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賴蘭真 LanChenLai |
---|---|
論文名稱: |
仿生思維運用於燈飾造型設計之創作與研究 The analysis and manifestation of applying the conept of biological form on Lighting design. |
指導教授: |
張柏舟
Chang, Po-Cho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8 |
中文關鍵詞: | 仿生思維 、仿生造型 、產品設計 、燈具設計 |
英文關鍵詞: | biological form, product design, lighting desig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45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旨在於如何將仿生思維運用於燈飾造形設計中,利用材料與造型,使設計與工藝結合,運用在燈飾的創作上,創作研究方法主要有三大架構:
(一)文獻蒐集探討:藉此說明何謂仿生及其相關原理探究分析,再如何 從尋找生物特性,探討其機制。
(二)透過仿生造型思維的彙整與造型原理探究分析,找出在設計過程中
適用的相關仿生設計的解決問題方法,同時,進行日常生活物件中
的燈飾造型創造設計,企圖以自然界中「造型與肌理」轉譯成產品
設計用途與實際效果作為探討。
(三)產品構想的具體表現,將創作用於日常生活的物件,讓“照明“方
式在生活上可以變得更有趣,讓設計的能量落實在生活的目的與使
命。也期待透過設計與作品意象,能喚起觀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關
懷,讓長期處在城市裡卻懷念大自然的人們,對於“物件“可以有
另一種詮釋與想像,讓「大自然」為創作的原點,構築產品藝術創
作的結果。
The thrust of this study is how to form biomimetic thinking applied to the design of lighting, use of materials and shapes, so that combination of design and technology, creative use of the lighting, the creation method has three major structure:
(A)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to explore: to specify what is meant to explore the principle of bionics and related analysis, and then how to search fo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 explore its mechanism.
(B) thinking through the Department of biomimetic modeling and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whole into the analysis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to identify the relev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bionic design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to carry out the daily life of the object model to create the lighting design, to the natural world in an attempt to “shape and texture “to product design to use as actual results and explore.
(C)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idea of product will be created for objects of daily life, so that “lighting” in their lives can become more interesting, so that the desig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ergy of life purpose and mission. Also looking forward to work through the design and imagery, to arouse the audience’s love of nature and care, so that long-term nature in the cities people actually miss the “thing” can be an alternative way of interpreting and imagination so that “Nature” as the creation origin, and build products the result of artistic creation.
參考文獻:
書籍部份:
1. 當代仿生建築:劉容譯,《大連市》,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 蔣勳 (2006.10), 《 美的沈思 》,台北市,雄師叢書。
3. 原研哉(2007.01), 《 設計中的設計 》,台北市,盤築創意有限公司,
4. 陳文龍(2008.08),《 設計.品: 浩漢設計與陳文龍的美學人生 》, ] 台北 市,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
5. 林品章(2000.06),《藝術設計的基礎.造型原理》,台北市,全華科技 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6. 王受之 ,1997年,《世界近代史》, 台北市,藝術家
7. 翁基峰(2004.07),《透視古根漢》,台北市,典藏藝術家
8. 李薦宏(1996.03),《形.生活與設計》,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
9. 簫銘芚(2000.08),造型發想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10. 衫浦康平(2000),《造型的誕生》,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
11. 朝倉直巳(1993 年),《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台北,北星出版。
12. 楊清田(1996 年2 月),《造形原理導論》,40 頁。台北,藝風堂出版。
13. 江怡瑩(2004),觀微—江怡瑩金工創作解析暨作品選輯,丹尼斯國際事 業有限公司
14. Hugh Aldersey-Williams(2004),Zoomorphic new animal architecture
參考論文:
1. 鍾可欣(民國94年), 碎形之仿生造形應用於飾品設計創作, 碩士論文,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研究所。
2. 曾殷詩(民國92年), 仿生設計運用於3C產品之研究 ,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3. 黃麟欽,1997年,仿生學於產品創新設計之應用, 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 大學,機械研究所。
期刊雜誌:
1. 楊裕隆,2003 年7 月,〈仿生設計中造形元素之解構法則與繁衍形式〉, 《商業設計學報》第7 期,31-52 頁。
2. 林漢裕, 1997 年1 月 ,〈象形與仿生設計的初探〉,《工業設計》
第96 期,52-54 頁。
3. 施雅玲,民94年7月,實踐設計學報 Praxes 第1期。
4. 黃室苗, 1997 年4 月,〈仿生設計應用於產品設計之案例探討〉,
《工業設計》第97 期,92-97 頁,。
5. 許以,2001 年4 月,〈仿生設計於產品價值提昇之策略性運用〉,
《鞋技通訊》第111期, 22-25 頁,。
6. 江潤華,2002 年11 月,〈以仿生設計中隱諭之觀點開發產品創意之教 學研究〉,《工業設計》第107 期, 229-234 頁。
7. 張晉財,2000 年,《功能類比於仿生構想擷取》。國立成功大學工業 設計學系論文。
8. 黃室苗,1997,仿生設計應用於產品設計之案例探討,工業設計,p97
9. 江潤華,2002,以仿生設計中隱諭之觀點開發產品創意之教學研究,
工業設計,三十卷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