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謝素娟 |
---|---|
論文名稱: |
華語教師教學省思研究---以泰國中華國際學校10年級外語班為例 |
指導教授: |
曾金金
Tseng, Chin-Ch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4 |
中文關鍵詞: | 外語班 、教學省思 、華語教學策略 |
英文關鍵詞: | foreign language class, teaching reflection, Chinese teaching strateg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47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身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教學自我省思的意識,這不僅是對自己教學專業上的精進要求,亦是對學生負責任的態度。因此,本論文旨在探討筆者在華語文教法上的優缺點,並針對缺失來探討與改進,以提升華語文的教學能力。論文的架構總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緒論包含了研究的背景、動機與目標,以及研究的範圍。
第二章文獻探討則從與本研究相關的第二語言教學法和教學策略等文獻,來探討如何有效的運用在教學實務上。
第三章研究方法則透過教材、教案、教學日誌、問卷、教學錄影以及逐字稿等做為研究的工具,而主要是以問卷並輔以筆者的教學錄影為調查的方式進行。本研究之問卷對象則以華語老師和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的學生為主,經由填問卷者觀看筆者的教學錄影後,再為筆者做教學反饋。
第四章則根據本論文開放式的問卷問題,經由回饋者的回饋與教學理論等來作一番剖析與研究。本問卷的問題內容包括了聽方面的「聲調糾音」、寫方面的「書寫大意」、詞彙方面的「抽象詞語」等等教學活動的省思與回饋,另外還包括了「念課文」、「阻止學生上課抄筆記」、「同音字/近音字詞」、「課文講解」以及「教學媒介語」等等綜合教學活動的省思與回饋。
第五章結論。經過本研究的分析與結果,歸納出以下幾點華語教學省思的重要性:
1、省思華語教學活動前教案設計的重要性。
2、省思華語教學活動中如何提升察覺與應變能力的重要性。
3、省思華語教學活動後改進與實踐的重要性。
4、省思華語教學活動前、中、後的歷程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重要性。
希望以上的研究結果,可促進華語教師對教學省思的重視,以及掌握教學省思的方向,進而對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更臻完美。
An important requirement for teachers is to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ir individual teaching style and strategy. Through the self-reflective process of creating this awareness, they not only demonstrate the ability to develop a higher level of teaching ability, but also a responsible attitude towards their students' academic progress. Following this line of reasoning, the goal of this thesis is to examine and discuss the gains of teacher self-reflec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personal teaching style with the overall aim of improving teaching ability.
This thesis is comprised of five chapters, which introduce the specifics of research performed. The introductory chapter reveal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inspiration for study,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scope of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how current research o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rategies was applied in a pragmatic way to the author's own teaching methodology.
Chapter three presents the research method. It discusses the questionnaire, the author’s teaching video,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s, and teaching diaries and script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first two items. The questionnaire is primarily intended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nd graduate students who major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s a means to provide feedback regarding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the author’s teaching video.
The fourth chapter offers an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by the questionnaire with respect to teaching theories. The questionnaire provides reflections and feedback based o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ncluding, “tone-correction,”, “summary writing,”, and teaching “abstract words.”. Concerning the in-class activities, topics include “reading of text,”, “stopping students from taking notes in class,”, “homophones,”, “textbook explanations,”, and “medium of instruction.”.
The final chapter offers several important reflections on Chinese teaching including:
1.the importance of reflection on teaching plans prior to teaching
2.the importance of reflection on how to strengthen one’s ability to detect and deal with unexpected situations while teaching
3.the importance of reflection on improving teaching skills and actual practice after teaching
4.the importance of reflection on a learner-centered approach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eaching
This thesis is meant to encourag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to value the importance of reflection in their teaching, and maximize the advantages of self and peer evalua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ir teaching plan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e classroom setting.
一、中文部份
方麗娜(2004)。華語詞彙的認知途徑與教學策略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52-155。
王碧霞(1997)。閱讀過程與閱讀能力---探討基礎階段的漢語閱讀課教學。語言文化教學研究集刊第一輯(pp.40-41)。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王輝(2004)。圖示理論啟發下的對外漢語閱讀教學策略。漢語學習,2004年4月第2期,66-69。
王丹萍(2011)。對外漢語教學教學媒介語問題。中國語文通訊,第91卷第2期,83-88。
王金柱(2006)。高職機械科「車床實習」科目實施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策略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中國華文教育網(2008)。關聯詞語。2014年01月02日。取自網址:
http://big5.hwjyw.com/zyzx/jxsc/zh/200801/t20080129_11688.shtml
田中國(2008)。教學反思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林區教學,2008年第6期,137-138。
史美瑤(2012)。21世紀的教學: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師發展。評鑑雙月刊第36期。2014年01月02日。取自網址: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2/03/01/5570.aspx
朱志平(2008)。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理論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書院出版社。
呂必松(2005)。呂必松文集-華語教學講習。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李金鴦(2010)。常用的閱讀策略。2013年11月9日。取自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flhslibrary/teach
李佳倩(2010)。美國中級漢語學習者聲調偏誤分析的與補救教學。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李曉琪(主編)(2006)。對外漢語閱讀與寫作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宋如瑜(2008)。華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個案為基礎的探索。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何燕山(2010)。從對比分析角度淺析對泰漢語語音教學策略。梧州學院學報,第20卷 第4期,90-94。
余佩璇(2009)。華語文課堂教學教學媒介語之使用研究-以零起點課堂教學
為討論範圍。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幸曼玲(2010)。摘大意找主旨策略。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臺北:教育部。
洪福財(2000)。幼教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反省策略及其應用。台北:五南。
吳杏梅(2009)。從現代教育功能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交通職業教育學報,2009年,第4期,7-10。
高燕(2007)。對外漢語詞彙教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高翔、王薔(2002)。反思性教學:促進外語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第24卷,第2期,87-90。
高韶寧(2009)。談中級階段留學生閱讀教學。安徽文學,2009年第1期,266。
高橋燁(2010)。針對日籍學習者之華語課堂教學教學媒介語研究。臺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許依菡(2011)。初中級華語寫作教材設計研究-以華裔學生為對象。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徐子亮、吳仁輔(2005)。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燕華(1994)。初級漢語水平留學生的普通話聲調誤區。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4 年第3期,88-93。
馬曉璇(2011)。小議以學生為中心的對外漢語教學原則。安徽文學,2011年第9期,221。
陳玉枝(2003)。國小實習教師體育教學反省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聖謨(1999)。國民小學教師反省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福寶(1998)。對外漢語語段寫作訓練簡論。漢語學習,1998年第6期,47-49。
陳昌來(2005)。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崔永華、楊寄洲(主編)(1997)。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教學技巧。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崔永華(2005)。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常曉晉(2009)。試論對外漢語教學教學媒介語。陜西:陜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彭志平(2007)。漢語閱讀課教學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彭新維(2001)。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省思之質性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學校為例。台北:台北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小川、馬煜逵(2010)。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詞彙教學應有的意識與策略。語言文字應用,第1期,110-112。
彭增安、陳光磊(主編)(2006)。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概論。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張萩琴(2008)。幼兒教師教學省思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系碩士學位論文。
張和生(主編)(2006)。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皓綾(2005)韓國學生中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以在台韓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傅海燕(2007)。漢語教與學必備:教什麼?怎麼教?(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曾富珍(1997)。泰國學生學習漢語語音的難點。語言文化教學研究集刊第一輯。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曾金金(2005)。結合第二語言閱讀歷程研究之教學設計──如何進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語言教學。二十一世紀華語機構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431-438 。
葉德明(2007)。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芻議。台北:師大書苑。
葉德明(2006)。華語語音學上篇-語音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楊惠如(2012)。以學生為中心的班級閱讀活動規劃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
趙李明(2007)。二語習得理論對外語反思性教學的作用。邊疆經濟與文化,第8期,149-151。
趙立銘(2005)。課堂提問的作用和技巧。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135。
鄭秀女(2013)。學前教師教學省思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鄭昭明(2009)。華語文的教與學—理論與應用。台北:正中書局。
漆璟(2010)。淺談中學語文的反思性教學。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第24卷,124-128。
劉志堅,蘇新友(2007)。試析反思性教學中教與學的關係。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94。
二方麗娜(2004)。華語詞彙的認知途徑與教學策略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52-155。
王碧霞(1997)。閱讀過程與閱讀能力---探討基礎階段的漢語閱讀課教學。語言文化教學研究集刊第一輯(pp.40-41)。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王輝(2004)。圖示理論啟發下的對外漢語閱讀教學策略。漢語學習,2004年4月第2期,66-69。
王丹萍(2011)。對外漢語教學教學媒介語問題。中國語文通訊,第91卷第2期,83-88。
王金柱(2006)。高職機械科「車床實習」科目實施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策略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中國華文教育網(2008)。關聯詞語。2014年01月02日。取自網址:
http://big5.hwjyw.com/zyzx/jxsc/zh/200801/t20080129_11688.shtml
田中國(2008)。教學反思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林區教學,2008年第6期,137-138。
史美瑤(2012)。21世紀的教學: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師發展。評鑑雙月刊第36期。2014年01月02日。取自網址: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2/03/01/5570.aspx
朱志平(2008)。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理論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書院出版社。
呂必松(2005)。呂必松文集-華語教學講習。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李金鴦(2010)。常用的閱讀策略。2013年11月9日。取自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flhslibrary/teach
李佳倩(2010)。美國中級漢語學習者聲調偏誤分析的與補救教學。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李曉琪(主編)(2006)。對外漢語閱讀與寫作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宋如瑜(2008)。華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個案為基礎的探索。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何燕山(2010)。從對比分析角度淺析對泰漢語語音教學策略。梧州學院學報,第20卷 第4期,90-94。
余佩璇(2009)。華語文課堂教學教學媒介語之使用研究-以零起點課堂教學
為討論範圍。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幸曼玲(2010)。摘大意找主旨策略。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臺北:教育部。
洪福財(2000)。幼教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反省策略及其應用。台北:五南。
吳杏梅(2009)。從現代教育功能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交通職業教育學報,2009年,第4期,7-10。
高燕(2007)。對外漢語詞彙教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高翔、王薔(2002)。反思性教學:促進外語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第24卷,第2期,87-90。
高韶寧(2009)。談中級階段留學生閱讀教學。安徽文學,2009年第1期,266。
高橋燁(2010)。針對日籍學習者之華語課堂教學教學媒介語研究。臺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許依菡(2011)。初中級華語寫作教材設計研究-以華裔學生為對象。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徐子亮、吳仁輔(2005)。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燕華(1994)。初級漢語水平留學生的普通話聲調誤區。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4 年第3期,88-93。
馬曉璇(2011)。小議以學生為中心的對外漢語教學原則。安徽文學,2011年第9期,221。
陳玉枝(2003)。國小實習教師體育教學反省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聖謨(1999)。國民小學教師反省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福寶(1998)。對外漢語語段寫作訓練簡論。漢語學習,1998年第6期,47-49。
陳昌來(2005)。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崔永華、楊寄洲(主編)(1997)。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教學技巧。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崔永華(2005)。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常曉晉(2009)。試論對外漢語教學教學媒介語。陜西:陜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彭志平(2007)。漢語閱讀課教學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彭新維(2001)。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省思之質性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學校為例。台北:台北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小川、馬煜逵(2010)。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詞彙教學應有的意識與策略。語言文字應用,第1期,110-112。
彭增安、陳光磊(主編)(2006)。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概論。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張萩琴(2008)。幼兒教師教學省思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系碩士學位論文。
張和生(主編)(2006)。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皓綾(2005)韓國學生中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以在台韓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傅海燕(2007)。漢語教與學必備:教什麼?怎麼教?(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曾富珍(1997)。泰國學生學習漢語語音的難點。語言文化教學研究集刊第一輯。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曾金金(2005)。結合第二語言閱讀歷程研究之教學設計──如何進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語言教學。二十一世紀華語機構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431-438 。
葉德明(2007)。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芻議。台北:師大書苑。
葉德明(2006)。華語語音學上篇-語音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楊惠如(2012)。以學生為中心的班級閱讀活動規劃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
趙李明(2007)。二語習得理論對外語反思性教學的作用。邊疆經濟與文化,第8期,149-151。
趙立銘(2005)。課堂提問的作用和技巧。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135。
鄭秀女(2013)。學前教師教學省思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鄭昭明(2009)。華語文的教與學—理論與應用。台北:正中書局。
漆璟(2010)。淺談中學語文的反思性教學。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第24卷,124-128。
劉志堅,蘇新友(2007)。試析反思性教學中教與學的關係。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94。
二、英文部分
Brown, H.Douglas (2001).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Second Editi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Baker, J.W.& Mentch, M.W. (2000). IMOWA curriculum materials, Retrieved December 11, 2002 http://www.imowa.org/curricula/flip/
CollabTech (2010) The Classroom Flip. 2013年10月16日。取自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mwY9WZS-Sng
Krashen, S. & Terrell, T.(1983).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 . Oxford: Pergamon.
Karshen, S.D.(1980). “ The input hypothesis”. In J. E. Alatis (Ed.), 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Current issues in bilingual
education (pp.144-158).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Karen Brinkley (2012) Flipped Classrooms. 2013年10月18日。取自網址:http://tenntlc.utk.edu/2012/04/04/flipped-classroo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