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癸汾
論文名稱: 小型作業所影響經營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指導教授: 鄭勝分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小作所心智障礙者庇護工場社區
英文關鍵詞: Small employment service facility, Disabled, Shelter workshop, Community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48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03下載:9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小作所興起背景與影響經營因素,針對臺北市7個機構、機構人員15 位、家屬4位、學員4位進行立意取樣。主要透過深度訪談及半結構訪談方式蒐集資料,輔以相關文獻資料,找出小作所影響經營的因素,主要從(一)小作所經營理念;(二)小作所產生的利益;(三)小作所現行制度三個視角加以分析。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理念定位不清,各利害關係人對小作所使命認知歧異,小作所是中繼站的概念,各利害關係人以自己的價值偏好來定位小作所的使命,造成理念定位不清。
    二、小作所運作有共同的規範及彈性規則,為因應各障別的特殊性,在符合規定的範圍內,小作所會調整評估方式與收案標準。
    三、小作所對學員、家庭提供了多項功能,對學員提供生活與能力的重新建構,使他們改變以往的生活模式,對家屬則提供喘息機會。
    四、小作所的資源落在特教應屆畢業生,排擠了中高齡的資源使用,因招生管道集中在特教學校,相對社區原有的心智障礙者的資源被剝奪。
    五、作業資源的窄化造成服務困境,小作所以代工為主要的工作項目,代工要有配套措施因應,須要引入其他資源才能化解困境。
    六、小作所的經營困境,需要財力、物力、人力資源的引入,體質健全的母機構是小作所持續經營的保障。
    七、小作所服務對象為多重障別及障礙程度多重,在服務成效上難以單一指標論定,精障者減少住院頻率,自閉症者生活中的小改變等,都無法以一個指標來論定成效。
    八、公部門沒有明確評鑑指標及輔導機制造成小作所亂象,沒有明確指標,小作所更有調性去因應各障別的特殊需要。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background of small employment service facility (SESF) and factors that affect its operation. The author targets seven facilities, including fifteen staffs, four family member and four trainees as the samples of this study. The author gather informations by thorough interviews from the personnels and related references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influence the operation of SESF.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ree main parts: first, the operation concept; second, benefits produced from SESFs; third, the current system within the facility.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here are the conclusions:
    I. Vague definition of operating concepts- SESF should act as a relay station, the fact that each participants define the mission carried out by the facility based their own value preference causes the chaos.
    II. The operation among SESFs has common regulations and flexible rules. For deferent disabilities, the facility will adjust method of valuation and standards of consumers within the regulations.
    III. The facility provides multiple services for trainees and their family. By offering them ability to reconstruct their surviving skills, therefore to change their life pattern also provides chances for the family to take a rest.
    IV. The main resource from SESF focus on graduates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therefore it crowds out the access of resource of middle to older age users. Due to the fact that enrollment mainly focus o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it deprives the resource from the disables of the community.
    V. Predicament resulted from narrowing working resources-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OEM) is the main working form of SESF, however, OEM has to be coordinated with support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y.
    VI. Introduce financial, product and human resource into the operation of SESF. A healthy and robust system can be a safeguard of consisting operation of small employment service facility.
    VII. It is difficult to analyze achievement by single index because of the targeting pools includes multiple impairments and varies degree of impairments. Such as decreasing hospitalization frequency or little change of autism patients.
    VIII. Public department has failed to establish explicit evaluating and tutoring system, which induces confusion among different small employment service facilities. Without clarifying instruction, the facility has no idea how to adjust its service to correspond special needs for different impairm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界定 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理論探討 11 第二節 小作所興起 19 第三節 日本小規模作業所的發展經驗 25 第四節 臺灣小作所之發展現況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7 第一節 分析架構 6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68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實施 70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3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77 第一節 小作所理念分析 77 第二節 小作所利益分析 99 第三節 小作所制度分析 126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 13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3 參考文獻 144 附錄 152 附錄一 訪談大綱及同意書 152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154

    一、 中文部份
    中央社103.05.20取自網址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402210216-1.aspx
    中時電子報103.05.20取自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2000361-260107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2014.12.20取自網址http://www.papmh.org.tw/ugC_Help.asp
    內政部(2011):中華民國一○○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各項需求評估調查結果。臺北:內政部統計處。
    內政部(2012):中華民國一○一年上半年身心障礙者福利統計。臺北:內政部統計處。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網址2014.06.27取自網址http://www.eden.org.tw/contact_service_detail.php?team_id=4&service_id=30
    財團法人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103.06.16取自網址http://web.syinlu.org.tw/message/news_detail/218
    勞動部www.mol.gov.tw/site/business/.../95年1-3月大事紀(依日期分).doc
    財團法人育成福利基金會(2013):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服務-102年研習手冊。
    衛福部家庭署。2014.11.21取自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If.aspx?PCode=D0050059財團法人育成福利基金會。2014.05.20取自網址http://www.ycswf.org.tw/about/about_ycswf.php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2009):日本社區作業設施服務模式考察報告。2014.05.15取自網址http://report.kcg.gov.tw/OpenFront/report/report_detail.jsp?sysId=C09802024
    自由時報(2008):社福團體M型化 公部門頭大。2015.02.12取自網址http://city.udn.com/54543/3061007
    王仕圖(2004):地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資源網絡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3,25-44。
    王仕圖(2013):非營利組織在社區照顧服務的協調合作: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為例。臺大社工學刊,27,185 -228。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2009):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第二版)。臺北:巨流。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
    王增勇(2005):社區照顧再省思:小型化?規格化?產業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59,91-136。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臺北:天下文化。
    江明修(2001):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關係之理論辯證與實務析探(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八十九年度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計劃編號:NSC 89– 2414 - H004–06。
    江雅婷(2009):非營利組織對資源依賴程度之研究-以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吳明珠(2010):庇護工場轉型社會企業之可行性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美瑤(2009):女性癲癇患者創傷經驗後成長之生命故事敘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碩士論文。
    吳惠林(2007)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庇護性就業方案採個案補助之可行性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臺北市政府勞工局。
    呂思樺、姜義村、王智弘(2008):一個有生命力的家:成年心智障礙者「互助家庭」模式發展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報, 28,1—26。
    宋維村(1990)。自閉症學生輔導手冊。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2014.05.23取自網址http://tec.nkuht.edu.tw/files/archive/233_18f778b7.pdf
    宋冀寧(2000):社會福利機構服務品質相關因素探討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宋學文、蔡佳恬(2005)。「維持現狀」之決策及發展:(3+1i)模型的決策分析。2015.01.29取自網址http://r.search.yahoo.com/_ylt=A8tUwYy3edhUHGMAhdpr1gt.;_ylu=X3oDMTE0YzQ3MnRhBHNlYwNzcgRwb3MDMQRjb2xvA3R3MQR2dGlkA1NNRVRXOTRfMQ--/RV=2/RE=1423501879/RO=10/RU=http%3a%2f%2fwww2.nsysu.edu.tw%2fsis%2fdiscuss%2fsummary8.doc/RK=0/RS=6YVC5W30qrLnQZ6swVFotXrnx1I-
    李宜樺(2007):我國庇護工場經營管理現況與困境。國立中正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
    李亭慧(2014):精神分裂症之日常記憶與功能性表現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碩士論文。
    李俊賢、王欣宜(2011):亞斯柏格症學生社會技能缺陷原因與訓練內涵之探究。特殊教育季刊,121,22-28。
    李敬、程為敏(2012):照顧的困境突圍—成年心智障礙者及其家庭福利政策初探。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卓春英、鄭淑琪(2010) :高雄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服務現況-以社會品質觀點。社會發展研究學刊,7,29-58
    周怡君(2009):從庇護工場功能特徵與經營特質探討。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業安全半年刊。2009,1。
    彼得・杜拉克(2004):彼得・杜拉克:使命與領導。臺北:遠流。
    林文惠(20001):社區成年精神病友就業經驗之探討。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林江亮、謝昶成(2007): 我國非營利組織捐款收入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第三部門學刊,7,45-71。
    林知遠(1999):復健精神醫學:職業復健─支持性就業模式。心靈診所電子報,2-6 期。2014.07.06取自網址http://www.psychpark.org/news/news2-06.htm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22,47-61。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
    林惠芳(2010):發展多樣化心智障礙者成人日間服務的可能。推波引水,58,7-11。
    社團法人臺灣癲癇之友協會。2014.12.25取自網址http://www.epilepsyorg.org.tw/
    花敬凱(1998):自然支持:重度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的新趨勢。特殊教育季刊,69,8-16。
    侯建州(2003)。臺灣地區民間社會福利資源中介組織角色與定位之研究─以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柯白珊(2014):臺北市兒少自閉症照顧者之需求與福利使用調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論文。
    洪嘉宏(2010):臺灣年金政治與政策發展-理念與新制度主義的爭論。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斯淳(2003):亞斯伯格症的特徵。屏師特殊教育,5,54-62。
    孫碧霞、邱樣、唐昌豪 (2004):考察日本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制度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14.07.05取自網址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pt_search.jspx?orgType=1
    徐尚為、張育嘉、江博煌、盧怡伶(2013):臺灣地區智能障礙住院利用情形初探。身心障礙研究季刊,11,1-15。
    徐淑婷(2013):協助精障朋友重返職場只有這條路?。精神醫學通訊,(32卷)7,151-167。
    徐慧君、黃同圳(2003):新進人員職前訓練互動式光碟之規劃與設計—以H公司為例。2014.07.01取自網址http://hr.mgt.ncu.edu.tw/conferences/08th/pdf/02-3.pdf
    高寶華(2008):非營利組織經營策略與管理。新臺市: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恆豪、顏詩耕(2011):從慈善邁向權利:臺灣身心障礙福利的發展與挑戰。社區發展季刊,133,402-416。
    張英陣(2004):社區照顧與非營利組織。社區發展季刊,106,60-66
    許芝綺(2007):現行制度下身心障礙庇護工場作現況之探討。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許靖蘭(2010):法規、社會企業與庇護工場的經營。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業安全半年刊,2010,2。網址取自http://www2.evta.gov.tw/safe/docs/safe95/userplane/half_year_display.asp?menu_id=3&submenu_id=504&ap_id=1190
    郭耀昌(2012):2012身心障礙者人權指標調查報告。社團法人中華人權協會研究報告。
    陳月筵(2007):非營利組織的資源依賴與自主營運之研究-以公設財團法人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哲、賴春美、郭連鈞、楊孟勳(2013):遠實施電子發票對民眾捐贈發票意願影響之探討。遠東學報,30卷,2。
    陳伶珠(2011):雙重老化智能障礙者家庭照顧經驗初探。高齡服務管理學刊,1,138-165。
    陳依伶(2002)。民間社會福利機構捐款人捐款行為探討─以某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陳亭伃(2001):重度智能障礙成人階段生涯轉銜服務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陽明教養院為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思妤(2007):智障者中學後生活需求之初探。特殊教育季刊,102,15-19。
    陳雅玲(2008):慢性精神障礙者活動參與和就業現況之相關性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陳慶章(2001):身心障礙教養機構印象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中明(2006):臺灣老人福利概況及政策展望。臺灣老年醫學雜誌,1,112-121。
    黃志忠(2013):臺灣家庭照顧者多面向評量與工具建構之初探。臺大社工學刊, 28,137-174。
    黃怡翔(2001)。和心理醫生聊天。新自然主義出版。
    黃明玉、郭俊巖(2009)。兒童保護社會工作實務之督導制度研究。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3,63-83。104/07/1取自網址http://cd.dyu.edu.tw/html/publication/files/JoGE03/05.pdf
    黃啟胤(2010):智能障礙者庇護工場之探討-以IE為方法。東海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文慧(2010) :日本福祉型NPO 法人財務狀況與課題。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9,40-71。
    楊惠鳳(2013):宜蘭縣心智障礙者社區作業設施服務模式之研究-以蘭智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楊蓓瑛、王欣宜(2007):智能障礙者職務再設計之理論與實務。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印行
    楊蔭芝(2006):成年智障礙者家庭壓力因應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葉欣雅 (2009):日本社區作業設施服務模式考察報告。高雄市政府。2014.05.26取自網址http://report.kcg.gov.tw/OpenFront/report/report_detail.jsp?sysId=C09802024
    詹蔭禎、侯禎塘、吳柱龍、童貞儀(2010):透過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增進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錢幣管理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學報,2,47-70。
    劉沛均(2013):從杜鵑窩到職場就業─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就業困境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碩士論文。
    魏希聖、劉邦富 (2007):社會福利社會福利政策執行網絡分析-以兒童局某方案為例。玄奘社會科學學報,5,1-25。
    趙自強(2011) :心智障礙者職業訓練之初探。就業安全半年刊100年第2期,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4.06.30取自網址http://www2.evta.gov.tw/safe/docs/safe95/userplane/half_year_display.asp?menu_id=3&submenu_id=518&ap_id=1393
    劉佳琪(2008):日本橫濱小規模作業所及智障者支持服務觀摩分享-制度篇。推波引水,57,37-42。
    蔡依芬(2007) :社區精神復健之現會探究—以「因應SARS為社區精神病患辦理社區復健方案」為場域。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蔡幸媚(2012):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對庇護工場衝擊之研究-從「離開庇護工場學員」的觀點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勝分(2001) :新政府核四政策形成過程:「3I」決策分。中國行政評論,10,3,179-194。
    鄭勝分(2006)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第三部門學刊,6,42-44。
    鄭勝分、劉育欣(2012):臺灣社會企業的發展與責信分析。研習論壇月刊,166。
    蕭元啟(2009):利害關係人對互動管理的瞭解與應用。文官制度季刊,145-158。
    蕭文高(2007):臺灣社區工作的政策典範與治理-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省思。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
    粘嘉宇(2009):責信認知對捐款意向之影響。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蕭思文(2000)。非營利組織採行善因行銷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2009):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二版)。臺北:巨流。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三版)。臺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謝國雄(1992):隱形工廠:臺灣的外包點與家庭代工。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3,137-160。
    二、外文部份
    石山貴章・田中、誠・矢野川祥典(2008):「小規模作業所の設立と運営に関する研究(I) :―知的障害者を中心とした小規模作業所「あさひのあたる家」の設立過程に関する分析―」『Visio』37:29-38。
    杉村 宏等人(1997):北海道における小規模作業所の研究:-小規模作業所の
    Steinmo, S. and Tolbert, C. J. (1998) ”Do Institutions Really Matter?:Taxation in Industrialized Democracies,”Comparative Political Ssudies. 31(2):165-187.
    夢21區域活動支援中心照片 104.01.11取自網址http://www.e-hodogaya.org/jigyousyo_syoukai.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