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蕭杏芸 Hsiao, Hsin-Yun |
---|---|
論文名稱: |
趙咏山《黑頭與花旦》中京劇角色與京胡演奏法運用之探討 A Study of Opera Characters and Jinghu performance Methods in Zhao Yongshan's Beijng Opera Heitou yu Huadan |
指導教授: |
林昱廷
Lin, Yum-T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6 |
中文關鍵詞: | 趙咏山 、黑頭與花旦 、京劇音樂 、二胡 、京胡 |
英文關鍵詞: | ZhaoYongshan, Heitou yu Huadan, Beijing opera’s music, erhu, jinghu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19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8 下載: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趙咏山所作的《黑頭與花旦》二胡獨奏曲素材來源起於京劇音樂,整首樂曲有著明顯的京劇風格,其中也不乏耳熟能詳的京劇片段《霸王別姬》,這引發了筆者對於此樂曲研究的興趣,希望透過此研究盡可能找到作曲者創作素材的來源,並配合京胡與二胡的比較,使樂曲在詮釋時能夠更具風味,找到京劇元素與二胡演奏法的最佳融合。
本詮釋報告以四個面向進行文獻分析,分別為:《黑頭與花旦》相關研究內容、京胡演奏法之相關文獻、劇目角色之相關文獻、相關訪談紀錄。筆者以高淳怡所撰寫的論文為基礎,加入京劇演員、京胡樂師、二胡演奏家的觀點進行樂曲分析,探討劇中出現的角色性格與京胡演奏技法,並提出個人對於此樂曲的見解與演奏詮釋,以完成研究。
經過深入研究後,筆者找到《黑頭與花旦》作曲者可能引用之劇目唱段,並對其進行人物性格分析與行當演唱方式分析。接著筆者分析了京胡演奏技法,並比較與二胡之異同。最後筆者從「京胡特點之應用、角色形像之掌握、戲劇張力之表現」三方面切入,並以演奏者的角度重新分析與詮釋樂曲,掌握京劇唱段與京胡伴奏,使整首樂曲依附在京劇的大框架下進行演奏,凸顯樂曲中的京劇元素,並使樂曲展現京劇風格。
ZhaoYongshan’serhu solo composition HeitouyuHuadan was inspired by Beijing opera’s music, as well as music sections from Farewell My Concubine. I seek toexamine the origins of the music material of this composition.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compare erhu and jinghu.
This study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o review and analyze the composition. First, I will review the literature of HeitouyuHuadan; second, I present the performance practices of jinghu; third, I consider the opera characters and results from the interviews conducted; and finally, drawing on Chun-yi Kao’s thesis, I analyze the opera characters, musicians, and erhu performance to offe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erformance practice for jinghu.
This research reveals the composition’s original music anddiscusses the opera characters and their singing style. I further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ferences of the performace practice between jinghu and erhu. My study concludes by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nghu, role image,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drama to demonstrate how the composition presents idea from the Beijing opera and its music style.
一、專書
李吉提。《中國音樂結構分析概論》。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胡適。《胡適文存》。台北:遠東出版社,1990。
海震。《戲曲音樂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
張廷玉(清)。《明史》。台北:中華書局,1998。
脫脫(元)。《宋史》。台北:中華書局,1998。
陸賈(漢)。《楚漢春秋》。台北:新興出版社,1979。
項晨、韶華。《京劇知識ABC》。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劉琢瑜。《唱什麼都行》。台北:新銳文創,2012。
司馬遷(漢)。《史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二、論文
師潔蓉。〈戲曲主奏樂器胡琴研究〉。中國戲曲學院碩士論文,2007。
高淳怡。〈以趙咏山二胡作品《黑頭與花旦》論京劇唱腔在二胡演奏之實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
黃建華。〈梁訓益京胡一術之伴奏〉。佛光大學碩士論文,2010。
趙志安。〈傳統京劇京胡伴奏藝術研究〉。福建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三、期刊
尹韻寬。〈淺談京胡的伴奏藝術〉。《劇作家》,No.6(2001):103。
王彩云。〈論京胡的弓序〉。《中國戲曲學院學報》,No.3(2007):114-116。
王彩云。〈京胡在京劇中的伴奏手法〉。《樂器學堂》,(2010):42-45。
李海涓、劉志。〈京劇唱法之青衣與美聲唱法之女高音在唱法上的比較〉。《浙江藝
術職業學院學報》,No.3(2007):41-50。
蔣莘。〈京胡技巧與符号的運用及說明〉。《戲曲藝術》,No.4(2003):92-93。
騰希娟。〈談京劇的伴奏〉。《劇作家》,No.1(2004):91。
四、樂譜
金石生。《京劇經典唱段100首》。安徽文藝出版社。2006。
孫波。《中國京劇名段薈萃》。藍天出版社,2003。
趙咏山。《黑頭與花旦》。臺北市立國樂團。1991。
五、影音資料
高淳怡製作。《戲夜》,2012。DVD。
電子與音樂工業公司發行。陶喆《太平盛世專輯》,2005。VCD。
豐華唱片發行。鄧福如《原來如此專輯》,2011。VCD。
寶麗金唱片有限公司發行。周治平《青梅竹馬專輯》,1990。VCD。
六、網路資料
中國京劇藝術網。〈自幼兒蒙嫂娘訓教撫養〉。
http://www.jingju.com/changduan/jin ghang/2012 -02-24/ 7738.html.
2016;摘錄於30 March 2016。
中國京劇藝術網。〈小青妹且慢舉龍泉寶劍〉。
http:// www.jingju.com/ changduan/ danjiao/2008-01-02/4810.html.2016;摘錄於10 May 2016。
中國戲劇戲考。〈大保國〉。
http://scripts.xikao.com/play/01004008.2016;摘錄於25 March 2016。
中國戲劇戲考。〈探皇陵〉。
http://scripts.xikao.com/play/06000063.2016;摘錄於25 March 2016。
中國戲劇戲考。〈玉堂春〉。
http://scripts.xikao.com/play/02011012. 2016;摘錄於10 May 2016。
中國戲劇戲考。〈白蛇傳〉。
http://scripts.xikao.com/play/06000050. 2016;摘錄於12 May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