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瓊書
Tsai, Chong-Su
論文名稱: 景象.意象.心象–蔡瓊書繪畫創作研究
Scene, Imagery and Mental Image – The Artistic Painting And Research of Chong –Su Tsai
指導教授: 王瓊麗
Wang, Chiung-Li
口試委員: 林兆藏
Lin, Zhao-zang
許敏雄
Xu, Min-xiong
王瓊麗
Wang, Chiung-li
口試日期: 2021/12/09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Fine Arts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Artistic Cre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7
中文關鍵詞: 景象環境議題意象自動技法心象抽象
英文關鍵詞: scene, environmental issues, imagery, automatism, mental image, abstract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主題分析歷史研究法觀察研究現象分析內容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03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7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喜歡自然、師法自然到描繪自然進而走入自己的繪畫世界,藉由觀察、戶外寫生、照相寫實,把印象主義在光影、色彩的的處理與掌握,努力呈現在自己的作品中。因緣際會參觀趙無極畫展,喜歡他抒情山水抽象畫的風格,於是從早期景象系列逐漸走上意象、心象的創作系列,因此造就「景象.意象.心象」之研究主題。
    筆者在創作歷程的轉折,藉由藝術史文獻資料探討,汲取相關知識例證,作為本論文的架構論述。順著藝術史的時間脈絡,本論文首先著墨於印象主義對色彩、線條、明暗、結構..等的藝術形式加以分析,其次再針對抽象主義的形式問題,加以探討研究。此外超現實主義的心理分析、媒材技法的運用,抽象表現主義,在創作過程的心理狀態、創作方式是也是本論文研究之重點。
    上述文獻資料除了引述藝術史外,尚包括美學、心理學、哲學等理論觀點,用以建立自己的創作理論基礎。第三章從藝術史流派作品中,根據其創作內容形式及媒材技法舉例佐證,除了以再現自然、環境議題為主,媒材技法多元變化,把畫室變實驗室,形塑自己的獨特風格。第四章根據自己作品內容,從發想、創作過程、創作理念,逐一加以分析解說。
    最後,透過本研究,除了對自己的創作論述作一回顧與反思,在主題研究探討外加深對自己的了解,並期許自我對未來創作的展望。還有在環境議題上繼續發展並盼對環境現況能有實質的助益。

    From liking nature, learning from nature to depicting nature, and then stepping into the world of painting, through observation, outdoor sketching, photographic realism, impressionism in the treatment and mastery of light, shadow and color, and strive to present in my works. Karma visits Zao Wou-ki's painting exhibition and likes his lyrical style of abstract landscape paintings, so I gradually moved from the early scene series to the creation series of imagery and mental imagery, thus creating the research topic of "Scene, Imagery, Mental Image".
    At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the author uses art history literature to explor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examples as the framework of this thesis. Following the time course of art history, this thesis firs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rt forms of impressionism, such as color, line, light and shade, structure, etc., and then discusses and studies the form of abstraction. In addition,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urrealism, the use of media techniques, abstract expressionism,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the creative methods are also the focus of this thesis.
    In addition to quoting art history, the above-mentioned documents also include aesthetics, psychology, philosophy and other theoretical viewpoints, which are used to establish my own creativ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third chapter is based on the works of art history genres, based on examples of creative content and media techniques. In addition to reproducing nature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media techniques have diversified changes, turning the studio into a laboratory and shaping its own unique style. .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and explains one by one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my own work, from thinking, creative process, and creative concept.
    Finally, through this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reviewing and reflecting on my own creation discourse, I also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myself in the them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and look forward to my own prospects for future creation. In addition, continue to develop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hope to mak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environment.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iv, v 圖次 vi, vii, viii, ix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0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媒介 0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10 第二章 創作思維與學理基礎 11 第一節 創作思維 11 第二節 學理基礎 11 第三節 以西方藝術史流派探討作品的表現形式 12 第三章 創作內容形式探討與媒材技法表現 36 第一節 創作內容形式探討 36 第二節 媒材技法表現與實踐過程 40 第四章 作品分析 51 第一節 景象系列 51 第二節 意象系列 55 第三節 心象系列 58 第五章 結論 72 參考文獻 75 一、中文書目 75 二、中譯書目 75 三、期刊論文 76 四、報章雜誌 76 五、網路資源 77

    一、中文書目
    王秀雄著,《時代.情感.形式》。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89。
    王秀雄著,《美術心理學》。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1997。
    牛宏寶著,《現代西方美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朱光潛著,《談美》。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2008。
    朱光潛著,《西方美學史》。台北縣:頂淵文化出版社,2001。。
    李家祺等著,《世界名畫家全集—美國滴彩大師波洛克》。台北:藝術家,2001。
    吳道文著,《藝術的興味》。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
    李貽鴻著,《觀光學導論》。台北:五南圖書,2003。
    李君毅編,《劉國松研究文選》。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
    呂自揚著,《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高雄,河畔出版社,2006。
    姚秦 鳩摩羅什譯,〈如理實見分第五〉《金剛經》。台北,華夏出版,2020。
    陳彬彬著,《從O開始讀莫內的光與影》。台中:晨星出版社, 2009 。
    虞君質著,《藝術概論》。台北:黎明文化,1987。
    劉思量著 ,《藝術⼼理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
    劉文潭著,《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2000。
    劉振源著,《超現實畫派》。台北:藝術圖書公司,2001。
    劉思量著,《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藝術家,2001。
    龐靜平著,《卡拉瓦喬之光》。台北:藝術圖書公司,2003 。
    顧丞峰著,《 21世紀創新系列教材—西方美術理論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二、中譯書目
    李長俊譯,亞歷山德安(Alexandrian, Sarane)著,《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台北:大陸出版社,1990。
    何恭上,馮作民譯,《西洋繪畫史》。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86。
    吳瑪俐譯,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著,《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6。
    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著,雄獅圖書公司編譯,《達文西論繪畫》。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90。
    林宏濤譯,里克爾(Ricoeur, Paul)著,《詮釋的衝突》。台北:桂冠,1995。
    林盛彬譯,柏克‧艾德蒙(Burke, Edmund)著,《崇高與美之源起》。臺北:典藏,2012。
    周怡玲(En-Ling Chu)譯,白瑞塔.班克(Britta Benke)著,《喬治亞.歐姬芙》。 臺北:藝術圖書,1999。
    耿永強譯,羅杰.弗萊(Roger Fry)著,《視覺與設計》。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張嚶嚶譯,安東尼.斯鐸 (Anthony Storr)著,《孤獨Solitude:A Return to the Self》。台北:知音文化,1995。
    黃麗娟譯,安娜•莫斯恩斯卡(Anna Moszynska)著,《抽象藝術》。台北:遠流出版社,1999。
    董強、曹聖操、苗馨、黃正平、姜丹丹譯,Nicole Tuffellic 、Edina Bernard 、Jean-Louis PRADEL著,《西洋視覺藝術鑑賞》下册〈19世紀的藝術〉。台北:閣林國際圖書,2002。
    廖新田譯,肯尼思•克拉克(Kenneth Clark)著,《風景入藝》(Landscape into Art)。 臺北:典藏,2013。
    三、期刊論文
    林伯賢著,〈藝術欣賞的理論基礎:形式主義〉,《藝術欣賞》。2005。
    幽蘭著,〈景觀:中國山水與西方風景畫的比較研究〉,《二十一世紀雙月刊》78 期,2003。
    劉翠溶著,〈環境保護之演變〉《中華民國發展史‧經濟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聯經出版社,2011。
    四、報章雜誌
    環境資訊中心,畫展x攝影展x影展x音樂會 藝文界聯手「不核作」,2013。
    陳雅玲著,〈放大你的格局,人一輩子要有一次壯遊〉《 商業週刊》,1004期,2007。
    王瓊麗撰,〈水性蠟彩的可能〉,《水彩的可能》畫冊。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20。
    莊世和著,〈現代繪畫的認識〉,《臺灣民聲日報》,1961。
    周辰陽譯,〈遊客沒了...威尼斯運河重現生機 水母都現蹤〉《聯合報》, 2021。
    五、網路資源
    https://kknews.cc/culture/vvvp26l.html(2020年8月10日檢索)
    https://read01.com/zh-tw/Ng8BnR.html#.YDMfBegzY2w(2020年8月23日檢索)
    https://kknews.cc/zh-tw/world/jkxzx2y.html(2020年9月9日檢索)
    https://kknews.cc/culture/y3452gj.html(2020年9月20日檢索)
    https://pongopix.pixnet.net/blog/post/133270609(2020年10月2日檢索)
    https://kknews.cc/culture/rz86rv.html(2020年11 月24 日檢索)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4p2rbgq.html(2020年12 月27 日檢索)
    https://kknews.cc/culture/lzpo82b.html(2021年5 月20 日檢索)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