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明宗
Wu Ming-Tsung
論文名稱: 我國社區大學定位與實施策略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Position and Practicing Strategies of the Community Univercity in Taiwan
指導教授: 黃人傑
Huang, Jen-Jei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社區大學社區學院終身學習成人教育
英文關鍵詞: Community University, Community College, Lifelong Learning, Adult Educ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8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世界各國,以個人成長或以社會改革為目的,結合理念及行動的終身機構為數不少,如開啟平民高等教育的濫觴-英國的擴充教育學院(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以教育民眾、啟蒙民眾為理念的-丹麥民眾高等學校(Volksuniversitat);兼具移轉、職業與博雅功能的-美國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及以研究專門學藝、培養職業或實際生活所需之能力為目的-日本短期大學(Junior College)等。然我國社區大學設立之緣起亦為結合「教育改革」與「社會改革」為理念的新興教育機構,此種新興教育機構之成立,一方面係提供個人知識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則強調開拓人民的公共領域,秉此相同的理念為我國社區大學的發展尋求適當之定位,乃具時代之意義與價值。
    本研究旨在瞭解-設置已四年的社區大學,目前的發展狀況及其未來如何定位,以及其在法制化方面、招生與教學方面、評鑑與改進以及研究與改進方面之實施策略為何?經研究後有關未來定位方向:
    一、認為社區大學是一種兼具「社會推廣教育」或「技職補習教育」以及集「正規、非正規及終身教育」於一體之社區綜合型大學。
    二、社區大學的入學,沒有門檻的限制,不論學歷、年齡與居住地,只要有成長及再進修的意願,都可到社區大學就讀。因此,它是一座開放型大學。
    三、社區大學的課程規劃是以現代公民養成教育為主,而非僅學術專才教育;更著重通識性能力培育;非僅職業技能訓練,更著重公共議題探討,並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結。因此,它是一座普通型大學。
    四、社區大學以社區為中心,其課程應以彰顯地方特色、激發社區人民對當地文化特色之開拓與發展,重視民眾追求高等教育之權利與民眾對社會與自然的關懷,以及對個人內在心靈的提昇,並結合社區總體營造、志工組織等理念,以形成公民社會為目標。因此,它是一座地方型大學。
    五、社區大學以「大學」之名,打破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對「大學」的既定認知,亦挑戰大學法中對「大學」的既有規範,為民間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具體行動。亦為民間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具體行動。因此,它是一座新型態的大學。
    又為使社區大學能順利法制化,並為政府所承認之另一種地方型、普通型、開放型及社區綜合型等「新型態」的「正規大學」,故擬有效實施策略如下:
    一、社區大學的成立,在社會普遍認同下,越來越普遍,其重要性可見一般,故政府應儘速予法制化,以使社區大學能永續並朝正面及良性方面發展。目前在立法院待審「社區學院設置條例草案」,應納入「終身學習法」與社區大學一併檢討,合併立法,以求終身學習體系之完整。
    二、行政組織簡化,朝扁平組織發展,以方便行政運作;法制化後教職員之進用除依各有關法令外,及廣徵各類人才,以因應多元的課程與教學需求;行政人員上班具有彈性,以因應晚上和週末假日的上課與活動需求;充分利用人力資源,鼓勵志工的培訓和志工組織的建立。
    三、上課地點彈性化,以節省學員上下課時間;學分費可因實際需要採彈性優惠方式;爭取報紙媒體報導及廣播電台宣傳;製作招生海報及簡章,並以派報方式發送社區居民;招生期間舉辦課程博覽會,以利社區居民對開設課程更加了解。
    四、專職人員予合理待遇並制度化,減少流動率以利業務順利推展;課程科目隨時反映學員的學習狀況與社會需求而彈性調整課程;成立社區服務隊,不定時服務社區,爭取認同;「課程博覽會」與「學習成果展」同時舉行,促進師生交流;結合地方有線電視媒體,推廣社大理念及開課資訊;發行社區報,隨時將社大學習資訊快速傳播與學員及居民,以獲迴響。
    五、建立課程銜接與學分轉移的契約-社區型成人高等教育機構的課程不是閉門造車或單打獨鬥式的設計方案。必須透過與大學、技術學院、中學、職業學校和其他教育性團體,甚至企業界的合作契約,才能讓社區型成人高等教育機構的學生自由的選修課程,並以實務經驗為基礎,加強學術上的精進,並且只要一紙「學分證明書」,便可得到各校及公、私企業之承認。
    關鍵字:社區大學;社區學院;終身學習;成人教育

    The conclusion of this thesis is as follow:
    A. Position:
    1. Defining the Community Universities as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s an entity combining social extensive education, vocational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formal or informal education, and lifelong education.
    2. The admission of the Community Universities adopts the open door policy without the limitation of age, residence, and diploma. Therefore, they are open universities.
    3. The curriculums’ projects of the Community Universities are based on modern civil cultivate education. They are aimed to advance not only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students’ liberal education. Furthermore, they emphasize the public agenda very much and linking with social life closely, and the nexus for lifelong learning, skill acquisition, employability skill and quality. Therefore, they are not colleges but universities.
    4. Community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learning center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so their curriculums are obviously designed to be with local features. They will inspirit local residents to exploit and develop their local cultural features, respect the rights of local residents to seek higher education, pay much attention to concern about society, nature, and to promote individual inner spirit. Combine the idea of the community-whole-construction and the volunteer organizations to form a civil society as a goal. Therefore, they are local typical universities.
    5. Community Universities are named as “universities”, not only breaking the cognition of domestic people to university but also challenging the norm of University Act, so that it is a concrete activity with higher education revolution. Therefore, they are another new type of universities.
    B. Practicing Strategies:
    1. Community Universities are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identified widely in Taiwan, so our government must legitimate for them that can let them toward positive and permanent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draft of Community College Setting Act is discussed at Legislative Yuan and the Lifelong Learning Act legitimated in May 31st, 2002. But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the drafts of Community University and College legitimated together as to become a single law, so that can establish an entire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2.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of Community University should be simplified and flatted in order to operate conveniently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Faculty employed illegally and broadly is necessary to meet for multiple curriculums and instructions; Administrative staffs’ work-time should be flexible due to nighttime or Saturday classes; In order to use human resources efficiently, it is necessary to encourage volunteer’s cultivation, training and to build their organization.
    3. The places of courses should be flexible in order to save students’ time; Different courses have the different tuition; In order to recruit more students, the best way is to win the media support and promotion, and to let local community residents to know about Community Universities activities, and to make the poster and bulletin board for advertising and send some brief statements to most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by company with the newspaper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urriculum carnival exhibition should be held during the period of recruiting students.
    4.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lux and promotion business smoothly, the professional staffs’ salary should be reasonable and institutionalized. Whenever curriculums should feedback and react social contemporary needs by learning conditions, so as to adjust courses anytime; Establishing community volunteer teams that can service residents to win their identification; The curriculum carnival exhibition and the fair of learning result were held at the same time to increase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bining local cable TV and media that can promote the good idea of the Community Universities and various curriculums information; Publishing community daily newspapers that can spread learn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mmunity University to residents.
    5. Signing memos of curriculum connection and credits transition with other general universities, colleges, high schools,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and other academic institutions, even private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s, so that can let students take courses anytime, anywhere.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 enforce academic knowledge and the credits certificate can be admitted among schools or institutions.
    Key Word: Community University; Community College; Lifelong Learning; Adult Education

    中文摘要……………………………………………….I 關鍵詞………………………………………………………II 英文摘要…………………………………………………………………….III 目 次………………………………………………………………IV 表目次……………………………………………………………VIII 圖目次……………………………………………………………..IX 第 一 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四節 名詞釋義與成果……………………………………………9 第 二 章 文獻分析………………………………………….13 第一節 法制資料………………………………………………….13 第二節 理論主張………………………………………………….16 第三節 學者研究………………………………………………….23 第四節 論文報告………………………………………………….31 第 三 章 設置社區大學的理論內涵……………………….35 第一節 成人教育理論基礎……………………………………….35 第二節 社區教育理論基礎……………………………………….38 第三節 終身學習理論基礎……………………………………….44 第四節 推廣教育理論基礎……………………………………….55 第 四 章 美、英、丹、日社區學院現況………………….63 第一節 美國社區學院…………………………………………….63 第二節 英國社區學院…………………………………………….67 第三節 丹麥民眾高校…………………………………………….81 第四節 日本短期大學…………………………………………….85 第 五 章 我國社區大學發展現況………………………….91 第一節 成立與演進……………………………………………….91 第二節 經費與籌辦……………………………………………….98 第三節 課程與修業………………………………………………106 第四節 組織與行政………………………………………………116 第 六 章 我國社區大學之定位……………………………127 第一節 設立社區大學之理念與目標……………………………129 第二節 設立社區大學之性質與規模……………………………144 第三節 設立社區大學之人事與經費……………………………148 第四節 設立社區大學之功能與做法……………………………151 第 七 章 我國社區大學之實施策略………………………159 第一節 確立法制化………………………………………………159 第二節 招生與教學………………………………………………167 第三節 評鑑與改進………………………………………………170 第四節 研究與發展………………………………………………175 第 八 章 結論………………………………………………181 第一節 回顧與發現………………………………………………181 第二節 建議與展望………………………………………………184 參考書目…………………………………………………………..193 附錄一 終身學習法……………………………………………………….205 附錄二 社區學院設置條例草案………………………………………….208 附錄三 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劃通案……………………………….214 附錄四 社區大學設置輔導辦法草案…………………………………….217 附錄五 台北市社區大學設置自治條例草案…………………………….219 附錄六 台北市社區大學評鑑表………………………………………….221 表目次 表3-3-1 學習與訓練的比較……………………………………………….47 表4-1-1 美國各社區學院課程內容……………………………………….66 表4-2-1 英國終身教育機構……………………………………………….68 表4-2-2 英國開放大學課程表…………………………………………….71 表4-2-3 英國開放大學基礎科目表……………………………………….72 表4-2-4 英國開放大學一學年的開課情形表…………………………….72 表4-2-5 英國開放大學三種面受教學方式……………………………….74 表5-2-1 新辦一所社區大學的經費預算表……………………………….99 表5-2-2 訂有設置要點者經費補助一覽表………………………………101 表5-2-3 未訂有設置要點者經費補助一覽表……………………………103 表5-2-4 由縣市政府規劃辦理者經費補助一覽表………………………104 表5-3-1 先進國家與我國社區大學修業與學程制度之比較……………113 表5-3-2 先進國家與我國社區大學學生分級之比較……………………115 表5-4-1 文山社區大學行政人員職稱及工作執掌表……………………116 表5-4-2 文山社區大學校務處人員編制表………………………………120 表5-4-3 先進國家與我國社區大學組織與課程之比較…………………125 表6-1-1 社區學院與社區大學之比較表…………………………………141 表6-1-2 先進國家與我國社區大學定位之比較…………………………143 表6-2-1 制式大學、空大、社區學院與社區大學之比較………………146 表6-2-2 我國社區大學規劃內涵…………………………………………147 表6-4-1 我國社區大學規劃與現行大學法規範之比較…………………155 表7-3-1 草擬中的評鑑分類與項目………………………………………173 圖目次 圖1-2-1 研究流程圖……………………………………………………….7 圖1-2-2 研究架構圖……………………………………………………….8 圖2-2-1 終身教育示意圖…………………………………………………21 圖3-3-1 終身學習理論的基礎及其發展架構圖…………………………50 圖5-1-1 全國社大分布圖………………………………………………..93 圖5-4-1 社區大學組織系統圖………………………………………….118

    一、中文部分
    1.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1988)。《彩繪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教育》。台 北: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 中正大學成人及推廣教育中心(1998)。《大專教師推廣教育Q&A-創造有效的成人教學》。嘉義:中正大學成人及推廣教育中心。
    3. 中國時報(1999a)。<想讀大學嗎?就在你家社區>,1999.3.20.《中國時報》。
    4. 中國時報(1999b)。<網路教學開放可選修國內外大學學分學位>,1999.4.22.《中國時報》。
    5.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1994)。《大學成人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6.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1995)。《成人教育專業化》。台北: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7.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1995)。《成人教育學辭典》。台北: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8.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1996)。《社區學校化》。台北:心理出版社。
    9.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1996)。《終身學習與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10.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1998)。《各國社區教育現況》。台北:師大書苑。
    11.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1999)。《社區終身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12. 尹一晶(1997)。《企業推動社區成人教育途徑及模式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碩士論文。
    13. 元庚鮮(1999)。《非營利民間團體推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碩士論文。
    14. 王政彥(199)。《發揮社區學院角色功能之可行性研究》。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委託研究。
    15. 王秋絨(1996)。<學習社會與社區學院之設置>。《中等教育,47(1)》,22-39。
    16. 王秋絨(1997)。《社區教育模式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17. 王秋絨、黃明月等譯(1999)。《二十世紀的成人教育思想家》。台北:心理出版社。譯自Peter Jarvis。
    18. 王家通(1987)。《高等教育比較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9. 台北市士林社區大學網站資料。《http://www.focus.tp.edu.tw/tscu/》。
    20.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網站資料。《http://www.tcu.taconet.com.tw》。
    21.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997)。《中、日終身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
    22. 台北縣中和社區大學網站資料。《http://jcc.nssh.tpc.edu.tw》。
    23. 台北縣南山高級中學(2001)。《中和社區大學九十年第二學期選課手冊》。
    24. 台北縣南山高級中學(2002)。《中和社區大學九十一年第一學期新課程內容大綱》。
    25. 台北縣新莊社區大學網站資料。《http://www.hcsh.tpc.edu.tw/hccu》。
    26.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6)。<終身教育的推展與實施-美國社區學院系統研習報告>。《八十五年度獎助績優教育人員短期出國研習團研習報告》。
    27. 四一○教改聯盟(1996)。《民間教育改造藍圖-朝向社會正義的結構性變革》。台北:時報出版社。
    28.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成人及社區教育學系(2000)。《大學發展與社區參與》。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29. 立法院法制委員會(1999)。《社區學院設置條例草案》。(未出版)。
    30. 立法院法制委員會(2002)。《終身學習法》。(未出版)。
    31. 朱森村(1999)。《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台北市推動社區大學個案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江明修、陳定銘(2001)。<台灣社區大學的創發與建構公民社會>。《二十一世紀評論,65》,21-29。
    33. 吳明振(1999)。《我國技術學院與專科學校發揮社區學院功能之策略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34. 吳明烈(2000)。<德國終身學習的發展現況與趨勢>。《成人教育雙月刊,58》,8-16。
    35. 吳聰賢主編(1992)。《成人教育思想論文集》。台北:師大書苑。
    36. 宋明順(1990)。<邁向學習社會與終身教育-從社會變遷看我國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模式>。《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台北:師大書苑。
    37. 李丁讚(2000)。<試論社區大學中「社區」一詞的意涵>。《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高雄市政府等主編:第二屆全國社區大學研討會會議手冊》,25-29。
    38. 李小芬(2000)。<社區大學的難題>。《社教雙月刊,96》,51-53。
    39. 李重志(2000)。<社區大學設置運動的社會定位>。《教育研究雜誌,72》,76-80。
    40. 李素卿譯(1997)。《成人教學實務》。台北:五南。譯自Jenny Rogers。
    41. 李雅慧(2000)。<從「校外課程認可及學習成就採認辦法」看我國校外學習成就採認之發展與挑戰>。《社教雙月刊,99》,22-31。
    42. 李維真(2001)。《我國社區大學經營及其發展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沈宗瑞(2001)。<願景抑或幻景-有關社區大學深化議題的政治社會學探討>。《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主編:社區大學從普及到深化》,69-78。台北: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44. 阮小芳(2000)。<社區大學與社區經營的理念>。《玄奘人文社會學院成人及社區教育系主編:大學發展與社區參與》。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45. 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2001)。《宜蘭社區大學九十年下學期選課手冊》。
    46. 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2002)。《宜蘭社區大學九十一年上學期選課手冊》。
    47. 宜蘭縣社區大學網站資料。《http://jcu.fsjh.ilc.edu.tw》。
    48. 林玉體(1975)。<歐洲中古世紀的大學>。《教育論叢》,365。台北:幼獅。
    49. 林本炫主編(1998)。《教育改革的民間觀點》。台北:業強出版社(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授權出版)。
    50. 林孝信(1999)。<社區大學教改的新途徑>。1999.1.22.《中國時報》。
    51. 林孝信(2001)。<成人教育傳統中的知識解放>。《台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一)》,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1-11。
    52. 林振春(1998)。<社區大學的危機與挑戰>。《社教雙月刊,106》,41-44。
    53. 林振春(1999)。《台灣社區發展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54. 林海清(2001)。<知識經濟社會中社區大學的願景>。《研習論壇月刊,1》,24-25。
    55. 林清江、黃富順、胡夢鯨、楊國德等(1995)。《籌設社區性成人及繼續教育學院可行模式之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嘉義: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
    56. 林靜雯(1998)。《美國社區學院與我國專科學校之比較教育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比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57. 社區大學全促會網站資料。《http://www.apcu.taconet.com.tw》。
    58.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01)。《台灣社區大學導覽》。台北: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59.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01)。《社區大學現況營運分析》。台北: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60. 花蓮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1997)。《進修推廣教育的挑戰與展望》。台北:師大書苑。
    61. 花蓮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1997)。《進修暨推廣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62. 邱天助(1990)。《社會教育活動方案設計》。台北:心理出版社。
    63. 邱天助(1994)。<推展社區學校教育落實終身教育理念>。《成人教育雙月刊,24》,24-30。
    64. 邱珍玫(1999)。《中美大學成人教育之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5. 金耀基(1983)。《大學之理念》。台北:時報。
    66. 金耀基(1991)。《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台北:時報。
    67. 柯正峰(1998)。《我國邁向學習社會政策制定之研究-政策問題形成、政策規劃及政策合法化探討》。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68. 胡夢鯨(1994)。<台灣地區成人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困境與出路>。《成人教育雙月刊,22》,10-18。
    69. 胡夢鯨(1997)。《終身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70. 胡夢鯨(1998)。《成人教育學理論與模型:國中補校文科教學的一項質性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71. 胡夢鯨(2001)。《成人教育現代化與專業化》。台北:師大書苑。
    72. 孫治本(1999)。<建立公民社會所需要的教學內容與方式>。《青草湖社區大學88學年度期末教學座談會手冊》,12-17。
    73. 高雄市政府(1996)。《高雄市社區成人教育體系之規劃研究》。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八十五年度專題委託研究報告。
    74. 國立空中大學(1992)。《國立空中大學學位授予適當名稱專案研究》。國立空中大學研究處印行。
    75. 張良蕙(2001)。《社區公共生活之形成-以文山社區大學為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76. 張秋茹(1999)。《我國社區學院需求規劃之研究:以埔里地區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77. 張捷隆(2000)。<宜蘭社區大學的期許>。《宜蘭社區大學選課手冊》,5。
    78. 張捷隆(2001)。<社區大學實務工作者的檢討>。《第三屆全國社區大學研討會會議手冊》。宜蘭社區大學印製,12-14。
    79. 張德永(1998)。《我國社區學院策略規劃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80. 張德永(1999)。<我國社區學院的定位與規劃>。《成人教育學刊,3》,57-81。
    81. 張德永(2000)。《社區學院的策略規劃》。台北:師大書苑。
    82. 張德永(2001)。《社區大學: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83. 教育部(1997)。《空中教育法草案研訂報告》。教育部委託中華民國空中教育學會研訂。教育部編印。
    84.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教育部編印。
    85. 教育部(1998)。<我國教育發展指標>。《http://www.edu.tw/minist/other/0831.html》。
    86. 教育部(2000)。《教育統計》,教育部編印。
    87. 曹建文(2001)。<從馬汀的社區教育模式論析台灣社區終身學習實務之實然與應然>。《社教雙月刊,26》,26-38。
    88. 許育典、李惠圓(2001)。<我國社區大學立法問題的探討>。《教育研究月刊,92》,43-60。
    89. 許雅惠(2000)。<全球化趨勢與成人教育新思維>。《成人教育雙月刊,58》,27-34。
    90. 許麗蟬(1998)。《丹麥民眾高等學校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1. 郭麗玲(2000a)。<學習成就認證與終身學習>。《社教雙月刊,99》,4-13。
    92. 郭麗玲(2000b)。<先前學習的評鑑與認證>。《社教雙月刊,99》,14-21。
    93. 陳其南(1995)。<終身教育體制的建立>。《教改通訊,12》,12-14。
    94. 陳其南(1998)。<台灣地區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經驗>,《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各國社區教育現況》,111-126。台北:師大書苑。
    95. 陳定邦(2001)。<社區大學課程統整策略之探討>,《2001 台灣社區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75-111。
    96. 陳定銘(2001)。<我國社區大學的理論與實踐>。《社區發展季刊,93》,312-337。
    97. 陳金貴(2001)。<非營利組織與志工訓練>。《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主編:社區大學從普及到深化》,144-147。
    98. 陳雷傑(2000)。《高級職業學校轉型社區學院可行策略之研究個案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9. 陳德華(1999)。<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之趨勢>。《教育研究資訊,7(3)》,1-11。
    100. 陳瓊如(2000)。《我國社區大學的發展及其定位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碩士論文。
    101. 陳麗雲、黃錦賓(1996)。<社區教育>。《甘炳光等邊著: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102. 傅麗英(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民參與-民間教育改革團體的個案研究>。《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325-423。台北:智勝。
    101.彭明輝(2000)。<社區大學與現階段的社會改革>。《第二屆全國社區大學研討會會議手冊》。高雄市新興社區大學印製。
    103. 彭靜婷(1999)。《教育系統設計之研究-以文山社區大學為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104. 馮朝霖(1997)。<公民社會與社區學院>。《北縣成教輔導季刊,6》,18-21。
    105. 黃 甯(1999)。《德國民眾高等學校作為終身教育機構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106. 黃伯威(2001)。《丹麥民眾高等學校與台灣社區大學課程之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07. 黃武雄(1997)。《台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前教育的結構性問題》。台北:遠流出版社。
    108. 黃武雄(1999a)。<社區大學為甚麼要發大學文憑>。《第一屆全國社區大學研討會會議手冊》。新竹市青草湖社區大學印製,19-22。
    109. 黃武雄(1999b)。<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兼談社區大學學術課程的定位>。《87學年度期末教學方法與課程設計研討會手冊》,5-13。
    110. 黃武雄(1999c)。<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劃通案>,《第一屆全國社區大學研討會會議手冊》,2-18。
    111. 黃武雄(2000)。<社區大學的核心任務-建立屬於自己的世界觀>,《第二屆全國社區大學研討會會議手冊》,10-12。
    112. 黃武雄(2001)。<社區大學的社會定位-發展公民社會>。《教育研究月刊,92》,77-89。
    113. 黃武雄、阮小芳(1998)。<民間版社區大學計劃書>。《教育資料文摘,42(3)》,13-24。
    114. 黃武雄等(1998)。<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劃通案>,《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第一季招生入學與選課手冊》,(未出版)。
    115. 黃振隆(1994)。《終身教育新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116. 黃富順(1988)。《比較成人教育》。台北:五南。
    117. 黃富順(1999)。<從大學推廣教育談社區大學的設立>。《成人教育雙月刊,52》,39-45。
    118. 黃富順(1999)。<學習社會的意義、特性與實施>。《成人教育雙月刊,47》,6-13。
    119. 黃鈺華(2001)。《汐止社區大學實施現況暨學員改變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20. 黃馨慧等(1994)。《成人教育》。台北: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
    121. 新竹市青草湖社區大學網站資料。《http://www.bamboo.hc.edu.tw》。
    122. 新港文教基金會(1997)。《社區終生學習國際研討會實錄》。
    123. 楊思偉(2000)。<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模式初探>。《高等教育大眾化與大學改革學術研究會議手冊》,175-188。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124. 楊振昇(1998)。<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與省思>。《http://www.nmh.gov.tw/edu/basis3/21//kk6.html》。
    125. 楊國德(1994)。<研訂終身教育中長程發展計劃芻議>。《成人教育雙月刊,22》,34-42。
    126. 楊國賜(1993)。《社會變遷終社會變遷中我國成人教育的發展動向》。台北:台灣書店。
    127. 楊國賜(1998)。<高等教育改革與國家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3》,149-169。
    128. 楊碧雲、蔡傳暉、李鴻瓊主編(2000a)。《台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一)》,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
    129. 楊碧雲、蔡傳暉、李鴻瓊主編(2000b)。《台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二)》,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
    130. 楊瑩(1998)。<高等教育改革>。《教育資料集刊,23》,125-145。
    131. 詹棟樑(1998)。<先進國家的成人教育比較研究>,《教師天地,97》,44-49。
    132. 蔡仁堅(2001)。<社區大學從普及到深化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主編:社區大學從普及到深化》,11。
    133. 蔡式淵(2001)。<社區大學承辦與經營方式之改進>。《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主編:社區大學從普及到深化》,12-16。
    134. 蔡秀美(1995)。<大學成人教育的發展趨勢與展望>。《成人教育雙月刊,23》,29-40。
    135. 蔡秀美(1999)。<學習型社區理念的探討>。《社會教育學刊,28》,1-19,台灣師大社會教育學系出版。
    136. 蔡承家(2000)。<新世紀社區高等教育模式與發展>。《2000年學習型社區文化學術研討會手冊》,25-46。
    137. 蔡培村(1994)。<成人教學策略>。《成人教育雙月刊,19》,2-7。
    138. 蔡傳暉(1999)。<社區大學的課程規劃與理念落實>。《http://www.chinatimes.org.tw/cu》。
    139. 蔡傳暉(2000)。<社區大學的定位問題>。《第二屆全國社區大學研討會會議手冊》。高雄市新興社區大學印製,17-20。
    140. 蔡傳暉、顧忠華、黃武雄(1999a)。《台北市設置社區大學規劃研究報告暨試辦計劃:總報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141. 蔡傳暉、顧忠華、黃武雄(1999b)。《台北市設置社區大學規劃研究報告暨試辦計劃:文山社區大學試辦紀實報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142. 蔡傳暉、顧忠華、黃武雄(1999c)。《台北市設置社區大學規劃研究報告暨試辦計劃:課程架構與修業制度》。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143. 蔡傳暉、顧忠華、黃武雄等(1999d)。《台北市設置社區大學規劃研究暨試辦計劃總報告》。台北市政府委託人本教育基金會研究專案報告。
    144. 鄧運林(2001)。《成人教育哲學導論》。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145. 蕭素琨(1996)。《社區學院在美國高等教育中之角色》。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146. 戴曉霞(1998)。<高等教育之大眾化及其發展趨勢>。《中華民國教育協會主編:終身全民教育的展望》。台北:楊智。
    147. 魏惠娟(1995)。<大學在成人教育的角色>。《成人教育雙月刊,23》,11-19。
    148. 羅清水(1999)。<終身學習典範下回流教育的實踐>。《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3》,2-6。
    149. 顧忠華(1999a)。<延續五四精神,再造公民社會>。1999.5.4《中國時報》。
    150. 顧忠華(1999b)。<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學研究,36》,123-145。
    151. 顧忠華(1999c)。<公民社會與非營利組織—一個理論性研究的構想>。《亞洲研究,26》,8-23。
    152. 顧忠華(2000a)。<21世紀非營利與非政府組織的全球化>。《新世紀智庫論壇,11》,17-24。
    153. 顧忠華(2000b)。<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灣社會學研究,4》,145-189。
    154. 顧忠華、陳巨擘(1999)。<社區大學的願景與展望>。《http://www.chinatimes.org.tw/cu》。
    二、英文部分
    1.Apps, J. W.(1988).Higher education in learning society: Meeting new demands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Davie, Pat (1995). Adult i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Access and Participation.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Ltd.
    3.Edwards, R. (1997). Changing places:Flexibility Lifelong Learning and a Learning Society. Landon: Routledge Press.
    4.Edwin, Hamilton (1992). Adult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5.European Commission. (1995). Teaching and Learn: Toward the learning society. European Commission Press
    6.Gelpi, E. (1985). Lifelong Edu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Croom Helm.
    7.Hutchins, R. M. (1968). Learning Society. New York: F. A. Pracger.
    8.Knoles, M. S. (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Anthropology.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9.Martin, I. (1987). Community Education: Toward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10.Oliver, Paul (1998). Lifelong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What is a Learning Society. England: Ashgate Publishing Ltd.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