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慧菁 Hui-Ching Chen |
---|---|
論文名稱: |
選區劃分對政黨生態之影響--以台北市為例 A Case Study of Affection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Legislator Electoral Districts and The Ecology of Political Parties in Taipei |
指導教授: |
曲兆祥
Chu, Chao-Hsi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4 |
中文關鍵詞: | 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選舉制度 、選舉制度 、單一選區兩票制 、選區劃分 、政黨生態 、兩黨制 |
英文關鍵詞: | Multi-Member-District,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SNTV-MMD), electoral system, Single -Member -member District and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electoral district, ecology of political parties, Two-Party System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5 下載: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有鑑於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對我國政治造成的影響,進行單一選區兩票制成為我國國會改革的新方向。然而隨著選舉制度的變動而引發選區之變動,之中所牽連的層面與產生之影響性甚大,因此,在面對複雜的選區重新劃分,定要有一公正的制度以減少異議,達到落實改革的精神,因此如何將此一涉及高度政治性、爭議性之工作的爭議降至最低,將是我國推動政治改革的第一步。
本論文選擇以台北市做為研究之對象,探討選區劃分對政黨生態將產生之影響,並藉由分析德、日兩國實施的經驗,作為我國在執行選區劃分之參考,最後並試著預測台北市在經歷選區重劃後,可能形成的政黨生態,是否會走向兩黨制之發展。
In view of Multi-Member-District,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causes much influences, the Single-Member-District and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becomes the new direction of legislature reform these yeas in Taiwan. However, transform the election system has brought some effects. For this reason, in order to come to the political reformation, it must be without fear or favor when they enforce the district-dividing. Therefore, how to reduce the problem to come into existence,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political reformation.
This thesis deeply discusses how to practice the district-dividing in Taipei by looking into the experience of two countries(Germany and Japan),excising the Single-Member-District and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And then try to divination the party system changed into the Two-Party System in Taipei.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Duverger, Maurice著,雷競旋譯,《政黨概論》,1991。香港:青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Sartori, Giovanni著,雷飛龍譯,2000,《政黨與政黨制度》,台北:韋伯文化。
Taagepera, Rein & Shugart, Matthew S.著,余明賢譯,1992,《席位與選票:選舉制度的要素與效果》,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丁仁方,1997,〈立委選區劃分的爭議及解決之道〉,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75期,頁:13-14。
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gb/5/9/12/n1049775.htm
尹懷哲。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special-08.asp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
王保鍵,2005,〈論單一選區之選區劃分-應選名額試算及選區劃分原則〉,立法院院聞,第33卷,第12期,頁:51-64。
王順文,2004,〈比例代表制與我國選舉制度改革之研析〉,《國家政策論壇》季刊,春季號,頁:7-13。
王業立,1996,《我國選舉制度的政治影響》,台北:五南。
王業立,1998,《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
王業立,1999,<立委選舉制度改革之探討>,《理論與政策》,第50期,頁:143-160。
王業立,2001b,〈再造憲政運作的理想環境--選舉制度、國會運作與政黨協商機制的改革芻議〉,《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6期,頁:29-39。
台北市政府,2004,《台北市年鑑》。
甘超英,2002,《德國議會》,北京:華夏出版。
伊恩˙夏比洛著,陳毓麟譯,2005,《民主理論現況》,台北:商周出版。
朱雲漢、黃福德、江大樹,1992,<立委選區劃分改革方案評估>,《國家政策雙週刊》,第25期,頁5-8。
朱雲漢、黃德福、江大樹,1996,<立委選舉-選區劃分之評估與建議>,《律師通訊》,第150期,頁:24-28。
江大樹,1999,〈「單一選區制」的政治影響評估〉,《選舉研究》政策月刊,第42期,頁:2-4。
吳文程,1996,《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圖書。
吳明上,2003,〈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制度改革之探討:小選區比例代表並立制〉,《問題研究》,第42卷,第2期,頁:79-94。
吳東野,1993,<選舉制度與選區劃分—以歐市國家為例>,《理論與政策》,第7卷,第2期,頁:7-18。
吳東野,1996,〈「單一選區兩票制」選舉方法之探討:德國、日本、俄羅斯選舉之實例比較〉,《選舉研究》,第3卷,第1期,頁:82-86。
吳東野,1999a,<台灣的選舉制度宜儘速革新>,《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期,頁:55-59。
吳東野,1999b,<我國立法院全國不分區委員制度之研究>,《選舉研究》,第6卷,第1期,頁:143-174。
吳振嘉,2003,〈選舉制度變革的影響因素-以日本、台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世昌,1992,〈德國選舉制度之演變及其運作〉,中山學報,第23期,頁:167-192。
呂世昌,2001,〈單一選區兩票制政治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呂世昌,2003,〈日本選舉制度之演變及其運作〉,《中山學報》,頁:153-180。
李明俊、蔡宏瑜、顏萬進等著,1992,《選舉制度的理論與分析》,台北:玉山書房。
村松歧夫、伊藤光利、辻中豐,2005,《日本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
沈靜倫,2001,《單一選區兩票制之適用性探討》,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沖野安春著,曹瑞泰譯,2000,《現代日本政治—制度與選舉過程》,台北:國立編譯館。
周陽山,1993,<憲政體制與政黨體系的互動關係>,《民族與民主的當代詮釋》,台北,正中。
林濁水,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pr/7/today-p2.htm
林繼文,1997,〈政黨重組與與選舉制度改革〉,《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62期,頁:2-4。
林繼文,1999,〈單一選區兩票制與選舉制度改革〉,《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 期,頁69-79。
林繼文,2001,〈選舉制度:國會改革的基礎工程〉,《當代》,171期,頁:58-77。
施正鋒,1998,〈台灣選舉制度改革困境之研究〉,收於許世楷編《台灣憲政根本問題》,頁:145-170。
施正鋒,2002,〈選舉制度改革的思考〉,研討會論文,發表於「選後台灣國家的展望研討會」,台北,國際文化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主辦。
柯惠真,2004,<「M+1法則」在複數選制下的檢測:以1998年與2001年立委選舉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盛儀、陳小京、田穗生著,2001《中外選舉制度比較》,北京商務。
徐永明,2002,《單一選區兩票制政治衝擊的模擬》,「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7期,頁6-16。
高永光,2001,<台灣地區政黨競爭之形成及發展>,《民主與憲政論文彙編》,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張世熒,2006,<影響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台北縣選舉區劃分的因素分析>,2006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公共事務組。
曹俊漢,2001,〈國親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7期,頁:86-88。
曹瑞泰,1994,〈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之緣由與內面構造〉,《立法院院聞》第22卷,第4期,立法院院聞出版。
曹瑞泰,1995,〈體制營運與政治改革 — 以日本公職選舉法為中心 〉,《立法院院聞》第23卷,第8期,立法院院聞出版。
曹瑞泰,2002,〈新世紀二00一年日本政局變動之解析〉,《立法院院聞》第30卷,第1期,立法院院聞出版。
曹瑞泰,2005,<日本選舉制度改革與影響-現行小選區比例代表並立制施行之研究->,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scholar-94.asp
郭秋慶,1996 《德國選舉制度與政黨政治》台北:志一出版社。
張世賢、郭秋慶,1998,〈德國聯邦議會議員選舉制度之探討以1998年選舉為例〉,《中國行政評論》,第8卷,第1期,頁:1-22。
陳華昇、涂志堅,2003,《單一選區制立委選區重劃問題之分析》,全國律師,8月號,頁:109-129。
陳華昇、陳朝政〈健全立委選區劃分法制之建議〉,中央日報,http://www.cdn.com.tw/daily/2005/07/14/text/940714i1.htm。
陳詩瑜,2005,〈我國政黨重組之研究--從一九七七年到二OO五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儔美,1997,〈從第四十一屆眾議院選舉看日本的新選舉制度〉,《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4期,頁:63-75。
彭懷恩,1994,《台灣政黨政治》,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彭懷恩,2000,《台灣政治發展的反思》,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游清鑫,1990,《選舉區規劃對選舉競爭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游清鑫,1995,〈台灣政黨競爭及體系之變遷〉,《政治學報》,第25期,頁:181-206。
游清鑫,1996,<選區劃分:規範面的探討>,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41期,頁:5-7。
游清鑫,1999,〈論當前國會選舉制度改革的一些問題〉,《國策專刊》第8輯,「當前憲政改革的重要議題」專輯,頁9-11。
隋杜卿,1993,〈選舉制度與選區劃分〉,國家政策論壇,秋季號,頁:72-74。
黃正杰,1997,〈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制度之介紹〉,《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62期,頁︰5-7。
黃秀端,2001, <單一選區與複數選區相對多數制下的選民策略投票>,《東吳政治學報》,第13期,頁:37-75。
黃德福,1994,〈政黨競爭與政治民主化:台灣地區政黨體系的新挑戰〉,《選舉研究》,第1卷,第2期,頁:199-220。
楊鈞池,2005,<單一選區制立委選區劃分問題之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內政(研)094-009號。
葉至誠、葉立誠,2000,《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葛永光,1999,《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董保城、周從郁,1994,《德國選舉法規彙編》,中央選舉委員會。
詹哲裕,http://www.fhk.edu.tw。
雷飛龍、陳義彥、游清鑫等,1991,<縮小選區對七十八年選舉的影響評估>,台北: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
雷競旋,1985 《選舉制度概論》。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雷競旋,1989,《選舉制度》,台北:洞察。
劉義周,1995〈臺灣的新政黨體系〉,《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0期,頁:1-10。
鄭敦仁、廖義興,1997,〈台灣政治改革應有的省思〉,《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62期,頁:11-13。
鄭顯銘,2003,〈單一名額選舉區劃分之探討-以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制度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相慶,1997,〈談我國區域立法委員選舉名額分配與選舉區劃分方案〉,《立法院院聞》,第25卷,第11期,頁:40-52。
謝相慶,2000,〈日本眾議院議員新選舉制度及其政治效應—以1996年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6卷,第2期,頁:45-87。
謝相慶,2002,<論國會改造案的單一選區劃分>,內政(評)091-199號。
謝復生,1992,《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
顧俊禮著,2001,《德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
中央選舉委員會 http://www.cec.gov.tw/
聯合新聞網:http://udnnews.com/NEWS/
二、英文部分
Cain, Bruce E.,1984,The Reapportionment Puzzle,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nia Press,pp.53-54.
Cox, Gary W.,and Emerson M.S.Niou,1994, Seat Bonuses under the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System:Evidence from Japan and Taiwan,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26,pp.221-236.
Downs, Anthony, 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 Row.
Duverger, Maurice, 1954,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New York: Wiley.
Duverger, Maurice, 1966,Political Parties: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translated by Barbara and Robert North, New York: Wiley.
Duverger, Maurice, Electoral Systems and Party Systems: A Study of Twenty-Seven Democracies, 1945-199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Hogan, J,1945, Elections and Representation, Ireland:Cork University Press.
Lijphart, Arend, 1982,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Fair Representation:The Plurality –Majority Rule Districting and Alternative Electoral Arrangements. in B.Grofman(et al.), Representation and Redistricting Issues, New York:Lexington Books, pp.143-159。
Lijphart, Arend, 1984, Democracies: Patterns of Majoritarian and Consensus Government in Twenty-one Countr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Lijphart, Arend, 1994, Electoral Systems and Party System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jphart, Arend, 1990,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Electoral Laws, 1945-1985,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4: 481-496
Rae, Douglas, 1967,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Electoral Law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Reed﹐Steven R, 1990, Structure and Behaviour:Extending Durverger’s Law to the Japanese Case,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20, pp﹒335-356﹒
Taagepera, Rein & Shugart, Matthew S, 1989, Seats and Votes: The Effects and Determinants of Electoral System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