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麗娟
Huang, Li-Chuan
論文名稱: 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歷程之研究
The Study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指導教授: 許瀛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9
中文關鍵詞: 印刷史圖文傳播史科技史
英文關鍵詞: printing history, history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histor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0下載:6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描述、探討、分析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歷程及未來發展趨勢,藉由文獻的蒐集、整理、歸納、詮釋,除回顧過去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歷程,冀望能留下本土的記錄,並探討圖文傳播產業未來發展機會與趨勢,提出未來發展方向的建議。
    為達到研究目的,本論文採歷史研究法(Historical Method)進行研究,以時間的先後順序來探討圖文傳播科技發展歷程。經由收集相關研究、政府出版品、主計處統計資料、產業調查報告、實地訪查及專家訪問方式進行;其次,針對圖文傳播產業發展現況及未來發展的議題,進行專家訪談,收集目前產業界及學術界專家學者的意見。依照歷史研究法之步驟,蒐集、調查、綜合、詮釋文獻資料,次第進行、整理分析以得到最後結論。
    本研究結果發現:
    1. 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歷程,在光復前之印製流程以手工或手搖機械為主;光復後自動化機械逐漸取代人力,朝更經濟、快速、高品質的目標發展。
    2. 目前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因為受到產業發展所遭遇到的困境如:市場太小、市場萎縮;設備過剩、同業惡性競爭;政府政策未重視;人才培育問題等,間接影響圖文傳播科技的應用與發展。
    3. 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趨勢受到產業經營趨勢、技術發展趨勢、產品市場趨勢等的影響。
    4. 未來台灣圖文傳播產業發展契機應在於外銷市場上的突破。
    5. 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視奠定產學發展的需要,專業人才的培養、管理者新思維、政府政策的制定等因素所影響。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describe,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Graphic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early history and the future tendency by collecting, organiz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 The paper aims to keep the recor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Graphic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Some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Graphic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by investigating its potential and coming tendency.
    Historical method is adopte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is stud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Graphic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s discussed chronologically. The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by collecting the related research, government publications, national statistics (DGBAS), research paper from industry, field research, and interview with the experts. In addition, the issues of our interviews are abou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Graphic Communications and the future tendency. The experts are from both industry and academic circles.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 of historical method, we collect, investigate, integrate, and interpret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then analyze the results before the conclusion is mad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listed below,
    1. In the history of Taiwan’s Graphic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he printing procedure was by hand or hand machine before 1945, automatic machines gradually replaced manpower after that, with their quality keep improving to serve the requirement of economy and speed.
    2.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aiwan’s Graphic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s suffered from the problems which each industry will undergo, such as the market being small or shrinking, the surplus of the equipment, the vicious competition of the same trade, the negligence of government,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se factors indirectly affect the apply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3. The future tendency of Taiwan’s Graphic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s influenced by the trends of industry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of the product market.
    4.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Graphic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depends on its breakthrough in the foreign market.
    5.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Graphic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ll depends on the requirement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 the new thoughts of managers,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ies.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iii 目錄-------------------------------------------------iv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名詞界定----------------------------------------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六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歷史研究法---------------------------------------10 第二節 圖文傳播科技發展---------------------------------25 第三節 光復前台灣印刷科技發展-------------------------40 第四節 光復後台灣印刷科技發展-------------------------61 第五節 1995年以後圖文傳播科技發展-----------------------10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1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實施步驟-------------------------------127 第二節 研究方法----------------------------------------129 第三節 研究工具----------------------------------------131 第四章 研究分析---------------------------------------135 第一節 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的歷程------------------135 第二節 影響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發展的因素------------------146 第三節 台灣圖文傳播科技產業未來發展方向------------15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1 第一節 結論---------------------------------------------161 第二節 建議--------------------------------------------166 參考文獻-----------------------------------------------169 附錄--------------------------------------------------178

    一、中文書目
    王文科(民8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玉民(民8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
    王行恭(民88):台灣傳統版印。台北:漢光文化。
    中央印製廠(民90):中央印製廠六十年。台北:中央印製廠。
    中國印刷學會(民81):印刷學術活動專輯(79年~81年)。台北:中國印刷學會。
    中國印刷學會(民81):中國印刷學會簡介。印刷學術活動專輯,頁I-V。
    中國印刷學會(民82):財團法人印刷工業技術研究中心籌備經過總報告。台北:中國印刷學會。
    牛凱(民87):電子印前作業之風雲再起。台北:仕格企業。
    台灣元氣村-台灣世紀回味http://www.ylib.com/taiwan/hismain.asp,讀報歲月長,遠流博識網。
    台灣區印刷同業公會(民90年):九十年(2001)會員廠商產業調查分析報告。台北: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
    台灣傳播科技研討會(10)萬流歸宗看CIP4,JDF於印前作業的應用http://www.cgan.com/science/print/preprint/cip4.htm
    史梅岑(民75):中國印刷發展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石正中(民86):高傳真彩色印刷複製技術及其發展。印刷科技,第十四卷第一期,頁52-66。
    印刷工業技術研究中心(民90):財團法人印刷工業技術研究中心簡介。台北縣三重市:印研中心。
    印刷人(民90):動態&點滴,印刷人雜誌No144,90年11~12月,頁24。
    印刷產業網際網路資料庫系統:台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沿革
    http://www.tcpa88.org.tw/tcpa1000.htm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74):台灣傳統版畫源流特展。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主計處第四局第二科http://www.dgbas.gov.tw/census~n/two/CSN/c2/C221.HTM,台灣地區製造業普查結果摘要報告。
    施建矗:行憲回顧系列之二:解除黨禁、報禁,http://www.lulijen.idv.tw/800/89110302.htm,法奶日報。
    村上先(1906):南部台灣紳士錄(上、中、下)。株式會社台南新報社。
    沈文焯(民50):清代學者的書簡。文物,第10期1961年。
    宋光宇(民87):清末和日據初期台灣的鶩堂與善書。台灣文獻,第四十九卷第一期,頁1-19。
    李凌霄(民90):印刷科技發展趨勢,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九十年(2001)會員廠商產業分析報告,頁144-157,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
    李興才(民85):調整企業體質拓展印刷外銷。1996中華印刷科技年報,頁235-241。
    李興才、魏尚敬(89):新台灣印刷工業。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印刷傳播系。
    李興才(民91):台灣印刷工業的前途在大陸。2002中華印刷科技年報,頁297-300。
    呂進發(民83):台灣印刷工業概況。一九九四年兩岸印刷工業技術交流研討會議會後報告,頁14-17,中國印刷學會。
    辛廣偉(民89):台灣出版史。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武文祥(民83):訪台見聞‧感想‧建議。一九九四年兩岸印刷工業技術交流研討會議會後報告,頁62-88,中國印刷學會。
    林文龍(民88):台灣早期詩文作品編印述略。東海大學中文系:台灣古典文學與文獻。
    林品香(民70):我國歷代活字版印刷史研究。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林行健(民90):印刷設計概論。台北:視傳文化。
    林錦玲(民87):CTP(Computer-to-Plate)之發展現況及趨勢。印刷科技,第十四卷第四期,頁24-29。
    林漢章(民82):台灣第一印書館松雲軒。書卷,第四期,頁24-25。
    林漢章(民84):清代台灣出版概況。高雄市立美術館:台灣傳統版畫特展專輯,頁14-17。
    林耀聰(民86):圖文傳播科技發展回顧。中學工藝教育30卷2期,頁2-7。
    周文欽、高勳芳、王俊明(民86):研究方法。台北縣蘆洲市:空大。
    吳芝儀、李奉儒譯(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新店:桂冠圖書公司。
    吳昭明(民81):米街、花街、進士街、銀紙街。中國時報,1992,2,21。
    吳祖銘(民88):1930~1990年代的台灣活版印刷發展之研究。國家科學工藝博物館委託研究計畫,1999/1/1~1999/4/30。
    吳祖銘(民89):台灣石版印刷術的傳入與發展之研究。國家科學工藝博物館委託研究計畫,89-001。
    吳樹(民62):台郡松雲軒的版畫。台灣風物,第23卷第二期1973. 6,頁49。
    吳麗雯(民88):清末民初石版印刷術傳入中國之發展及其影響。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論文。
    胡幼慧 (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孫中山(民45):實業計畫。台北: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
    高千惠(民70):「中國圖書發展史」特展。故宮文物月刊,第十三卷第七期,頁78-85。
    高雄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 (民87):高印飛躍四十:慶祝本會創立四十週年紀念特刊。高雄市:高雄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民90):思想起台灣光復初期生活科技展。頁91。
    國府時代經濟http://www.fg.tp.edu.tw/~nancy/B7-2.htm,戰後台灣經濟發展的起始條件,台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
    財團法人印刷工業技術研究中心(民90):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九十年(2001)會員廠商產業調查分析報告。台北: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
    郭明德(民87):質化研究的探討與省思。教育研究,第六期,頁153-173。
    徐成坤(民90):凸版印刷之鉛字製作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
    許瀛鑑(民77):小學教科書統一印製之回顧,印刷年鑑,頁166-171,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
    許瀛鑑(民81):中國印刷學會與印刷學術出版之起源。印刷學術活動專輯,頁1-5,中國印刷學會。
    許瀛鑑(民83):台灣先民印刷拓荒概述(活版印刷術的引進台灣)。一九九四年兩岸印刷工業技術交流研討會議會後報告,頁18-22,中國印刷學會。
    許瀛鑑(民86):中國印刷史論叢。台北:中國印刷學會。
    許瀛鑑(民89):迎接二十一世紀台灣地區高職印刷科課程發展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9-2516-S-003-002。
    許瀛鑑、潘吉星(民91):印刷術對世界文明發展的探討。圖文傳播學報一卷一期,頁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報編輯委員會。
    湯加添(民77):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四十年輯要,印刷年鑑,頁30-38,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
    陳其陽(民77):照相凹版在國內的發展情形,印刷年鑑,頁216-219,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
    陳兆南(民81):台灣善書宣講初探。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本土歷史心理研究,頁21。
    陳定富(民87):我國印刷產業策略規劃,http://tim.nccu.edu.tw/student87/87359001/chenpeter/chapter/final.html
    陳政雄(民87):跨世紀圖文傳播方法的變革,台灣區印刷同業公會50週年紀念特刊,頁130-138。
    陳懋功(民68):三十年來台灣印刷工業之發展,印刷論集第一輯,頁8-14,中華學術院印刷工業研究所,1979年10月,台北市陽明山。
    連麗真譯(民86):商際網路Any Time打造Extranet。台北:跨世紀電子商務。
    葉至誠、葉立誠(民88):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黃友吉(民77):我國照相分色製版技術發展史,印刷年鑑,頁56-65,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
    黃明聰(民90):台灣印刷工業面臨科技演進之探討,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九十年(2001)會員廠商產業分析報告,頁174-181,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
    黃建銘(民87):網際網路應用系統發展。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50週年紀念特刊,頁290-295。
    黃惠雯、童琬芬、梁文蓁、林兆衛譯(民91):質性方法與研究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台北:韋伯文化事業。
    黃淵泉(民82):明清時代的台灣出版事業。書卷,第四期,頁13-18。
    張秀民(民77):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影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秀民、韓琦(民87):中國活字印刷史。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張錦郎、喬衍琯(民66):圖書印刷發展史論文集續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樹棟、龐多益、鄭如斯等(民87):中華印刷通史。台北市:財團法人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
    張紹勛(民83):中國印刷史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張紹勳(民90):研究方法。台北:滄海書局。
    愛克發印刷科技影像事業處http://www.agfahome.com.tw/publish-3.asp,e世代印刷科技-
    CIP4/JDF的最新發展
    董旭英、黃儀娟譯(民89):次級資料研究法。台北:弘智文化。
    楊永智(民84):台郡松雲軒版印圖書彙編,收入台灣傳統版畫特展,高雄市立美術館,1995.11,頁90-91。
    楊永智(民87a):一步一版印.道盡古早情。歷史文物第8卷第2期,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2,頁52-58。
    楊永智(民87b):台郡松雲軒滄桑史,收入台灣傳統版畫展專刊,鹿港凌漢出版社,1998.10.25,頁4-26。
    楊永智(民88):從台南德化堂珍藏的清代古書板談起。歷史文物,1999.10 NO.75,頁5-20。
    楊永智(民89):「臺郡松雲軒」出版事業論考。第七屆全國中國文學研究所論文研討會【宋往迎來─從千禧到千禧的多面向思考】。
    楊憲郎(民73):珂羅版製版技術。台北:五洲出版社。
    劉冰(民89):我的出版印刷半世紀。台北:橘子出版有限公司。
    劉懋君(民77):清代之活字,中央圖書館資料卷九十五,民77年7月,頁60。
    蔡勇 (民77):改進中小學教科書印製與配發芻議,印刷年鑑,頁164-165,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
    賴英澤(民73):基督教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南市:台灣教會公報社。
    潘元石(民81a):日據時期台灣版畫藝術發展概況,收入陳奇祿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5,頁79-94。
    潘元石(民81b):台灣傳統版畫的發展,收入台灣傳統版畫源流特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2.12,頁22-29。
    潘元石(民84):台灣傳統版畫的淵源。收入台灣傳統版畫特展,高雄市立美術館,頁8-13。
    潘吉星(民90):中國金屬活字印刷史。瀋陽市: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鄭聰興(民83):凹版印刷技術內涵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錢存訓(民81):中國書籍、紙墨及印刷史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錢存訓(民84):中國之科學與文明13:造紙及印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謝文(民79):現代絹印。台北:群梓出版社。
    謝顒丞、吳玉如(民89):無水平版光碟印刷。台北:亞太圖書。
    謝顒丞(民90):電腦直接製版Computer to Plate。台北:亞太圖書。
    簡後聰、林君成(民82):歷史編纂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魏尚敬(民87):台灣印刷工業在新世紀創就革命下的發展。印刷與設計雜誌,1998年7月出版之136期。
    魏尚敬(民89):台灣印刷技術進步。新台灣印刷工業,頁47。
    蕭耀輝(民75):平版印刷工學。台北:五洲出版社。
    羅福林、李興才(民76):印刷工業概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蘇精(民89):馬禮遜與中文印刷出版。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嚴文郁(民81):中國書籍簡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嚴長庚(民77):談台灣區印刷社團組織功能和成就,印刷年鑑,頁412-429,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
    權敬美(民82):中、韓兩國銅活字印刷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二、英文書目
    Alan B. & Robert G. B.(1999).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 SAGE.
    Bergsland (1997). Printing In A Digital World. New York:Delmar Publishers Inc. p1-26.
    Carli, D., D, M., (1991). High Fidelity Color Rendering and Reproduction, TAGA proceedings, p8-19.
    Domenico P.(1983). Lithography 200 years of art, history & technique ed. London: Bracken Books.
    Fowler, F. J.(1988). Survey research methods.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Frank J. R. & Richard M. R.(2001). The GATF Encyclopedia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s.
    Kipphan, H. (2001). Handbook of Print Media:Technologies and production methods. Berlin:Heidelberg.
    Miles M. B. & Huberman M. A.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 an expanded sourcebook. 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
    Nash, J. (1999). Networking Essentials MCSE Study Guide, Foster:IDG Books Worldwide. Inc.
    O’Rourke, J. (1997). The Complete Guide to Waterless Printing. Quantum Resources, Inc.
    Romano, Richard M., Romano Frank J., Oresick, Peter., Destree, Thomas M., Kendra, Erika L., & Romano, Robert J.(Eds.). (1998). The GATF Encyclopedia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s. Pittsburgh, PA:GATFPress. p186.
    Roth, J. (2002). “DIGITAL PRINTING:EMERGING MARKETS.” American Printer 2002 March p26-30.
    Seidman, I. E.(1991). Interviewing as qualitative research:A guide for researchers in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Stevenson, G. A.(1979). Graphic arts encyclopedia. New York McGraw-Hill.
    Tesch R.( 1990). Qualitative research : analysis types and software tools. New York : Falmer Press.
    Thomas M. D. (1994). The lithographers manual.9th ed. Pittsburgh, Pa. Graphic Arts Technical Foundation.
    Vruno, M. (1997, May). What’s Up with Waterless Web? Graphic Arts Monthly, 69 (5), p65-6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