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賴淑君 Lai, Shu-Chun |
---|---|
論文名稱: |
《革命軍》中的革命軍人建構(1956-1970) |
指導教授: | 陳惠芬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84 |
中文關鍵詞: | 革命軍 、五大信念 、反共抗俄 、反共復國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68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9 下載:1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1956年臺灣進行全面徵兵,同年《革命軍》創刊,是一本以部隊士官兵為對象的政治教育輔助刊物,其目的在建構理想的革命軍人。
《革命軍》刊行時間從1956年1月至1998年更名為《奮鬥》為止,43年間總刊行542期。初期發刊至軍隊編制的班,發行量七萬餘本,至1971年為配合「莒光日」的推行,改為部隊士官兵人手一冊,正式成為部隊政治教育的基本教材。隨著軍隊政治教育的演變,《革命軍》的編輯內容也歷經變化。
1956年至1970年的《革命軍》內容多元豐富,編輯方向亦配合國軍政治教育政策而行。對於建構理想的革命軍人,《革命軍》以五大信念「主義、領袖、國家、榮譽、責任」作為政治教育的準則,而其中尤為重視「領袖」信念的建立,並強調革命軍人應成為「領袖」與「主義」的信徒;「國家」是國土及人民的組成,臺灣是重要的反共基地。此外,為使「榮譽」與「責任」信念得以落實,更藉由各項軍中運動的推展與人物典範的建立,使「革命軍人」具備崇高的信念並身體力行,成為「優秀國民」的典範。在面對「反共大業」基本國策方面,《革命軍》也肩負建構「敵人」的大任,以完成臺籍士兵「知匪」、「恨匪」、「抗匪」的目標;認清「反共抗俄」的敵人──「俄帝」與「朱毛匪幫」到「反共復國」的敵人──「毛匪澤東」;在共產世界生活的百姓,皆承受著苦難,等待著「革命軍」給予敵人在政治上及軍事上的痛擊,以完成中華民國對於光復國土保家衛民的責任,以承擔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角色。《革命軍》體現了國家對軍人的期許,並以形塑理想的革命軍人,共同參與了反共時代的復國美夢。
徵引書目
一、史料
1.秦孝儀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重要決議案彙編(下)》革命文獻第七十七輯,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8。
2.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3年。
3.秦孝儀總編,《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 9-11,台北:中正文教基金會,2002。
4.秦孝儀總編輯,《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10,台北: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
5.國防部新中國出版社,《革命軍》第1期~第470期(1956年1月~1992年7月)。
6.郭鳳明,《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民國68年7至12月》,台北:國史館,2004。
7.黎明文化出版,《蔣總統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彙編》1-13集,台北:黎明文化出版,1982。
8.〈軍中報刊精簡及新聞採訪案〉,檔號:53/523.3/3750。總檔案號:24062。
9.〈國軍宣傳綱要及文做宣傳工作實施方案」〉,檔號:45/1300/6015。總檔案號:49693。
10.〈對充員戰士統御方法改進方案〉,檔號:46/1330/3410。總檔號: 49818 。
11.〈總政戰部發行革命月刊〉,檔號44/1300/2693。總檔案號49630。
12.《青年戰士報》,台北,1955~1971年。
13.《聯合報》,台北,1955~1971年。
二、中文專書
1.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總裁重要號召及有關宣傳問題訓示集要增編本》,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1974。
2.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編,《宣傳工作手冊》,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1969。
3.反共義士專輯編輯委員會編,《反共義士專輯》,臺北:市民雜誌社,1971。
4.文訊雜誌社編輯,《光復後臺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增訂本)》,臺北:文建會,1995。
5.王丰,《反攻大陸VS.解放台灣》,臺北:希代文化出版社,1995。
6.王思誠主編,黃時倫編纂,《中共禍國史實年表》,臺北:中國問題資料研究中心,1976。
7.余敏玲主編,《兩岸分治:學術建制、圖像宣傳與族群政治(1945-2000)》,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02。
8.吳子俊主編,《國軍政戰史稿上冊》,臺北:國防部,1983。
9.杜呈祥,《民族英雄傳》,臺北:國防部總政治部,1957。
10.杜銓新,《一百個見證》,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7年。
11.沈剛伯,《民族英雄及革命先烈傳記》,臺北:正中書局,1966。
12.周俊宇,《黨國與象徵─中華民國國定節日的歷史》,臺北:國史館,2013年。
13.徐忠懋著,《20世紀台灣光復篇》,臺北:台灣古籍,2007。
14.國防部青年日報社,《青年日報社六十週年特刊》,臺北:國防部青年日報社,2012。
15.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歷代以寡擊眾戰例》,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6。
16.國軍政工史編纂委員會,《國軍政工史稿》,第6編,臺北:國防部總政治部,1960。
17.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
18.陶涵(Jay Taylor)著,林添貴譯,《臺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臺北:時報文化,2000。
19.彭大年編輯,《塵封的作戰計畫 : 國光計畫 : 口述歷史》,臺北市 : 史政編譯室,2005。。
20.黃克武主編,《重起爐灶的落實:蔣中正與1950年代的台灣》臺北: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3。
21.黃莜薌主編,《國軍政治作戰學 政治作戰制度的理論與實踐》上、下冊,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2010。
22.黃雍廉,《黃雍廉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4。
23.趙本立著,《困知勉行錄 : 趙本立自傳》, 臺北:正中書局,1998年。
24.劉玉章,《戎馬五十年 : 劉玉章回憶錄》,臺北:陸軍印製廠,1977。
25.劉約克編,《以寡擊眾史例》,臺北:防部史政局,1968。
26.樓榕嬌等合著,《軍事傳播 : 理論與實務》, 臺北:五南文化出版社,2005。
27.蔣介石,《蘇俄在中國》,臺北:中央文物出版社,1957。
28.鄭明娳編,《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臺北:時報出版社,1994。
29.黎光明,《政治作戰史例》,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0年
30.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臺北:稻香出版社,1988年。
三、期刊
1.余一鳴,〈國軍政治教育內涵與界定研究〉,《復興崗學報》,82期 (臺北:2004.12),頁79-106。
2.李東明,〈國軍政治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政治作戰學校「軍隊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1998.10), 頁17-41。
3.李瞻,〈我國「報禁」問題及其解決之道〉,《新聞學研究》第39期(1987.5),頁1-29。
4.林果顯,〈日常生活中的反共知識建構—以《廣播雜誌》為中心(1952-1956)〉,《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4期(2007.12),頁181-213。
5.秦大智,〈我國冷戰時期兵役制度之研究〉,《黃埔學報》,61期 (高雄:2011.10)頁1-14 。
6.陳世芳,〈國軍部隊政教育初探—以總政治作戰部刊行教材為中心(1950-1963)〉,《中華軍史學會會刊》,期17(臺北:2012.10),頁247-313。
7.楊維真,〈戰鬥、反共、文學:1950年代台灣反共文學的興起〉,《中華軍史學會》,期15(臺北:2010.9),頁245-248。
8.莫大華,〈軍人基本信念調整與軍人價值觀教育〉,《復興崗學報》,第91期(臺北:2006.7),頁67-90
9.戴超武,〈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和中蘇關係〉,《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64期(2001.4)頁29-41。
四、博士學位論文
1.林果顯,〈一九五○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2009年。
2.封德屏,《國民黨文藝政策及其實踐(1928~1981)》,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五、碩士學位論文
1.王超駿,〈故事行銷觀點下的軍事傳播研究——以《勝利之光》英雄故事為例〉,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2。
2.何宜娟,〈國民黨政府與反共抗俄之研究─以國(初)中歷史教材為例(1949~200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3.呂亦成,〈兩岸關係變遷(1949-1999)與反共真諦之探討〉,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4.李永興,〈《勝利之光》封面設計之視覺意象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01。
5.李吉安,〈國軍重要宣傳刊物「勝利之光」內容之研究——以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為例〉,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論文,1986。
6.李安緒,〈我國國軍政治教育變遷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
7.杜曉惠,〈戰後初期臺灣初級中學的歷史教育(1945~1968)—以課程標準與教科書分析為中心〉,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8.周俊宇,〈塑造黨國之民--中華民國國定節日的歷史考察〉,臺北: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9.林宜娟〈國民黨政府與反共抗俄教育之研究——以國(初)中歷史教材為例(1949~200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2007。
10.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2001。
11.侯明發,〈《勝利之光》國軍政令宣導漫畫之「敵人」形象造形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碩士論文,2010。
12.洪瑞鴻,〈美術救國:梁中銘反共漫畫研究(1949—1966)〉,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
13.高厲忠,〈我國與中共軍隊政治教育之比較研究〉,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14.張光輝,〈戰後初期的國民學校教科書分析(1945—1963)—以反共抗俄實踐探討為重心〉,(台北: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5.陳興國,〈兩岸軍隊政治教育之比較研究〉,臺北: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6.陳聰盛,〈國軍莒光日教學變遷之研究(1985-2009)——以青年日報莒光園地為例〉,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學系碩士論文,2010。
17.傅星福,〈軍方刊物對民主運動的報導——《國魂》與《青年戰士報》為例〉,臺北: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8.曾薰慧,〈台灣五0年代國族想像中「共匪/匪諜」的建構〉,臺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19.葉歡,〈我國推動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3。
20.蔡佩娥,〈由國中小教科書看戒嚴時期台灣之國族建構—以國語文科和社會科為中心〉,臺北: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21.鄭炯兒,〈從掃蕩到和平—掃蕩報之研究(1931-1950)〉,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22.蕭阿勤,《國民黨政權的文化與道德論述(1934-1991)》,臺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23.蕭淑惠,〈遷臺後蔣介石的反共論述(1949-197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6。
六、網站與電子資料庫
1.自由時報電子報 (網址:http://www.ltn.com.tw/)
2.國立台灣文學館(網址:http://www.nmtl.gov.tw/)
3.國軍史政檔案影像借調、瀏覽暨服務系統
(網址:https://newarchive.mnd.gov.tw/)
4.國家圖書館全國報紙資訊系統統 (網址:http://readopac.ncl.edu.tw/cgi/ncl9/m_ncl9_news)
5.臺灣文學知識平(網址http://ikm.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klg&Itemid=238)
6.臺灣智慧新聞網(網址:http://0-news.infolinker.com.tw.opac.lib.ntnu.edu.tw/cgi- bin2/Libo.c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