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詹怡苓 Chan YiLing |
---|---|
論文名稱: |
播撒希望的種子:泰北慈濟學校的設立與華語文教學問題之探究 Sowing the Seeds of Hope: A Research in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zu Chi School in Northern Thailand |
指導教授: | 邱炫煜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2 |
中文關鍵詞: | 慈濟 、清邁慈濟學校 、泰北三年扶困計畫 、華語文教學 |
英文關鍵詞: | Tzu Chi, Chiang Mai Tzu Chi school, Three-year plan to counter poverty in northern Thail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662 下載:1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慈濟由於「泰北三年扶困計畫」的因緣進入了泰北決定興辦教育,因此在泰國清邁省芳縣設立「佛教泰國清邁慈濟學校」,為一所依泰國學制設立的普通學校,招生對象以義胞村、當地少數民族和泰籍子弟為主。學校辦學以慈濟人文為主軸,希望在泰北的華裔子弟能融入當地、深耕泰國,在泰北相當具有特色。本研究以泰國清邁慈濟學校為主要研究對象,瞭解其歷史背景及華文教育在該校的發展,研究目的為:
一、瞭解佛教泰國清邁慈濟學校創建及經營。
二、探討佛教泰國清邁慈濟學校華文教育之發展。
三、深入瞭解當地親師生三方對於華文教育的觀點。
四、理出佛教泰國清邁慈濟學校華文教育發展之前瞻與限制。
透過兩次的田野調查,訪談學校的教職員、學生、家長,研究者理出其歷史發展的脈絡,並由訪談結果分析出泰國清邁慈濟學校華文教育的發展現況,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因緣殊勝在泰北,慈濟人在泰北一步一腳印的耕耘,創辦出泰國清邁慈濟學校,透過教育延續泰北三年扶困計畫在泰北的關懷。
二、華文教育的成果,清邁慈濟學校在華文教育方面付出許多心血,各界相當看好,但是仍有教師流動性高、課程教材規劃與執行上的困難、學生學習等方面的問題尚待解決。
三、人文教育的提升,清邁慈濟學校在人文教育方面的耕耘成果豐碩,已經得到泰國教育界的認同及讚許,並派員前來學習。學校老師及學生所呈現出人文氣息,已深入在生活中落實。
四、未來發展及願景,清邁慈濟學校願景為教學及人文教育的雙典範學校,落實慈濟人文以及靜思語教學,為孩子帶來改變的力量與希望。
根據分析出的結論,研究者建議:
一、學校及教師方面,應積極改善制度並落實各項工作,規劃華文、人文教育發展藍圖,主管應發揮資源整合者角色,教師應充實教學專業及形成人文典範,深耕家長志工資源。
二、慈濟泰國分會方面,繼續以媽媽心、菩薩心來協助學校,整合志工資源。泰國慈濟教育志業發展委員會除了擘畫學校發展,也應多聆聽學校的聲音。
三、以慈濟立體琉璃同心圓的組織架構,來建立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校、分會、教職員工、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繫協調,從四門四法四合一的實踐中建立起和諧的學校氛圍,推動學校發展為教學、人文雙典範的學校。
The Tzu Chi Foundation entered northern Thailan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and established the “Buddhist Chiang Mai Tzu Chi School” based on a three-year project aimed at helping poverty. The school was operat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regulations of Thailand and catered for students from the local Chinese villages, minority ethnic groups, as well as Thai children. The main goal for the school is to follow the cultural emphasis of the Tzu Chi Foundation and to help ethnic Chinese children settle into local society, which is a special feature from schools in northern Thailand.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search the following points:
1. To understa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Buddhist Chiang Mai Tzu Chi school
2.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within the Buddhist Chiang Mai Tzu Chi school
3. To get an insight view of the attitude towards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he local society,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4. To discover the limitations and constrain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Buddhist Chiang Mai Tzu Chi school
From two independent field studies, the author has interviewed numerous school staff, students, parents, researchers and concluded tha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within the school fits into the four following statements:
1. After years of hard work in northern Thailand, the Tzu Chi Foundation has gradually fulfilled its original promise to assist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society through school education.
2. Despite the current achievements, there are still issues such a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 qualifications and operational problems that still wait to be resolved.
3. For the outstanding current achievements, the Thai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have also recognized such remarkable outcome and desire to learn from the Tzu Chi experiences.
4. The school will work to transform itself into a leading organization for not only practical teaching but also cultural learning. It will also try to implement the Jing Si aphorism into the courses in hope of bringing power to the local children for a brighter future.
Base upon the above statement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1. Both the school authorities and the teachers should work closely to firstly advance the current system in order to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al programs. The program director should work as a central integrator while the teachers focus on improving relevant professional teaching skills. Furthermore, the parents should also b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voluntarily as part of the programs.
2. The Tzu Chi Branch in Thailand should continue to support the school for all aspects, just as a mother cares for her child.
3. The school should apply the “Concentric Circl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principles of the Foundation and aim to create a harmonious learning environment by connecting the school committee, the teachers, the students, the parents, and the local Tzu Chi Branch closely.
一、 中文部分:
丁珮玉(1999)。學習型組織之研究─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大愛電視臺(製作)(2009,1月16日)。大愛新聞:廢墟中展開重建,知識殿堂孕希望【電視節目】。臺北:大愛電視公司。
大愛電視臺(製作)(2010,10月4日)。大愛新聞:清邁慈濟學校,校長交接大愛傳承【電視節目】。臺北:大愛電視公司。
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編(1988)。泰北難民村就地救濟工作五年執行計劃第一年工作成果。臺北: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
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1990)。泰北新面貌:曼谷世界日報專訪。臺北: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
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
中央社記者郭芳贄(2002年4月30日)。慈濟人在泰國創設海外首座中小學任重道遠。大紀元電子報。2010年5月5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2/4/30/n186908.htm
中華語文中心(2010)。首頁:校長簡介。2010年8月5日,取自http://www.clc.ac.th/ch/
王端正(總策畫)(1997)。慈濟年鑑1996。花蓮: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1998)。慈濟年鑑1997。花蓮: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1999)。慈濟年鑑1998。花蓮: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2000)。慈濟年鑑1999。花蓮: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2001)。慈濟年鑑2000。花蓮: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2002)。慈濟年鑑2001。花蓮: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2003)。慈濟年鑑2002。花蓮: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2004)。慈濟年鑑2003。花蓮: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2005)。慈濟年鑑2004。花蓮: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2006)。慈濟年鑑2005。花蓮: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2007)。慈濟年鑑2006。花蓮: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2008)。慈濟年鑑2007。花蓮: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2009)。慈濟年鑑2008。花蓮: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2010)。慈濟年鑑2009。花蓮: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王海倫(2000)。華文教育在東南亞之展望。臺北:中央日報出版部。
王美華(2005)。國小慈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芃(2006)。無國界耕耘—臺灣非政府組織對外教育援助之比較分析研究:以慈濟功德會及臺灣世界展望會為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新閔(2007)。大學生海外教育志工服務學習之研究—以慈濟大學2006年海外志工服務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孔子學院(2011)。全球孔子學院。2011年5月1日,取自http://college.chinese.cn/node_1941.htm
石炳銘(2008)。異域行泰北情:救總在泰北工作實錄。臺北:中華救助總會。
行政院退輔會(1985)。泰北山區辛勤耕耘十二年。臺北: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8)。海峽兩岸關係紀要:海峽兩岸關係紀要→2008年2月→廿四、中共民政部正式批准慈濟在大陸發起成立基金會。2010年8月1日,取自http://www.mac.gov.tw/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2010)。佛教慈濟基金會簡介:大愛灑人間。花蓮:作者。
沈克勤(2002)。使泰二十年。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ichael Quinn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李謀(2005)。泰國華文教育的現狀與前瞻。南洋問題研究。2005(3),59-65。
李鍇偉(2000)。慈濟精神對慈濟教師生涯發展之影響研究—以臺北市國小慈濟教師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幼嵐(2001)。臺灣非政府組織之援外活動—以慈濟為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秉儒(2007)。慈濟基金會環境倫理的理念與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福田(1998)。僑心‧僑情‧僑教。臺北:僑務委員會僑務志工團叢書。
何福田、張慶勳(1999)。多元文化與教育的融合─泰北清萊區難民村華文學校教育問題。華文世界,92,54-63。
吳清基(1989)。教育與行政。臺北:師大書苑。
邱淑絹(2007)。培訓、陪伴:出國當小老師。慈濟月刊,487,41。
林曉君(2007)。非營利組織領導者領導歷程與轉化學習之研究—以慈濟基金會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明覺雜誌(2010年8月20日)。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江蘇省蘇州市掛牌成立。2010年9月6日,取自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13370
柏楊(1982)。金三角.邊區.荒城。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柏楊(1988)。異域。臺北:躍昇文化圖書公司。
洪林、黎道綱(主編)(2006)。泰國華僑華人研究。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郁漢良(2001)。華僑教育發展史上、下冊。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凃心怡(2008)。泰北清邁慈濟學校,和臺灣老師學中文。慈濟月刊,502,107-130。
泰國道德發展中心(2010)。書籍下載。2010年8月10日,取自http://www.moralcenter.or.th/web/moral/newweb/th/downloads/index.php
徐宗國(譯)(1997)。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著。質性研究概論(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孫暐皓(2008)。泰北愛無間。臺北:啟示出版社。
梁安順、揚毅(1997)。慈濟的關懷泰北看得見! 七月走訪難民村。慈濟道侶,278。
梁安順(1997)。泰北扶困現階段工作:建校用地積極申請中。慈濟道侶,282。
梁安順(1998)。泰北募款修路順暢農銷。慈濟道侶,297。
梁安順、彭秋玉(1999)。慈善落實教育新望:泰國分會慶周年。慈濟道侶,324。
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1999)。泰國中華國際學校簡介。刊載於董鵬程、吳長玲主編「第一屆僑民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實錄」。臺北市:作者。
張曉風等著(1984)。鄉音千里:宇宙光泰北送炭行記。臺北:宇宙光出版社。
陳友旺(1985)。苦難中的泰北難胞。臺北:自行出版。
陳友旺(1986)。失去國家保護的中國人:泰北難胞。臺北:自行出版。
陳仲才(釋解賢)(2005)。臺灣非營利組織在東南亞之發展—以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曹雲華(2003)。泰國華人社會初探。世界民族,2003(1),69-77。
許麗鈴(2002)。泰北地區華文教育之研究:以清萊地區兩所學校為例。臺北:海華文教基金會。
莊貽麟(2007,12月)。泰國華語教師應具備的學識及素養。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新加坡華文教師總會主辦之「第三屆華文教學國際論壇」,臺北。
郭慈互(總策劃)、許文彥(總編輯)(2005)。淨心利他‧喜見茁壯:泰國慈濟十週年慶特刊。泰國曼谷: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泰國分會。
郭怡君(1996)。慈濟現象三十年。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符翠蘭(2007,11月)。泰國的華語文教育─過去、現況與未來。論文發表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華語文中心、國父紀念館、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主辦之「2007多元文化與族群和諧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
陳道南(1999)。泰北師資培訓工作感言。國教天地,31,7-13。
陳道南(1999)。泰北華文學校師資培訓之旅。國教天地,31,21-25。
覃怡輝(2009)。金三角國軍血淚史(1950-1981)。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圖書出版公司。
黃天長(1998)。慈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個案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黃雅純(2005)。因為有愛,所以依舊美麗。慈濟月刊,458,60。
黃瑋玲(2008)。宗教與教育的對話:生命教育做為宗教入世的新型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久瑩(2009年5月8日)。傳人間佛法慈濟自立宗門。自由時報。2010年3月10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y/8/today-life1.htm
節水季刊編輯部李士畦彙整(2002)。專訪佛教慈濟志業中心營建處林敏朝主任:慈濟系統的水資源有效利用工程。節水季刊,25。臺北:經濟部水利署。
葉文鶯(1997)。教育方為治本良案:慈濟為泰北建校繼續努力。慈濟道侶,272。
慈濟道侶編輯部(1997)。泰北三年扶困計畫農業集中講習結訓。慈濟道侶,277。
慈濟文化出版社(2006)。慈濟法髓套書九冊:壹 慈悲濟世、貳 菩薩精神、參 福業永存、肆 人間佛法、伍 善慧為導、陸 以行供養、柒 愛的足跡、捌 法髓永傳、玖 慈濟年表1968-2003及閱查光碟。花蓮:慈濟文化出版社。
慈濟全球資訊網(2010年7月20日)。新聞快報: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通過慈濟為特殊諮委。2010年7月25日,取自http://tw.tzuchi.org/
慈濟全球資訊網(2008)。慈濟國際賑災。2010年8月30日,取自http://tw.tzuchi.org/
慈濟全球資訊網(2009)。大捨無求~慈濟教育志業簡介。2010年4月2日,取自http://www.tzuchi.org.tw/
慈濟人物誌,黃秀花撰,陳蘭英口述。為家鄉子弟效力。2010年8月5日,取自http://www.tzuchi.net/VolumterrNotes.nsf/34f46a35867a63574825695a003aa30d/8eaba7e067aceece48256bb1002c8b6d?OpenDocument
慈濟大學實驗國民小學(2010)。校徽設計說明。2010年9月3日,取自http://www.tces.hlc.edu.tw/
趙滋蕃(主編)(1982)。神秘金三角風雲:中視泰北之行系列報導血淚記實。臺北:釆風出版社。
趙碧華、朱美珍(編譯)(1995)。Allen Rubin,Earl Babbie著。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work)。臺北:雙葉書廊。
趙莒玲(2008)。泰北情緣二十年。臺北:國裕生活出版社。
撒光漢(2009)。異域照片集。桃園:撒光漢工作室。
賴家陽(2001)。慈濟志業中心之制度化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鍾秋玉(1991)。慈善機構的組織融入、組織文化與慈善行為: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瑞君(2007)。慈濟基金會教育援助之實踐經驗研究:以印尼雅加達慈濟學校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證嚴法師講於2000.10.28,靜淇整理(2000)。奠定希望的工程、守護慧命的磐石:慈濟教育完全化慶祝大會‧證嚴上人開示。慈濟道侶,355。
證嚴法師(2008)。真實之路。臺北:靜思文化志業有限公司、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釋德 (2007)。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6年冬之卷。臺北:靜思文化志業有限公司。
龔承業(2007)。異域三千里:泰北廿載救助情。臺北:中華救助總會。
二、 英文部分:
Santisteban, A. V. (2005). The poor will always be with us—and so will NGOs. Development in Practice,15(2), 200-209.
YaChun, Huang (200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acher's perception on Tzu Chi humanities approach between teachers in Taiwan and Thailan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Assumption University of Thailand.
Morita, Liang Chua (2003). Language Shift in the Thai Chinese Community.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24(6), 485-495.
Bruthiaux, Paul (2008). Language Educ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 Bilingualism,11(2),134-148.
UNICEF (2005). 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 2006 - Excluded and Invisible. NY:UNICEF.
三、 泰文部分:
เยาวลักษณ์ ทองชัยภูมิ (2007). ขยะสร้างคนคนสร้างชาติ:โดย เยาวลักษณ์ ทองชัยภูมิ, สมสกุล บญกำพร้า. TH: ศูนย์ส่งเสริมและพัฒนาพลังแผ่นดินเชิงคุณธรรม.
พระไพศาล วิสาโล.(2009). ศาสตร์และศิลป์แห่งการจัดการความดี:ศึกษากรณีมูลนิธิพุทธฉือจี้. TH: ศูนย์ส่งเสริมและพัฒนาพลังแผ่นดินเชิงคุณธรรม.
四、 清邁慈濟學校資料:
清邁慈濟學校(2000)。泰國清邁慈濟中小學籌建簡介。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0)。清邁慈濟學校建校計畫。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5、2009)。招生簡章。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5、2009)。學校簡介。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5、2010)。人文課總表。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5)。「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與實施要點。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5)。「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設置辦法。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5-2010)。清邁慈濟學校學生獲獎記錄。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6)。2006年清邁慈濟學校華語教師甄選簡章。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6-2010)。華文科教學計畫。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7)。清邁慈濟學校華文課程大綱2007年版。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8)。師資培訓計畫。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8)。學校行事曆。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9)。註冊單。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9)。八大領域課程大綱。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9)。教師研習課程表。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9)。清邁慈濟學校2009年人事。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9)。教師服務時間表。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09)。2009年清邁慈濟學校華語教師甄選簡章。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10)。學生分班名單。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10)。學生華文課分級名單。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10)。全校課表。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10)。教師節數安排。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10)。學生學習時數安排。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10)。靜思語說故事比賽系列檔案。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10)。親師座談會紀錄。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10)。清邁慈濟學校人文課程大綱。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10)。2010年清邁慈濟學校華語教師甄選簡章。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11)。2011年清邁慈濟學校華語教師甄選簡章。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2011)。中文教學資料收集表2553調查報告。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清邁慈濟學校組織架構。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清邁慈濟學校校務發展委員會組織章程。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清邁慈濟學校。清邁慈濟學校教師甄選作業草案。清邁:清邁慈濟學校。
泰國分會芳縣支會。慈濟基金會泰國分會芳縣支會資料。清邁:清邁慈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