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為鼎 Chen, Wei-Ting |
---|---|
論文名稱: |
探究學生對地球科學課程與生活連結的想法與轉變 Exploring Students’ Perspectives Toward Earth Science Curriculum in Life Context |
指導教授: |
張俊彥
Chang, Chun-Y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科學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5 |
中文關鍵詞: | 地球科學課程設計 、生活連結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
英文關鍵詞: | earth science curriculum design, life context, 12-year Basic Education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37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0 下載:1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學生對地球科學課程與生活連結的想法,以及學生經由不同生活內容融入課程中產生的想法的轉變,並探討如何規劃將生活內容融入地球科學教學中,提供想進行課程開發的教學者作為研究的參考資料。本研究於一所台北市大型高中,其高二班級進行的兩學年「地球科學」課程進行,研究者將研究分為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103學年度上學期、第二階段為103學年度下學期、第三階段及第四階段前導研究為104學年度上學期、第四階段為104學年度下學期,每個階段研究者著手設計教學課程、進行教學活動觀察與學習單成果等資料蒐集,將課程進行中遭遇的困難問題,蒐整過後提供下階段修正教學,下個階段是針對上個階段中教師所遭遇的問題,提出改進策略,以實施修正後的教學行動。每學期的課程研究資料將提供下一階段的課程設計的分析資料。
本研究以ADDIE模式發展教學課程,在研究過程中反覆蒐集與分析資料,以進一步修正教學行動,蒐集資料主要來自教師及與學生的文件資料,同時透過學生的文件資料,進行質性研究以了解學生的地球科學觀及生活中的地球科學觀,並分析學生對地球科學課程內容與生活連結的想法。
經四個階段研究發現,學生對於生活中的地球科學觀念,可包含「事物變化與特性」、「事物理解和欣賞」、「事物表現和運用」、「溝通與合作」及「態度與情操」等各生活能力指標,以及「海洋」、「天文」、「大氣」、「地質」與「人與自然環境」等地球科學領域,並且按照課程設計,能將生活內容加入地球科學教課程中並引導學生回答課程相關之地球科學與生活連結內容,因此在十二年國教強調統整各學科的方向中,「生活中的地球科學課程」之發展是相當有可能性的,並可結合社會、語文及綜合活動領域課程實施。並建議未來課程研究設計朝向跨領域、跨課綱及終身學習等方向進行研究。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xplore the Sophomore "Earth Science in Life" course of a large-scale high school with a long history in Taipei City, and to understand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earth science course. Finally, explored how to plan to put life content into the earth sciences course.
The research wa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103 academic year,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next semester of the 103 academic year, the third stage is 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104 academic year, and the fourth stage is the next semester of the 104 academic year. In the stage, researcher set out to design teaching courses, conducted observations on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collection of learning results, and collected difficult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ourse of the course. After searching, they were used to provide a discussion on the correction of teaching actions in the next stage; the next stage was aimed at the previous stage. Fo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eacher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to implement the revised teaching actions.
This research adopted an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o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 repeatedly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to further correct teaching actions. The data collected mainly come from teachers’ documents, teaching recordings and student document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students’ documents.Resercher used qualitative research to understand students' thoughts and actions on earth sciences in life.
After four stages of research, it was found that students’ concepts of earth science in life can include " Changing and Feature ", "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ng ", " Expressing and Applicating ", "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 and " Attitude and Sentiment " various indicators of living ability, as well as various fields of earth science including "Ocean", "Astronomy", "Atmosphere", "Geology" and "Peopl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an be included in the course content. See how the course wa designed and added life content in the course of earth science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 science course in life" is quite possibl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twelve-year state education that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disciplines.
Chang, C. Y., & Mao, S. L. (1999). Comparison of Taiwan science students’ outcomes with inquiry-group versus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2(6), 340-346.
David A. McConnel & Katrien J. van Der Hoeven Kraft (2011).Affective Domain and Student Learning in the Geosciences. Journal of Geoscience Education, 59, 106-110.
Molenda, M. (2003). In search of the elusive ADDIE Mode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42(5), 34–37.
Rundgren,C.-J.,Rindgren, S.-N. C., Tseng, Y.-N., Lin, P.-L., & Chang, C.-Y.(2012).Are you SLiM?Developing an instrument for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 measurement(SLiM) based on media coverage.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21(6),759-773.
United Nations(2015).17 Goals to Transform Our World,取自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
Danah Zohar and Ian Marshall(2001). SQ: Spiritual intelligence: The ultimate intelligence. London: Bloomsbury.
李文旗、張俊彥(2005)。中學生應達到的地球科學素養?—中學地科老師的觀點。師大學報,50(2),1-27。
李文旗(2010):調查中學地球科學教學現況及學生應具備之地球科學素養(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朱湘吉(2000)教學系統設計。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218/
邱美虹(2018)以科學素養為導向的新課綱---從社會性科學議題融入課程談起。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0),1-7。
吳璧純、詹志禹(2018)。從能力本位到素養導向教育的演進、發展及反思。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2),35-64。
林秀蓁(2005):從Kearney世界觀理論與Vosniadou架構理論探討科學概念的學習與發展—不同尺度地球科學主題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林麗娟(2012):ADDIE教學模式。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82/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c):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生活課程。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d):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e):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修正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8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小學-生活課程。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8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行高級中等學校-綜合活動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9):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取自https://cirn.moe.edu.tw/WebContent/index.aspx?sid=11&mid=7318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圖書,台北市。
陳文典(2005)科學素養的內涵。2021 年 1 月 22 日,取自http://phy.ntnu.edu.tw/~wdchen/doc/book94.11/01.doc
張俊彥、賴麗琴(2001)。它可行嗎?「地球系統」為整合主軸之教學模組研究。科學教育月刊,9(4),323-350。
黃文三(2009)。從正向心理學論生命教育的實施。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19,1-34。
黃詩茵(2014):補習~練功?放風?放空?-國中學習補習觀之質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全亨(2009):高中生颱風和水災概念理解與防災素養之現況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馮嘉偉(2015):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六年級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研究 —以多變的天氣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程膺(2019):我國高中地球科學課程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劉湘瑤、張俊彥(2018). 論自然科學課程綱要中的「素養」內涵。科學教育月刊,413,2-9。
蔡清田(2010)。課程改革中的「素養」(competence)與「能力」(ability)。教育研究月刊,200,93-104。
蔡清田(2011)。課程改革中的核心素養之功能。教育科學期刊,10(1),203-217。
王執明(總編)(2015)。基礎地球科學(上)教師用書。新北市:龍騰文化。
魏國彥(主編)(2015)。基礎地球科學(下)教師用書。新北市:龍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