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騰德 |
---|---|
論文名稱: |
鄭經詩歌研究──以《東壁樓集》為探討重點 |
指導教授: | 許俊雅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3 |
中文關鍵詞: | 鄭經 、東壁樓集 、臺灣古典詩 、臺灣古典文學 、鄭氏時期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15 下載:2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鄭經是個跨越了巨大時空裂變的人:由明入清、從福建到臺灣,在驚濤駭浪中繼承父親鄭成功的領導權,帶領一批融合著明朝遺民、武裝海商勢力成分的集團,在臺灣別立乾坤、延續明朔,甚至在三藩事件期間西征大陸;雖最後鎩羽而歸,但其志節與事業,卻仍足以在明清之際的史冊中留上一頁。1994年,朱鴻林考定《東壁樓集》為鄭經的作品之後,此集中八卷、四百八十首詩,更使後人在《延平二王遺集》之外,有更多、更可靠的線索認識這位頗具爭議性的人物,尤其是他居臺十年間的內心世界。本論文以鄭經及其詩歌為研究對象,對其生平、文本、詩歌內容、藝術特色進行探討,冀能認識鄭經其人其詩在臺灣歷史與臺灣文學中的面貌與位置。
本論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範圍,並回顧之前的相關研究,提出研究步驟。
第二章「鄭經詩歌創作的外緣條件」,為探討鄭經來臺緣由及詩學背景,以瞭解詩歌創作的內在精神,先自其繼承時的困境談起,再追原其師承與人際關係、觀察其居臺的用意,並檢視其英年早逝的真相。
第三章「鄭經詩歌的版本與評點」,將試圖為《延平二王遺集》與《東壁樓集》的關係、《東壁樓集》的出版地、《東壁樓集》的評點者等懸而未決的疑問,尋找答案。
第四章「《東壁樓集》所呈現的居臺情志」,將解釋鄭經如何以臺江、臺灣海峽為主要創作背景,並在心嚮隱逸幽獨的情懷中,存藏著關懷現實與恢復之志。
第五章「《東壁樓集》的藝術特色」,在前三章的基礎上,可以發現鄭經喜歡長篇的鋪敘,作品風格淡雅有味,以及他藉復古以興感的興趣,而此興趣也透露他眷懷鄉國的情志。
第六章「結論」,總結鄭經其人的評價,為他在臺灣文學史中尋找合理的位置,並提出與鄭經其人其作相關的其他研究方向。
一、文史典籍:(先依作者朝代,再依出版時間先後)
(戰國)屈 原等著,洪興祖撰,《楚辭補注》,四部刊要‧集部‧楚辭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3年9月
(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10月
(漢)劉 向著,左松超集證,《說苑集證》,臺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4月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四部刊要‧集部‧別集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2004年3月
(宋)朱 熹撰,《四書集註》,臺北:學海出版社,1991年3月
(明)袁 表、馬 熒選輯,苗健青點校,《閩中十子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明)鄭 經,《東壁樓集》泉州刊本,臺北:國家圖書館微卷,永曆28年(康熙13年,1674年)夏6月
(明)鄭成功、鄭經,《延平二王遺集》,臺北:世界書局,1965年4月
(明)鄭成功、鄭經,《延平二王遺集》,國立中央圖書館珍藏善本,臺北:東亞製本所印行,1975年5月
(明)楊 英,《從征實錄》,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5年8月
(清)川口長孺,《臺灣割據志》,臺北:大通書局,1958年
(清)梁章鉅,《詩律叢話》,中央研究院影印書稿,臺北:廣文出版社,1976年3月
(清)計六奇,《明季北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清)全祖望,《鮚埼亭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88年3月
(清)黃宗羲,《南雷雜著真跡》,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5月
(清)黃宗羲,《賜姓始末》,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5年8月
(清)李光地著,李清馥輯,陳祖武典校,《榕村續語錄》,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6月
(清)夏 琳,《閩海紀要》,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8月
(清)夏 琳,《海紀輯要》,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8月
(清)不著撰人,《閩海紀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8月
(清)江日昇,《臺灣外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8月
(清)阮旻錫,《海上見聞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8月
(清)周 凱,《廈門志》,臺北:大通書局,1995年
(清)黃淑璥,《臺海使槎錄》,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6年
(清)郁永和,《裨海紀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6月
(清)蔣毓英纂修,黃美娥點校,《臺灣府志》,「臺灣史料集成‧清代臺灣方志彙刊」第一冊,臺北:行政院文建會,2004
年11月
(清)鄭玉海,《鄭氏宗譜》,「臺灣文獻匯刊」第一輯第九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清)陳 鴻,《國朝莆變小乘》,「臺灣文獻匯刊」第二輯第十四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清)周鍾瑄主修,詹雅能點校,《諸羅縣志》,「臺灣史料集成‧清代臺灣方志彙刊」第三冊,臺北:行政院文建會,2005
年6月
(清)沈 雲撰,黃胡群校釋,《臺灣鄭氏始末》,臺北:臺灣書房,2007年
(清)孫 洙編選,邱燮友注譯,《唐詩三百首》,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1月
張 菼,《鄭成功紀事編年》,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5年4月
彭國棟,《廣臺灣詩乘》,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65年4月
張 菼,《鄭經鄭克塽紀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年6月
連 橫,《臺灣通史》,臺北:眾文書局,1979年5月
《臺南縣志》,臺南:臺南縣政府,1980年6月
《永康鄉志》,臺南:永康鄉公所,1988年
連 橫,《臺灣詩乘》,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2年3月
《金門縣志》,金門:金門縣政府,1992年
吳功正主編,《古文鑑賞集成》,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6月
林朝成、鄭水萍主修,《安平區志》,臺南:臺南市安平區公所,1998年
施懿琳等編,《全臺詩》,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4年2月
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明清臺灣檔案彙編》第壹輯,「臺灣史料集成‧明清臺灣檔案彙編」,臺北:行政院文建會,2004年3月
許俊雅、吳福助主編,《全臺賦》,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6年12月
二、論述專書:(依出版時間先後)
謝國楨,《南明史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12月
黃典權,《鄭延平開府臺灣人物志》,臺南:海東山房,1958年2月
廈門大學鄭成功歷史調查研究所,《鄭成功史蹟調查》,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62年1月
楊雲萍,《臺灣史上的人物》,臺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
《鄭成功研究論叢》,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7月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87年2月
黃永武、張高評編著,《宋詩論文選輯》,高雄:復文圖書,1988年5月
楊雲萍,《臺灣的文化與文獻》,臺北:臺灣風物,1990年1月
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0年3月
侯迺慧,《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6月
劉登翰等著,《臺灣文學史》,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年6月
安懷起,《中國園林史》,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1年7月
周武忠,《中國園林藝術論》,臺北:中華書局,1993年
楊雲萍,《南明研究與臺灣文化》,臺北:臺灣風物,1993年10月
汪毅夫,《臺灣文化概觀》,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
廖可斌,《復古派與明代文學思潮》,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2月
何綿山,《閩文化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7月
何冠彪,《生與死——明清士大夫的抉擇》,臺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10月
陳昭瑛,《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臺北:正中書局,1998年4月
李 浩,《唐代園林別業考論》,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龔顯宗,《臺灣文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1998年12月
趙 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廖一瑾,《臺灣詩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3月
陳昭瑛,《臺灣與傳統文化》,臺北: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1999年7月
徐曉望,《媽祖的子民——閩臺海洋文化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12月
葉順力,《海洋迷思——中國海洋觀的傳統與變遷》,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12月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出版,2000年1月
龔顯宗,《臺灣文學家列傳》,臺北:五南圖書,2000年3月
方 勇,《南宋遺民詩人群體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林偉洲等著,《臺灣歷史人物小傳》,臺北:國家圖書館,2000年6月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6月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Said)著,彭懷棟譯,《鄉關何處》,臺北:立緒文化事業,2000年10月
陳從周主編,《中國園林鑑賞辭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江寶釵,《臺灣古典詩面面觀》,臺北:巨流圖書,2002年3月
劉麗卿,《清代臺灣八景與八景詩》,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4月
李豐楙等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02年12月
劉登翰,《中國文化與閩臺社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王 力,《王力近體詩格律學》,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
Mike Crang著,王志弘等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圖書,2003年3月
陳在正,《臺灣海疆史》,臺北:揚智文化事業,2003年3月
湯 翔、南炳文等編著,《明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王詩琅,《臺灣人物誌》,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6月
鄭水萍,《海洋文化與歷史》,臺北:胡氏圖書,2003年6月
朱雙一,《閩臺文學的文化親緣》,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黃秀政等著,《臺灣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8月
王 毅,《中國園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許俊雅主編,《講座FORMOSA——臺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臺北:萬卷樓,2004年11月
何綿山,《閩臺文化探略》,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廖大珂,《福建海外交通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新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Said)著,單德興譯,《知識份子論》,臺北:麥田出版,2005年8月
王德威,《臺灣:從文學看歷史》,臺北:麥田出版,2005年9月
朱鴻林,《明人著作與生平發微》,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
鄭毓瑜,《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出版,2005年12月
曹淑娟,《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3月
江仁傑,《解構鄭成功》,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4月
林鎮山,《離散‧家國‧敘述》,臺北:前衛出版社,2006年7月
張弘明,《海洋臺灣與海洋文化》,臺北:洪葉文化事業,2006年9月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2007年10月
龔顯宗,《臺灣文學論集》,高雄:復文圖書,2006年10月
龔顯宗,《臺南縣文學史(上編)》,新營:臺南縣政府,2006年12月
黃美娥,《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臺北:國立編譯館,2007年7月
王德威,《後遺民寫作》,臺北:麥田出版,2007年11月
楊永智,《明清時期臺南出版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7年11月
朱水涌、周英雄主編,《閩南文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施懿琳、廖美玉主編,《臺灣古典文學大事年表‧明清篇》,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11月
三、單篇論文:(依時間先後)
李騰嶽,〈鄭成功的死因考〉,《文獻專刊》1卷3期,1950年,頁35~43。
曹永和,〈鄭氏時代之臺灣墾殖〉,《臺灣銀行季刊》61期,1953年9月,頁192~207
楊雲萍,〈臺灣外記考〉,《臺灣風物》5卷1期,1955年1月,頁19~22
莊金德,〈鄭清和議始末〉,《臺灣文獻》12卷4期,1961年12月,頁1~40
黃典權,〈明鄭時期的臺灣文學〉,《新文藝》90期,1963年9月,頁66~68
賴永祥,〈臺灣鄭氏與英國的通商關係史〉,《臺灣文獻》16卷2期,1965年6月,頁1~33
鄭喜夫,〈明代之臺灣〉,《自由青年》44卷5期,1970年11月,頁61~70
林衡道,〈鄭經的建樹與治理臺南〉,《空中雜誌》409期,1971年12月,頁14
金成前,〈鄭經與明鄭〉,《臺灣文獻》23卷3期,1972年9月,頁119~137
楊鴻勛,〈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結構原理〉,《文物》11期,1982年11月,頁49~55
洪峻峰,〈明初閩中詩派詩論評說〉,《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86年2月,頁60~63
蔡一鵬,〈論閩中詩派〉,《文史哲》1991年第2期,1991年,頁20~25
施懿琳,〈明鄭時期的臺灣詩〉,《中國學術年刊》18期,1992年4月,頁203~236
陳昭瑛,〈明鄭時期臺灣文學的民族性〉,《中外文學》22卷4期,1993年9月,頁18~47
陳鎮卿,〈明清時期臺灣詩中的民族意識〉,《臺灣文學觀察雜誌》9期,1994年11月,頁64~73
朱鴻林,〈鄭經的詩集和詩歌〉,《明史研究》第4集,1994年12月,頁212~230
莊萬壽,〈臺灣海洋文化之初探〉,《中國學術年刊》18期,1997年3月,頁303~316
龔顯宗,〈正直菩薩盧若騰〉(上),《鄉城生活雜誌》,1997年5月,頁45~47。
龔顯宗,〈正直菩薩盧若騰〉(下),《鄉城生活雜誌》,1997年6月,頁46~49。
鄧孔昭,〈論清政府與臺灣鄭氏集團的談判和「援朝鮮例」問題〉,《臺灣研究集刊》,1997年,頁66~74
王志恆,〈延平郡王鄭成功的軼事與他的詩〉,《中正學刊》21期,1997年10月,頁47~63
楊佳瑜,〈以英國東印度公司史料看鄭經對大陸用兵前的對外貿易及其困境〉,《臺灣歷史學會通訊》6期,1998年3月,頁14~21
何綿山,〈閩文化的源流和特點〉,《淡江史學》第9期,1998年9月,頁203~212
李明仁,〈另類的繼承——以明鄭海上利益集團之更迭為例〉,《史原》21期,1999年2月,頁12~13
龔顯宗,〈從《臺灣外記》看三鄭的海國英雄形象〉,《歷史月刊》135期,1999年4月,頁84~93
葉高樹,〈三藩之亂期間鄭經在東南沿海的軍事活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27期,1999年6月,頁55~77
龔顯宗,〈沈光文的生平事蹟與文教貢獻〉,《歷史月刊》1999年10月號,1999年10月,頁34~38
王鴻泰,〈美感空間的經營〉,《東亞近代思想與社會》,1999年11月,頁127-186
徐慧鈺,〈構得潛園堪寄跡,十年樂趣在林泉——談林占梅的園林生活〉,《竹塹文獻》13期,1999年11月,頁60~75
王慶雲,〈中國古代海洋文學歷史發展的軌跡〉,《青島海洋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1999年,頁70~77
余昭玟,〈沈光文與臺灣的懷鄉文學〉,《中國文化月刊》243期,2000年6月,頁92~113
黃美娥,〈中國大陸有關臺灣古典文學的研究概況〉,《臺灣文學學報》1期,2000年6月,頁11~40
施懿琳,〈臺灣古典文學研究現況——出版專著為對象〉,《臺灣文學學報》1期,2000年6月,頁1~10
簡榮聰,〈臺閩文化的歷史觀〉,《臺灣史蹟》第37期,2000年12月,頁49~81
曾惠裏,〈臺灣傳統園林的歷史發展〉,《造園》39期,2001年6月,頁53~66
施懿琳,〈臺灣古典詩的創作與研究〉,《文訊》188期,2001年6月,頁36~39
翁聖峰,〈臺灣古典詩的研究概況〉,《文訊》188期,2001年6月,頁40~43
劉登翰,〈閩臺文化研究的文化地理學思考〉,《臺灣研究集刊》72期,2001年6月,頁1~9
鄧孔昭,〈明鄭時期臺灣海峽海上交通問題的探討〉,《臺灣研究集刊》74期,2001年12月,頁10~16
岳毅平,〈試論園林與文學之關係〉,《遼寧大學學報》30卷第3期,2002年5月,頁11~14
尹章義,〈延平王國的性質及其在國史上的地位〉,《歷史月刊》2002年6月號,2002年6月,頁37~44
汪榮祖,〈鄭成功父子與臺海風雲〉,《歷史月刊》2002年6月號,2002年6月,頁45~48
林麗月,〈故國衣冠:鼎革易服與明清之際的遺民心態〉,《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0期,2002年6月,頁39~56
龔顯宗,〈從《東壁樓集》看鄭經與臺灣〉,《歷史月刊》2002年6月號,2002年6月,頁49~54
張如安、錢張帆,〈中國古代海洋文學導論〉,《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期,2002年12月,頁47~52
施懿琳,〈假面英雄鄭成功——從鄭清往來書信談起〉,《島語:臺灣文化評論》3期,2003年9月,頁4~18
吳盈靜,〈南明遺民流亡情境考察——以張蒼水其人其文為例〉,《文學新鑰》2期,2004年7月,頁1-19
鄧孔昭,〈明鄭臺灣建置考〉,《臺灣研究集刊》85期,2004年9月,頁69~77
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2004年,頁52~59
朱雙一,〈「鄭經是臺獨份子」說質疑〉,《廈門大學學報》167期,2005年3月,頁65~71
陳佳宏,〈鄭氏王朝之政治外交試析〉,《臺南文化》58期,2005年3月,頁1~17
李 瑄,〈清初五十年間明遺民群體之嬗變〉,《漢學研究》23卷1期,2005年6月,頁291~324
何晉勳,〈世變下的表態紀念——以南宋遺民為例〉,《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37期,2005年7月,頁115~131
侯迺慧,〈園林圖文的超越性特質對幻化悲傷的療養〉,《政大中文學報》4期,2005年12月,頁123~153
朱亮潔,〈李漁的園林生活及隱逸思維〉,《中國文學研究》22期,2006年6月,頁5~37
黃俊傑,〈論東亞遺民儒者的兩個兩難式〉,《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3卷1期,2006年6月,頁62~79
許俊雅,〈回顧與前瞻——近二十年臺灣古典文學研究述評〉,《漢學研究通訊》25卷4期,2006年11月,頁33~46
趙君堯,〈漢魏六朝海洋文學芻議〉,《職大學報》2006年第3期,頁43~49
謝明陽,〈雲間詩派的形成——以文學社群為考察脈絡〉,《臺大文史哲學報》66期,2007年5月,頁17~51
曾繁相,〈復社和幾社對臺灣文教事業發展的影響〉,《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卷2期,2007年6月113~116
鄧孔昭,〈論清政府與臺灣鄭氏集團的談判和「援朝鮮例」問題〉,《臺灣研究集刊》第1期,2007年,頁66~74
曾玉蕙,〈鄭經詩歌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崑山科技大學學報》第5期,2008年3月,頁113~136
廖肇亨,〈長島怪沫、忠義淵藪、碧水長流——明清海洋詩學中的世界秩序〉,《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2期,2008年3月,頁41~71
張高評,〈海洋詩賦與海洋性格——明末清初之臺灣文學〉,《臺灣學研究》第5期,2008年6月,頁1~15
李惠華,〈世界大航海時代和海洋臺灣:明鄭忠烈的文化資產〉,《歷史月刊》第256期,2009年5月,頁47~53
阮筱琪,〈論鄭經《東壁樓集》中的孤獨感〉,《有鳳初鳴》第5期,2009年10月,頁117~128
四、學位論文:(依時間先後)
陳純瑩,《明鄭時期對臺灣的經營(一六六一~一六八三)》,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李國祈教授指導,1985年
林煜真,《沈光文及其文學研究》,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1997年
賀幼玲,《《臺灣外記》之人物與思想研究》,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1999年
曾惠裏,《臺灣傳統園林的歷史發展及空間特性》,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會承教授指導,2001年
陳佳妏,《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的海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黃志民、呂興昌教授指導,2001年
楊若萍,《臺灣與大陸文學關係之歷史研究(1652~1949)》,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皮述民教授指導,2002年
宋景雲,《明末清初遺民詩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羅宗濤教授指導,2002年
林惠源,《嘉義藝文發展的歷史觀察》,成大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蕭瓊瑞教授指導,2002年
徐慧鈺,《林占梅園林生活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黃志民教授指導,2003年
廖淑慧,《清初唐宋詩之爭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謝海平教授指導,2003年
朱亮潔,《李漁新論——遺民觀點的考察》,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康來新教授指導,2005年
蔡郁蘋,《鄭氏時期臺灣對日本貿易之研究》,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石萬壽教授指導,2005年
宋孔弘,《張煌言詩「亂離書寫」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陳文華教授指導,2006年
郭秋顯,《海外幾社三子研究》,中山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7年
高嘉謙,《漢詩的越界與現代性:朝向一個離散詩學(1895-1945)》,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王德威教授指導,2007年
顏伶真,《沈光文之懷鄉詩研究》,彰化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周益忠教授指導,2008年
陳佳凌,《鄭經《東壁樓集》研究》,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9年
阮筱琪,《鄭經《東壁樓集》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歐陽炯教授指導,2009年
五、會議論文:(依時間先後)
陳啟佑,〈臺灣海洋詩初探〉,《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1999年9月)
羅宗濤,〈從漢到唐詩歌中海的辭彙之考察〉,《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1999年9月)
施懿琳,〈臺南府城古典文學的發展研究與展望〉,《臺灣文學史料編纂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0年10月)
龔顯宗,〈我撰寫《安平區志‧文學志》的經驗〉,《臺灣文學史料編纂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0年10月)
龔顯宗,〈初論《東壁樓集》〉,《第七屆清代學術研討會前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2002年3月)
薛順雄,〈渡臺悲歌——臺灣傳統漢語詩文中所表露的「渡臺困境」初探〉,《明清時期的臺灣傳統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10月)
施懿琳,〈後殖民史觀詮釋臺灣古典文學的一個嘗試——以明鄭時期為分析對象〉,《臺灣文學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2002年11月)
龔顯宗,〈鄭經撰《東壁樓集》考〉,《國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萬卷樓,2003年1月)
施懿琳,〈從鄭清往來書信談世變下的英雄形象——以鄭成功為主、鄭經為輔的討論〉,《第五屆「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文學院,2003年4月)
林麗美,〈乙未世代的離散書寫——兼論許南英與丘逢甲的差異〉,《第七屆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臺北:文訊雜誌社,2003年11月)
龔顯宗,〈鄭經與臺灣海洋文學〉,《第八屆清代學術研討會前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2004年7月)
黃淑貞,〈談園林的視角變換及其美感〉,《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5年3月)
廖一瑾,〈東寧月色——從鄭經《東壁樓集》中的月亮描述看明鄭時期臺灣遺民儒學〉,《臺灣與遺民儒學:1644與1895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2005年9月)
龔顯宗,〈論鄭經在臺灣文學史上的地位〉,《臺灣與遺民儒學:1644與1895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2005年9月)
江林信,〈天光雲影共徘徊——論鄭經《東壁樓集》寫景詩中的光影書寫〉,《第三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6年7月)
廖振富,〈清代臺灣古典詩中的渡海經驗〉,《第二屆臺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6年10月)
王鈺婷,〈流亡主體、臺灣語境與女性書寫〉,《第八屆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臺北:國家圖書館,2006年12月)
林慶揚,〈論鄭經《東壁樓集》的慕隱詩境〉,《臺灣人文研究的新境界全國博碩士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嘉義:中正大學臺灣人文研究中心,2006年12月)
黃騰德,〈東壁樓中的鄭經〉,《第四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7年8月)
王偉勇,〈鄭經東壁樓集借鑑唐詩析論〉,《「異時空下的同文書寫——臺灣古典詩與東亞各國的交錯」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成功大學中文系,2008年11月)
申惠豐,〈遺民的凝視:明鄭時期文學中臺灣意象的形塑及其意涵〉,《「異時空下的同文書寫——臺灣古典詩與東亞各國的交錯」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成功大學中文系,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