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名潔
Chen, Ming-Jie
論文名稱: 教育優先區中小學營隊活動實施歷程與潛在課程之探究
A Study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Hidden Curriculum of School Camp Activities regarding School Regions of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
指導教授: 許殷宏
Hsu, Yin-H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6
中文關鍵詞: 教育優先區教育優先區中小學營隊活動潛在課程
英文關鍵詞: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 school camp activities regarding school regions of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 hidden curriculu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8下載:4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育優先區中小學營隊活動的實施歷程與潛在課程,為達研究目的,研究者採取質性研究的方式,選定一支於104年寒假辦理教育優先區營隊活動的隊伍,團隊成員為北部一所師資培育大學之學生,活動地點位於北部近郊一所國小。研究者透過觀察營隊從籌備到實施的過程,並藉由訪談九位服務員和文本分析的方式,蒐集相關資料,以完成呈現教育優先區營隊活動的樣貌,進而探討其中所隱藏的潛在課程,本研究歸納結論如下:
    一、營隊的目標與方向亟待重新省思
    二、因循舊制的營隊組織難以改革及創新
    三、參與營隊與擔任教職相關經驗相輔相成
    四、學生在營隊中的學習成效未受重視
    五、營隊的潛在課程形塑成員的規範與態度
    根據上述結論,研究者提出對營隊目標、組織架構及內容設計;教育優先
    區補助相關制度;還有未來研究等三方面之相關建議以供後續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 and hidden curriculum of school camp activities regarding school regions of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 This research is a qualitative study, one volunteer team in an University of Educational was chosen for case study. They completed the activity in the winter vacation of this year. Researcher observed the process from prepara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nterviewed with nine staff, and analyze information to collect and analyze informatio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camp goals and direction need urgently to re-reflection.
    2. Following the old system, the camp is difficult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
    3. Participation in camp is complement of he experience of being a teacher.
    4. The learning outcomes of student was ignored in the camp.
    5. The hidden curriculum of camp form the norms and attitudes of membe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amp,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 and further researches are offered.

    目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目次 vii 表次 ix 圖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育優先區中小學營隊活動的緣起與發展 9 第二節 潛在課程的意涵與理論. 13 第三節 服務性營隊的相關研究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7 第二節 研究程序與步驟 29 第三節 研究場域和參與對象 32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6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39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0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43 第一節 營隊籌備組織與過程 43 第二節 營隊內容執行與學生參與情況 74 第三節 營隊中的潛在課程 98 第四節 綜合討論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19 參考書目 123 一、中文部分 123 二、英文部分 126 附錄 128 附錄一 服務員職位及工作內容 128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132 附錄三 服務員訪談大綱 附錄四 幹部訪談大綱 134 附錄五 2015功夫熊貓多元教育生活營參與心得問卷 135

    壹、中文部分
    王新閔(2007)。大學生海外教育志工服務學習之研究─以慈濟大學2006年海外志工服務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王鴻哲(2009)。偏遠地區原住民國小學童數理科學營創意教學對其學習表現之影 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王怡辰(2013)。全人教育的省思、理想和藍圖。國教新知,60(1),3-10。
    左富蓮(2012)。山地服務現象的反思與現形─以耕莘青年山地學習工作團隊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羊正鈺 (2013)。一個國際志工的反思:我們的「付出」有幫助嗎?2014年12月26日,取自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2539/
    何亞竹(2012)。大學國際志工服務隊團隊發展之研究-以北區三個教育服務國際志工服務隊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汪淑娟(1996)。大專生山地服務隊的發展階段與族群關係的變遷─以輔大港岸山地友團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法琳(2003)。大台北地區大學服務性社團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與滿意度研究。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燕美(2004)。服務學習方案在大學服務性社團中實施及其學習成效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佩師(2005)。師資生感受潛在課程及參與非正式課程與教育信念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李維倫、趙郁玲(2008)。從社團活動中結合大專資訊志工服務學習的應用─「教育部青年資訊志工團隊計畫」中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康寧學報,10,119-152。
    李虹旻(2012)。淡江大學學生寒暑假服務隊行前訓練課程規劃與服務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李家同批白痴 學生:一片赤誠遭曲解」(2011,2月22日)。大紀元新聞網。2014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1/2/22/n3177849.htm
    李家同批偏鄉服務「很白癡」學生痛心熱誠「遭呼巴掌」(2011,2月21日)。今日新聞。2014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n/2011/02/22/557720
    林慧貞(2006)。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意願初探。通識研究集刊,10,171-192。
    林威利(2012)。「改變的契機」:青少年參與服務隊的主觀經驗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Nanhong(2013)。自以為是的「服務」只是在消費弱勢。2014年12月26日,取自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7531/。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詞書(New Dictionary of Education)。台北市:高等教育。
    洪玉雪(2008)。大學生參與國際志願服務經驗探討─以輔大2007年菲律賓海外服 務方案為例。輔大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靖雅(2008)。從服務學習進入社會參與--大學正式與非正式課程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洪常耘(2011)。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相關因素與正向發展經驗探究。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如玉(2011)。國際志工團隊及泰北僑校間建構夥伴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玉(主編)(2008)。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洪葉。
    黃光雄(1989)。潛在課程的概念。教育資料文摘,134,102-112。
    黃光雄、蔡清田(1991)。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市:五南。
    黃光雄、楊龍立(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市:東華。
    黃政傑(1986)。潛在課程概念評析。教育研究所集刊,28,163-182
    教育部(2007)。大專院校服務學習課程與活動參考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陳伯璋(1985)。潛在課程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世佳、郭純芳、楊正誠(2005)。生命教育課程對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命態度之影響:以「β計畫」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28(3),409-433。
    陳巧蓁(2009)。大學校院學生之世界公民觀開展─兩個國際志工服務團隊之緬甸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重遠(2011)。服務性社團從哪來?論服務性社團之歷史。2014年12月12日,取自http://nthuradical.blogspot.tw/2011/01/blog-post.html
    張彥清(2006)。辦營隊第一次就上手。台北市:眾文。
    賈大齡(2010)。在遙遠的國度看見改變的力量:國際志工團隊服務學習團體動力運作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昌裕(2002)。以服務學習理念推展志願服務。學生事務,41(1),43-54。
    趙中麒(2001)。大學「山地服務隊」的省思。原住民民族,9(4)。2015年1月30日,取自http://www.watahope.idv.tw/abomagazine
    潘慧玲(主編)(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台北市:高教。
    歐用生(1981)。課程研究方法論。高雄:復文圖書。
    薛曉華(譯)(2004)。E.Margolis原著主編。高等教育中之潛在課程(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昌達(2012)。生命教育國際志工服務學習方案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 論文,台中市。

    貳、英文部分
    Central Advisory Council for Education. (1967). The Plowden Report. London: Hmso.
    Ferrari, J. R., & Bristow, M. J. (2005). Are we helping them serve others? Student perceptions of campus altruism in support of community service motives. Education, 25(3), 404-413.
    Gordon, J. ( 1982). Curriculum Inquiry.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16(2), 527-540.
    Gordon, D. (1982a). The image of science, techn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hidden curriculum. Curriculum Inquiry, 14(4). 367-400.
    Gorden, D. (1982b). The concept of hidden curriculum.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16(2), 187-198.
    Gair, M., & Mullins, G. (2001). Hiding in plain sight. In E. Margolis (Ed.), The hidden curriculum of higher education (pp. 21-41). New York: Routledge.
    Jackson, P. W. (1968). Life in classroom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Kentli, F. D. (2009). Comparison of hidden curriculum theories.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1(2), 83-88.
    Konieczka, J. (2013). The hidden curriculum. Advanced Research in Scientific Area, 2(6), 250-252.
    Lieblich, A., Mashiach, R. T., & Zilber, T. (1998). Narrative research: Reading,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London: Sage.
    Margolis, E. (2001). 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and London:Routledge.
    Riessman, C. 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London: Sage.
    Kridel, C. (Ed.) (2010),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studi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Wren, D. J. (1999). School culture: Exploring hidden curriculum. Adolescence, 34(135), 593-59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