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沈黛君
論文名稱: 國中學生之消費者健康教學介入的延宕效果與補強教學成效探討
指導教授: 郭鐘隆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3
中文關鍵詞: 補強教學消費者健康
英文關鍵詞: booster session, consumer healt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4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是針對接受過消費者健康教學介入的九年級學生設計補強教學課程,進而探討消費者健康教學介入在消費行為前因素(需求確認、資訊搜尋、方案評估)、消費行為因素(儲蓄習慣與金錢管理)及消費行為及後續處理因素(消費糾紛與處理與消費者新生活運動)的延宕效果及補強教學後的學習成效。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兩所立意選取的學校作為實驗分組的依據。兩組研究對象分別為苗栗縣兩所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共227人。實驗組學生125人接受四節課的補強教學介入,而對照組學生102人則不接受此介入課程。
    本研究發現接受消費者健康教學介入的延宕效果,實驗組優於對照組且達到顯著差異。在補強教學介入之後,實驗組學生在前測、後測、延宕測、補強後測各階段的得分表現呈現上升、下降又上升的現象,並顯著高於對照組各階段得分,且補強後測得分顯著高於延宕測得分。亦即補強教學能有效維持消費者健康教學介入的學習保留狀況。在過程評價方面,有65%的學生認為透過補強教學的方式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識,整體而言,學生對此課程多持正向評價。
    本研究結果可作為未來發展補強教學課程的參考。補強教學不僅可應用在消費者健康教學,更可推廣至其他教學課程。建議未來教學者可嘗試除了課室教學外,更多元的補強課程設計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mplement a booster session program for ninth-grade students who ever received consumer health education, to detect follow-up effects and learning retention.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pplied at this study. A purposive sample was recruited on two junior high schools. There were 227 students finishing four measurements including pre-test, immediate post-test, delayed post-test, learning retention test, 125 students accepted four booster sessions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102 students as comparison group.
    The study result revealed that the outcome variabl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those of comparison group. The points of learning retention test were also improved than delayed post-test within experimental group. Booster sessions can maintain consumer health education learning retention. 65% stude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xpressed that they acquired much more knowledge and felt satisfaction through the learning processes.
    Based on the study, we suggest that a booster session program can be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retention.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5 第四節 名詞解釋……………………………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消費者教育現況……………………10 第二節 我國消費者教育發展………………14 第三節 教學延宕效果之實證性研究………18 第四節 補強教學之實證性研究……………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40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進度……………………4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背景資料描述……………51 第二節 消費者健康教學介入的延宕效果分析……55 第三節 補強教學效果分析…………………67 第四節 過程評價……………………………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92 第二節 建議……………………………9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97 二、英文部分……………………………102 表 次 表2-1 國內外衛生教育介入研究之成效………………19 表2-2 國內消費者教育介入相關研究………………28 表2-3 國內外補強教學相關文獻………………34 表3-1 研究架構………………39 表3-2 教學內容重點整理………………41 表3-3 實驗組前後測變項每題平均得分比較………………48 表4-1 研究對象背景資料比較………………53 表4-2-1 消費者健康教學介入相關依變項前測與延宕測得分之比較…63 表4-2-2 兩組在各依變項延宕測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64 表4-2-3 金錢管理、消費者新生活運動依變項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64 表4-2-4 兩組之金錢管理、消費者新生活運動平均值與調整平均值一覽表 64 表4-2-5 兩組各依變項後測迴歸線斜率、截距、交叉點及差異顯著點…65 表4-2-6 儲蓄習慣前測與延宕測之比較………………65 表4-2-7 各依變項分析及結果摘要表……………… 66 表4-3-1 兩組在需求確認四階段之人數、平均數、標準差………………68 表4-3-2 需求確認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9 表4-3-3 需求確認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單純主要效果考驗………69 表4-3-4 兩組在資訊搜尋四階段之人數、平均數、標準差………………70 表4-3-5 資訊搜尋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1 表4-3-6 資訊搜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單純主要效果考驗……71 表4-3-7 兩組在方案評估四階段之人數、平均數、標準差……………72 表4-3-8 方案評估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3 表4-3-9 方案評估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單純主要效果考驗……74 表4-3-10 兩組在金錢管理四階段之人數、平均數、標準差……………74 表4-3-11 金錢管理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6 表4-3-12 金錢管理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單純主要效果考驗……76 表4-3-13 兩組在消費糾紛與處理四階段之人數、平均數、標準差……77 表4-3-14 消費糾紛與處理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8 表4-3-15 消費糾紛與處理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單純主要效果考驗78 表4-3-16 兩組在消費者新生活運動四階段之人數、平均數、標準差…79 表4-3-17 消費者新生活運動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0 表4-3-18 消費者新生活運動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單純主要效果考驗81 表4-3-19 各依變項單純主要效果事後比較摘要一覽表………………83 表4-4-1 實驗組學生對補強教學課程滿意度的統計分析………………88 圖 次 圖4-3-1 兩組在不同測量階段需求確認的平均得分............68 圖4-3-2 兩組在不同測量階段資訊搜尋的平均得分............70 圖4-3-3 兩組在不同測量階段方案評估的平均得分............72 圖4-3-4 兩組在不同測量階段金錢管理的平均得分............75 圖4-3-5 兩組在不同測量階段消費糾紛與處理的平均得分......77 圖4-3-6 兩組在不同測量階段消費者新生活運動的平均得分...7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元君(2006)。95消費者痛苦指數─很「悶」。消費者報導,306,4-9。
    王萍霜(2000a)。學校中的消費者教育。師友,396,46-49。
    王萍霜(2000b)。國民小學教科書消費者教育內涵分析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王瑤芬(1990)。我國成人消費者知識測驗編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麗娟(2004)。阿美族學童飲酒預防教育介入研究。私立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行政院主計處(2008)。97年3月物價變動概況。取自: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9150&ctNode=2314
    呂宜親(2000)。視覺創意思考應用於國小音樂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宜蕙(2004)。學生戒菸教育計畫成效之研究-以台北市立某高級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季玲(2003)。性教育介入對國二學生之成效探討-以高雄縣某國中「兩性相處學習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珠莉(2005)。國小學童口腔衛生教育介入效果之研究-以花蓮縣鳳仁國小學童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欣憶(2006)。台北縣國中預防吸菸創意教學介入成效研究- 主要教學、追加教學及整體教學評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佳容(2001)。運用網際網路促進國小高年級學生綠色消費行為之介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怡斌(2003)。國中生食品綠色消費者教育課程之成效評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紋如(2004)。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之建置與介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素沁(1983)。近三十年來我國家事職業教育的發展。家政教育通訊,9(2),28-41。
    周秋琴(2003)。國中生的消費者態度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松景(2006)。「生活技能」為主的高中生性教育介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彩秀(2003)。機車安全教育對交通事故傷害防制之實驗研究-以某科技大學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百薰(1999)。以大學生為領導員之成長團體活動對預防高職學生使用成癮物質之效果評價。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淑敏(2002)。兒童零用金消費行為與觀念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學生問卷調查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235-250。
    徐琮惠(2003)。居住消費主題教學對國中生消費知識態度與行為效果之試探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珮榕(2003)。衣著消費主題教學對國中生消費知識態度與行為效果之試探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美瑞、洪久賢、黃馨慧和林如萍(1989)。國中生飲食消費影響因素之探討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劃(計劃編號:NSC-77-0301-H003-22R),未出版。
    陳秀娥、陳明惠、韓國芬、劉惠蘭、蘇美滿(1989)。我國消費者教育之研究。商業職業教育季刊,37,30-33。
    陳明棟(1998)。從現行消費者教育的課程淺談消費者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的展望。國教輔導,38,2,39-44。
    陳峰津(1994)。教育概論。臺北:三民。
    陳柏年(2004)。網頁主題探索策略提昇國小高年級學生資訊素養之行動研究。台灣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
    婦女救援基金會‧花旗集團(2005)。青少年理財觀調查。取自:http://www.twrf.org.tw/besure/。
    郭秋梅(1997)。日本消費者保護教育發展之探討。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34,83-90。
    劉珍齡、劉學慧、宋桂鳳、宋欽銘(1990)。國民中學消費者教育課程內容分析及國三學生消費知識之調查研究。中等教育,41(5),68-80。
    楊斯雲(2003)。休閒旅遊消費主題教學對國中生消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清海(2002)。指數函數教學活動設計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麗芬(1985)。國民中學消費者教育課程內容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楊麗芬、許勝雄(1985)。國民中學消費者教育課程研究。家政教育,9(6), 49~57。
    梁榮仁(1997)。青少年的消費習慣研究。學生輔導,52,110-120。
    鍾志從、魏秀珍、陳彥玲、陳寧容(2003)。小學生的金錢概念、態度、與消費技能研究。家政教育學報,4,20-39。
    劉珍齡、劉學慧、宋桂鳳、宋欽銘(1990)。國民中學消費者教育課程內容分析及國三學生消費知識之調查研究。中等教育,41(5),68-80。
    鄭惠文(2006)。國中生乳製品營養教育課程成效評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謝琇英(2006)教保人員傳染病防治教育介入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曠文琪(2006).M型社會來了.商業周刊.986.取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php?id=23442。

    二、英文部份
    Agran, M. & Stephen C. M. (1994). Modified Self-Instructional Training Package. In I. Browder, D.(Ed.).How to Teach Self-Instruction of Job Skills.(pp.22-25).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
    Bannister, R. & Monsma, C. (1985).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s in Consumer Education.(2nd). USA: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
    Botvin, G. J. & William, C. L. (1980). Preventing the onset of cigarette smoking through life skill training. Preventive Medicnie, 9, 135-143.
    Botvin, G. J., Baker, E., Dusenbury, L., Botvin, E.M. & Diaz, T. (1995). Long-term follow-up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drug abuse prevention trial in a white middle-class population.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73(14), 1106-1112.
    Bruner﹐J. S. (1960).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ijkstra, M. I., Mesters, D., DeVries, G., Breukelen, V. & Parcel, G. S. (1999). Effectiveness of a social influence approach and boosters to smoking prevention .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14(6), 791-802.
    Elder, J. P., Sallis, J. F., Woodruff, S. I. & Wildey, M. B. (1993). Tobacco refusal skill and tobacco use among high-risk adolescents. Journal of Behavior Medicine, 16(6), 629-642.
    Ellickson, P. L., Bell, R. M., & McGuigan, K. (1993). Preventing adolescent drug use: long-term results of a junior high program. American Joural of Public Health, 83, 856–61.
    Furham, A. & Lewis, A. (1986).The Economic Mind: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Economic Behavior.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Fontenot (2000). Consumer attitude and perception of privacy as related to micromarketing. Dissertation Lamar Univ. Dissereation Abstracts.
    Hye H. & Eun (2006). Effects of Cognitive-Behavioral Group Therapy for Depressive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Behavior Problems. Child & Family Behavior Theraphy, 28(2), 1-13.
    Kate, B. & Susan, H. S. (1990). Effectiveness of Booster Sessions in the Maintenance and Enhancement of Treatment Gains Following Assertion Training.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8(6), 845-854.
    Kellner, M. H., Bry, B. H. & Colletti, L. (2002). Teaching Anger Management Skills to Students with Severe Emotional or Behavioral Disorders. Behavioral Disorders, 27(4), 400-407.
    Kimberly, S. W. & Gerard, J. C. (2007). Thirty-Month Follow-Up of Drinking Moderation Training for Wome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ail.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75(3),501-507.
    Mendenhall, J. E., & Harap, H. (Eds.). (1943). Consumer education: Background, 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 New York: D. Appleton-Century Company Incorporated.
    Zollinger, T. W., Saywell, R. M., Muegge, C. M., Wooldridge, J. S., Cummings, S. F. & Caine, V. A. (2003). Impect of the life skills training curriculum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bacco use in Marion County, Indiana, 1997-2000.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73(9), 338-34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