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柏昱
Yeh,Po-Yu
論文名稱: 潛藏的滑稽意象─葉柏昱彩墨創作論述
Hidden humour image─ Discussion of Ink painting by Yeh Bo-Yu
指導教授: 程代勒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2
中文關鍵詞: 彩墨中年危機滑稽仿同符號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90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3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小至今的成長經驗告訴我們,中年階段所背負的責任與成就是需要不斷去學習的,人往往到了中年之後更要承擔多面向的壓力與各界檢視眼光,這在許多報章媒體與社會新聞事件中時有所聞,而社會心理學對於中年危機意識也早有研究與著墨。中國文化的儒家思想或許壓抑了心理狀態發展的可能,卻也連帶限制成年人角色定位的範圍,如果文明不能造就時代的進步,卻相對創造更多的心理問題,那麼我們所界定的規範是否值得一再沿用呢?潛藏於意識下的光怪陸離想法,是我們創意的發想原動力,藉著探究社會與藝術之間的關聯,釐清「滑稽」意象的產生動機與創作形式。
    在水墨創作上勢必會因為時代上的改變而有所調整,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模糊」特點帶動創作者於觀察日常時,能夠深刻去思考影像與符號再造過程意義。新世代創作手法常會面對到藝術純種的問題,跨越媒材、媒介、物質的複合形態藝術,打破單一媒材的侷限,卻也容易陷在一種何去何從的狀態。我們如何活用水墨深厚的思想觀念與開創新的實驗媒材技法,來表達出作品獨特趣味與滑稽觀點?是筆者在此階段所期望去探討與研究的方向。

    Childhood growth since experience tells us that the middle-aged stage bear responsibility and achievement is need to continue to learn, often to the middle-aged man after more pressure to bear with all the multi-faceted eye view, which in many newspapers and social media news event often heard,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search has also been inked for midlife crisis consciousness. 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culture, perhaps represse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may be, but also contributed to limit the scope of adults' role, if civilization can make or break the progress of time, but relatively creating mor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n we have to define whether it is worth specification again follow it? Hidden under the bizarre idea of consciousness, it i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our creative hair like, by explor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ety and art, and to clarify the motivation to produce creative forms "funny" imagery.

    Ink on creation is bound to change because of age be adjusted on the post-modern art "uncertainty", "blu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ily driving creators, it is possible to think deeply symbolic images and process reengineering sense observation. New generation creative approach to the art of purebred often face problems across mediums, media, arts form a composite material, to break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ingle mediums, but also easy to fall In one go state. How do we utilize ink profound ideas and open up new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mediums to express the fun and funny works unique point of view? It is the author of this stage direction to explore and research expectations.

    圖目錄 1 第一章 緒論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內容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名詞定義 8 第二章 潛藏的心靈途徑 11 第一節 模仿的意識建構 11 第二節 潛意識價值 12 第三節 視覺經驗的昇華 13 第三章 滑稽意象的藝術內容與形式表現 17 第一節 滑稽意象的藝術特徵 17 第二節 滑稽意象的藝術應用 21 第四章 滑稽模範生系列創作內涵與作品分析 33 第一節 「滑稽模範生」系列創作內涵 33 第二節 「滑稽模範生」系列創作面向 34 第三節 「滑稽模範生」系列創作形式與技法 36 第四節 作品賞析 43 第五章 結論 59 參考書目 61

    專書著作:

    1.孔新苗、張萍 《中西美術比較》,濟南:山東畫報出版,2002。
    2.王向峰,《美的藝術顯形》,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3.王璜生,《陳洪綬》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
    4.老子《道德經 上篇》,收錄於《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
    印行,1969。
    5.松擇明,《中年危機之旅》,臺北:聯合文學,2004。
    6.周家華、王金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
    7.高宣揚,《論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臺北:唐山出版,
    1996。
    8.倪再沁,《藝術初體驗》,臺北:藝術家,2008。
    9.姚一葦,《美的範疇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80。
    10.曹者祉、孫秉根,《中國古代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6。
    11.清方薰《山靜居畫論》,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
    版公司,1981。
    12.湯哲聲《中國現代滑稽文學史略》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
    13.楊陽,《中國民間藝術 剪紙》,河北: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1。
    14.葛路,《中國繪畫美學範疇體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5.趙毅衡,《符號學》,臺北:新銳文創, 2012。

    翻譯專書:

    1.Albert Bandura(阿爾伯特.班德拉),周曉虹 譯《社會學習理
    論》臺北:桂冠圖書,1995。
    2.Arnold Gehlen,何兆武、何冰 譯,《科技時代的心靈:工業社會的
    社會心理問題》,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
    3.Anthony Bateman、Jeremy Holmes,林玉華、樊雪梅 譯,《當代
    精神分析導論一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2004。
    4.ChrbBakr,許夢芸 譯,《文化研究智典》,新北:韋伯文化國際,
    2007。
    5.Joseph Rosner(約瑟夫.洛斯奈),鄭泰安 譯《精神分析入門》,臺
    北:志文出版社,1971。
    6.Kay Deaux, Francis C. Dane, Lawrence S. Wrightsman,楊
    語芸 譯,《90年代社會心理學》,臺北:五南圖書,1997。
    7.Leonard Mlodinow(曼羅迪諾),鄭方逸 譯《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
    為》,臺北 : 遠見,2013。
    8.Marita Sturken瑪莉塔.史特肯、 Lisa Cartwright (莉莎.卡萊
    特),陳品秀-譯 陳儒修-審訂,《觀看的實踐一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
    覺文化導論》,臺北:臉譜,城邦文化出版,2009。
    9.Murray Stein,朱侃如譯《榮格,心靈地圖》,新北:立緒文化,
    1999。
    10.Niklas Luhmann(尼可拉斯.魯曼) ,張錦惠 譯《社會中的藝
    術》,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9。
    11.Raymond Williams(雷蒙.威廉士),劉建基 譯,《關鍵詞:文化
    與社會的詞彙》,臺北:巨流,2003,頁176。

    論文期刊:

    1.江麗瑩,《中年人的生活事件與中年危機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2008。
    2.周義勳 ,《壞小孩─內在的反叛精神 周義勳創作論述》,臺南:國立
    臺南大學,2002。
    3.周躍西,〈論黃河流域民間美術中的滑稽審美觀〉,河南:河南社會科
    學 2003年03期。
    4.王蔘,〈美與醜 乖與壞 強烈對比下的創作風格〉藝術公益誌,
    2011。
    5.王鏡玲,〈在豔光四射裡狂笑:黃進河的視覺美學〉,臺北:現代美術
    (Modern Art),2005。
    6.王鏡玲,〈形可形,非常形--黃進河視覺美學初探〉,臺北:當代藝家
    之言,200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