拉松跑者
英文關鍵詞: marathon, narrative, amateur runne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61下載:4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中的敘說探究方法。以我為觀點描述一位業餘馬拉松跑者如何從「減重」為初心到挑戰人生馬拉松路跑賽事,從抗拒跑步、自我懷疑、欣然接受、沉溺其中、融於習慣、挑戰自我等轉換變化過程對於自我的描述。跑步已在我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對於我的人生價值觀、工作、家庭等帶來轉變的生活經驗,透過敘事故事發展之忠實呈現挑戰馬拉松過程中的流汗、艱苦、鬱悶、興奮、痠痛及滿足的過程,本研究以個人敘說為文本,輔以跑步練習歷程、心得紀錄和參加路跑比賽照片、完賽獎牌及證書為資料蒐集方式,期望能呈現我的生命故事。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based on self-narrative approach and written as a novel, was how I disliked jogging then after the practice and training I was addicted in challenging my first running race. Jogging changes my perspective of view and brings my whole new life. My research was from my personal running experience, my running diary, the short race and till challenging my first marathon race. As a family man how I face the barriers for example:the family taking care and time of practice and how I conquer the troubles. Conclude into four sections:(1)Impulse、(2)Enjoy the training loneliness、(3)The Stories of attending the racing and (4)Running brings my whole new lif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跑就對了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我的立場 4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敘說探究與經驗 6 第二節 經驗敘說的相關研究 9 第三節 馬拉松發展與現況 14 第叁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研究對象 19 第二節 自我敘說 20 第三節 研究步驟 21 第四節 研究架構 22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23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 24 第肆章 舊的軀殼、新的能量 26 第一節 久別重逢、相見恨晚 26 第二節 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28 第三節 新的方向、心的方向 39 第伍章 跑了就懂 45 第一節 中年大叔的熱血路跑紀實 45 第二節 全程馬拉松的煎熬與淬鍊 69 第三節 我的長跑人生 82 第四節 論文寫作也是一場馬拉松的縮影 84 第五節 成就的表彰與彰顯的意義 87 第陸章 跑步對我的身心啟示與自我批判 91 引用文獻 98 中文部分: 98 英文部分: 101 附錄 103 附錄一 日常練習網站佐證資料 103 附錄二 參與路跑比賽相片、證書及完賽紀念獎牌 104

    中文部分:
    丁興祥、張慈宜與賴承斌 (譯)(2002)。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臺北:遠流。(Runyan W. M.2002)

    王勇智、鄧明宇 (譯)(2003)。敘說分析。臺北:五南。(Riessman, C. K. 1993)

    何粵東 (2001)。眾聲喧嘩與獨白:敘說學校生活故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余德慧 (2003)。生命史學。P218。心靈工坊。
    吳永仁 (2010)。尋找、發現、迷失、超越自我-一個籃球選手逐夢經驗的敘說與範疇勾劃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芝儀 (2008)。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嘉義:濤石。P4~P9
    李宜樺 (2011)。被禁錮的籃球魂一位籃球愛好者的故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政樺 (2009)。換個方向,生命變得不一樣-一位運動教練之個人經驗敘說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東方德 (譯)(2001)。慢跑馬拉松訓練法。臺南市:大坤。P117
    林永富 (2007)。慢跑怎麼跑。臺北市:晨星。P82~83
    林美如 (2011)。回家路上─我的慢跑環島經驗敘說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美珠 (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第36卷,P27-34 。
    林義傑 (2011)。原來,是為了簡單的理由才跑的:我想和愛跑步的你分享的事。臺北市:推手文化創意。
    邱榮基、畢璐鑾 (2005)。探討台灣馬拉松運動之發展。大專體育,80,54-61。
    周紹忠、岑漢康 (2000)。體育心理學。臺北市:亞太圖書。P109
    徐子超 (譯)(2001)。BOBO族:新社會菁英的崛起。臺北:遠流出版社。(David Brooks 2001)
    徐明佑(2010)。一個男性幼教師的自我敘說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范信賢 (2003)。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轉變:敘說探究的取向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麗娟 (2007)。回首來時路:運動員生命敘說之詵意結構。國民體育季刊,36(4),7-14。
    郭豐州、夏偉恩 (2008)。當自己的跑步教練。臺北市:三聯科技教育基金會。
    陳仲丹 (2007)。圖說體育競技史----從奧林匹亞到奧林匹克。臺北: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楊宗時 (2009)。曾經滄海難為水—三位桌球少年國手的故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運動筆記 (2012)。馬拉松巡禮。取自運動筆記網站,網址
    http://www.sportsnote.com.tw/running/feature_articles.aspx?id=99bd057c-e43f-4e61-8615-6f6d6f6ae0c7
    劉彥良 (2006)。高齡馬拉松選手的經驗敘說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蔡敏玲 (1995)。幼兒個人經驗敘說之內容、風格與意義初探。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 (2),323-358。
    蔡敏玲 (2001)。我在紀實與虛構之間的認真與想像。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14期,p233-260。
    蔡敏玲、余曉雯 (譯) (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臺北:心理。(Clandinin, D.J. & Connelly, F.M., 2000)。
    蔡敦浩、劉育中、王慧蘭(2011):敘說探究的第一堂課。臺北:鼎茂出版社,敘說與開創研究室叢書。
    賴佳郁 (2004)。當理想遇見現實~敘說一個幼教老師的故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
    鄭行超 (2013)。父與子保齡球教練與運動員訓練生活敘說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鄭韶婕 (2011)。日暮途窮中的絕處逢生-一段羽球選手自我反思之旅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一民 (2005)。運動哲學新論-實踐知識的想像痕跡。臺北市:師大書苑。
    賴明珠 (譯) (1998)。地下鐵事件。臺北:時報。(村上春樹,1997)
    賴明珠 (譯) (2008)。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臺北:時報。(村上春樹,2008)
    謝得燦 (2013)。從生命跌倒處爬起:運動老兵的築夢之旅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英文部分:
    Andrews, D. S. Manson, & M. L. Silks. (Eds.) Qualitative methods in sports studies (pp. 165-184). New York, NY: Berg.
    Bruner, J. (1987). Life as narrative. Social Research, 54(1), 11-32.
    Brunner, J. (2002). Making stories: Law, literature, life. Cambridge, MA: HarvardUniversity Press.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1998). Personal experience methods. In N. Denzin & Y. Lincoln (Eds.), Col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materials. Thousand Oaks, CA:Sage.150-178.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2000). 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DeBenedette, V.(1988) Getting fit for life: can exercise reduce stress. The physician and sports medicine, 16.
    Gergen, K. J., &Gergen, M. M. (1988). Narrative and the self as relationship.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1, 17-56.
    Godzich, W. (1989) . Narrative as communication. Minneapolis: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Hackfort, D. (2001). Experiences with application of Action-Theory-Based Approach in working with elite athletes. In G. Tenenbaum (Ed.), The practice of sport psychology (pp. 89-100). Morgantown, WV: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ermans, H. J. M. (1999). Dialogical thinking and self -innovations. Culture and Psychology, 5(1), 67-87.
    Markula, P., & Denison, J. (2005). Sport and the personal narrative. In D. L.
    Maslow, A. H., “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Vol. 50, No. 3, pp. 370-396, 1943.
    McAdams, D. P. (1993). The stories we live by: Personal myths and the making ofthe self. New York, NY: The Guilford Press.

    Molloy, S. (1991). At face value: Autobiographical writing in Spanish America. New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rman K. Denzin, Yvonna S. Lincoln. (2011) . 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 Sage.
    Ritchie & Wilson (2000). Teacher narrative as critical inquiry: rewriting the script. Teachers College Press.
    Riessman, C. 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Series, Vol. 30.). Newbury Park, CA: Sag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