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盈怡
Ying-Yi Li
論文名稱: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為樂齡學習中心之研究
A Study of Unused Spaces on Campuses Utilized for the Learning Centers of Senior Citizens
指導教授: 魯先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6
中文關鍵詞: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樂齡學習中心
英文關鍵詞: reuse of vacant school space, learning centers of senior citizen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7下載:6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小學校園閒置空間如何再利用為高齡者教育之學習場域,並以用前評估、規劃設計、用後評估三個規劃設計流程為架構,探究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為樂齡學習中心之用前評估因子、規劃設計原則及現況、高齡者使用滿意度及效益,進而探討環境規劃之設計困境、因應策略及配套措施,以期提供未來教育權責單位再利用校園閒置空間規劃為高齡者教育政策之參考。本研究以訪談法及檢核表調查進行,並以我國辦理樂齡學習中心之國民中小學為研究對象,採立意抽樣方式分別自北、中、南選取4所樂齡學習中心作為檢核調查對象,從中邀請總計學校行政人員5位、參與高齡者10位為受訪對象。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為樂齡學習中心受到終身學習、社區互動、聯外交通可及性之外部用前評估因子,及校園閒置空間釋出、建物結構型式及歷史價值、教育政策及經費挹注之內部用前評估因子的交織影響。
    二、部分樂齡學習中心之地點配置及動線未符方便原則與可及原則,降低高齡者參與終身學習教育之意願。
    三、樂齡學習中心多能提供富有舒適美感之學習場域提升高齡者學習興趣,但普遍缺乏明確標示符號系統。
    四、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為樂齡學習中心之環境規劃原則均強調符合社區總體營造、適用、方便、經濟效益。
    五、樂齡學習中心多能透過提供符合適用、安全及方便性原則之細部設施,因應高齡者特殊空間使用需求,但無障礙原則仍有待加強。
    六、再利用為樂齡學習中心對高齡者、學校、社區均產生實質效益,包含提供在地學習之終身學習教育、利於推廣代間教育,並再生為社區文化中心據點。
    七、因人力及經費不足、及主政者更迭、以學生為使用主體的校園環境、地域及文化個殊性等因素,成為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為樂齡學習中心之規劃困境。
    最後,綜觀探討4所樂齡學習中心在人力、經費、空間規劃及時間開放方面之困境及因應策略,並建議提供能激發高齡者學習興趣之多元化課程作為配套措施。

    The present thesis explores how unused spaces in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are utilized for the learning areas of senior citizens. Using pre-occupancy evalu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as frameworks, the pre-occupancy evaluation factors of how unused spaces in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are utilized for the learning areas of senior citizens,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current situations, satisfac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senior citizens are explored. Furthermore, the design difficulties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coping strategies and relevant measures are discussed for future reference of education units that utilize unused spaces on campuses for the learning areas of senior citizens. Using interviews and checklists as methods, research subjects are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that have learning centers senior citizens; purpose sampling method is used to select four senior citizen learning centers in north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Taiwan as research subjects; fiv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and ten senior citizens are used as subjects.
    Research findings:

    I. Unused spaces in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utilized for the learning centers of senior citizens are influenced by inner and outer pre-occupancy evaluation factors
    II. The locations and routes of the some learning centers are not convenient and accessible, result in reducing senior citizen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lifelong learning
    III. Generally providing a comfortable and pleasant learning area to enhance the interests in learning of senior citizens in the learning centers, but a general lack of clear signs
    IV. Unused spaces in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for the learning centers of senior citizens of environment programme the principle emphasized conforms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accessibilit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V.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detailed facilities in the learning centers needs to include suitability, safety, and accessibi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senior citizens’ satisfaction of spaces using, but the principle of accessibility remains to be strengthened
    VI. Benefits of unused spaces on campuses utilized for the learning centers of senior citizens, including provide local learning areas for senior citizens’lifelong learning and 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for social interaction, providing an advantage to schools that promote learning among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people, and Work in coordination with communities’ overall development to become the cultural centers of the communities
    VII. Due to lack of human resource and the change of manpower , lack of funds and funding slow, students are the main user of campus environment, geographical particularity and special cultural, become planning predicament when Unused spaces in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utilized for the learning centers
    Lastly, the difficulti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the areas of human resource, budget planning, space planning and opening hours are discussed comprehensively, and pluralistic courses that stimulate the learning desires of senior citizens are recommended.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相關論述 11 第二節 高齡者教育之學習環境 29 第三節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與高齡者教育 4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6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2 第三節 研究實施流程及研究倫理 76 第四節 研究資料處理及分析 78 第五節 研究效度及研究倫理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5 第一節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為樂齡學習中心之用前評估階段 85 第二節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為樂齡學習中心之規劃設計階段 94 第三節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為樂齡學習中心之用後評估階段 115 第四節 樂齡學習中心規劃經營之困境、因應之道及配套措施 1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7 第一節 結論 167 第二節 建議 172 參考文獻 179 中文部分 179 英文部分 184 附錄 185

    中文部分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1993)。老人安養機構建築規劃設計準則研究。臺北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
    王惠君(2001)。專業者推動閒置空間再生的方向-從日本『谷中學校』的經驗談起。載於張玉璜(主編),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會議實錄(頁3-4.1~3-4.5)。南投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朱楠賢(2008a)。我國老人教育政策規劃與願景。載於魏惠娟(主編),高齡教育政策與實踐(頁1-10)。臺北市:五南。
    朱楠賢(2008b)。高齡少子女化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的施行。成人及終身教育,19,10-18。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操作參考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內政部戶政司(2008)。人口政策白皮書。2009年3月22日,取自http://www.ris.gov.tw/version96/pe_004.html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0)。無障礙交通環境規劃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a)。中華民國101年至149年人口推計報告。2013年2月2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5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b)。中華民國101年至149年人口推計簡報。2013年2月2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55
    何昕家、萬怡君(2008)。整併裁撤學校再利用活化步驟化模式建構初探-以國民中小學為例,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頁103-118)。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吳永銘(1998)。我國老人教育辦理現況暨發展取向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老德(2003)。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臺北縣:新文京。
    吳俊靚(2002)。學校建築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以竹山鎮國民中小學為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林天佑(2005)。人口少子化。教育研究月刊,135,155。
    巫志城(2008)。臺東縣閒置校園再利用之研究。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李金娥(2006)。談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以高雄市新上國小為例。臺灣教育,637,45-47。
    李政隆(譯)(1982)。谷口汎邦編。學校教育設施與環境的計劃。臺北市,大佳。
    李清全(1993)。歷史性建築再利用計畫程序初探-以臺灣日據時期建築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李琬琬(1983)。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2009年8月17日,取自http://www.cyut.edu.tw/~anarch/AP/poe-lee.htm
    李玉生、李淑貞、張家綺、余雨宣、李佳臻(2010)。老年人人體尺寸計測及動態能力調查研究。臺北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3年2月2日,取自http://www.abri.gov.tw/utcpagebox/CHIEDU.aspx?ddsPageID=CHIECA&IdNo=990109
    沈芷蓀(2001)。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之設計思維。載於張玉璜(主編),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會議實錄(頁2-5.1~2-5.6)。南投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沈豔(2009,3月8日)。日本閒置校舍利用有法可依。中國教育報。2009年3月23日,取自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28785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臺北:五南。
    林松亭(1976)。人體計測與學校設備。臺北市: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
    林貞雅(2003)。都市計畫因應人口結構變遷對策之研究。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勤敏(1986)。學校建築的理論基礎。臺北市:五南。
    林蓓蒂(2007)。高齡者住宅規劃設計硏究 : 以桃園千禧新城為對象。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硏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學宜(2003)。老人住宅環境偏好相關因素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麗惠(2004)。高齡者對成功老化條件及策略之初探。載於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高齡社會與高齡教育(頁151-183)。臺北市:師大書苑。
    花蓮縣政府教育局(2008)。花蓮縣各國民中小學校園閒置空間調查表,2009年1月20日,取自http://210.240.39.4/learn/edu/%E8%8A%B1%E8%93%AE%E7%B8%A397%E5%B9%B4%E5%BA%A6%E5%90%84%E5%9C%8B%E4%B8%AD%E5%B0%8F%E9%96%92%E7%BD%AE%E6%A0%A1%E5%9C%92%E7%A9%BA%E9%96%93%E5%BD%99%E6%95%B4%E8%A1%A8_970826.xls
    邱天助(1993)。教育老年學。臺北市:心理。
    紀佩伶(2005)。彰化縣國民小學空間再利用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胡富傑(2000)。從老人公寓用後評估探討高齡者無障礙居住環境之建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胡仁祿、馬光(1997)。老年居住環境設計。臺北市:地景。
    崔征國(譯)(2002)。楢崎雄之著。圖解高齡者˙身障者無障礙空間設計。臺北市:詹氏書局。
    張芳明(2006,12月18日)。日本女性生育率下調 少子高齡化更趨嚴重。大紀元。2009年4月8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18/n1560109.htm
    張嘉原(2006)。學校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初探。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主編),友善校園規劃與經營(頁95-107)。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錫均(2002)。從人因工程觀點對校園無障礙環境為探討─以國立宜蘭技術學院為例。宜蘭技術學報,8,55-67。
    教育部(1994)。銀髮發揚系列叢書(八)-老人的終身教育。嘉義市: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臺北市:教育部。2013年1月30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314
    教育部(2004)。我國老人教育政策專案研究計畫。2009年3月23日,取自http://moe.senioredu.moe.gov.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63
    教育部(2008)。我國屆齡退休及高齡者參與學習需求意向調查研究報告。委託玄奘大學教育人力資源與發展學系專案報告。新竹市:玄奘大學。2009年3月13日,取自http://moe.senioredu.moe.gov.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63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2006)。臺灣地區老人教育推動現況與需求調查報告。委託國立中正大學專案報告。嘉義市:國立中正大學。2009年3月13日,取自http://moe.senioredu.moe.gov.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63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2007)。我國人口結構變遷與教育政策之研究(整合型計畫)子計畫八、高齡者教育發展之研究研究報告。委託國立中正大學專案報告。嘉義市:國立中正大學。2009年3月13日,取自moe.senioredu.moe.gov.tw/ezcatfiles/b001/img/img/386928508.pdf
    教育部綜合規劃司(2000)。國民中小學課桌椅規格。2013年2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downLoad/detail.aspx?Node=1123&Page=6686&Index=2&WID=45a6f039-fcaf-44fe-830e-50882aab1121
    郭錦津、康照祥(1988)。老人的住宅。臺北市:中華日報。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怡婷(2005)。人口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發展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陳桂蘭(2006)。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策略之研究-以臺北縣國光小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陳桂蘭(2007)。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策略之研究-以臺北縣國光國小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陳清美(2001)。高齡學習者對學習環境偏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未出版。
    陳淑娟(2007)。「開發實現高齡社會的居住環境」出國報告(經濟部95年度臺日技術合作計畫)。2009年3月22日,取自http://open.nat.gov.tw/OpenFront/report/report_detail.jsp?sysId=C09600355
    陳詩芸(2006)。閒置校園再利用作業模式之研究。逢甲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蕙茹(2008)。校園閒置空間的新生命-以屈尺國小及新泰國小為例,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頁131-147)。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陳錦賜(2000)。高齡少子社會學校設施通盤檢討原則之研究。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
    陳宗鵠、徐南麗、林士堅、何中華(2006)。臺北市高齡者學習需求特性之探討-以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小學區社區為例。2009年3月17日,取自www.nlhsu.tcu.edu.tw/95advanced%20age.pdf
    傅朝卿(2001)。臺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載於張玉璜(主編),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會議實錄(頁1-1.1~1-1.10)。南投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曾漢珍(1994)。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規劃設計合理化之研究:以系統整合之觀點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志民(2002)。無障礙校園環境設計之探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優質的學校環境(頁58-93)。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2004)。學校建築評鑑:用後評估的發展與模式。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8)。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探析,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頁3-63)。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王馨敏 (2000)。學校建築與社區空間資源共享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頁163-184)。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黃世孟(2000a)。論用後評估與建築設計之規劃研究。載於黃世孟(主編),學校建築研究:黃世孟學校建築論文集(頁145-154)。臺北市:建築情報季刊雜誌社。
    黃世孟(2000b)。開放教育學習環境之學校建築計畫課題。載於黃世孟(主編),學校建築研究:黃世孟學校建築論文集(頁47-62)。臺北市:建築情報季刊雜誌社。
    黃富順(2004)。高齡社會與高齡教育,載於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高齡社會與高齡教育(頁1-30)。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瑞茂(2001)。淡水殼牌倉庫建築群再利用策略:OURS設計工作營(2001.07.23-28)與之外。載於張玉璜(主編),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會議實錄(頁3-2.1~3-2.10)。南投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黃世孟、李永展、龐景行(2000)。國民中小學校與鄰近社區資源共享模式之研究。載於黃世孟(主編),學校建築研究:黃世孟學校建築論文集(頁129-143)。臺北市:建築情報季刊雜誌社。
    黃俊銘、林振陽(2007)。適合高齡者使用無障礙空間之研究。載於林振陽(主編),高齡者生活認知適應性設計(頁89-95)。臺北市:鼎茂圖書。
    黃詩芳、王瑞邦(2006)。校園空間的新生命--從空餘教室的活化再利用談起。師友,465,79-83。
    萬新知(2005)。閒置校舍再利用之研究。載於劉春榮、劉定霖、鄒美寶、何佳郡、陳佳婷、彭慧敏(主編),學校建築:現代化VS.國際化(頁181-197)。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葉鴻楨(2005)。被裁撤校舍地規劃為環境學習場域之可行性—以宜蘭縣清水國小為例。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詹紹威(2006)。高中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理念和實務,載於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舉辦之第六屆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教育政策與行政發展趨勢」論文集(頁181-192)。南投縣:國立暨南大學。
    廖榮利(1991)。老認識老人與服務老人,載於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編),老人教育(頁203-236)。臺北市:師大書苑。
    廖慧萍(2003)。公有閒置空間再利用評估模式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1983)。老人社區住宅規劃與設計規範研究。內政部社會司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蔡培村(1995)。成人教育與生涯發展。高雄市:麗文。
    盧姝如(2006)。創造校園閒置空間的新價值-談英國劍橋大學的空間利用。師友,464,11-17。
    謝文全(2002)。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

    西文部分
    Brubaker, C. W. (1998). Planning and designing schools. New York: McGraw-Hill.
    Dowding, K. W. K. (1993). Older adult learning environment prefences.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Alberia.
    Fanning, R. H., & Howey, C. E. (2000). The jewel of the community.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2 (5), 20-21.
    Hori, S. & Fujiwara, M. (2003). Learning needs and activitys limitations of elderly Japanese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9, 585-595.
    Kvale, S. (1996). Interviews: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Saga publications. London.
    McClurkin, W. D. (1964). School building planning. New York: The Macmillan.
    McGraw, E. D.(1982).Older adult learners: Reasons and preferences for participating in organized learning activiti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erriam, S. & Lumsden, D. B. (1985). Educational needs and interests of older learner. In D. B. Lumsden (Eds), The older adult as learner: Aspects of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pp. 51-71). NY: 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London: Sage.
    Preiser, W. F. E. (2001). The evolution of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Toward building performance and universal design evaluation. In Federal Facilities Council (Ed.), Learning from our buildings: A state-of-the-practice summary of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Preiser, w., Rabinowitz, H. Z., & White, E. T. (1988).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New York: Van Reinold. Prentice-Hall.
    Swindell, R.(1990). Characteristics and aspiration of older learners from twelve U3A campus in New South Wales. Queensland and South Australia.
    Update on space and utilization poli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004). Retrieved March 31, 2009, from www.cpec.ca.gov/completereports/2004reports/04-13/04-13.pdf
    Zimring, C. M. & Reizenstein, J. E. (1980). Post-occupancy evaluaion: An overview. Enviornment and Behavior, 12(4), 429-45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