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菁憶
論文名稱: 中國國民黨政黨內造化之研究
指導教授: 黃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3
中文關鍵詞: 政黨內造政黨政黨轉型政黨組織政黨決策政黨提名政黨紀律國會黨部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95下載:6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自一九八七年我國解除戒嚴、開放黨禁以後,政黨林立、政黨政治的發展日益蓬勃,雖然國內政黨政治的運作模式已稍具先進國家的初步雛形,不過較為美中不足的是,目前我國政黨競爭體系的運作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少的脫序問題與缺失,以致使許多人對於當前自由競爭的政黨政治體系運作,抱持相當程度的保留態度……。而近年來,在「民意至上」與「贏得勝選」為首要考量的政治環境下,國內朝野政界及傳媒輿論界,屢次出現要求國內政黨進行內造化改革的建議聲浪,諸如” 內造政黨較易於達到黨意和民意的一致性”、”內造政黨較不易形成黨內決策獨裁”、” 內造政黨較利於於貫徹政黨政策,以達成政黨的政治理想”等呼籲和看法。
    由於「令擁有民意支持基礎的從政黨員,具有一定程度的黨內實質決策權威」,已成為當代民主政黨的發展主流,再加上,目前國內朝野政界、大眾傳媒輿論中,一直不乏有人採取上述的說法與觀點,針對中國國民黨的組織與決策運作模式進行討論、批判,因此之故,在民意輿論的不斷施壓下,中國國民黨為求因應此一外部環境的壓力,日後或有可能朝內造政黨的方向調整與轉型。而針對這一情形的可能發生,令筆者感到相當好奇的是,未來國民黨如果真朝內造化方向改革與調整,該黨未來應如何透過政黨組織結構的重組、改造,以使計劃性的令該黨進行政黨內造化(party internalize)的歷程,同時,透過政黨內造化政治工程的進行,該黨的國會黨團究竟應當於黨內扮演何種角色,並且,日後國民黨進行政黨內造化的可行途徑及其黨務組織發展的改革條件又有哪些?這是相當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同時,這也正構成了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內涵。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在本研究論文中,筆者嘗試以政黨組織運作的四個基本觀察面向:即政黨組織結構,內部決策形成,選舉提名運作與政黨紀律維持等為本論文研究的出發點,用以分析內造政黨運作的應然程序與模式,並進一步的考評內造政黨的諸多運作特色。在釐清了相關的政治學文獻與理論後,接著則以當代內造政黨的典型—即英國保守黨為對象,以其實際政黨政治的運作過程作為評析內涵,以求了解內造政黨的實質政治效能表現,接下來筆者將以中國國民黨為研究標的,逐一進行中、外政黨運作的評比相較。同時,為期達致一定程度的參照標準效果,在本論文研究的最後部份,筆者將嘗試以西方諸內造政黨的實際運作經驗為參照標準,針對中國國民黨目前的運作缺失與不足之處,釐清、整合成具體的改進與調整建議,冀望可以進一步地提供中國國民黨或其他國內政黨等,日後進行政黨發展、調整與轉型時之評估參考之用。
    此故,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部分,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架構、研究範圍與文獻探討,以及重要的名詞界定等。第二章為內造政黨理論基礎的探討,包括政黨組織結構、內部決策形成、選舉提名運作,以及政黨紀律維持等。第三章則進行英國保守黨的政黨運作實例分析,包括該黨的成立與發展概況、政黨的組織結構體系、黨內的決策程序,以及該黨的黨內提名制度與黨紀運作制度等。第四章為中國國民黨的政黨運作與發展危機分析,包括政黨創立與發展、外造政黨特質、黨務運作危機與政黨轉型阻礙等內涵。第五章則是筆者嘗試提出中國國民黨政黨內造化的可能途徑,以供未來中國國民黨進行政黨內造化工程的參考,包括組織結構、決策形成、選舉提名與黨紀維持等方面的內造化可行辦法等。第六章為結論部分,包括本論文的研究結果、研究建議,以及未來的研究展望等。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 9 第四節 文獻探討 11 第五節 名詞界定 15 第二章 內造政黨的理論基礎 19 第一節 政黨組織結構 19 第二節 內部決策形成 27 第三節 選舉提名運作 33 第四節 政黨紀律維持 42 第三章 英國保守黨的政黨運作實例 47 第一節 政黨成立與發展 47 第二節 政黨組織與決策 53 第三節 政黨提名與黨紀 62 第四章 中國國民黨的政黨運作與發展危機 67 第一節 政黨創立與演進 67 第二節 外造政黨特質 75 第三節 黨務運作危機 84 第四節 政黨轉型阻礙 94 第五章 中國國民黨內造化的可能途徑 98 第一節 組織結構方面 98 第二節 決策形成方面 111 第三節 選舉提名方面 120 第四節 黨紀維持方面 133 第六章 結論 145 第一節 結論與建議 145 第二節 研究展望 158

    參 考 書 目:
    中文部份:
    一、 專書
    立法院圖書館編,政黨政治,台北:編者,1988。
    立法院圖書館編,政黨初選,台北:編者,1989。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國父全集,第二卷,台北:編者,1981。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編,黨內提名制度與組織架構之研究,台北:編者,1994。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編,政黨政治的運作,台北:編者,1994。
    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編,中國國民黨與中華民國,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94。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編,中國國民黨簡介,台北:編者,1984。
    台灣研究基金會編,還財於民,台北:商周出版,2000。
    李復甸編,政黨政治與民主憲政,台北:民主基金會,1991。
    張其昀編,先總統蔣公全集,第一卷,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84。
    張京育編,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2。
    楊泰順編,政黨政治與台灣民主化,台北:民主文教基金會,1991。
    蔣總統中興講詞集編輯委員會編,蔣統統政黨政治講詞集,卷三,台北:編者,1971。
    薩孟武編,政黨政治論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6。
    羅志淵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三冊—政治學,台北:商務印書館,1992。
    王逸舟譯,Robert Michales原著,權力菁英,台北:桂冠圖書,1994。
    吳文程,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圖書,1996。
    吳密察譯,若林正丈原著,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2000。
    谷光宇,政黨論,台北:黎明文化,1985。
    李煥,透視政黨政治,台北:時報文化,1995。
    李明、黃德福等,世界各國主要政黨內部運作之研究,第一輯,台北:正中書局,1990。
    李雲漢、李國雄等,世界各國主要政黨內部運作之研究,第二輯,台北:正中書局,1993。
    李誠等,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天下文化,2000。
    何思因,美英日提名制度與黨紀,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1993。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91。
    周文祥譯,彼得、杜拉克原著,巨變時代的管理,台北:中天出版社,1998。
    邱垂勳,政黨平等之法制研究,台北:作者自刊,1990。
    施雪華,政黨政治,新竹:理藝出版社,1994。
    郭秋慶,德國選舉制度與政黨政治,台北:志一出版社,1996。
    郭恆鈺、許琳菲等,德國在那裏—聯邦德國四十年(政治、經濟篇),台北:三民書局,1991。
    黃季陸,劃時代的十三年,台北:中國史料中心,1973。
    陳鵬仁譯,木下廣居原著,英國的國會,台北:幼獅文化,1994。
    陳耀祥,政黨法律地位之研究—以德國法為中心,台北:作者自刊,1991。
    陳麗莎,政黨政治知多少,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
    陳淞山,國會制度解讀,台北:月旦出版社,1995。
    陳毓鈞,到民主之路,台北:永然文化,1989。
    陳文豫譯,Walter Lippmann原著,公共哲學,台北:美國在台協會,1986。
    陳曉林譯,湯恩比原著,歷史研究,台北:遠流文化,1994。
    逯扶東,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1991。
    曹沛霖,議會政治,新竹:理藝出版社,1994。
    曹湘醴,政黨財務研究,台北:作者自刊,1981。
    許介麟,政黨政治的秩序與倫理,台北:政研中心出版,1989。
    許福明,中國國民黨的改造(1950~1952),台北:正中書局,1986。
    許阡,歐洲各國政府,台北:志一出版,1997。
    黃炎東,政黨政治與選舉,台北:五南圖書,1990。
    黃炎東,政黨政治與民主憲政,台北:中央警察大學,1998。
    彭懷恩,台灣政黨政治,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4。
    張世賢、陳恆均,比較政府,台北:五南圖書,1998。
    張金鑑,政治學要義,台北:政大公企中心,1975。
    張金鑑,歐洲各國政府,台北:三民書局,1988。
    張崑山、黃正雄,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北:聯經文化,1996。
    張明貴譯,Seymour Martin Lipset原著,政治人,台北:桂冠圖書,1991。
    張岱云譯,Samuel P.Huntington原著,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時報文化,1991。
    張安藍譯,Kurt Sontheimer&Wilhelm Bleek原著,德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1999。
    張美惠譯,Francis Fukuyama原著,跨越斷層:人類與社會秩序重建,台北:時報文化,2000。
    曾濟群,中華民國憲政法制與黨政關係,台北:五南圖書,1995。
    魯樂中譯,Tom Peters原著,解放型管理—無結構時代的腦體事業,台北:時報文化,1997。
    楊泰順、廖峰香,民主與社會,台北:空大出版,1991。
    楊美齡譯,Craig R.Hickman 原著,組織遊戲,台北:天下文化,2000。
    程全生,政黨與政黨政治,台北:華欣文化,1981。
    葛永光,政治變遷與發展—台灣經驗的探索,台北:幼獅文化,1992。
    葛永光,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空大出版社,1996。
    鄒忠科、黃松榮譯,Georg Brunner原著,比較政府論,台北:五南圖書,1995。
    雷飛龍,英國政府制度論集,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
    雷飛龍,美英日三國國會黨鞭制度,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1991。
    雷飛龍譯,Giovanni Sartori原著,政黨與政黨制度,台北:韋伯文化,2000。
    雷競旋譯,Maurice Duverger原著,政黨概論,香港:青文文化,1991。
    趙自齊,民主思潮的激盪,新店:作者自刊,1994。
    鄭武吉,政黨研究,台北:祥雲出版社,1987。
    鄭樂平譯,David Beethom原著,科層制,台北:桂冠圖書,1997。
    鄭又平等譯,Michael G.Roskin原著,各國政府與政治:比較的觀點,台北:韋伯文化,1999。
    歐堅壯,革命民主政黨與英美政黨之比較研究,台北:時報文化,1983。
    談子民,政黨論,台北:正中書局,1968。
    劉北成、許虹譯,Vilfredo Pareto等原著,菁英的興衰,台北:桂冠圖書,1997。
    謝延庚,現代思潮看政黨政治的運作,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
    謝復生,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1992。
    羅志淵,現代各國政府,台北:正中書局,1976。
    羅志淵,美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正中書局,1991。
    二、期刊論文
    王業立,我國政黨提名制度之研究,政治學報,第27期,台北:中國政治學會,1996。
    沈玄池,對國民黨改造案之析評,政策月刊,第60期,台北:政策月刊出版社,2000年7月。
    吳重禮,我國政黨初選制度效應評估,中正大學學報,1999。
    吳重禮,美國政黨提名制度的沿革與其初選制度相關問題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學報,1999,第八期。
    周育仁,以具體行動落實黨的再造—民主化、年輕化、形象化,政策月刊,第60期,2000年七月。
    吳東野,西方國家的政黨政治理念與運作,問題與研究,第30卷第6期,1991年6月。
    明居正,向心競爭與中華民國政黨運作,理論與政策,2000年7月。
    周組誠,國民黨初選制度的效應,理論與政策,第七卷第二期,1993年二月。
    吳重禮,國民黨初選制度效應的再評估,選舉研究,第五卷第二期,1999。
    吳珚村,國民黨如何再起,政策月刊,第60期,2000年7月。
    郭秋慶,德國聯邦眾院黨團運作的經驗與借鏡,美歐月刊,第九卷第十二期, 1994。
    徐亦鋅,國民黨地方權力改革芻議,政治評論月刊,第602期, 1993年2月。
    黃錦堂,淺論國民黨改造,政策月刊,第60期,2000年7月。
    葉堂宇,創造競爭優勢的電子化政黨,政策月刊,第60期,2000年7月。
    張保民,台灣民主政治困境,理論與政策,1994年2月。
    鄒篤麒,「以黨領政」或「以政領黨」:中國國民黨黨政運作原型之研究,空大行政學報,1994 年5月。
    詹文雄,英國內閣與政策的形成,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學報,1999年。
    彭堅汶,中華國民黨的屬性演變與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近代中國,1993年9月
    楊明毅,從政治發展論我國政黨政治的變遷,復興基地政黨政治回顧檢討與展望學術研討論文集, 1995。
    彭堅汶,政黨與政治發展,近代中國,1993年6月。
    楊康寧,請許我們一個光明的未來,政策月刊,第60期,2000年7月。
    彭錦鵬,人才與民意是改造成功的關鍵,政策月刊,第60期,2000年7月。
    彭慧鶯,從一九九二年大選看一0三屆美國國會政治,美國月刊,第八卷第三期,1993年3月。
    葛永光,「選舉機器」的理論建構—兼論國民黨的黨務改造方向,理論與政策,1996年夏季號。
    葛永光,強化百年政黨的選舉競爭能力,近代中國,1995年7月。
    葛永光,政黨提名制度:幾個概念性問題的探討,理論與政策,1995年夏季號。
    蔡長春,強國在黨、亡國在黨,政策月刊,第60期,2000年7月。
    蔡宗珍,政黨政治的迷思,台大法學論叢,1998。
    廖達琪,立法院議事黨團運作改進之方向,理論與政策,1996年6月。
    鄧榮進,美國國會的政黨團結投票,美國月刊,第八卷第三期,1993年3月。
    劉淑惠,國民黨黨內提名方式的演變(1950~1994),國家政策雙周刊,第92期, 1994年4月。
    賴德炎,改造以來中國國民黨歷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暨中全會有關黨務革新之重要決議案,近代中國,1993年7月。
    三、學位論文
    于茂宗,立法委員之選區與立法參與之研究--以核四、美濃水庫興建預算案為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998。
    王興中,政黨形象與選舉行為,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史世儀,政府體制與政治穩定----政黨制與選舉制度,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998。
    石振國,由組織理論研析政黨式微現象,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曲兆祥,政黨政治參與--民國七十二年台北市立法委員選舉中國國民黨政治角色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朱蓓蕾,中國國民黨與台灣地區政治發展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1988。
    吳介民,政體轉型期的社會抗議──台灣1980年代,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吳坤鴻,我國立法院「政黨協商制度」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999。
    吳煬和,臺灣地區解嚴後政黨體系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1991。
    杜英澤,中國國民黨轉型期的路線之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沈有忠,台灣統治聯盟之轉型-從黨國威權體制到三角聯盟,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00。
    周荷新,政黨在兩岸中央立法機關運作之比較,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林士郁,比較各國單一選舉區與比例代表混合制--德、日、俄、韓、匈五國實例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1999。
    林文清,比例代表制與政黨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林佳欣,我國主要政黨提名制度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林金根,從政治文化論中國國民黨之發展策略----中國國民黨之時中性,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林國棟,中國國民黨組織目標演進之研究,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林順德,我國政黨初選與提名制度之研究-比較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民進黨與新黨初選制度,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998。
    姚中原,西歐政黨政治與選舉制度--英﹑法﹑德﹑義四國實例分析,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郎裕憲,台灣地方選舉,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62。
    晏揚清,政黨經費來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郝玉梅,中國國民黨提名制度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張正莉,國民黨威權統治型態的轉型(1986-1992),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張美慧,國內主要政黨政治傳播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
    張翠絲,中國國民黨組織成長之研究,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張鐵志,資本主義發展與民主化--台灣的新政商關係與國民黨政權維繫,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梁欽堯,政治發展與政黨轉型:中國國民黨民主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許福明,中國國民黨的改造( 一九五O~一九五二)-兼論其對中華民國政治發展的影響,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許福明,行憲後我國黨政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郭正亮,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轉化(一九四五~八八),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郭家祥,英國國會選舉中政黨競選經費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郭達鴻,中國國民黨公眾關係政策與執行,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陳其墉,政黨與選舉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陳振義,我國政黨體系演變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陳敘秀,英國國會大選階級投票變化與政黨政治關係之研究, 1945 - 1992,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陳富華,台灣地區的政黨政治與政治參與--民權主義的實踐,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陳惠倫,中美政黨提名制度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曾俊仁,美國政治機器與國民黨/地方派系之比較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曾淑芬,中國國民黨黨務菁英的社會流動,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游雨鈴,國會黨團之研究─以德國法為中心兼論我國立院黨團,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黃佳模,社會變遷下政黨角色之調適--中國國民黨決策體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黃炎東,中國國民黨與政黨政治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
    黃清賢,臺灣解嚴後的政黨競爭:以空間理論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黃豪聖,臺灣政黨轉型現象之研究─從新制度論角度分析,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998。
    黃德福,臺灣地區威權統治下的政經體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黃麗香,國會政黨的組織誘因與立法團結:以第二屆立法院為例的探討,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黃麟翔,政黨與選舉-中國國民黨輔導黨員參加高雄市第二屆市長選舉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楊勝春,中國國民黨黨政關係運作的理論與實際──解嚴後立法院黨政關係運作之實例分析,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楊聖璋,初選制度分析,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葉劉慧娟,中國國民黨提名政策之研究: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嘉義市選區個案探討,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葛永光,中、日、韓政黨比較研究-政治系統的功能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管碧玲,民族主義與台灣政黨政治,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
    劉世康,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996。
    劉鐵軍,法國第五共和政黨政治之研究,政戰學校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歐陽晟,台灣民主轉型期政黨競爭型態的社會基礎(1986-1992),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賴淑敏,台灣政黨電視競選廣告趨勢分析:1991-1998,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謝明德,解嚴後我國政黨政治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謝欣如,立法委員選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蘇子喬,法國第五共和與台灣當前憲政體制之比較:動機、結構與結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00。

    英文部份:
    Almond, G.A. and Powell, G.B., Comparative Politics:System, Process, and Policy, Boston:Little and Brown Company,1978.
    Angelo, Panebianco, Political Parties:Organization and Power , New York: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ss ,1988.
    Beck, Paul Allen, Presidental Primaries and Dynamics of Public Choice,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
    Beyme, Klaus Von, Political Parties in Western Democracies , England:Gower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 ,1985.
    Burke, Edmund, Thoughts in the Cause of Present Discontents ,in The Works of Edmund Burke , London:Bohn ,1861.
    Christopher, J. Deering, Congressional Politics, Chicago:The Dorsey Press,1989.
    Duverger, Maurice, Political Parties:The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Modern State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59.
    Easton, 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N.J.:Englewood Cliffs,1965.
    Eldersveld, Samuel J., Political Parties in American Society, New York:Basic Books, 1982.
    Eldersveld, Samuel J., Political Parties in American Society, New York:Basic Books,Inc.,Publishers,1982.
    Epstein, Leon D., Political Parties in Western Democracies , N.J.:Transaction,Inc.,1980.
    Fenno, Jr. , Richard F., Home Style , Boston:Little,Brown Company,1978.
    Ferguson, Harvey, Organization and Power, New York: Thomas Y. Crowell Company,1961.
    Finer, S. E., The Decline of Party? , New York: Bogdanor , 1984.
    Gabriel, Philip , British Politics , New York:Longman,1986.
    Gallagher, Michael and March, Michael, Candidate Selectio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The Secret Garden of Politics, London:SAGE,1988.
    Gallagher, Michael , Laver, Michael & Mair, Peter,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in Western Europe, New York:MaGraw-Hill,1992.
    Harrop, Martin and William , Miller L., Elections and Voters: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 , London:Macmillan ,1987.
    Huntington, Samuel P.,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Dynamics of One-Party System, in Huntington, Samuel and Moore ,Clement H., Authoritarian Politics in Modern Society:The Dynamic of One-Party Systems , New York:Basic Books,1970.
    Kavanagh,Dannis, British Politics:Constituities and Chang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Key,V.O., American State Politics, New York:Knopf,1956.
    Linz,Juan J., Mass Politics:Studies in Political Sociology, New York:Erik Allard & Stein Rokkan,1970.
    Lipset,Seymour Martin, Party Coaltions in the 1980s, San Francisco: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Studies,1980.
    Michaels,Robert , Political Parties:A Sociological Study of the Oligarchial Tendency of Modern Democracy , 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 1959.
    Ornstein,Norman J., Vital Statistics on Congress,1987-1988 , Washington:Congressional Quarterly,1987.
    Palombar, La Joseph and Weiner, Myron, Partie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0.
    Ranney,Austin , Pathways to Parliament , Madison, Wisconsi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65.
    Ranney,Austin , Candidate Selection , in David Bulter, Howard R.Penniman,and Austin Ranney, Democracy at the Poll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1981.
    Ranney,Austin, The Doctrine of Responsible Party Government , Urbane: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54 .
    Ranney ,Austin and Kendall ,Willmoore, Democracy and The American Party System , New York: Brasil Blackwell,1956.
    Sartori,Giovanni,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
    Schattschneider,E.E., Party Government , New York: Holt Ringht And Winston, 1960.
    Schumpeter,Joeseph A.,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 New York:Harper & Row, 1950.
    Smith,F.E. and Goodman,William, The Two-Party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 London:Harper & Brothers,1903.
    Sorensen,Georg , Democracy and Democratization:Process and Prospects in a Changing World , New York:Oxford Press,1993.
    Wilbur,C.Martin, 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 1920~1923 ,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William,Crotty, Priesidental Primaries and Nominations , Washington, D.C.:C Q Press,1985.
    Wilson,James Q., Political Organization , New York:Basic Books,1973.
    Winckler,Edwin, National, Regional and Local Politics ,in Ahern ,Emily and Gates, Hill, The Anthropology of Taiwanese Society,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