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金宇祥
Jin, Yu-Xiang
論文名稱: 戰國竹簡晉國史料研究
指導教授: 季旭昇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79
中文關鍵詞: 上博簡清華簡戰國文字晉國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DIS.NTNU.DCH.004.2019.A0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1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晉國歷史從叔虞封唐開始,至公元前376年晉靜公被「遷為家人」,從此「晉絶不祀」,約600餘年,共38位國君。本論文取材範圍為目前所見戰國竹簡,其中與晉國有關的篇章有:《上博五‧姑成家父》、《清華貳‧繫年》、《清華柒‧子犯子餘》、《清華柒‧晉文公入於晉》、《清華柒‧趙簡子》等篇,所涵蓋的晉國國君有:晉文侯、獻公、惠公、懷公、文公、靈公、成公、景公、厲公、莊平公、悼公、哀公,共12位。〈姑成家父〉主要與三郤之難有關,其所記內容與傳世文獻略有出入,立場似是站在三郤一方,郤犨的形象與文獻不同。〈繫年〉的體例和一些內容,近於西晉時汲冢發現的《竹書紀年》,屬大事記類史書,橫跨年代較長。〈子犯子餘〉、〈晉文公入於晉〉兩篇與晉文公重耳有關,前篇記重耳處秦時,子犯、子餘回覆秦穆公的詰難,以及秦穆公、重耳分別問於蹇叔的內容,可補充文獻中重耳在秦國的相關記載;後篇記重耳回國後,對於獄政、祭祀、農業、軍事等四方面的施政,其中較特別的是旗物的記載,當可對文獻有所補充。本論文涉及到古文字的討論和傳世文獻中的相關問題,透過這兩方面的研究,對晉國史能有進一步的認識。

    摘要 i 凡例簡稱 ii 目次 v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和步驟 11 第二章 晉文侯至晉文公   第一節 《清華貳‧繫年》第二章研究(晉文侯) 15   第二節 《清華貳‧繫年》第六章研究(晉獻公、惠公、懷公、文公) 23   第三節 《清華柒‧子犯子餘》研究(晉文公) 47   第四節 《清華柒‧晉文公入於晉》研究(晉文公) 125   第五節 《清華貳‧繫年》第七章研究(晉文公) 157   第六節 《清華貳‧繫年》第八章研究(晉文公) 163 第三章 晉靈公至晉厲公   第一節 《清華貳‧繫年》第九章研究(晉靈公) 169   第二節 《清華貳‧繫年》第十章研究(晉靈公) 181   第三節 《清華貳‧繫年》第十二章研究(晉成公) 187   第四節 《清華貳‧繫年》第十四章研究(晉景公) 191   第五節 《清華貳‧繫年》第十六章研究(晉景公、厲公) 203   第六節 《上博五‧姑成家父》研究(晉厲公) 223 第四章 晉莊公至晉哀公   第一節 《清華貳‧繫年》第十七章研究(晉莊平公) 281   第二節 《清華柒‧趙簡子》研究(晉頃公─定公) 295   第三節 《清華貳‧繫年》第二十章研究(晉景公、悼公、定公、哀公) 323 第五章 結論 335   晉君世系表 351   晉國人名索引 353 參考書目 357 謝誌 379

    傳統文獻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重栞宋本毛詩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藝文印書館景印清嘉慶二十年阮元南昌府學本)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重栞宋本周易注疏附校勘記》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重栞宋本尚書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藝文印書館景印清嘉慶二十年阮元南昌府學本)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阮元校勘:《重栞宋本周禮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藝文印書館景印清嘉慶二十年阮元南昌府學本)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阮元校勘:《重栞宋本儀禮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藝文印書館景印清嘉慶二十年阮元南昌府學本)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重栞宋本禮記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藝文印書館景印清嘉慶二十年阮元南昌府學本)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清﹞阮元校勘:《重栞宋本左傳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藝文印書館景印清嘉慶二十年阮元南昌府學本)
    ﹝漢﹞鄭玄:《六藝論》(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經韻樓藏版,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注疏》(同治十年廣東書局重刊武英殿本十三經注疏)
    ﹝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註疏》(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明嘉靖閩中李元洋九行本)
    ﹝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註疏》(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汲古閣本十三經註疏)
    ﹝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註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藝文印書館景印清嘉慶二十年阮元南昌府學本)
    ﹝宋﹞林之奇:《尚書全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蘇轍:《詩集傳》,《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程公說:《春秋分記》,《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元﹞吳澄:《書纂言》《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明﹞淩迪知:《萬姓統譜》,《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王引之:《經義述聞》(京師江西米巷壽藤書屋道光七年十二月重刊)
    ﹝清﹞王掞、張廷玉等奉敕撰:《欽定春秋傳記彙纂》,《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清﹞金榜:《禮箋‧大學》,《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俞樾:《諸子平議》(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
    ﹝清﹞孫詒讓:《九旗古誼述》,《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孫詒讓:《周禮正義》(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孫詒讓:《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清﹞惠棟:《春秋左傳補註》,《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焦循:《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劉淇:《助字辨略》,《中華漢語工具書庫》(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康熙五十年刊本,)
    ﹝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清﹞顧祖禹撰,賀次君、施和金點校:《讀史方輿紀要》(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清﹞顧棟高輯,吳樹平、李解民點校:《春秋大事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現代著作
    專書
    丁佛言:《說文古籀補補》(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于鬯:《香草續校書》(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研究室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方炫琛:《左傳人物名號研究》,《古典文獻研究輯刊(25編‧第3冊)》(新北: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7年)
    方朝輝:《左傳人物譜》(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
    王力:《古漢語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年)
    王先慎撰,鍾哲點校:《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王符撰,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王毓瑚:《先秦農家言四篇別釋》(北京:農業出版社,1981年)
    王夢鷗:《禮記今注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左言東:《先秦官爵表》(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系,1983年)
    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會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
    竹添光鴻:《左氏會箋》(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余培林:《詩經正詁》,(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李守奎、肖攀:《清華簡《繫年》文字考釋與構形研究》(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
    李守奎、賈連翔、馬楠:《包山楚墓全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李守奎:《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
    李孟存、李尚師:《晉國史》(太原:三晉出版社,2014年)
    李宗焜:《甲骨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李尚師:《晉國通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李松儒:《清華簡《繫年》集釋》(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
    李隆獻:《晉文公復國定霸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8年)
    李學勤:《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李學勤主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上海:中西書局,2017年)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上海:中西書局,2016年)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上海:中西書局,2013年)
    沈起煒、徐光烈:《中國歷代職官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
    沈寶春:《《商周金文錄遺》考釋》,《古典文獻研究輯刊(初編):第30冊》(臺北縣:花木蘭文化工作坊,2005年)
    季師旭昇、高佑仁主編:《〈上海博藏戰國楚竹書(九)〉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公司,2017年)
    季師旭昇:《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季師旭昇:《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季師旭昇:《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季師旭昇:《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四)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季師旭昇:《說文新證》(臺北:藝文印書館,2014年)
    易孟醇:《先秦語法》(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荊門市博物館編著:《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合集(一)郭店楚墓竹書》(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增訂本)》(山東:齊魯書社,1981年)
    夏緯英:《《呂氏春秋‧上農》等四篇校釋》(北京:農業出版社,1956年)
    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孫武撰,曹操等注,楊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孫子校理》(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徐在國:《上博楚簡文字聲系(1~8)》(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年)
    徐時儀校注:《一切經音義(三種校本合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馬承源主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馬非百撰,梁運華整理:《管子輕重篇新詮》(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馬保春:《晉國歷史地理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商承祚:《戰國楚竹簡彙編》(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
    崔富章、李大明主編:《楚辭集校集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張世超、孫凌安、金國泰、馬如森:《金文形義通解》(京都:中文出版社,1996年)
    張世超等著:《金文形義通解》(京都:中文出版社,1996年)
    張亞初、劉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張秉倫、戴吾三主編:《齊國科技史》(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張華松:《齊長城》(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
    張震澤:《孫臏兵法校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
    張覺:《商君書校注》(長沙:岳麓書社,2006年)
    梁玉繩:《史記志疑》(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許維遹:《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郭沫若全集(考古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
    郭沫若:《管子集校》《郭沫若全集‧歷史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陳光田:《戰國璽印分域研究》(長沙:嶽麓書社,2009年)
    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陳美蘭:《戰國竹簡東周人名用字現象研究─以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為範圍》(臺北:藝文印書館,2014年)
    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壹)》(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
    陳偉等著:《楚地出土戰國簡册﹝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
    陳新雄:《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陳槃:《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陳劍:《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
    陸德明撰,黃焯彙校,黃延祖重輯:《經典釋文彙校》(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程元敏:《尚書周誥十三篇義證》(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校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黃德寬:《古文字譜系疏證》(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黃錫全:《汗簡注釋》(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
    黃懷信、張懋鎔、田旭東《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楊天宇《禮記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楊樹達:《古書疑義舉例續補》(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董珊:《吳越題銘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年)
    董蓮池:《新金文編》(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年)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解惠全,崔永琳,鄭天一編著:《古書虛詞通解》(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賈連翔:《戰國竹書形制及相關問題研究: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為中心》(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6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上海:上海書店,1996年)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劉永華:《中國古代車輿馬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2003年)
    劉信芳:《楚系簡帛釋例》(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年)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修訂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
    劉國勝:《楚喪葬簡牘集釋》(武漢:武漢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蔣禮鴻:《商君書錐指》(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諸祖耿《戰國策集注匯考:增補本》(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
    鄧澤宗:《孫臏兵法注譯》(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
    鄭樵撰,王樹民點校:《通志二十略》(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黎翔鳳撰,梁運華整理:《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禤健聰:《戰國楚系簡帛用字習慣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年)
    魏嵩山主編:《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
    羅福頤主編:《古璽匯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1冊)》(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年)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年)
    蘇建洲、吳雯雯、賴怡璇:《清華二〈繫年〉集解》(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酈道元原著,陳橋驛等譯注:《水經注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

    學位論文
    王晨曦:《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書《三德》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碩士論文,2005年)
    王瑜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鄭國史料三篇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8年)
    田河:《出土戰國遣冊所記名物分類匯釋》(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
    申超:《清華簡與商周若干史事考釋》(西安:西北大學博士論文,2014年)
    白海燕《〈季庚子問於孔子〉集釋》(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朱學博《林之奇及其《尚書全解》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朱艷芬:《《競建內之》與《鮑叔牙與隰朋之諫》集釋》(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吳紅松:《西周金文賞賜相關物品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巫雪如:《包山楚簡姓氏研究》(臺北:臺灣大學碩士論文,1995年)
    李沁芳:《晉國六卿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2年)
    李春桃:《傳抄古文綜合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2年)
    李棟:《夏商周時期房屋建筑技術初步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汪田明:《中國龍的圖像研究》(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論文,2008年)
    孟巖:《〈姑成家父〉文本集釋及相關問題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林榮:《先秦旗制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金宇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楚居》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施謝捷:《古璽彙考》(合肥:安徽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高佑仁:《上博楚簡莊、靈、平三王史料研究》(臺南:成功大學博士論文,2011年)
    張峰:《楚系簡帛文字訛書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2年)
    許秀霞:《《左傳》職官考述》(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1998年)
    單育辰:《楚地戰國簡帛與傳世文獻對讀之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
    程鵬萬:《簡牘帛書格式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馮勝君:《二十世紀古文獻新證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董妍希:《金文字根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
    董霞:《春秋時期晉國民族策略探析》(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鄒濬智:《西漢以前家宅五祀及其相關信仰研究─以楚地簡帛文獻資料為討論焦點》(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
    劉波:《出土楚文獻語音通轉現象整理與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
    駱珍伊:《上博(七)~(九)與清華(壹)~(叁)字根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謝雅惠:《《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姑成家父、鬼神之明、融師有成》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羅小華:《戰國簡冊所見車馬及其相關問題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博士論文,2011年)
    蘇建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譯》(臺北: 臺灣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

    單篇論文
    丁素紅:〈「無乃……乎」構式化的語用動因─基于《左傳》用例的分析〉,《陰山學刊》2017年第3期。
    尹盛平:〈周原西周宮室制度初探〉,《文物》1981年第9期。
    王人聰:〈關於壽縣楚器銘文中「 」字的解釋〉,《考古》1972年第6期。
    王力:〈中國文法中的繫詞〉,《清華學報》1937年第1期。
    王冠英:〈欒書缶應稱名為欒盈缶〉,《文物》1990年第12期。
    王紅亮:〈清華簡〈繫年〉第十二章及相關史事考〉,《文史》2013年第4輯。
    王暉:〈春秋早期周王室王位世系變局考異─兼說清華簡《系年》「周無王九年」〉,《人文雜誌》2013年第5期。
    王輝:〈上博楚竹簡(五)讀記〉《中國文字(新32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06年)
    代生:〈清華簡《繫年》所見齊國史事初探〉,《煙臺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五次發掘〉,《文物》1995年第7期。
    田賓鋒:〈唐乾陵石刻龍紋淺析〉,《乾陵文化研究》2005年。
    白於藍:〈《〈包山楚簡文字編〉校訂》〉,《中國文字(新25期)》(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
    白於藍:〈釋「 」─兼論今本《老子》第三十二章「萬物將自賓」〉,「清華簡與《詩經》研究國際會議」(香港:香港浸會大學,2013年11月1-3日。)
    吉琨璋、常懷穎、馮峰:〈山西北趙晉侯墓地一號車馬坑發掘簡報〉,《文物》2010年第2期。
    朱鳯瀚:〈清華簡〈繫年〉所記西周史事考〉,「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2012年6月20-22日)
    朱鳳瀚:〈讀清華簡《金縢》兼論相關問題〉,「【簡帛‧經典‧古史】國際論壇」論文(香港:香港浸會大學,2011年11月30日-12月2日)
    江秋貞:〈《吳越題銘研究》補箋〉,《中國文字》44、45輯集刊。
    吳振武:〈戰國璽印中所見的監官〉,《中國古文字研究(第1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
    吳榮曾:〈監門考〉,《先秦兩漢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吳鎮烽:〈記新發現的兩把吳王劍〉,《江漢考古》2009年第3期。
    宋鎮豪:〈商周干國考〉,《東南文化》1993年第5期。
    宋鎮豪:《商代社會生活與禮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李守奎:〈《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釋讀一則〉,《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紀念文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
    李守奎:〈《鮑叔牙與隰朋之諫》補釋〉,《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李守奎:〈出土簡策中的「軒」和「圓軒」考〉,《古文字研究(第22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李守奎:〈清華簡〈繫年〉「也」字用法與攻 光劍、 書缶的釋讀〉,《古文字研究(30輯)》(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李守奎:〈清華簡《筮法》文字與文本特點略說〉,《深圳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
    李守奎:〈讀《說文》札記一則〉,《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7年第3期。
    李春桃:〈古文字中「閈」字解詁—從清華簡《子犯子餘》篇談起〉,《出土文獻研究(16輯)》(上海:中西書局,2017年)
    李家浩:〈甲骨文北方神名「」與戰國文字从「」之字〉,《文史》2012年第3輯。
    李家浩:〈信陽楚簡「澮」字及从「 」之字〉,《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李家浩:〈楚墓竹簡中的「昆」字及從「昆」之字》,《中國文字(新25期)》(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
    李家浩:〈楚簡中的袷衣〉,《中國古文字研究(第1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
    李素琴:〈「無乃」類測度問句的感情色彩〉,《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第6期。
    李零:〈「太一」崇拜的考古研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李零:〈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李學勤:〈由清華簡〈系年〉論〈文侯之命〉〉,《揚州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李學勤:〈申論四方風名卜甲〉,《華學(第6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李學勤:〈戰國題銘概述(下)〉,《文物》1959年第9期。
    李學勤:《論多友鼎的時代及意義》,《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杜金鵬:〈周原宮殿建築類型及相關問題探討〉,《考古學報》2009年第4期。
    沈長雲:〈先秦史研究的百年回顧與前瞻〉,《歷史研究》2000年第4期。
    沈建華:〈甲骨文釋文二則〉,《古文字研究(第6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沈建華:〈清華楚簡《祭公之顧命》與《逸周書》校記〉,《出土文獻研究(第10輯)》(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沈培:〈再說兩個楚墓竹簡中讀為「一」的用例〉,「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2012年12月17-18日)
    沈培:《上博簡〈姑成家父〉一個編聯組位置的調整》,《語苑擷英(二)——慶祝唐作藩教授八十華誕學術論文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年)
    辛德勇:〈越王句踐徙都琅邪事析義〉,《文史》2010年第1輯。
    周波:〈談《容成氏》、《君子為禮》箚記(二則)〉,《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1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周鳳五:〈上博五〈姑成家父〉重編新釋》,「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6」論文,(武漢:武漢大學,2006年11月8-10日)
    孟蓬生:〈說令〉,《古文字研究(第29輯)》(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季師旭昇:〈《毛詩.周頌.敬之》與《清華三.周公之琴舞.成王作敬毖》首篇對比研究〉,「第四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董作賓逝世五十周年」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3年11月22-24日)
    季師旭昇:〈九旗考〉,《中國學術年刊(第五期)》(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1983年)
    季師旭昇:〈由上博詩論「小宛」談楚簡中幾個特殊的從肙的字〉,《漢學研究》2002年第20卷第2期。
    季師旭昇:〈從《新蔡葛陵》簡談戰國楚簡「娩」字─兼談《周易》「女子貞不字」〉
    季師旭昇:〈遠臣觀其所主,近臣觀其主─談《上博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簡14的「主人」〉,「出土文獻與域外漢學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18年11月10-11日)
    季師旭昇:〈談古文字考釋的「集體歸納法」〉,《語文、經典與東亞儒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8年)
    季師旭昇:〈談戰國楚簡中的「殹」字〉,「出土文獻與先秦經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香港:香港大學中文學院,2015年10月16-17日)
    林志鵬:〈《魯邦大旱》詮解〉,《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
    林志鵬〈上博楚竹書《競建內之》重編新解〉,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4),2006年2月25日。
    林清源:〈從「造」字看春秋戰國文字異形現象〉《第三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輔仁大學,1993年)
    林清源:〈戰國冶字異形的衍生與制約及其區域特徵〉,《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續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3年)
    林清源:〈欒書缶的年代、國別與器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三本第一分。
    金宇祥:〈清華簡《繫年》「 之師」相關問題初探〉,《簡帛(13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金宇祥:〈談楚簡中特殊的「齊」字〉,「第二十八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17年5月12-13日)
    俞正燮:《癸巳類稿‧周官庶子義》,《俞正燮全集》(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
    洪心衡:〈《孟子》裡的「是」字研究〉,《中國語文》1964年第4期。
    洪成玉:〈判斷詞「是」的來源—與王力先生商榷〉,《河北師院學報》1980年第1期。
    胡凱、陳民鎮:〈從清華簡《系年》看晉國的邦交─以晉楚、晉秦關系為中心〉,《邯鄲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范常喜:〈上博(二)〈從政(甲)〉簡三補說〉,《康樂集:曾憲通教授七十壽慶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
    唐蘭:〈中國青銅器的起源與發展〉,《故宮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1期。
    孫玉文:〈說無(毋)乃〉,《中學語文》2002年第2期。
    孫良明:〈古籍譯注釋詞的一條重要原則─談賈公彥的「望文為義」說〉《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2年第1期。
    孫飛燕:〈據清華簡《繫年》探討城濮之戰的參戰國家〉,「簡牘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暨第一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北京: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2012年10月27-28日)
    孫飛燕:〈釋《左傳》的「厲之役」〉,《深圳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
    徐在國:〈上博五「禝(稷)」字補說〉《清華簡研究(第1輯)》(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
    耿雪敏:〈先秦的軍旗與兵陰陽家〉,《歷史教學》2014年第22期。
    馬衛東:〈文獻校釋中的周代多字謚省稱問題〉,《古代文明》2013年第3期。
    高佑仁:〈〈陳公治兵〉綜合研究〉,《漢學研究》第33卷第4期(總第83號),2015年
    尉侯凱:〈先秦時期臣子稱君為「汝」現象試論〉,「第六屆出土文獻研究與比較字學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重慶:西南大學研究生院,2016年10月25-28日)
    張子俠:〈蹇叔考論〉,《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張世超:〈金文考釋二題〉,《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纪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
    張世超:〈清華簡〈繫年〉「 」字說〉,「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十九屆學術年會」論文(上海:復旦大學,2012年10月)。
    張宇衛:〈再談楚簡「 」字及其相關問題〉,「先秦兩漢出土文獻與學術新視野國際研討會」論文,(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2013年6月25、26日)
    張溯、王澤冰、張子曉:〈齊長城布局和建置的考古學研究〉,《管子學刊》2018年第3期。
    曹峰:〈《魯邦大旱》初探〉,《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
    淺野裕一:〈〈姑成家父〉中的「百豫」〉,《上博楚簡與先秦思想》,(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公司,2008年)
    郭永秉:〈從戰國楚系「乳」字的辨釋談到戰國銘刻中的「乳(孺)子」〉,「簡帛‧經典‧古史研究」國際論壇論文(香港:香港浸會大學,2011年11月29日-12月3日)
    郭沫若:〈吳王壽夢之戈〉,《奴隸制時代》(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
    郭錫良:〈關於繫詞「是」產生時代和來源論爭的幾點認識〉,《郭錫良漢語史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
    陳平:〈秦子戈、矛考〉,《考古與文物》1986年第2期。
    陳民鎮:〈齊長城新研─從清華簡《繫年》看齊長城的若干問題〉,《中國史研究》2013年第3期。
    陳昭容:〈釋古文字中的丵及从丵諸字〉,《中國文字(新22期)》(藝文印書館,1997年)
    陳美蘭:〈《清華簡(貳)˙繫年》札記兩則〉,《孔壁遺文論集》,(臺北:藝文印書館,2013年)。
    陳美蘭:〈《清華簡(貳)‧繫年》晉文公相關事蹟輯考〉,「古文字學青年論壇」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3年11月25-26日)
    陳偉:〈上博楚竹書〈苦成家父〉研究〉,「簡牘所見中國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韓國:慶北大學2006年6月)
    陳偉:〈包山楚司法簡131~139號考析〉,《江漢考古》1994年第4期。
    陳偉:〈讀清華簡《系年》札記〉,《江漢考古》2013年第3期。
    陳連慶:〈《晉姜鼎》銘新釋〉,《古文字研究(第13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陳斯鵬:〈「舌」字古讀考〉,《文史》2014年第2期。
    陳劍:〈「備子之責」與「唐取婦好」〉,「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2012年6月20-23日)
    陳劍:〈上博竹書《昭王與龔之脽》和《柬大王泊旱》讀後記〉,《戰國竹書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陳劍:〈清華簡字義零札兩則〉,「戰國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上海:復旦大學,2015年12月12-13日)
    陳劍:〈試說甲骨文的「殺」字〉,《古文字研究(第29輯)》(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陳劍:〈釋造〉,《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下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
    程浩:〈清華簡第七輯整理報告拾遺〉,《出土文獻》2017年第1期。
    馮勝君:〈試說東周文字中部分「嬰」及从「嬰」之字的聲符〉,《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馮勝君:〈戰國楚文字「黽」字用作「龜」字補議〉,《漢字研究(第1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馮勝君:〈釋戰國文字的「怨」〉,《古文字研究(第25輯)》(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黃盛璋:〈多友鼎的歷史與地理問題〉,《金文文獻集成(第28冊)》
    黃盛璋:〈戰國「冶」字結構類型與分國研究〉,《古文學論集初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1983年)
    黃錫全:〈欒書之孫書也缶為楚器說補證〉,《古文字論叢》(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
    楊博:〈清華簡《繫年》簡文「京師」解〉,《簡帛(第12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董珊:〈楚簡簿記與楚國量制研究〉,《考古學報》2010年第2期。
    裘錫圭、李家浩:〈曾侯乙墓鐘、磬銘文釋與考釋〉,《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裘錫圭:〈也談子犯編鐘〉,《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三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裘錫圭:〈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撰寫的辭條〉,《裘錫圭學術文集(第六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裘錫圭:〈談談辨釋漢簡文字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二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裘錫圭:〈釋「弘」、「強」〉《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鄒衡:〈晉始封地考〉,《盡心集─張政烺先生八十慶壽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頁220。
    鄔可晶:〈釋上博楚簡中的所謂「逐」字〉,《簡帛研究(2012)》(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廖名春:〈清華簡《系年》管窺〉,《深圳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趙平安、石小力:〈成鱄及其與趙簡子的問對〉,《文物》2017年第3期。
    趙平安:〈《容成氏》所載「炮烙之刑」考〉,《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趙平安:〈清華簡第七輯字詞補釋(五則)〉,《出土文獻》2017年第1期。
    趙平安:〈試說「邇」的一種異體及其來源〉,「上古音與古文字研究的整合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澳門:澳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香港: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2017年7月15-17日)
    趙平安:〈戰國文字中的「宛」及其相關問題研究〉,《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趙平安:《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劉雨:〈多友鼎銘的時代與地名考訂〉,《考古》1983年第2期。
    劉信芳:《楚簡釋字四則》,《古文字研究(第24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劉剛:〈釋「染」〉,「中國文字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長春:吉林大學,2013年9月20–23日)
    劉釗:〈包山楚簡文字考釋〉,「中國古文字第九屆學術研討會」論文(南京:南京大學,1992年,10月)
    劉釗:〈釋甲骨文中的「役」字〉,《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6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劉國忠:〈從清華簡〈繫年〉看周平王東遷的相關史實〉,「簡帛‧經典‧古史國際論壇」論文(香港:浸會大學,2011年11月29日-12月3日)
    劉國忠:〈清華簡九篇釋文簡注〉,《走近清華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
    劉彬徽:〈論東周青銅缶〉,《考古》1994年第10期。
    禢健聰:〈釋楚文字的「龜」和「 」〉,《考古與文物》2010年第4期。
    甌燕:〈欒書缶質疑〉,《文物》1990年第12期。
    錢宗範:〈關於城濮之戰的晉楚兵數〉,《中國古代史論叢(第1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
    謝明文:〈金文「肇」字補說〉,《中國文字(新41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15年)
    顏世鉉:〈上博楚竹書「苦成家父」名字解詁─兼釋三則「讎」和「醜」通假的文獻〉,《古文字與古代史(第3輯)》(臺北:中央研究院,2012年)
    羅小華:《楚簡名物選釋四則》,《楚學論叢(第3輯)》,(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
    羅恭:〈從清華簡《繫年》看齊長城的修建〉,《文史知識》2012年第3期。
    羅運環:〈楚簡與先秦史研究發微〉,《長江大學學報》第39卷第12期(2016年12月)
    蘇建洲:〈《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繫年》考釋七則〉,「中國文字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長春:吉林大學,2013年9月20–23日)
    蘇建洲:〈楚簡文字考釋兩篇〉,《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研究》(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2014年)

    報紙、網路資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代石刻畫象拓本資料庫(http://ihparchive.ihp.sinica.edu.tw/ihpkmc/ihpkm_op?00252A5D0002010E00000000000110E000000001000000000)
    王紅亮:(〈讀清華簡《繫年》劄記(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57),2012年3月26日。
    王挺斌:〈《晉文公入於晉》的「冕」字小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站(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7/20170424221641251174134/20170424221641251174134_.html),2017年4月24日。
    王晶:〈釋《上博五‧三德》簡十六〉,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64),2006年3月6日。
    王寧:〈清華簡七《子犯子餘》文字釋讀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8),2017年5月3日。
    王寧:〈清華簡六《鄭文公問太伯》(甲本)釋文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809),2016年5月30日。
    王寧:〈釋清華簡七《子犯子餘》中的「愕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24),2017年5月4日。
    王磊:〈清華七《越公其事》札記六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806),2017年5月17日。
    王磊:〈清華七《趙簡子》篇札記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805),2017年5月14日。
    田煒:〈讀上博竹書(四)瑣記〉,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tianwei001.htm),2005年4月3日。
    伊強:〈清華簡《繫年》中的「復仇」考〉,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03),2011年12月23日。
    伊諾:〈清華柒《子犯子餘》集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4210),2018年1月18日。
    米雁:〈清華簡《耆夜》、《金縢》研讀四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81),2011年1月10日。
    何有祖:〈《季庚子問於孔子》與《姑成家父》試讀〉,武漢大學簡帛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2),2006年2月19日。
    何有祖:〈上博簡補釋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84),2017.4年25日。
    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2007年7月9日。
    宋華強:〈楚簡中從「黽」從「甘」之字新考〉,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94),2006年12月30日。
    宋華强:〈清華簡《繫年》93號讀爲「隨」之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01),2011年12月23日。
    宋華强:〈清華簡《繫年》奚齊之「奚」的字形〉,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97),2011年12月21日。
    李天虹:〈由清華簡《皇門》「古(從老)門」談上博簡《姑成家父》的「強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6),2012年7月4日。
    李銳:〈讀清華簡3劄記(三)〉,孔子2000網站(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552),2013年1月14日。
    沈培:〈上博簡《姑成家父》一個編聯組位置的調整〉,武漢大學簡帛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9),2006年2月22日。
    沈培:〈由上博簡證「如」可訓為「不如」〉,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24),2007年7月15日。
    周忠兵:〈說古文字中的「戴」字及相關問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67),2012年1月3日。
    孟蓬生:〈清華簡《繫年》初札(二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40),2011年12月21日。
    孟躍龍:〈《清華七》「栚(桎)」字試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43),2017年5月11日。
    季師旭昇:〈上博二小議(三):魯邦大旱、發命不夜〉,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jixusheng03.htm),2003年5月21日。
    季師旭昇:〈上博五芻議(上)〉,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5),2006年2月18日。
    季師旭昇:〈上博五芻議(下)〉,武漢大學簡帛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6),2006年2月18日。
    季師旭昇:〈清華四芻議:聞問,凡是(征)〉,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80),2014年1月10日。
    林少平:〈清華簡所見成湯「网開三面」典故〉,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22),2017年5月3日。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論壇,清華(七)〈晉文公入於晉〉初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7&page=2),2017年4月26日。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簡帛論壇,〈陳公治兵〉初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4)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簡帛論壇,清華七《子犯子餘》初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8)
    武漢網帳號「魚游春水」:〈《繫年》臆說兩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論壇(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04),2012年12月4日。
    武漢網帳號「魚游春水」:〈關於「保/爻」讀為「負」〉,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簡帛論壇(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876),2012年1月5日。
    武漢網帳號「黃杰」:〈簡93:「齊莊公光率師以~欒盈」,~的釋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論壇(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863),2011年12月22日。
    武漢網帳號「暮四郎」:〈簡61「莊王遂加鄭亂」的理解〉,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論壇(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859),2011年11月21日。
    俞志慧:〈《魯邦大旱》句讀獻疑〉,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yuzhihui03.htm),2003年1月27日。
    范常喜:〈《上博五‧三德》札記三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2),2006年2月24日。
    孫合肥:〈清華柒《趙簡子》札記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83),2017年4月25日。
    孫飛燕:〈試談《繫年》中厥貉之會與晉吳伐楚的紀年〉,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810),2012年3月31日。
    孫飛燕:〈讀〈繫年〉札記三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801),2012年3月9日。
    翁倩:〈清華簡(柒)《子犯子餘》篇札記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808),2017年5月20日。
    張富海:〈上博簡五釋詞兩則〉,武漢大學簡帛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39),2006年5月10日。
    曹建敦:〈讀上博藏楚〈內豊〉篇札記〉,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bo.org/admin3/2005/caojiandum001.htm),2005年3月4日。
    曹銀晶:〈上博竹書《姑成家父》」躬與士處官(從土)」小考〉,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31),2007年3月7日。
    清華七《趙簡子》初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簡帛論壇(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9)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研讀札記(二)〉,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站(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1/20111229152635633130119/20111229152635633130119_.html),2011年12月29日。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研讀劄記(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43),2011年12月22日。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研讀劄記(二)〉,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站(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1/20111229152635633130119/20111229152635633130119_.html),2011年12月29日。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七整理報告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站(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7/20170423065227407873210/20170423065227407873210_.html),2017年4月23日。
    清華六〈管仲〉初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路簡帛論壇(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48)
    清華六《子儀》初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簡帛論壇(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43)
    郭永秉:〈字認完了嗎?─談戰國竹書熱背後古文字學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文匯報》第19版,2015年5月29日。
    郭濤:〈試說清華簡《繫年》之「中城」〉,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64),2012年4月9日。
    陳民鎮:〈清華簡《繫年》所見越國史新史料〉,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804,2012年3月18日。
    陳治軍:〈清華簡《趙簡子》中從「黽」字釋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17),2017年4月29日。
    陳迎娣:〈《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虛詞整理〉,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46),2013年4月21日。
    陳偉:〈《苦成家父》通釋〉,武漢大學簡帛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9),2006年2月26日。
    陳偉:〈「苦成家父」小考〉,武漢大學簡帛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46),2006年5月18日。
    陳偉:〈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從政〉校讀〉,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0日。
    陳偉:〈上博五〈姑成家父〉零釋〉,武漢大學簡帛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24),2006年2月24日。
    陳偉:〈也说楚簡從「黽」之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2),2017年4月29日。
    陳偉:〈清華七《子犯子餘》校讀(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6),2017年5月1日。
    陳偉:〈清華七《子犯子餘》校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3),2017年4月30日。
    陳偉:〈清華簡七《子犯子餘》「天禮悔禍」小識〉,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82),2017年4月25日。
    陳偉:〈郭店竹書《六德》「以奉社稷」補說〉,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41),2006年2月26日。
    陳偉:〈讀清華簡《繫年》札記(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98),2011年12月21日。
    陳偉:〈讀清華簡《繫年》札記(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06),2011年12月23日。
    陳斯鵬:〈讀《上博竹書(五)》小記〉,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10),2006年4月1日。
    陳劍:〈〈上博(五)〉零札兩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6),2006年2月21日。
    陳劍:〈郭店簡《六德》用為「柔」之字考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23),2008年1月24日。
    陳劍:〈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4),2006年2月19日。
    陳劍:〈簡談《繫年》的「 」和楚簡部分「 」字當釋讀爲「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96),2012年1月3日。
    陶金:〈清華簡七《子犯子餘》「人面」試解〉,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815),2017年5月26日。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金縢》研讀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44),2011年1月5日。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劄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45),2011年1月5日。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讀書會:〈《清華(貳)》討論記錄〉,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46),2011年12月20日。
    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研究生聯合讀書會:〈上博八《王居》、《志書乃言》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5),2011年7月17日。
    復旦網帳號「小狐」:〈讀《繫年》臆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壇(http://www.gwz.fudan.edu.cn/ShowPost.asp?ThreadID=5370),2011年12月23日。
    復旦網帳號「海天」:〈《六德》簡32的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壇(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77),2011年12月24日。
    復旦網帳號「海天」:〈由〈繫年〉重新認識幾個楚文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壇(http://www.gwz.fudan.edu.cn/ShowPost.asp?ThreadID=5422),2012年1月9日。
    復旦網帳號「黃杰」:〈初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筆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論壇(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45),2011年12月21日。
    程燕:〈清華七劄記三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88),2017年4月26日。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戰國簡讀書小組:〈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繫年》書後(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11),2011年12月30日。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戰國簡讀書小組:〈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繫年》書後(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13),2012年1月1日。
    馮勝君:〈清華七《晉文公入於晉》釋讀札記一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08),2017年4月25日。
    馮勝君:〈清華簡《子犯子余》篇「不忻」解〉,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9),2017年5月5日。
    黃德寬:〈試釋楚簡中的「湛」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62),2017年6月6日。
    楊澤生:〈上海博物館所藏竹書札記〉,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Wssf/2003/yangzesheng03.htm),2003年4月16日。
    楊澤生:《〈上博五〉零釋十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96),2006年3月20日。
    董珊:〈讀清華簡《繫年》〉,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52),2011年12月26日。
    網路帳號「子居」:〈清華簡《系年》12~15章解析〉,孔子2000網站(http://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525),2012年10月2日。
    網路帳號「子居」:〈清華簡《系年》8~11章解析〉,孔子2000網站(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300),2012年6月27日。
    網路帳號「子居」:〈清華簡《系年》第16~19章解析〉,孔子2000網站(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525),2013年1月8日。
    網路帳號「子居」:〈清華簡七《子犯子餘》韻讀〉,中國先秦史網站(http://xianqin.22web.org/2017/10/28/405?i=1),2017年10月28日。
    趙平安:〈《清華簡(陸)》文字補釋(六則)〉,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站(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6/20160416052835466553594/20160416052835466553594_.html),2016年4月16日。
    趙嘉仁:〈讀清華簡(七)散札(草稿)〉,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壇(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68&extra=page%3D2),2017年4月24日。
    劉建明:〈清華簡《系年》釋讀辨疑〉,孔子2000網站(http://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508),2012年12月26日。
    劉洪濤:〈《釋「蠅」及相關諸字》補證〉一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803),2016年5月22日。
    劉洪濤:〈上博竹書《姑成家父》重讀〉,武漢大學簡帛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40),2007年3月27日。
    劉洪濤:〈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校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1),2007年7月6日。
    劉洪濤:〈說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書《民之父母》中的「詩」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14),2006年9月6日。
    劉釗:〈利用清華簡(柒)校正古書一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18),2017年5月1日。
    劉樂賢:〈讀上博簡《民之父母》等三篇札記〉,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liulexian01.htm),2003年1月10日。
    滕勝霖:〈《晉文公入於晉》「 」字續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110),2017年9月24日。
    冀小軍:《〈苦成家父〉補說》,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63),2006.06.12。
    禤健聰:〈上博楚簡(五)零劄(二)〉,武漢大學簡帛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8),2006年2月26日。
    蕭旭:〈清華簡(七)《子犯子餘》「弱寺」解詁〉,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52),2017年5月23日。
    蕭旭:〈清華簡(七)校補(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55),2017年5月27日。
    蕭聖中:〈上博竹書(五)劄記三則〉,武漢大學簡帛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45),2006年5月17日。
    顏世鉉:〈說清華竹書《繫年》中的兩個「保」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17),2012年1月4日。
    魏宜輝:〈試析古文字中的「激」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02),2006年3月29日。
    魏宜輝:〈釋清華簡《繫年》簡93之「 」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44),2011年12月22日。
    蘇建洲:〈〈上博(五)〉柬釋(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0),2006年2月28日。
    蘇建洲:〈〈上博(五)‧姑成家父〉簡3「禝」字考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05),2006年3月30日。
    蘇建洲:〈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5),2007年7月18日。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