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雅涵
Chang, Ya-Han
論文名稱: 服務學習融入國中公民行動取向課程之行動研究
Service-Learning based on Civic Action Approach Curriculum:Practice by Action Research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王錦雀
Wang, Chin-Chu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0
中文關鍵詞: 服務學習公民行動取向課程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詞: Service-Learning, Civic Action Approach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0下載:4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服務學習」融入「公民行動取向課程」之可行性。取「公民行動取向課程」之「實踐」精神,及其課程內涵「覺知與關懷層面」、「探究與增能層面」、「公民行動層面」三階段為課程架構,將服務學習融入課程。課程實施的理想期望能在實施歷程中,透過增能賦權,使學生自主規劃設計服務學習方案、並執行服務行動,以經歷完整的服務學習歷程。並於此中,探討實施歷程中學生的學習經驗和轉變,以及研究者的反思與專業成長。
    研究採行動研究取徑,以國中八年級一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參與者,並與諍友進行課程反思與修正。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歷經多次修正與調整,且經研究者不斷反思再反思,打破個人思想桎梏,進而實踐學生的行動參與。
    學生在課程參與的過程中,經驗了團隊分工合作的歷程,透過課程促使個人成長,並擁有正確的服務學習觀念、規劃與執行的能力,且對在地社區產生關懷與更深的情感,觸發學生對服務學習持續的承諾。研究者在課程中經驗到行動研究的螺旋循環歷程,並獲致專業成長;此外,研究者開始更關注學校周遭的社區。
    在本行動研究中學生和研究者均經歷服務學習融入公民行動取向課程而獲得知識、情意、技能各方面成長,且對學校與社區更有認同感。最後研究者針對本課程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及後續研究做出建議。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a curriculum that integrates Service-Learning into Civic Action Approach Curriculum. Base on practical spirit and framework of Civic Action Approach Curriculum researcher integrates Service-Learning together.
    Within ideal course, researcher expects students can plan, design, and carry out service-learning project to complete service-learning program by energizing and empowering themselves. Per this process, researcher discusses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change, researcher’s refle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study adopts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with participants including an Eighth-grade class and a critical friend. With constantly reflection, researcher experiences several amendments and adjustments about the course until breaking the shackles of individual thought, and then achieves making students do their 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urse, students are able to experience teamwork, promote personal growth, get correct concept of service-learning and have ability to plan, design, and implement service-learning project. By the way, the course brings students concern about local community and deeper emotions ─ those lead students to have a lifelong commitment to service-learning.
    Within the course, researcher have experienced the action research spiral, promoted teaching skills and advanced knowledge through this service-learning course. In addition, researcher begin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school and surrounding community.
    In this action study, each of the attendee acquires new skills, knowledge and more identity to school community. In the end of thesis, researcher made some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重要名詞定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服務學習的理論與實務 11 第二節 公民行動取向課程設計模式與其內涵 30 第三節 相關研究探討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5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7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59 第三節 教學設計與實施 61 第四節 研究實施流程 64 第五節 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 66 第六節 研究資料的信實度與研究倫理 70 第四章 課程實施歷程與修正 73 第一節 覺知與關懷階段 74 第二節 探究與增能階段 89 第三節 公民行動階段 111 第五章 研究討論與分析 143 第一節 學生的學習經驗與改變 143 第二節 研究者的專業成長與反思 17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95 第一節 結論 195 第二節 建議 204 參考文獻 210 中文部分 210 西文部分 216 附錄 218 附錄1:學習單-影片欣賞學習單 218 附錄2:學習單-社區服務機構搜查單 219 附錄3:學習單-小隊服務學習目標檢核單 219 附錄4:學習單-校園服務學習方案腦力激盪單 220 附錄5:學習單-校園服務學習計畫 221 附錄6:學習單-師長採訪記錄 222 附錄7:學習單-會議紀錄暨執行狀況報表 223 附錄8:期初回饋表 224 附錄9:期中回饋表 225 附錄10:期末回饋表 226 附錄11:研究同意書(學生) 228 附錄12:研究同意書(老師) 229

    王文科(1992)。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明智(2014)。服務學習的「教」與「學」。朝陽學報,19,17-30。
    王碧雲(2011)。國小四年級公民行動取向課程的師生角色與學習機會之探討-以溼地保育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方志華(2004)。關懷情意的實踐觀點與故事流傳──從師資培育德育原理課程到中小學德育實踐。課程與教學學會季刊,7(3),75-88。
    方志華(2005)。諾丁關懷倫理學的理論體系與實踐思考。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社會價值重建的課程與教學(12-42頁)。高雄市:復文。
    方志華(2010)。關懷取向女性主義者之課程藍圖探究-Nel Noddings和Riane Eisler。課程與教學,13,1-22。
    伍振鷟(1993)。教育哲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朱仲謀(2004),Jean McNIff,Jack Whitehead著。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臺北市:五南。
    李雅婷(2005)。社會轉化與美感創造-探析社會重建論的課程關懷。課程與教學,8,41-52。
    李雅婷(2007)。T. Brameld重建論之教育思想探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2, 1-24。
    周淑卿、陳麗華(2007)。課程改革的挑戰與省思。高雄市:麗文文化。
    徐明、林至善(2008)。服務學習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載於黃玉(主編),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19-56頁)。臺北市:洪葉文化。
    林至善(2002)。服務學習理念與實踐。學生輔導,81,82-93。
    林佩璇(2002)。行動研究的知識宣稱--教師實踐知識。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189-207。
    林富敏(2012)。公民行動取向校史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我的蓬萊」教學方案發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振春(2003)。社區大學與服務學習。回饋,66,26-32。
    林瑋珊(2008)。大學生社團參與態度對於服務學習觀感及團體動力知覺影響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林寶山(1989)。民主主義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林昭儀(2011)。服務學習課程對國中學生利社會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卿雲(2009)。公民行動取向全球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全球暖化議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木崑(2007)。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35-54。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典。臺北市:五南。
    夏林清(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台北市:遠流。
    胡淑華(2006)。服務學習融入國中公民課程對學生公民資質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高廣孚(1967)。杜威教育思想。臺北市:水牛出版社。
    徐明、楊昌裕、葉祥洵(2008)。服務學習歷史發展與教育功能。載於黃玉(主編),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57-77頁)。臺北市:洪葉文化。
    孫惠齡(2010)。公民行動取向菸害防制教育課程方案之實施成效研究—以「為地球熄菸」全球議題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徐宗林(1979)。重建主義教育哲學。高雄市,復文。
    涂志賢(2005)。社會重建課程研究的新取向:從系譜學的角度談起。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育研究所主編,社會重建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覺醒、增能與行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第二輯。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郭芳妙(1996)。美國中小學服務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9)。服務學習學生手冊。取自:http://www.ntnu.edu.tw/dsa/sl/
    教育部(2014)。教育部推動服務學習方案。取自https://servicelearning.yda.gov.tw/lawContent.php?menuID=16&id=633&typeID=0
    曾慧芬(2007)。公民行動取向全球觀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以「前進斯里蘭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伯璋(2003)。新世紀的課程研究與發展。國家政策季刊,2,149-167。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文化。
    陳達萱(2008)。公民行動取向「飢餓與貧窮」議題之課程實施歷程與成效—以「愛,讓世界發光!」課程方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達萱、陳麗華(2010)。社會領域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陳麗華(2005)。課程本土化與全球化的辯證-以社會重建主義課程的實踐為例。課程與教學年刊,94,151-174。
    陳麗華(2007)。全球觀課程設計的新視野:公民行動取向。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18。
    陳麗華、彭增龍、張益仁(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臺北市:五南。
    彭春怡(2011)。公民行動取向全球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在臺的730個日子-社福外勞勞動人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繼文(2005)。視覺文化與社會重建:社會重建課程在視覺藝術教育上的應用。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育研究所(主編),社會重建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覺醒、增能與行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第二輯。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張光甫(2011)。教育哲學:中西哲學的觀點,臺北市,雙葉。
    張麗卿(2010)。公民行動取向環境素養課程之實施成效--以"與濕地對話"全球議題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馮莉雅(2004a)。新加坡高等教育推動服務學習對臺灣的啟示。教育學刊,22,151-176。
    馮莉雅(2004b)。服務學習融入我國國中課程可行性之研究。學生事務,43-2,22-37。
    黃瓊儀(2010)。體驗式學習課程對服務學習團隊的訓練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玉(2000)。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新教學法之一。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71-387。
    黃玉(2008)。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洪葉文化文化。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臺北市,漢文。
    黃政傑(2014)。十二年國教高中高職入學制度啟動的問題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9),102-132。
    黃姿滿(2004)。應用服務學習方案協助國中學生自我與社會發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賈大齡(2010)。在遙遠的國度看見改變的力量:國際志工服務學習團體動力運作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昌裕(2002)。服務學習中反思活動的實施。學生輔導雙月刊,81,60-71。
    楊忠斌、林素卿、劉芳綺(2011)。N. Noddings關懷倫理學之課程設計與實施。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0,47-72。
    楊怡婷(2013)。「服務學習」納入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之爭議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88-90
    楊信琪(2011)。公民行動取向企業社會責任(CSR)服務模式與實踐~以「布可思憶」兒童創造力夏令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國樞(1999)。社會科學研究的本土化與國際化。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部(主編),教育科學的國際化與本土化(5-28頁)。臺北市,揚智。
    賈馥茗(1992)。經驗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潘世尊(2004)教育行動研究中的協同反省:方法與態度初探。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1),265-304。
    蔡美華(2008)。行動研究法─教師研究者的指引。臺北市:學富。
    蔡清田(2004)。課程發展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鄭增財(2006)。行動研究原理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潘慧玲(2003)。教育研究的途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劉正鳴(2002)。服務學習與課程的融合及實施。學生輔導,81,32-39。
    劉若蘭(2011)。國民中小學服務學習教師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劉若蘭(2013)。高等教育服務學習與公民參與關係。教育研究月刊。227,18-30。
    劉若蘭、楊昌裕(2008)。連結服務與學習─反思。載於黃玉(主編),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229-279頁)。臺北市:洪葉文化。
    劉杏元、劉若蘭、楊仕裕、林至善(2008)。連結服務─學習的方案設計。載於黃玉(主編),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131-228頁)。臺北市:洪葉文化。
    劉怡秀(2010)。公民行動取向防災教育課程方案之實施成效—以「與颱風共舞」全球觀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雨家(2013)。應用服務學習方案提升國中學生社區意識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闕美珍(2007)。公民行動取向品格教育之課程實施成效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彬彬有禮」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Celio, C. I., Durlak, J. A., & Dyminicki, A.(2011). Helping others and helping oneself: A meta-analysis of service-learning programs.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3, 164-181.
    Delve, C. I., Mintz, S. D., & Stewart, G. M. (1990).Community Service as Value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Eyler, J. & Giles, D.E. (1999).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 ?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Feifei Y., Patrick L., & Yorio (2012). A Meta-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Service-Learning on the Social, Personal, and Cognitive Outcomes of Learn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 11(1),9-27.
    Fertman, C. I., White, G. P., & White, L. J.(1996). Service Learn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Building a Culture of Service. Westerville,OH:National Middle School Association
    Gutek, G. L.(1988). Philosophical and Ide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 Boston,MA: Allyn and Bacon.
    Howard,J.(Ed.).(2001).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Service-learning course design workbook. Ann Arbor, MI: OCSL Press.
    Jacoby,B,& Associates.(1996).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Jami. L., & Warren(2012). Does Service-Learning Increase Student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18(2), 56-61.
    Kolb, D.A.(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endall,J.C.(Eds.).(1990).Combining service and learning:A resource book for community and public service,Vol,1.Raleigh,N.C.: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 of 1990,42 U.S.C. §12501 et seq.(1990).from:http://www.nationalservice.gov/about/legislation
    Richards, M. H., Sanderson, R. C., Celio, C. I., Grant, J. E., Choi, I., George, C. C., & Deane, K.(2013). Service-Learning in Early Adolescence Results of a School-Based Curriculum.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36(1), 5-21.
    Rodgers, C.(2002). Defining reflection: another look at John Dewey and reflective thinking.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4(4), 842-866.
    Sigmon, R. (1996).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in service-learning. In R. Sigmon (ed.), Journey to servicelearning:Experiences from independent liberal a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ashington, DC: Counci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Waterman, A. S.(1997). Service-learning: Applications from the research.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