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詹博元 Po-Yuan Chan |
---|---|
論文名稱: |
電腦模擬教學應用於高職冷凍空調科「焊接實習單元」學習成效之研究 Research on effects of Computer Simulation Instruction on "Welding Practice Unit" for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Department in Senior Vocational High School |
指導教授: |
徐昊杲
Hsu, How-Gao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8 |
中文關鍵詞: | 冷凍空調科 、電腦模擬 、電腦素養 、空間能力 、學習成效 |
英文關鍵詞: |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Department, Computer Simulation, Computer Literacy, Spatial Ability, Learning Achievemen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8 下載:4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電腦素養與空間能力的高職冷凍空調科學生「焊接實習」學習成效之影響。為達成研究目的,首先經由文獻探討蒐集相關資料後,採用實驗研究法,並以北市兩所高職冷凍空調科一年級各一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四週的技能模擬學習。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包含:「技能模擬學習系統」、「空間能力量表」、「電腦素養量表」、「焊接實習學習成效測驗」。
在經由相關的資料整理與統計徑路分析後,證實高職冷凍空調科學生電腦素養、空間能力與學習成效之徑路模式是存在的,並歸納得到以下結論:
1. 學習者的空間視覺能力會直接影響技能模擬測驗
2. 學習者的電腦態度會直接影響技能模擬測驗
3. 學習者的空間視覺能力會透過技能模擬測驗間接影響技能實作表現
4. 學習者的電腦態度會透過技能模擬測驗間接影響技能實作表現
5. 學習者的技能模擬測驗會直接影響模擬認知測驗及技能實作表現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s of learning achievement on welding learning for student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on different computer literacy and spatial ability in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depart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tudy purpose, experimental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first grade in two classes from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department after the literature review at first. The instruction was conducted within four weeks. The tools which were used include ” Computer Simulation System “, ”Computer Literacy Scales”, “Spatial Ability Scales”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on Welding Learning”.
After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we verify that the path model in computer literacy, spatial ability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were exist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cluded:
1. The performance of spatial visualization was influenced directly by students’ skill simulation test.
2. The performance of computer attitude was influenced directly by students’ skill simulation test.
3. Skill performance was influenced by students’ spatial visualization through the skill simulation test.
4. Skill performance was influenced by students’ computer attitude through the skill simulation test.
5. The performance of skill simulation test was influenced directly by students’ simulation cognitive test and skill performance.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were proposed.
壹、中文部份
尹玫君(1992)。台南地區大學生電腦素養內涵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學報,25,65-82。
王仁昭(1995)。工專電腦輔助電子電路學習課程設計探討。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王克蒂(1999)。數學遊戲的教學效益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裕德、黃忠志(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探討-以生活科技之室內設計為例。生活科技教育,34(7),29-34。
王慶龍(2005)。高職機械科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江坤龍(2002)。大學物理系學生的電腦技能對學習電腦化電子實驗之學習成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論文。
江淑卿等(2000)。幼兒空間能力的學習潛能評估之效果與歷程研究。生活應用科技學刊,2(3),261-282。
何榮桂、藍玉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雜誌,77,22-28。
吳正己、邱貴發(1996)。資訊社會國民的電腦素養教育。社教雙月刊,73,13-18。
吳明郁(2004)。國小四年級學童空間能力學習的研究:以立體幾何展開圖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1998)。電腦態度的意義及其量表內涵的探究。資訊與教育,65,48-55。
吳偉智(1996)。高職冷凍空調科教師參加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煥昌(2001)。高工機械製圖科學生空間能力與展開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益準(2005)。以混成軌域之電腦多媒體教導學生判斷分子形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論文。
宋若光(1998)。台北市高工應屆畢業生電腦素養、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城(2005)。虛擬實境技術輔助汽油噴射引擎故障診斷教學系統之研發與成效分析。國立高雄第一科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所碩士論文。
李進益(2003)。電腦模擬軟體教學在高職電子實習課程應用之探訪。師說,174,36-38。
李傳彰(1998)。中等學校職前教師電腦態度、電腦素養及其關係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組碩士論文。
李琛玫(1996)。資優生空間能力之相關研究。資優教育季刊,59,21-24。
沈崇詩(1992)。高工冷凍空調科實習課程安全衛生教育內涵建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娟(1993)。動態評量結合試題反應理論在空間視覺學習潛能評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蓉(2004)。幾何空間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空間能力學習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振盈(2003)。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林素玲(2005)。我國高中(職)工業類科進修學校電機電子群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
林瑜生(2004)。數位電路模擬軟體與CPLD實驗模組對高職數位邏輯實習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福安(2000)。高職冷凍空調科新課程標準專業實習科目課程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震城(1997)。兩岸大學生電腦態度及電腦素養之比較研究。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台北:雙葉書廊。
邱貴發(1992)。電腦素養教學的主要課題-尋找持久性的電腦素養知識與技能。臺灣教育,495,36-41。
邱暉智(2004)。都市地理環境電腦模擬元素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施美朱(2000)。國中生電腦學習成就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妤如(2006)。應用視覺化與操作之模擬軟體在電子學上的學習效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洪榮昭、劉明洲(1997)。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洪蘭 譯(2000)。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臺北:遠流。
倪達仁(1987)。國民中學教師電腦素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文儀(1994)。南部地區國小電腦素養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15,75-82。
孫士雄(2001)。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問題解決能力、機械製圖學習成效與學後保留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昊杲(1990)。影響高工冷凍空調科學生職業認知與職業成熟態度基本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昊杲(2002)。我國技專校院學生電腦素養因果模式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康鳳梅(2006)。高工學生空間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康鳳梅、戴文雄(1998)。因應產業電腦化電腦製圖所需能力項目之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創刊,99-106。
康鳳梅、戴文雄、鐘瑞國(2003)。高工學生空間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康鳳梅、戴文雄等(2001)。機械製圖交線與展開提昇學生空間能力之研究。第十六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313-322。
康鳳梅、簡慶郎、詹秉鈞(2003)。工程圖交線電腦化創意教材提升學生空間能力之研究。師大學報,48(2),225-238。
張吉勝(1995)。電腦屬性與資訊系統品質對使用者參與程度和滿意程度影響之研究:以政大校務行政電腦化為列。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雨青(2006)。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學生資訊素養之調查研究-以資料處理科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智偉(2006)。結合Edison電腦模擬的類比學習環融入國中直流電路學習成效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徽鵬(2001)。電腦模擬軟體教學對高職冷凍空調科基本電學實習之學習成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耀弼(2005)。高職冷凍空調科學生之他人期望、學習環境滿意度、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教育部(1998)。職業學校一般科目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梁勇能(2000)。動態幾何環境下,國二學生空間能力學習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雪娟(2006)。空間能力與動畫學習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莫懷恩(1996)。高工冷凍空調科實習課程技術內涵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永山(1998)。現代教師與電腦輔助多媒體教學。英語教學,22(3),29-37。
莊振中(2005)。製圖科學生應用3D電腦繪圖軟體學習立體等角圖在空間能力表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許瀚濃(1997)。國中生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1996)。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郭章淵(2004)。不同教學方法與空間知覺能力對高等技職校院建築系學生建築設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郭鍠莉(1996)。專訪李隆盛教授談資訊素養教育。社教雙月刊,73,23-24。
陳美靜(1999)。國中教師電腦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論文。
陳郁雯(2004)。電腦模擬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陳毅賢(2002)。電腦模擬教學在高職氣油壓課程之教學實驗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陳繁興(1997)。工專電機科學生使用電腦模擬軟體對組合邏輯電路設計能力之影響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陳鎮潦(2003)。高工製圖科學生學習立體圖與提昇空間能力相關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粘金熙(2002)。使用電腦模擬軟體對高職學生數位邏輯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游光昭、徐昊杲、顏銘宏(2006)。技能模擬學習系統之建置與評估。教學科技與媒體,17,51-66。
馮雅慧(2006)。空間能力與數學幾何成就相關之探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論文。
黃天助(2002)。台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良成(1996)。國小補校學生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對其電腦態度及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鈴(2005)。探究九年級學生在電腦模擬的不同環境中,概念學習與投入行為之研究-以力與運動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鈴(2006)。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的高職美工科學生「色彩感覺」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慶祥(1986)。電腦素養、學生、家長與教師。台北:松崗電腦圖書公司。
溫嘉榮(1999)。資訊與電腦網路科技對教師的衝擊。資訊與教育雜誌,72,10-14。
葉玉珠(1999)。電腦模擬應用於師資培訓之價值探討。中山共同科學報,1,167-179。
詹倉海(2002)。大學物理系學生使用電腦模擬軟體輔助學習電子學實驗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熊召弟、田耐青、譚寧君(1992)。資訊教育在一般國小、偏遠小學及師範院校實施現況調查。台北師院學報,5,537-590。
趙錦湟(2001)。高職電機電子群工業電子專業實習課程使用電腦模擬軟體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淵源(2002)。國小學童的空間能力差異在STS教學策略中學習成效之比較。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再興(2004)。國小六年級幾何教學對空間能力提昇之研究:以柱體與錐體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玉華(2003)。電子遊戲專家與生手之表現差異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
蔣姿儀(1996)。國民中小學學生電腦態度、電腦素養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蔣家唐(1996)。視覺空間認知能力暨數理、語文、資優生視覺空間認知能力差異。行政院國家安全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蔡幸蓉(2005)。數位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科學概念學習與電腦素養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蒼(2002)。高中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淑娥(1985)。高中生的電腦態度、電腦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永昌(2004)。線上適性測驗系統之研究-以空間能力為例。國立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錫錡(1989)。現代教師應具有電腦素養。教育學院學報,14,117-125。
賴志洋(2002)。台灣地區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教師電腦素養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賴良助(1999)。認知型態與邏輯思考能力及其相關因素對技職校院學生程式設計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戴文雄(1996)。不同正增強回饋型式電腦輔助學習系統對不同認知型態與空間能力高工學生機械製圖學習成效之研究。行政院國家安全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戴文雄(2004)。國中學生空間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謝秀珍(2003)。學習3D電腦製圖對高工製圖科學生學習成就與空間能力提昇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瑞國等(2004)。國小學生空間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簡慶郎(2001)。學習正投影對提昇高工學生空間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簡慶郎(2006)。立體旋轉定位空間能力問題解題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職業訓練局(1999)。技能檢定規範之118、119。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顏晴榮(1998)。模擬式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發展。教學科技與媒體,42,50-54。
顏銘宏(2006)。影響技能模擬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銘宏(2006,6月)。影響技能模擬學習成效的個人特質與能力因素之研究。第十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北京。
魏春蓮(2005)。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四年級學童立體展開圖學習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英文部份
Abruscato, J.(1986). Children, computer, and science teaching: Butterflies and bytes. N.Y.: Prentice-Hall, Inc.
Alessi, S. M. & Trollip, S. R.(2001). Multimedia for learning: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Boston: Allyn and Bacon.
Anderson, R. E. & Johnson, D. C.(1981). In defense of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computer literacy-a reply to luehrmann. Mathematics Teacher. 74(9), 687-690.
Barak, M.(2004). The use of computers in technological studies: significant learning or superficial activity? The Journal of Computer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ing, 23(3), 329-346.
Bishop, A. J.(1980). Spatial ability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 A review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11, 257-269.
Brownell, G.(1992). Computers and Teaching. N.Y.: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Campbell, J. O., Bourne, J. R., Mosterman, P. J.&Brodersen, A. J.(2002).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simulations for electronic laboratorie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91(1), 81-87.
Carren, W. S.(1990).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using computer-aided design simulations in teaching basic electronics at the college level. (Doctoral dissertation,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1990).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1, 04A.
Chen, F. S.(1995). A computer tutorial and simulation system for teaching digital function minimization.(Doctoral dissertation, Iowa State University, 1995).
Chu, P. P.(1994). Using CAD tool in an introductory level digital system course. Computers in Education Journal, 4(1), 65-68.
Dennis, J. R. & Kansky, R. J.(1984). Electronic slices of reality: The instructional role of computerized simulations. In J. R. Dennis and R. J. Kansky (Eds.), Instructional computing: An acting guide for educators. Glenview, Illinois: Scott, Foresman.
Eliot, J. & Smith, I. M.(1983). An internation directory of spatial tests. Windsor, Berkshire: NFER-NELSON.
Flescher, E. Z.(1997). Discovery and experiential-based learning with computer simulation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Kansas, KS.
Foreman, K.(1988). Cognitive style, cognitive ability, and the acquisition of initial computer programming competence.(ERIC ED 295 638).
Gokhale, A. A.(1990). Effectiveness of computer simulation versus lab, and sequencing of instruction, in teaching logic circui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Vocational Association Convention, Cincinnati, OH.
Jonassen, D.(1996). Computer in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 Englewood Clifs, NJ: Prentice-Hall, Inc.
Joreskog, K. G.& Sorbom, D.(1993). LISREL 8: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ith the SIMPLIS command language. Chicago: 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l.
Klassen, D. L. & Anderson, R. E.(1982). Computer Literacy, In A. S. Kepner (Ed.), Computer in the Classroo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26-62.
Linn, M. C. & Petersen, A. C.(1985). Emerg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ex in spatial ability: a meta-analysis. Child development, 56, 1479-1498.
Lohman, D. F.(1979). Statial abilit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peed and level(Tech. Rep. No.9). Stanford,CA: Stanford University, Aptitude Research Project, School Of Education.(NTIS No. AD-A075973)
Lohman, D. F.&Kyllonen, P. C.(1984).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olution strategy on spatial and change. In s. Koch (Ed.), Psychology: A Study of Science(Vol.3. pp.423-75). N.Y.: McGraw-Hill CO.
Luehrmann, A.(1981). Computer Literacy: What it is? Why it’s important. Electronic learning, 1(5), 20-23.
Maccoby, E. & Jacklin, C.(1974). The 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s.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cGee, M. G.(1979). Human spatial abilities: Sources of sex differences. N.Y.: Praeger.
Moslehpour, S.(1993). A comparison of achievement resulting from learning electronics concepts by computer simulation versus traditional laboratory instruc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owa State University, IA.
Moursund, D.(1976). What is computer literacy?Creative Computing, 2(6), 55.
Mumaw, R. J. & Pellegrino, J. W.(1984).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mplex spatial process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5), 920-939.
Nejad, M. A.(1992). A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uter simulated laboratory instruction versus traditional laboratory instruction in solid state electronics circuitry. (Doctoral dissertation, Iowa State University, 1992).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3, 12A.
Overbaugh, R. C.(1993). Critical Elements of Computer Literacy for Teach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5922)
Paul, J. A., Van, V., Maeilyn, G. K. & Goutam, C.(1994). The Measurement of Computer Literacy: A Comparsion of Self-Appraisal and Objective Tes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Computer Studies, 40, 835-857.
Reece, M. J. & Gable, R. K.(1982).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general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42, 913-917.
Reginald, M.(1994). A Study of Computer Attitudes of Nigerian Teach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0528)
Ronen, M. & Eliahu, M.(2000). Simulation - a bridge between theory and reality: the case of electric circuit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6, 14-26.
Thorndyke, P. W.(1981). Spatial Cognition and Reasoning. In Harvey, J.H. (ed). Cognition social 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 Hillsdale, NJ: Erlbaum Assoc, 137-149.
Thurstone L. L.(1938). 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Chicago:University press.
Watt, D. H.(1980). Computer literacy:what should schools be doing about it ? Classroom Computer News, 1(2), 1-26.
Webster's II new college dictionary.(1995).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Woodrow, E. J.(1994).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related attitudes of secondary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1(4), 30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