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宇馨
YuHsinHung
論文名稱: 漢字據音系聯教材編寫與教學研究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s Material Based on the Phonetic Radical Method
指導教授: 林振興
Lin, Jen-S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應用華語文學系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集中識字教材系聯法教材字本位教材漢字教材
英文關鍵詞: teaching material by accumulating similar characeters, teaching material based on the phonetic radical method, sinogram-based teaching material,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material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37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64下載:4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學習漢字時,漢字的聲符可以提示字音,漢字的意符可以系聯字義。江新(2003)發現,初級階段的外國學生知道漢字讀音和了解漢字義意之間的相關很高。表明了學生在漢語字詞義意時候,可能依賴字詞的讀音,但是學生又無法見字知音。Everson(1998)以20位母語為拼音文字的漢語初學者作為受試者,研究他們對漢語詞彙的識別,發現詞的正確讀音與詞的意義之間存在著很高的相關性。由此可知學生要記住字義,記住字的正確讀音,是相當重要的。
      而「系聯法」的概念也包含了「字本位」、「集中識字」,楊冰郁、石凱民(2001)解釋系聯法為遵循由簡而繁,由易而難的識字原則,把在形、音、義諸方面有相同、相似、相反關係或某種語義、結構的漢字系聯起來。本研究欲著墨於字音方面的系聯,透過「據音系聯」的方式,透過聲符系聯字音,透過意符系聯字意,達到提升漢字學習效率的效果。
      本研究編寫了四課的據音系聯教材,並且透過實證教學方式,檢視「據音系聯」教學法的學習成效,同時也進行教師問卷,調查華語教師對教材與教學法的看法及意見,希望能為漢字教學開啟新的方向。

      Nowadays, learn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ontributes to learners’ ability to assimilate in a foreign society. Unlike many popular foreign languages, Chines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Latin language and Chinese characters are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of learning the language. This research addresses this problem. There was a method called the “sinogram-based teaching approach,” which used a word as the basic unit of teaching. It arose during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Since then, more theori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alike have tried to teach Chinese by accumulating similar characters with the notion of creating a more effective input method. Afterwards, there were lo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of accumulating both similar and sinogram-based characters. Until now, researchers have tried finding a new version to solve the obstacles of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Some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a phonetic radical or a semantic radical. We can pronounce a character by its phonetic radical and know its meaning by its semantic radical. Henc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develop a teaching material based on the phonetic radical method and use it as a teaching experiment. This study attempts to prove this method does help students when they are learning characters. Attached to this study is a survey for Chinese teachers. This survey illustrates how teachers think about this teaching method. The outcome of this study shows students did improve on their learning and teachers felt positive about this teaching method.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02 第一節 研究動機 0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0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03 第四節 研究限制 0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08 第一節 漢字教學與學習 08 第二節 集中識字教學 18 第三節 字本位教學 20 第四節 系聯法教學 23 第五節 集中識字教材編寫理論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2 第一節 研究流程 32 第二節 測驗編製 3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6 第四章 漢字據音系聯法教材編寫 38 第一節 教材編寫 38 第二節 課程與教學設計 43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8 第一節 據音系聯教學成就表現 48 第二節 學生問卷調查結果 52 第三節 教師問卷調查結果 56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64 第一節 結論 64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 65 參考文獻 66 中文部份 66 英文部份 69 附錄一 漢字據音系聯法教材 70 附錄二 學生問卷 88 附錄三 前測考卷 91 附錄四 後測考卷 93 附錄五 教師問卷 95 附錄六 教案 98 附錄七 多媒體教材 101  

    中文部分
    白樂桑、張朋朋(1989) 。漢語語言文字漢語語言文字啟蒙(A Key to Chinese Speech and Writing)。華語教學出版社
    江新(2008)。對外漢語字詞與閱讀習研究。北京: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何淑貞、張孝裕等(2008)。華語文教學導論。台北:三民書局
    周健(2005) 。漢字突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周健(2007) 。漢字教學理論與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胡文華(2008)。漢字與對外漢字教學。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徐通鏘(2008)。漢語字本位語法導論。山東:山東出版社
    張朋朋(2007) 。集中識字。華語教學出版社
    黃沛榮(2009)。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樂學書局
    趙元任(1975)。漢語詞的概念及其結構和節奏。清華大學出版社
    潘文國(2002)。字本位與漢語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粲(2012)。部件整字字族對外漢字教學方法探索。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謝慧君(2012)。基於部件認知的漢字教學案例。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田峰(2012)。從兩種字本位教材的比較看字本位教學法的發展。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余國江(2007)。中國傳統識字教學理論與方法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吳佩娟(2012)。少兒漢語教材的識字研究-以中文滾雪球、國際少兒漢語和世界少兒漢語為例。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李平(2010) 。外漢語初級階段隨文識字類漢字教材的個案研究-以漢語閱讀教材修訂本一二為例。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洪巧淳(2011)。針對初級華語學習者漢字學習策略調查與教學設計之研究。中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紀壽惠(2009)。漢字教學的設計研究-以歐美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中國文化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唐智芳(2005)。字本位理念下的對外漢字教學。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張媛(2011)。初級學生漢字記憶策略考察與分析。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曹璐(2006) 。現代漢字的構型特點與對外漢字教學-以漢字等級大綱漢字的構形分析為例。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陳瑩漣(2009)。對外漢字教學中的同聲旁字組分析與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游奇英(2010)。零起點漢字教材編製研究─以78個兼具部首部件身分的最常用字為學習的切入。中國文化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鄒愛琴(2008) 。徐通鏘字本位理論述評。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翟淼淼(2012)。國內小學識字教學法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劉忠花(2001)。字本位理論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影響。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Wahid El Said(2010)。略論字本位理論及其教學路子。漢宇文化,總第98期,85-89。
    王若江(2000) 。由法國字本位漢語教材引發的思考。世界漢語教學,第53期,89-98。
    吳世雄(1998)。認知心理學的記憶原理對漢字教學的啟迪。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杜麗榮(2004) 。系聯法對外漢字教學研。西南民族大學,總25卷第7期,419-422。
    林季苗(2011)。漢字教學四大原則與法國經驗。華語文教學研究。第8卷,第2期,65-79
    金麗艷(2011) 。淺談小學集中識字教學法。中國校園導刊教育版,第1期,123。
    唐衛、海高萍與趙坤(1999) 。集中識字-識字教學的良好辦法。天津師大學報,1999年第5期,34-38。
    馬明艷(2007)。初級階段非漢字圈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之個案研究。世界漢語教學, 1(79),40-49。
    常曉偉(2012) 。 徐通鏘字本位理論初探。金田,第3期。
    張朋朋(2005) 。談字本位內涵。漢字文化,第四期。
    張鳳麟(1997)。談集中識字教學。漢語學習,第6期,42-44。
    陳楓(2001) 。利用形聲字集中識字的科學系及方法。陜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第18卷第3期,69-71。
    彭萬勇(2009) 。對外漢語漢字字源教學法理論建構論略。綿陽師範學院學報,第6期,第1頁。
    費錦昌(1998) 。對外漢字教學的特點難點及其對策。北京大學學報,第3期第35卷,119-127。
    楊冰郁、石凱民(2001) 。系聯法對外漢字教學初探。延安教育學院學報,第34期,45-48。
    劉曉梅(2004) 。字本位理論語對外漢語詞彙教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第15卷第4期。
    鄭獻彬(2010)。淺談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中國教育技術裝備。第4期。
    黎傳緒(2004)。推廣集中識字勢在必行。南昌教育學院學報。第19卷第2期
    維基百科(2014)。檢索日期:2014年4月20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
    教育部網路辭典(2014)。檢索日期:2014年4月20日。網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
    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網(2014)。檢索日期:。2014年5月15日。網址:http://www.chineseedu.hku.hk/index.htm
    漢典(2014) 。檢索日期:2014年6月7日。網址:http://www.zdic.net/
    縉雲教育網(2014) 。檢索日期:2014年10月12日。網址:http://www.zjjyedu.org/wap.aspx
    英文部分
    Chen, H. C., Hsu, C. C., Chang, L. Y., Lin, Y. C., Chang, K. E., & Sung,Y. T. (2013). Using a radical-derived character e-learning platform to increase learner knowled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17 (1), 89–106.
    Everson, M. (1998). Word recognition among learner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ming and knowing.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2(2), 194–204.
    Ke, C., Wen, X., & Kotenbeutel, C. (2001). Report on the 2000 CLTA articulation project.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36(3), 25–60.
    Shen, H. (2004). Level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Effects on character learning among non-native learner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Language and Education, 18(2), 167–182.
    Tsai, C. H., Kuo, C. H., Horng, W. B., Chen C.W. (2012). Effects on learning logographic character formation in computer-assisted handwriting instruction.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16 (1), 110–13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