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國偉 Guor-Weei Guo |
---|---|
論文名稱: |
臺灣梅花鹿野外行為及棲地利用之研究 The Study of Field Behavior and Habitat Use of Formosan Sika |
指導教授: |
王穎
Wang, Y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生命科學系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
畢業學年度: | 82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梅花鹿; 行為; 活動率; 社會行為; 序位; 休息地; 棲地; 活動範圍 |
英文關鍵詞: | sika deer; behavior; activity; social behavior; order; hierarch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8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 1993 年 1 月起至 1994 年 2 月間, 於墾丁國家公園社頂地區梅
花鹿復育區內, 利用無線電追蹤器進行野外環境下臺灣梅花鹿 ( Cervus
nippon taiouanus ) 的生活週期與行為觀察, 並對鹿隻休息地之環境特
性及日間活動範圍進行初步調查.
由個體行為觀察結果顯示, 在覓食行為方面, 雄鹿於 11-12 月發情
高峰期間, 日間覓食行為發生率為三時期( 乾季-非發情高峰期, 溼季,
乾季-發情高峰期 )中最低, 僅 14.2%, 溼季最高達 39.8%; 雌鹿日間覓
食行為發生率在乾溼季中以溼季較高( 50.3% ), 而在生理分期( 懷孕末
期, 授乳期, 其他時期 )中則以授乳期較高, 達 50.6%. 在躺臥休息方面
, 雄鹿平均每次躺臥時間長以溼季最久達 103.7 分鐘, 然三不同時期並
無顯著差異( ANOVA ). 在其他行為方面, 雄鹿磨角行為各月發生頻度以
12 月最高( 1.15次/Hr ), 磨角時間長以 1 分鐘內目擊最多次( 78.9% )
, 其磨角物共計有 26 種植物及 3 種人工物. 而耙土及泥浴打滾行為亦
以 12 月發生頻度較高, 分別為 0.58次/Hr 及 0.22次/Hr. 雌鹿磨擦行
為中以 5 月發生頻度較高達 0.3次/Hr.
在社會行為觀察中, 雄鹿於硬角期敵對行為發生頻度較高, 並於 11
及 12 月間觀察到對峙與打鬥行為( n=6 ). 雌鹿在追咬行為中, 以 11,
12 月發生頻度較高, 分別為 0.71次/Hr 及 0.72次/Hr. 在母鹿與仔鹿關
係中, 1 月齡的 52 秒減至 5 月齡約 12 秒; 仔鹿間社會地位可能與性
別及其母鹿之社會地位有關.
梅花鹿對休息地之選擇, 傾向以坡度較緩及靠近珊瑚礁岩的環境為主
, 且無一長期固定連續使用之休息地, 而在早上, 中午及傍晚三時段利用
之休息地中, 遮蔽度於乾溼季皆以傍晚時段最低並達顯著差異( ANOVA,
p<0.05 ). 雄鹿於日間活動範圍以乾季的非發情時期較大達 2.03 公頃.
溼季最低僅 0.65 公頃, 三時期間有顯著差異( Kruskal-Wallis 變方分
析, p<0.05 ); 雌鹿則以溼季活動較高達 1.76 公頃, 乾季活動範圍則為
1.44 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