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呂淑霞 LU,SHU-HSIA |
---|---|
論文名稱: |
戲劇教育策略融入閩南語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 Integrating Drama Education Strategies into Taiwanese Teaching on the Fifth-Grade Students-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
指導教授: |
陳茂泰
Chen, Mau-Tha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0 |
中文關鍵詞: | 戲劇教育 、戲劇策略 、閩南語課程 |
英文關鍵詞: | drama education, drama strategy, Ta iwanese teaching cours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5 下載:3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戲劇教育策略融入國小五年級閩南語課程,對學童學習動機及語文能力表現之影響,採行動研究方式,以五年級學童共兩班六十七人為研究對象。
在戲劇教育策略活動中,教學者應預擬不同的教學狀況,營造開放、安全之學習情境,充分掌握教學流程與進度,透過省思自我檢視、及時修正,以達到戲劇融合語言學習之教學目標。並以適切的態度,引導學生尊重、欣賞他人的表演。
教學過程中,透過觀察、訪談、紀錄及教學省思日誌等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研究與歸納,發現戲劇教育策略能引起學生學習之動機與興趣,並有效提升聽、說、讀、寫的語言能力,提供學生運用語文能力思考及解決問題的機會。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論,對學校和教師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the integration of drama education strategies with Taiwaness teaching has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ir performance of language skills.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to 67 subjects, chosen from two classes of fifth-grade students, is undertaken to produce needed research data.
When practising drama education strategies, teachers do first thing by creating an open and saf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reflexively adapting to different educating situations. Then, they can fully control teaching programs as scheduled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target: integrating language learning with drama-playing. In addition to that, teachers should adopt appropriate manners to guide students: respect and appreciate mutual performances, self-reflect their own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order to have a striking effect, teachers require that they employ observation, interviews,journals, learning blogs, documents and soon to analyse if the drama education strategy can induc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Most importantly, teachers also should target on offering students the abilities to apply learned language in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poses some new formula for school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as sound advices about integrating drama education strategies into Taiwanise teaching.
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文化。
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創新(2001)《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台北:揚智文化。
何三本(1997)。《說話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守禮(1998)。《閩南方言研究集》。台北:南天。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美玲〈2005〉。《紙風車戲劇36計:戲劇活動在教學上的運用》。台北:紙風車文教基金會。
周小玉(2001)。《戲劇報報》。台北:成長基金會。
林玫君(1994)。《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玫君〈2003〉。《創造性戲劇之理論探討與實務研究》。台南:供學出版社。
林玫君〈2005〉。《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教室中的行動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清江(2000)。《國民教育九年─貫課程規劃專集報告》。台北,教育部。
林慶勳(2001)。《台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夏林青(2000)。《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遠流出版社。
夏黎明(1995)。〈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載於黃政傑與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台北:漢文,頁1-9。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區曼玲譯(1998)。《劇場遊戲指導手冊》。台北:書林出版社。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出版社。
張曉華(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台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張曉華(2008)。《表演藝術120節戲劇活動課》。台北:書林出版社。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印製。
郭俊賢,陳淑惠譯〈1999〉。《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台北:遠流出版社。
郭惠鈴,嚴馨怡,林淑真,吳莞蘭(2004)。《表演藝術2部曲》。台北:柏克萊出版社。
郭靜晃(1992)。《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陳仁富譯(2001)。《即興表演家喻戶曉的故事》。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柏璋(1988)。《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圖書公司。
陳書悉(2006)。《兒童愛演戲 : 如何用戲劇統整九年一貫小學課程》。台北:遠流出版。
陳惠邦,李麗霞(2001)。《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韻文(2008)。《5-11歲的戲劇、語文與道德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舒志義,李慧心〈2005)。《建構戲劇》。台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葛琦霞(2002)。《教室VS劇場》。台北:信誼基金出版社。
董忠司(1996)。《台灣閩南語概論》。台北:臺灣語文學會。
董忠司(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閩南語概要》。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賈馥茗,楊深坑主編(1988)。《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廖順約(2006)。《表演藝術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廖曉青(2007)。《英語教育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劉天課,張曉華編(2002)《國民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劉純芬譯(2005)。《假戲真做,做中學》。台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歐怡雯譯(2006)。《開始玩戲劇11-14歲 : 中學戲劇課程教師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鄭黛瓊譯(1999)。《戲劇教學—啟動多彩的心》。台北:心理出版社。
盧廣誠(2003)。《台灣閩南語概要》。台北:南天書局
羅秋昭(1996)。《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二、學位論文
方鄒珍(2006)。《創作性戲劇寫作教學方案對國中七年級學生寫作能力、寫作興趣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王文信(2002)。《國小教師實施表演藝術戲劇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慧勤(2000)。《扮演遊戲─國語課的另一扇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如〈2003〉。《戲劇性活動融入國小四年級語文領域教學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宛儒(2006)。《一位幼稚園教師實施創造性戲劇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以台語兒歌為媒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翠玲(2003)。《戲劇性活動融入語文領域教學之研究-以低年級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柔蘭(2003)。《表演藝術融入語文教學》。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虹眉(2006)。《教室即舞台—讀者劇場融入國小低年級國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
洪慧瑄(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口語流暢力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論文。
莊淑媛(2004)。《說唱的家年華會-說唱表演融入低年級與文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娟(2003)。《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初期閩南語課程多元評量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薇琳(2007)。《歌仔戲教學對國小兒童學習鄉土語言興趣影響之研究-以士林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游麗芬(2005)《鄉土語言支援人員實施閩南語教學的經驗與困境之分析研究-以雲林縣國小低年級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國倫(2005)。《讀者劇場融入國民小學六年級國語文課程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佳惠(2000)。《創作性兒童戲劇研究》。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璧菁(1997)。《創造性戲劇對國小三年級學生表達能力影響》。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蘭智〈2002〉。《小學教師實施閩南語課程之個案研究》。國北師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緒蘭(2008)。《戲劇教學活動融入高年級成語故事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論文。
詹美玲(2002)。《青少年對創作性戲劇的詮釋與展現》。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品蘭(1998)。《戲劇教學對小學二年級故事理解、回憶與學習動機影響之實驗研究》。台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慧娟(2007)。《學童戲劇活動導入國小低年級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熊勤玉(2005)。《讀者劇場應用於國小中年級國語文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戲劇研究所
黎淑慧(2004)。《創作性戲劇應用於國民小學國語文課程進行角色扮演教學活動-以中山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斐雯(2008)。《閩南語教學融入幼稚園課程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三、期刊
林玫君(2006)。〈英美戲劇教育之歷史與發展〉。《美育》,154期,頁78-83。
洪嘉璐,盧明(2001)。〈創造性戲劇活動引導之初探-以九歌兒童劇團實施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期,頁433-460。
張文龍(2004)。〈淺談戲劇技巧於班級經營之運用〉。《國教之友》,55(3),頁11-15。
陳仁富(2007)。〈教育戲劇課程設計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61期,頁76-88。
陳麗慧(2001)。〈用戲劇營造語文活動〉。《師友》,409期,頁85-88。
傅清雪(2005)。〈多元智能理論在戲劇教學上的應用〉。《師說》,186期,頁36-39。
黃正傑(1999)。〈國教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師友》,379期,頁4-9。
黃美滿(2000)。〈幼兒園裡的戲劇教學〉。《成長幼教季刊》,42期,頁42-44。
蔡秀媛(2002)。〈全球化趨勢與成人教育-對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省思〉。《初等教育學刊》,12(3),頁166-173。
鄭黛瓊(2000)。〈戲劇教學活動」的實踐與理論初探〉。《美育》,114期,頁86-91。
英文部分
Brown, Douglas (2000).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New York:Longman.
Celce-Murcia,Marianne (2001).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es:An Overview. In M. Cele-Murcia (ed.),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pp250-650. Boston: Heinle & Heinle.
Chomsky,Noam (1965). Cartesian Linguistics.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Krashen,Stephen, & Tracy Terrell (1988). The Natural Appraoch: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 Hertfordshire: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arsen-Freeman,Diane (2000).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urachver,Tamar,etal. (1996). Do,Show,and Tell: Children's Event Memories Acquired through Direct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Stories. Child Development, 67(3): 29-44.
Stewig, John Warren (1992). Dramatic Arts Education, In M. C. Alkin (ed.), The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pp342-346. New York: Macmillan.
Wessels,Charlyn (1987). Drama.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