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徐健倫 Chein-Lun Alan Hsu |
---|---|
論文名稱: |
我國師範校院職前教師之河川生物環境概念調查研究 |
指導教授: |
汪靜明
Wang, Ching-M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畢業學年度: | 86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河川生物 、指標生物 、生物多樣性 、河川生態系 、河川環境教育 |
英文關鍵詞: | river biota, indicator species, biodiversity, river ecosystem, rive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7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自1997年11月至12月,針對我國師範校院環境教育相關科系職前教師,以問卷調查及五級評量指數等方式,進行河川生物環境概念之分析調查研究。本研究之目的,旨在了解中小學職前教師的河川環境概念來源、河川環境指標生物認知程度,以及河川生物多樣性相關概念及素養,俾便作為推動今後臺灣河川環境指標生物與生物多樣性應用於河川環境教育之參考。
在河川環境概念來源上分析指出,我國師範校院職前教師之相關概念主要來源明顯出自報章雜誌書刊、學校專門科目及廣播電視,而從社團經驗、會議活動及工作環境獲得概念之比例均最低。河川環境指標生物認知程度調查結果顯示,出現於臺灣地區的28類河川代表性生物中,有 6 類物種為所有職前教師所知道。研究結果同時也顯示,我國師範校院職前教師知道的物種也大多都看過,但主要為觀看臺灣河川生物圖片或影片的經驗,卻缺少野地實際觀察之體驗。此外,除了普遍棲息於台灣地區河川生態系的大肚魚及布袋蓮等兩類物種以外,職前教師普遍對於環境傳播媒體報導或中小學課程常介紹的生物,有較正確的種源概念認知。
在生物多樣性概念的評量上,只有20.6%的職前教師表示對於生物多樣性概念不清楚。本研究亦顯示,職前教師認為生物棲地破壞、水質汙染等人為因素是影響臺灣河川生物多樣性降低的主因。93.4%的職前教師基於影響原生種生存之理由而不贊同引進外來種生物;然而,同時也有41.2%的職前教師誤認為引進外來種後,長時期會增加生物多樣性。此外,職前教師認為,外來種生物侵入臺灣河川水域主要歸因於養殖棄養、宗教放生等人為因素。
本研究建議我國專家學者多編製河川環境相關教學媒體與教材,而職前教師可透過學校課程及媒體教材來增進相關環境素養。我國師範校院職前教師之河川環境指標生物及生物多樣性概念不清之課題,亦有賴於後續臺灣河川環境教育與愛水教育推行之改進。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 1986. 教育研究法.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台北市. 845頁.
王順美. 1989. 全球河川環境教育工作網. 頁52-59於環境教育研討會
專輯.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臺北市.
王順美、楊冠政. 1991a. 臺灣河川環境教育活動的發展研究.
頁223-232於臺灣環境教育(周昌弘編). 中央研究院植物 研究所, 臺北市.
王順美、楊冠政. 1991b. 全球河川環境教育網絡在臺灣的發展.
環境教育季刊 (10):64-70.
王澄霞、蔡曉信. 1994. 以腳架策略開發STS專業能力的模式.
師大學報39:429-454.
王鑫等六人. 1987. 環境保護教育理念架構之規劃報告. 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 臺北市. 21頁.
石再添等. 1988. 河流與地下水.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臺北市. 118頁.
台灣省政府環境保護處. 1992. 台灣河川水質年報16期. 台灣省政府
環境保護處. 116頁.
史絡普(Stapp, W. B.) 1989. 全球河川環境教育網絡. 第49-51頁於
環境教育研討會專輯.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環境教育中心, 臺北市.
行政院. 1987. 我國現階段環境政策綱領. 行政院 76.10.2 臺(76)行字 第22472號函核定.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臺北市. 11頁.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997. 1997海峽兩岸森林生物技術及環境變遷 對森林生態系的影響研討會論文集. 國科會生命科學推動中心,
台北市. 519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987. 資源保育常用辭彙. 淑馨出版社, 台北市. 138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989. 臺灣地區河川流域圖.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經濟部水資會、臺灣省水利局、山地農牧局、林務局合編.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198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加強推動環境教育計畫.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綜合計畫處, 臺北市. 155 頁.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1990. 河川分類水質標準及河川污染指標之檢討.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台北市. 333頁.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1992. 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討會手冊. 行政院環境 保護署, 臺北市. 92頁.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 1990. 河川污染生物指標─底棲動物類.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 台北縣. 31頁.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 1992. 台灣河川污染生物指標─底棲
小動物類.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 台北縣. 16頁.
汪靜明. 1990a. 河流生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臺灣省立博物館共同發行, 臺北市. 72頁.
汪靜明. 1990b. 國內環境教育活動設計架構與特色之探討. 環境教育季刊 (5):58-66.
汪靜明. 1992a. 河川生態保育.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臺中市. 188頁.
汪靜明. 1992b. 大甲溪生態環境教育活動設計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員會.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 彰化市. 140頁.
汪靜明. 1993a. 臺中縣魚類資源. 臺中縣政府, 臺中縣. 160頁.
汪靜明. 1993b. 救救河川. 時報文化臺版企業有限公司, 臺北市.108頁.
汪靜明. 1993c. 大甲溪魚類棲地改善計畫之三年生態評估研究. 臺灣電力
公司81年發展研究計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289頁.
汪靜明. 1994a. 孑遺的國寶—櫻花鉤吻鮭專集. 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
公園管理處, 臺中縣. 185頁.
汪靜明. 1994b. 臺灣櫻花鉤吻鮭資源價值與教育. 環境教育季刊(23):10-20.
汪靜明. 1995a. 自然保育內涵及其教育特徵. 環境教育季刊 (26):23-36.
汪靜明. 1995b. 河川環境教育理念─建構臺灣河川環境教育計畫. 環境
教育季刊 (25):19-37.
汪靜明. 1995c. 武陵地區環境生態. 雪霸國家公園解說教育叢書2.
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臺中縣. 232頁.
汪靜明. 1995d. 評論大甲溪集水區治理現況與問題分析. 頁79-87於河川 保護、地方自治與民眾參與研討會:大甲溪的整治專集. 中國時報河 川保護小組, 臺北市.
汪靜明. 1995e. 河川環境教育內涵概念及其階層架構之研究. 行政院
國家科學委員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臺北市.250頁.
汪靜明. 1997a. 河川生態保育原理. 環境教育季刊 (31):27-53.
汪靜明. 1997b. 我國環境教育推廣者之河川環境概念來源與生物歧異度 概念認知之研究. 頁432-442於中華民國第十三屆科學教育學術
研討會會議手冊及短篇論文彙編. 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台北市. 758頁.
汪靜明. 1997c. 八十六年度愛護水資源與節約用水教育宣導統籌計畫
成果報告.經濟部水資源局, 台北市. 150頁.
汪靜明、張春莉. 1996. 河川環境教育概念階層建構之研究. 師大學報 (41):541-572.
汪靜明、楊冠正、戴文雄. 1990. 環境教育資料庫之規劃與建立. 行政院 環境保護署, 臺北市. 172 頁.
汪靜明、楊冠政、劉豐壽、黃月娟. 1996. 愛護水資源與學校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季刊 (31):99-110.
呂光洋. 1991. Biodiversity─生物歧異度、生物龐雜度、生物多樣性. 大自然季刊 (31):4-9.
呂光洋. 1992. 大甲溪護溪宣導計劃第一年期末報告. 中華民國自然 生態保育協會, 臺北市. 51頁.
呂光洋. 1993a. 兩棲類動物生物龐雜度之監測. 生物科學36(2):57-63.
呂光洋. 1993b. 大甲溪護溪宣導計劃第二年期末報告. 中華民國自然 生態保育協會, 臺北市. 49頁.
呂光洋. 1997. 何謂監測?監測什麼? 頁252-259於野生動物保育教育 與經營管理研討會論文集.
沈亞梵. 1992. 教師自製與應用視聽教學媒體能力之研究. 師大書苑有限 公司, 台北市. 253頁.
李炎. 1993. 師範學院非數理系普通生物科教學改進之探討. 生物科學 36(1):45-49.
李昌威、楊平世. 1998. 清淨溪流的指標─石蠅. 科學月刊29(4):292-298.
吳明洋. 1992. 臺灣河川生態與汙染.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 臺北市. 64頁.
谷田一三. 1992. 水棲昆蟲圖解手冊.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編譯, 台北縣. 54頁.
林益仁. 1994. 生物多樣性初探. 關懷生命通訊 (第四、五期).
林曜松. 1998. 生物多樣性之省思. 主計月報85(4):61-64.
邵廣昭. 1996. 魚類群聚之生物指標與多變值統計分析方法.
頁108-132於淡水魚資源調查手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台北市.
邵廣昭、何林泰、林介屏. 1993. 魚類群聚生態調查監測與分析方法. 生物科學36(2):41-56.
周昌弘. 1989. 國科會科教處 "環境保護教育研究" 推動概況. 科學
發展月刊 17(4):351-355.
周昌弘. 1992. 生物歧異度的簡介. 環保科技通訊 5(2):9-20.
周昌弘. 1994. 生物多樣性在環境教育中的角色. 第5頁於中華民國
環境教育學會83年度會員大會會議手冊.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周昌弘. 1995a. 生物多樣性:觀念、假說及研究. 科學月刊 26(7):547-553.
周昌弘. 1995b. 環境教育的生態學基礎. 教育資料集刊 (20):83-98.
周昌弘等九人. 1991. 我國環境教育概念綱領草案. 第245-249頁於臺灣
環境教育研究, 中華民國第一屆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央
研究院植物研究所, 臺北市.
周金陵. 1992. 國民中小學教師對環境問題的態度調查. 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臺北市. 117頁.
金鑒明、王禮嬙、薛達元. 1996. 自然保護概論. 中華民國國家
公園學會保育出版社, 台北縣. 421頁.
姜善鑫. 1991. 臺灣的水庫與水資源. 科學月刊22(4):250-258.
帥伯‧魯道夫、戴蒙‧安東尼、劉小如、陳奇祿. 1987. 救救我們─從
鳥類存亡看人類未來. PRO NATUR, West Germany. 384頁.
馬建章、賈競波、鄒紅菲. 1996. 野生動物管理學. 中台科學技術
出版社, 台中市. 342頁.
洪榮昭、鍾瑞國. 1991. 高工教師對環保的認知. 第29-35頁於「中華
民國第一屆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翠霞. 1987. 臺灣地區中等學校教師環境保護意識調查研究. 行政院環
境保護署. 100頁.
郭允文. 1995. 國科會科教處推動環境教育研究之簡介. 科學發展月刊
23(5) :413-423.
陳怡之. 1992. 「環境與發展」之論證─「地球高峰會議」專題報導.
環保通訊科技 5(1):835-842.
陳章波、楊平世、林志高. 1997. 淡水河下游生物相群聚之動態調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台北市. 291頁
陳淑英. 1986. 視聽媒體與方法在教學上應用之研究. 文景出版社,
台北市. 129頁.
張春莉. 1995. 河川環境教育內涵概念架構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4頁.
張紘炬. 1979. 臺灣地區民眾對環境保護問題的看法與期望. 行政院環境
保護署, 臺北市. 103頁.
森若美代子、齊家. 1996. 台灣地區水庫浮游藻類圖鑑.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環境檢驗所, 台北縣. 116頁.
黃盛璘 編. 1993. 和河川做朋友:保護河川親子行動手冊. 遠流出版社,
臺北市.
經濟部. 1992. 悠悠流水─水資源的合理使用、永續使用及水源保育.
經濟部, 臺北市. 48頁.
經濟部. 1993. 愛護水資源及水庫安全推廣教育檢討會. 經濟部, 臺北
市. 115頁.
經濟部. 1994. 生命的泉源─水. 經濟部, 臺北市. 150頁.
經濟部. 1996. 水資源政策白皮書. 經濟部水資源局, 臺北市. 133頁.
經濟部水資會. 1994. 臺灣地區之水資源. 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
臺北市. 286頁.
詹長權、蘇喜、林素如、邱昭蓉、于博芮. 1991. 台灣地區護理暨商業
職業學校師生之環境保護知識之調查. 第37-60頁於「中華民國第
一屆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楊平世. 1992. 台灣河川底棲生物手冊─水棲昆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環境檢驗所, 台北縣. 78頁.
楊冠政. 1992. 環境教育概念組織體系. 環境教育研習班研習資料, 國
立臺灣大學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16頁.
楊冠政. 1993. 環境素養. 環境教育季刊 (19):1-14.
楊冠政. 1994. 生物多樣性與環境教育. 第7頁於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83年度會員大會會議手冊.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楊冠政. 1995. 尊重自然─泰勒的環境倫理學說及其應用. 環境教
育季刊(25):1-18.
楊冠政. 1997. 環境教育. 明文書局有限公司, 臺北市. 321頁.
楊冠政等. 1988. 臺灣地區推行環境教育之規劃研究. 環境保護政策分析
叢書(一).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臺北市. 64頁.
楊冠政、蕭次融. 1991. 臺灣河川環境教育模式及評量研究. 行政院國家
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 國立臺灣大學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129頁.
楊冠政、周儒. 1993. 我國環境教育概念的建構模式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
科學委會專題研究計畫, 臺北市. 117頁.
趙大衛. 1993. 臺灣河川及沿海水質環境教育教材的設計研究. 行政院國
科會專題計畫成果報告, 行政院國科會科教處, 臺北市. 63頁.
趙榮台譯. 1997. 保育生物學:探討稀有性和多樣性的科學.
國立編譯館, 台北市. 614頁.
趙榮台. 1998. 生物多樣性與資料庫. 頁45-57於「跨世紀國家自然保育
策略研討會」─II、生物資源.
熊傑田、顏秉嶼. 1990. 國小水污染防治教育理論及設計研究. 行政院國
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行政院國科會科教處, 臺北市. 137頁.
鄭育麟. 1988. 環工指標微生物. 復文書局, 台南市. 285頁.
鄭春蕓、邱美虹. 1995. 環境教育與以STS為導向的科學教育.
科學教育月刊180:17-21.
鄭湧涇等. 1991. 科學教育指標之研究:科學學習進展指標(I). 行政院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臺北市.
劉一新譯. 1996. 環境保育學. 國立編譯館, 台北市. 500頁.
劉小如. 1987. 導致鳥類面臨危機的原因. 頁358~359於"炱洇畯怊w
從鳥類存亡看人類未來".
蕭次融、楊冠政. 1992. 臺灣河川環境教育模式及評量研究(I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 國立臺灣大學師範大學環境
教育中心, 臺北市. 177頁.
蕭如方. 1996. 臺北市田園國小河川環境教育現況及其教學策略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16頁.
蕭新煌等四十人著. 1991. 水的關懷--河川環境與水源保護研討會論文
集. 時報文化, 時報文教基金會叢書5, 臺北市. 404頁.
鍾聖校. 1990. 認知心理學. 心理出版社, 臺北市.
薛達元等四人譯. 1993. 保護世界的生物多樣性. 地景企業股份有
限公司, 臺北市. 288頁.
駱尚廉. 1990. 常用環境保護辭典.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82頁.
饒見維. 1996. 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踐.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台北市.
532頁.
(二)英文部份
AGENDA 21. 1992. AGENDA 21: Programme of Ac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N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 New York, NY, USA.
Allaby, M., editor. 1994.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ec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Great Britain.
Allan, J. D. 1995. Stream Ecology: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running waters. Chapman & Hall, London. 388pp.
Allan, J. D., and A. S. Flecker. 1993. Biodiversity consrvation
in running waters. Bioscience 43(1):32-43.
Allman, S. A. 1972. Iden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s for Inclusion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Curriculum.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Armstrong, S. J., and R. G. Botzler. 1993. Environmental ethics.
McGraw-Hill, Inc.
Barton, J.H. 1992. Biodiversity at Rio. Bioscience 42(10):773-776.
Baskin, Y. 1994. Ecosystem function of biodiversity. Bioscience
44(10):657-660.
Bousquet, W. S. 1982. An application of Ausubel's learning theory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study of concept mapping in a
college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course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3, 1515A.
Bruthe, C. 1977. Multiplied environmental literacy. Final report
of Indiana State University, Terre, Indiana, USA. ED146051.
Cherrett, J. M. 1989. Key concept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our members' opinions. Pages 1-19 in 29th symposium of the
British Ecological Society,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Oxford London, England.
Clarke, E. 1993. Water:the international crisis.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193pp.
Courrier, K. ed. 1992. Global biodiversity strategy: Guidelines for
action to save, study, and use earth's biotic wealth sustainably
and equitably. WRI, IUCN, UNEP. 244 pp.
DeBuhr, L.E. 1995.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biodiversity. Bioscience
Supplement 43-44.
Federal Interagency Committee on Education, Subcommitte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76. Fundamental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US Depart ment ofHeath, Education, andWarefare.
Fraenkel, J. R. 1980. Helping students think and value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the social studies. Pratice Hall,
Inc., NewJersey.
Groombridge, B. ed. 1992. Global biodiversity: Status of the
earth's living resources. Chapman & Hall, New York. 585 pp.
Hale, M., editor. 1993. Ecology in educ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reat Britain. 191pp.
Hamilton, L. S. 1993. Ethics, religion and biodiversity: Relations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cultural values. The white house press,
HK. 218 pp.
Hanselman, D., M. Raghunathan, and K. Sarabhai., editor. 1990.
Essential learn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database
for building activities and programs. Troy, Ohio: The
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Kim, K. C., and R. D. Weaver., ed. 1994. Biodiversity and landscapes:
A paradox of human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S.A. 431 pp.
Lampert, W., and U. Sommer. 1996. Limnoecology:the ecology of lake
and strea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NY. 382pp.
Marcinkowski, T. J. 1988. An analysis of correlates and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