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佩妮
TEO PEI NEE
論文名稱: 潛意識中的孤獨感——張佩妮繪畫創作研究
The Solitary in the Subconscious - The Painting Research of Teo Pei Nee
指導教授: 王瓊麗
Wang, Chiung-Li
口試委員: 林兆藏 許敏雄
口試日期: 2021/06/28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4
中文關鍵詞: 孤獨感象徵性語言潛意識現象詮釋學象徵主義
英文關鍵詞: Solitary, Symbolic Language, Subconscious, Phenomenological Hermeneutics, Symbolism
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現象詮釋法創作實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15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3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孤獨感是大多數人在人生中會感受到的情感意識,然而每個人的人生不同、孤獨感的本質也會有所不同。藝術創作在現今的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單純的「畫畫」,在面對負面情緒、壓力、孤獨感,藝術是平衡情緒衝突、投射創作者內心世界的工具。藝術家在創作中有個人意識下所進行思考的歷程、考慮畫面的表現、色彩及媒材的選擇等等都有其意義。本文將透過現象學概念中客觀的「看圖」方式,詮釋藝術作品中孤獨感之象徵性語言,進而覺察筆者自身的孤獨感之原型,以及創作過程與潛意識的關聯性。此外,本文也將從孤獨感作為出發,探討象徵主義對筆者的影響、創作實踐之過程及作品解析。

    Solitary is the emotional consciousness that most people will experience in life, but everyone's life is different, and the nature of solitary will also be different. The role of artistic creation in today's society is not just simply "painting". In the face of negative emotions, pressure, and solitary, art is a tool for balancing emotional conflicts and projecting the inner world of the creator. In the creation of the artist,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under the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icture, the choice of colors and media also have their meanings. This article will interpret the symbolic language of solitary in art works through the method of "seeing pictures" in phenomenology, and then explore the prototype of the author's own sense of solitary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the subconscious. In addition, the author also starts from the sense of solitary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symbolism on the author, the process of art work and the analysis of works.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創作學理基礎 9 第一節 藝術作品中的孤獨表現 9 第二節 孤獨的象徵性語言 18 第三節 象徵主義與創作之關聯性 32 第三章 創作實踐 46 第一節 孤獨與自我成長之意義 46 第二節 創作媒材與技法之應用 50 第四章 作品解析 58 第五章 結論 76 參考文獻 79 附錄 82

    中文部分

    山崎總一 (1983)。孤獨心態的超越。臺北:巨流。
    王溢嘉 (1987)。精神病人繪畫選:潛意識的告白。臺北:野鵝文庫。
    江學瀅 (2020) 。藝術治療圖卡的100種應用。臺北:商周。
    光復書局編輯部編著 (1996)。莫蒂里安尼。臺北:光復。
    何政廣 (1996)。魏斯,A.WYETH。臺北:藝術家。
    余德慧 (2001)。詮釋現象心理學。臺北:心靈工坊。
    李明明 (1994)。古典與象徵的界線。臺北:東大。
    陳淑華 (2014)。油畫材料學。臺北:洪葉。
    陳懷恩 (2008)。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如果。
    胡永芬 (2001)。藝術大師世紀畫廊。臺北:閣林國際。
    徐輝富 (2008)。現象學研究方法與步驟。上海:世紀。
    蔣勳 (2007)。孤獨六講。臺北市:聯合文學。

    中譯部分

    Alberto Manguel (2002)。意象地圖 (薛絢譯)。臺北:商務。
    Bruce L. Moon (2011)。以畫為鏡—存在藝術治療 (丁凡譯)。臺北:張老師文化。(原著出版於2009)
    Ediciones Polígrafa, S. A. (1997)。象徵主義Symbolisme (張瓊文譯)。臺北:縱橫文化。(原著出版於1997)
    Friedrich Nietzsche, Franz Kafka, …Virginia Woolf (2016) 。孤獨,一個人的狂歡 (黃意雯譯)。臺北:八旗文化。(原著出版年眾多)
    Hayden Herrera (2003) 。揮灑烈愛 (蔡佩君譯)。臺北:時報文化。(原著出版於1983)
    Jack Tresidder (2009) 。符號全書:解讀1001種圖文象徵。臺北:春光。(原著出版於2004)
    Marita Sturken, Lisa Cartwright (2013) 。觀看的實踐 (陳品秀、吳莉君譯)。臺北:臉譜。(原著出版於2009)
    Cathy A.Malchiodi (2003)。靈魂調色盤 (陳麗芳譯)。臺北:生命潛能文化。(原著出版於2002)
    Cathy A. Malchiodi (2012)。藝術治療:自我工作手冊 (朱惠瓊譯)。臺北:麥格羅希爾。(原著出版於2006)
    Pat B. Allen (2013)。療癒,從創作開始 (江孟蓉譯)。臺北:張老師。(原著出版於1995)
    Plato (2003)。柏拉圖的會飲 (劉小楓譯)。北京:華夏。(原著出版年不詳)
    Plato (2008)。饗宴:柏拉圖式愛的真諦 (王曉朝譯)。臺北:左岸。(原著出版年不詳)
    Rubin, J. A. (2019) 。藝術治療大全:理論與技術 (陸雅青 編譯)。臺北:心理。(原著出版於2016)
    Sigmund Freud (1970)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 (林克明譯)。臺北:志文出版社。 (原著出版於 1901 年)

    外文部分
    Dahlia W. Zaidel (2015). Neuropsychology of Art (2nd Edition). The Effects of Brain Damage in Established Visual Artist, Ch2.
    Kuh, Katharine (1960). The Artist's Voice: Talks with Seventeen Artists. New York: Harper & Row.
    Morrison, John (2003).  Frida Kahlo. Philadelphia, PA: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Richter, George Martin. (1933). Conscious and Subconscious Elements in the Creation of Works of Art. The Art Bulletin Vol. 15. No. 3.

    論文期刊

    江學瀅 (2000)。創作中的心理防衛機轉。 幼教資訊,139 期。
    江學瀅 (2014)。成年人藝術創作依戀行為之個案研究:以 Moya 為例。藝術教育研究,28,1-30。
    陳韋辰 (2017)。生命遷流的止息:闡述生命本質之象徵性風景畫創作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

    網絡資料

    西班牙水性蠟彩 (Cuni Encaustic) 亞洲官方網站:https://www.cuni-encaustic-asia.com/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 (20 Nov 2020). Retrieved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ierre_Puvis_de_Chavanne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