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玫鈴
論文名稱: 叢甦小說研究
指導教授: 許俊雅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1
中文關鍵詞: 叢甦現代主義《現代文學》留學生小說移民小說臺灣旅美作家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55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5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叢甦深受現代主義思潮影響,於探討美國華文文學亦佔有關鍵而重要的地位。本文將以叢甦的個人成長背景、時空環境分析,由中發掘叢甦之獨特性,並以小說作品為分析核心,研究內容主要從小說著眼,再輔以散文、雜文創作,以完足作家小說作品研究之面相。
      在叢甦的創作歷程中,依其生活經歷與創作面向的轉變加以分析,藉此了解其文學養成的創作緣由,並梳理叢甦創作思考脈絡與主軸,從中整理探究與文學養成相關的創作緣由。除此之外,配合整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將多所著墨在叢甦與《現代文學》刊物結緣的過程,另外一九六〇年代臺灣盛行的「現代主義」浪潮對叢甦的創作有何啟發、影響,直至後來叢甦成為留學生,離開臺灣前往美國念研究所、定居這段生命歷程如何反映、孕育其作品,以及不同生命階段是否對其作品意涵產生不同的風貌等。除此之外,亦淺述集結於《君王與跳蚤》、《生氣吧!中國人》二書出版的多篇散文、雜文等社會批判的篇章,藉由文本的分析,輔以時空背景的對應細究其主題意涵,並探討叢甦文類跨界的延續性。
      在檢視叢甦小說創作的現代主義實踐方面,筆者希望以叢甦文本為對象,嘗試探索在現代主義風潮之下,叢甦如何以作品關照、呈現現代主義的精神內涵,除了先概述臺灣現代主義小說的誕生,探究當時臺灣高壓政治下的困境與臺灣社會現代化的急遽轉變,藉以了解孕育出臺灣現代主義小說的時代背景,將再結合叢甦的成長,探究其對現代主義思潮中受其影響最深的存在主義,如何在文本中呈現接受與轉化的一面,並針對叢甦創作的五大主題:孤立疏離的個體、質疑體制與反叛、主角的悲劇命運、情慾的心理轉變、矛盾衝突的現實進行歸納分析,從中說明叢甦作品中所透顯的現代主義精神。
      在前述作品的析論基礎之上,進一步探討叢甦小說創作在離散華人書寫方面的一貫與延續。探討叢甦作品中精神漂泊的離散意識,如何從異鄉人的地方書寫、跨界後的想像回歸兩個面向,經過整體異鄉生活省思沉澱之後,在小說中表現精神上「漂泊」與「鄉愁」的共同性主題。並針對叢甦小說中跨界後的離散華人形象中著墨最多的知識分子與女性角色進行分析。
      最後探究叢甦小說創作於藝術形式技巧上的表現,從叢甦小說作品的相關引證中提出意識流手法的使用、感官印象的強化、善用象徵、比喻技巧等三大論點,在呼應現代主義思潮與離散意識的精神下,分析叢甦深化此三項形式技巧的創作效果。

    第一章 緒論………………………………………………………………………5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5 第二節 文獻探討………………………………………………………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16 第二章 叢甦成長與創作之路………………………………………19 第一節 文學養成環境………………………………………………19 第二節 邁向創作之路………………………………………………23 第三節 散文、雜文、遊記創作……………………………28   一、個人回憶記錄……………………………………29      二、異鄉人的情感認同……………………………30      三、對人性的探索……………………………………34      四、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36      五、歷史新聞事件的省思…………………………………………38      六、堅信民主政治的理念…………………………………………40 第三章 現代主義思潮下的叢甦…………………………………………………44   第一節 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的誕生……………………………………44      一、臺灣高壓政治下的困境………………………………… 45      二、臺灣社會現代化的急遽轉變……………………………47   第二節 對存在主義的接受與轉化……………………………………49 第三節 現代主義主題內容的實踐………………………………………54      一、 孤立疏離的個體……………………………………………54      二、 質疑體制與反叛……………………………………………56      三、 主角的悲劇命運……………………………………………59      四、 情慾的心理轉變……………………………………………61      五、 矛盾衝突的現實……………………………………………64 第四章 叢甦小說中的離散華人書寫………………………………………68   第一節 走出象牙塔――強調精神漂泊的離散意識………68      一、 異鄉人的地方書寫………………………………………70      二、 跨界後的想像「回歸」……………………………73   第二節 跨界後的離散華人形象………………………………………75      一、 知識分子形象………………………………………………76      二、 女性角色形象………………………………………………80 第五章 叢甦小說的藝術表現……………………………………………………84   第一節 意識流手法的使用………………………………………………84      一、 直接內心獨白法…………………………………………85      二、 間接內心獨白法……………………………………………88 第二節 感官印象的強化…………………………………………………92   第三節 善用象徵、比喻技巧……………………………………………95 第六章 結論………………………………………………………………………98 附錄 叢甦寫作年表初編…………………………………………………………100 參考書目……………………………………………………………………………107

    一、 叢甦著作(按出版順序排序)

    《白色的網》,(臺北:仙人掌出版社,1969年10月)
    〈瓷馬〉,《現代文學》第36期(臺北:現代文學雜誌社,1969年3月15日),  頁50
    《秋霧》,(臺北:晨鐘出版社,1972年11月)
    《想飛》,(臺北:聯經文學,1977年7月)
    《中國人》,(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78年12月)
    〈猢猻國〉,1980年連載於香港《中報月刊》第十期至第十五期
    《君王與跳蚤》(臺北:洪範,1981年8月)
    《淨土沙鷗》(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84年10月)
    《獸與魔》,(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
    《生氣吧!中國人》(臺北:希代出版社,1987年7月)

    二、 相關研究

    (一) 專書

    王文興:〈現代主義的質疑和原始〉,《書和影》,(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8年)
    卡繆(AlbertCamus)著,張漢良譯:《薛西佛斯的神話》(臺北:志文出版社,
      1974年)
    卡繆(AlbertCamus) 著,張漢良譯:《薛西佛斯的神話:闡述荒謬哲學隨筆名  作》(臺北:志文出版社,2006年3月)
    白先勇:〈流浪的中國人――臺灣小說的放逐主題〉,收入《第六隻手指》(臺
      北:爾雅出版,1995年11月)
    白先勇:《現文因緣》(臺北:現文出版社,1991年)
    朱芳玲:《六○年代台灣現代主義小說的現代性》(臺北:學生書局,2010年4
      月)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Said)著,單德興譯:《知識份子論》(臺北:麥田  出版社,1997年)
    吳錫德:〈卡繆作品的中譯本及其在臺灣的影響〉,《世界文學6:消費、流行
      與文學》,(臺北:麥田,2002年12月)
    呂正惠:〈現代主義在臺灣――從文藝社會學的角度來考察〉,《戰後臺灣文學
      經驗》(臺北:新地文學,1992年7月)
    李仕芬:《女性關照下的男性》,(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5月)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著、姚一葦譯註:《詩學箋註》,(臺北:中華書局
      ,1993年1月)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 年 9 月)
    柯慶明:〈六十年代現代主義文學?〉,收錄於邵玉銘、張寶琴、瘂弦主編《
      四十年來中國文學》,(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6月)
    洪敏秀:《意識流》(臺北:文建會,2010年1月)
    范銘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臺北:麥田出版,2002年3月)
    張素貞:〈叢甦的「癲婦日記」〉,《細讀現代小說》(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6年10月)
    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1年11月)
    陳鼓應:〈存在主義導論〉,《存在主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
      年二版)
    陸志平:《小說美學》(臺北:五南出版社,1993年11月)
    麥奎利(John Macquarrie)著,成窮譯:《存在主義神學:海德格爾與布爾特  曼之比較》,(香港:道風書社,2007年)
    彭瑞金:《臺灣新文學運動40年》,(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91年3月)
    黃墨:《人權探討》(紐約:中國人權出版,1997)
    楊國樞:《三十年來我國人文學及社會科學之回顧與展望》,(臺北:東大圖書
      公司,1987年4月)
    鄔昆如:《存在主義真象》,(臺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4月)
    雷登・貝克(H. M. Ruiten Beek):《存在主義與心理分析》,(臺北:巨  流圖書公司,1993年1月)
    趙遐秋、呂正惠:《臺灣新文學思潮史綱》,(臺北:人間出版社,2002年7
      月)
    趙曉麗、屈長江,《反危機的文學:現代主義文學新析》(西安:華岳文藝出
      版社,1988年)
    齊邦媛:《千年之淚》(臺北:爾雅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
    樊洛平:《當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4月)
    歐陽子編選:《現代文學小說選集(一)》(臺北:爾雅出版,1977年6月)
    蔡雅薰:《從留學生到移民:臺灣旅美作家之小說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
      有限公司,2001年12月)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臺北市:雅典,1987
      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2月)
    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圖
      書公司,2004年2月)

    (二) 期刊論文

    史進:〈論東西方華文作家文化身份之異同〉(山東: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
      社會科學版,2003年6月)
    朱立立:〈臺灣旅美文群的認同問題探析〉(廣東:華文文學,2006年2月)
    宋雅姿:〈專訪叢甦 醒世目光裡的宙視〉,《文訊》第303期,(2011年1
      月),頁17-27
    李亞萍:〈自殺 解脫之途──美國華文作家筆下的死亡〉(四川:當代文壇,
      2006年2月)
    林佩芬:〈談叢甦的「秋霧」〉,《書評書目》,第四十四期(1976年,12月)
      ,頁141-146
    季季:〈叢甦的「想飛」〉,《書評書目》,第四十九期(1977年,5月),頁
      123-125(原載於1976年7月15日聯合副刊)

    林積萍:〈試驗、摸索與創新──談《現代文學》小說創作的特色〉,《問學
      集》,(1995年9月),頁125-145
    侯作珍:〈存在的困境與反抗──戰後臺灣存在主義文學探析〉,參見《臺灣文
      學評論》八卷二期,(2008年4月),頁131-148
    夏濟安:〈致讀者〉,《文學雜誌》第一卷第一期(1956年9月),頁70
    高淑清:〈來自異鄉華人的心聲:海外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台北:
      中央研究院「第五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技學術研討會」,2000年12月)
    郭玉雯〈《現代文學小說選集》的現代主義特色〉,《臺灣文學研究集刊》6,
      (2009年8月),頁77-114
    郭明福:〈漂泊之外〉,《書評書目》,第七十三期(1979年,5月),頁50-54
    陳芳明:〈橫的移植與現代主義之濫觴〉,《聯合文學》第202期(2001年8月
      ),頁136-148
    陳芳明:〈現代主義文學的擴張與深化〉,《聯合文學》第207期(2002年1
      月),頁142
    陽學民:〈時間與空間:呈現荒誕的兩個維度──論臺灣《現代文學》小說的
      荒誕意識〉(吉林:文藝爭鳴,2012年9月)
    黃秀玲:〈黃與黑:美國華文作家筆下的華人與黑人〉,《中外文學》,(2005
      年,9月),頁15-53
    蜀弓:〈方眼中的跫音――「白色的網」淺釋〉,《自由青年》,第43卷,第2
      期(1970年2月),頁101-105
    解孝娟:〈生存之痛 存在之思──論臺灣魯籍作家叢甦的境外書寫〉(山東:
      東岳論叢, 2011年7月,第32卷第7期)。
    趙淑俠:〈從留學生文藝談海外知識分子〉,《文訊》月刊第13 期,(1984年
      8月),頁149
    劉心皇:〈自由中國文學三十年〉,《國立編譯館館刊》九卷二期,(臺北:國
      立編譯館,1980年12月),頁169-222
    劉登翰:〈美華文學研究的兩個思路〉(福建: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年3月)
    盧菁光:〈從告別談起—談七○年代前後臺灣留(美)學生文學的一個發展過    程〉,收錄於潘亞暾等著《海外奇葩—海外華文文學論文集》(廣州市 : 曁  南大學出版社出版,1994年),頁138-139
    錢虹:〈從“放逐”到“融入”──美國華人文學的一個主題探究〉(廣東:華
      文文學,2007年4月)
    謝冬冰:〈嫁接於西方現代派之木的臺灣現代派小說〉,(山東:濟南大學學報
      ,2006年第五期)。
    簡政珍:〈放逐詩學──臺灣放逐詩學初探〉,《中外文學》,(1991年11月)
      ,頁123-125
    William Safran,”Diasporas in Modern Society:Myths of Homeland and Return,”in Diaspora 1(1991):83-99.

    (三) 學位論文

    朱芳玲:《論六、七〇年代臺灣留學生文學的原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
      研所碩士論文,1995年12月)
    江寶釵:《論《現代文學》女性小說家──從一個女性經驗的觀點出發》(臺
      北:臺師大國研所博論,1994年)
    吳孟琳:《流放者的認同研究——以聶華苓、於梨華、白先勇、劉大任、張系
      國為研究對象》(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文所碩論,2008年)
    周倩鳳:《七○年代台灣留學生小說的國/家認同─以外省籍留美青年為例》
      (臺北:國立師範大學臺文所,2008年)
    林家綺:《華文文學中的離散主題:六七○年代「台灣留學生文學」研究──
      以白先勇、張系國、李永平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臺文所,2008年)
    林翠真:《臺灣文學的離散主題─以聶華苓及於梨華為考察對象》(臺中:私立
      靜宜大學中文所碩論,2002年)
    林叡姍:《女性觀點下的存在主義──以《現代文學》女作家群的小說為考察對
      象》(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中研所碩論,2010年)
    紀姿菁:《論旅美現代主義女性小說家:以歐陽子、叢甦、陳若曦、李渝為研究
      對象》(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7年)
    胡文生《苗栗縣國民中學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零體罰政策態度相關之研究》(新
      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陳宜誼:《萬里故園心─北美華文小說中的家國意識》(臺北:私立淡江大學中
      文所在職班,2006年,6月)
    黃啟峰:《戰爭・存在・世代精神――臺灣現代主義小說的境遇書寫研究》,
      (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14年)
    劉敏莉:《叢甦小說研究》(臺北:私立文化大學中文所碩論,2006年)。
    謝欣芩:《異鄉人的紐約:華人小說的離散華人書寫與地方再現》(新竹:國立
      清華大學臺文所碩論,2009年)

    (四) 報刊短文、網路資料
    桂文亞:〈象牙塔外――叢甦訪問記〉,《聯合報》(1977年9月13日)12版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
    http://chinesewritersna.com/review/
    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
    http://www.ocwwa.org/
    中國女性文學研究室
    http://www.knight.tku.edu.tw/~tkuwl/a2_sea_6.htm
    世界部落格――叢甦
    http://blog.worldjournal.com/defaults/profile?handle=dweis
    世界新聞網――作家叢甦的豪氣人生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hof/12764098/article-%E4%BD%9C%E5%AE%B6%E5%8F%A2%E7%94%A6%E7%9A%84%E8%B1%AA%E6%B0%A3%E4%BA%BA%E7%94%9F?instance=hof2
    臺灣海外網
    http://www.taiwanus.us/MediaVideoAudio/open/20050512.htm
    開放雜誌
    http://www.open.com.hk/old_version/2006_1p46.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