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岱均
Chen, Tai-Chun
論文名稱: 影響國中學生民主價值因素之研究─以新北市國中學生為例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mocratic Valu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陳光輝
Chen, Kuang-Hu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2
中文關鍵詞: 民主價值新北市國中學生政治社會化
英文關鍵詞: Democratic competence, New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EL.023.2018.F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7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新北市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實施問卷調查法,目的是瞭解影響國中學生民主價值的因素,以及在這些因素之下的差異為何。研究者經由文獻回顧與探討找出背景變項:家庭背景中父母親教育程度、家庭物質條件、父母親教養模式、父母親對於公共事務的興趣與親子間討論時事的頻率;個人背景中性別與年級,以及學校背景中教師管教方式。本論文針對新北市國中十所學校進行問卷施測,發現影響國中學生民主價值的因素在平等權是「母親教育程度」、「父親對公共事務的興趣」與「教師在班級經營的管教方式」;在自由權是「父親對公共事務的興趣」、「年級」;在參政權是「父親教育程度」、「年級」會影響國中學生民主價值發展。
    關鍵字:民主價值、新北市、國中學生、政治社會化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mocratic values of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New Taipei City.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indicate that stuents’ democratic values are affected by grade, parent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interest in public affairs, and the way in which teachers discipline in clas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chools should equip students with democratic competence.
    Keywords: Democratic competence, New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民主價值之意涵---------------------------- 10 第二節 民主價值的相關研究------------------------ 14 第三節 政治社會化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2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8 第一節 研究假設與架構---------------------------- 2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2 第三節 研究程序---------------------------------- 3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7 第四章 資料處理與分析---------------------------- 48 第一節 家庭背景之統計分析------------------------ 49 第二節 民主價值之統計分析------------------------ 58 第三節 影響國中學生民主價值之建構與分析---------- 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8 第一節 結論-------------------------------------- 78 第二節 建議-------------------------------------- 80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82 貳、英文部分------------------------------------- 92 附錄 附錄一 國中學生民主價值問卷調查(預試問卷)----- 95 附錄二 國中學生民主價值問卷調查(正式問卷)----- 99

    一、中文部分
    王中天(2010)。獨立選民的類型及其投票行為:台灣2008年總統選舉的觀察。選舉研究,17(2),35-69。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俊明(2015)。論文的研究、統計與測驗方法。臺北:師大書苑。
    王開府(1987)。道德教育與民主理想─由杜威之有關思想談起。師大學報,32,21-25。
    王靖興、孫天龍(2005)。臺灣民眾民主政治評價影響因素之分析。臺灣民主季刊,2(3),55-79。
    白之衡(2016)。研究指出:男孩家中的藏書量,與成年後的經濟成就呈現正相關。2017年12月14日取自https://news.readmoo.com/2016/06/08/boys-books-and-earnings-as-adult/
    朱瑞玲(1986)。青少年心目中的父母教養方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16,591-628。
    朱雲漢(2017)。反思臺灣民主發展的困境—從特殊性到普遍性分析。2017年10月6日取自http://www.storm.mg/article/336898
    江澄祥(2008)。民主的真諦─人人平等,包括學生。2017年11月7日取自http://web.thu.edu.tw/thching/www/da16.htm
    行政院(2014)。性別平等會─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2018年6月20日取自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International_Node0.aspx?s=rmeBlhj1Y%2B3hgHVLdJ3%2FLA%3D%3D
    余振(1999)。澳門人的民主價值取向--對澳門民主政治發展的啟示。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2017年11月18日取自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4/4b/97.html
    吳明隆(2011)。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三版)。臺北:易習圖書。
    吳明峰(2007)。國中生家庭機制與民主價值之關連性研究─以台北市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臺北市。
    吳重禮(2015)。經濟發展VS.環境保護:台灣民眾「後物質主義價值」的城鄉差距。南華社會科學論叢,1,35-62。
    吳根明、張乃勻(2016)。屏東縣高中生政治知識與政治態度之研究。變遷與整併:南台灣的發展危機、轉型與重生(261-286頁)。曾光正,林育諄(主編)。屏東:國立屏東大學。
    汪明生(2012)。公共價值與跨域治理。臺北:智勝文化。
    呂仁傑(2012)。新北市高中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從學校與家庭學習歷程分析。2017年11月16日取自https://nccur.lib.nccu.edu.tw/retrieve/82239/100801.pdf
    呂玉瑕、周玉慧(2015)。二十一世紀臺灣青少年性別角色態度之形成與變遷。臺灣社會學刊,58,95-155。
    李清榮(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領導類型、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李文富(2013)。從大學的發展趨勢探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普通高中階段的課程改革。高等教育出版,8(2), 53-75。
    林天祐、王博弘(2004)。教育政治學。臺北:心理。
    林生傳 (2000)。教育社會學。臺北:巨流。
    林妙珊(2016)。城鄉教育差異的原因、現況與影響。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6,5(2),7-9。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五南。
    林嘉誠(1989)。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臺北:商務。
    易君博(1993)。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第五版)。臺北:五南。
    周文凱(2015)。臺中市教師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認知與人權環境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臺中市。
    周新富(2008)。社會階級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家庭資源為分析架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8(1),1-43。
    周碧娥(2006)。人權、性別與民主化:女性公民權與台灣政治民主化。陳瑤華(主持人)。第二屆人權學術論文研討會---多元文化與人權之對話。東吳大學。
    胡佛(1982)。有權與無權政治價值取向的探討。楊國樞、文崇一(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381-416頁)。臺北:中研院民族所。
    胡佛(1998)。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二):政治文化與政治生活。臺北:三民。
    胡佛、陳德禹、朱志宏(1978)。權力的價值取向:概念架構的建構與評估。社會科學論叢,27,3-28。
    胡傑揚(2015)。桃園市國中學生公民參與態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臺北市。
    姜添輝(2002)。資本社會中的社會流動與學校體系-批判教育社會學的分析。臺北:高點。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侯辰穎(2012)。城鄉差距對國小自然科學教學之影響性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新竹市。
    侯美秀(2005)。我國民眾民主價值取向影響因素之分析與比較:以社會人口特徵與政治態度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嘉義縣。
    柯君潔(2016)。政治社會化對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影響-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臺南市。
    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民主的原則─教育與民主。2017年10月11日取自https://web-archive-2017.ait.org.tw/infousa/zhtw/PUBS/PrinciplesDemocracy/education.htm
    高泉金(1985)。我國中學生民主價值取向十年來之變遷(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臺北市。
    袁頌西、陳德禹(1988)。臺灣地區民眾的政治文化:系統結構的權力價值取向。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20),299-326。
    徐火炎(1992)。民主轉型過程中政黨的重組:臺灣地區選民的民主價值取向、政黨偏好與黨派投票改變之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5(1),213-263。
    徐安立(2013)。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自尊高低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臺中市。
    莊文忠(2010)。台灣民眾公民意識的變化:2008年政權二次輸替前後的比較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2(2),201-246。
    孫旻儀、蔡明學(2007)。社經地位和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後設分析。國教學報,199-222。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2017)。103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核定統計專冊。2017年03月28日取自https://www.fia.gov.tw/News_Content.aspx?n=7769B1BD01306B45&sms=BD450CA810662F3D&s=DF97B7B3AB0BA95F
    教育部(1997)。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2017年12月8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455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小組(2006)。各級學校友善校園人權環境指標及評估量表。2017年12月8日取自http://ws.moe.edu.tw/001/Upload/1/relfile/7015/14219/84c5e8d3-b035-4cea-ac34-4a2c42b89183.pdf
    教育部公民核心能力推廣計畫辦公室(2012)。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畫推動介紹。林秀娟(主持人),計畫期中報告分享會暨徵件說明會。公民素養陶塑子計畫,成功大學。
    教育部(2014a)。教師法。2017年10月6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40
    教育部(2014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17年11月16日取自http://12cur.naer.edu.tw/upload/files/96d4d3040b01f58da73f0a79755ce8c1.pdf
    教育部統計處(2016)。104學年度各級教育現況與變化趨勢分析。2017年10月13日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ebook/Education_Statistics/105/105edu_analysis.pdf
    國家教育研究院。ICCS簡介。2017年10月6日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1-1000-1272.php?Lang=zh-tw
    國家教育研究院。中華民國教育年報電子書104年版。2017年11月16日取自http://www.naer.edu.tw/files/11-1000-1310.php?Lang=zh-tw
    盛治仁(2003)。台灣民眾民主價值及政治信任感研究—政黨輪替前後的比較。選舉研究,10(1),115-169。
    盛治仁(2005)。用調查研究法測量受訪者價值的限制-以台灣民眾民主價值題目為例。東吳政治學報,20,47-81。
    張玉茹(1996)。國民中學導師領導型態與學生學業成就相關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27,158-181。
    張芳全(2008)。數學成就的城鄉差距探討:以TIMSS為例。國民教育,48(6),22-29。
    張雅卿(2009)。國小英語教學城鄉差距之研究: 以新竹地區為例。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9,183-212。
    張佑宗(2011)。選舉結果、政治學習與民主支持—兩次政黨輪替後台灣公民在民主態度與價值的變遷。臺灣民主季刊,8(2),99-137。
    康慧先(2014)。臺灣八年級學生的民主與公民素養態度及其相關因素:ICCS 2009資料庫的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臺北市。
    梁雙蓮、顧燕翎(1995)。政治參與─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觀察。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94-143頁)。台北:時報。
    陳文俊(1993)。政治社會化與台灣政治民主化─大(專)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價值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
    陳文俊(1998)。臺灣地區學生的政治文化:中、大學生的政治價值與臺灣民主化前景。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1(3),23-60。
    陳正昌(1993)。國民教育與民主教育。現代教育,32,60-73。
    陳光輝(2010)。民主經驗與民主價值─兩個世代台灣大學生之比較。臺灣民主季刊,7(4),1-45。
    陳光輝(2016)。政治社會化研究的主要議題與在台灣的發展。傳承與創新:政大政治學系與台灣政治學的發展(301-327頁)。楊婉瑩(主編)。臺北:至大。
    陳奎熹(1982)。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
    陳陸輝(2003)。政治信任、施政表現與民眾對台灣民主的展望。台灣政治學刊,7(2),149-188。
    陳敏瑜(2007)。國中教師管教信念、管教目標與管教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陳義彥(1978)。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陳義彥(1991)。我國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十五年來政治價值與態度之變遷。臺北: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陳義彥(1993)。選民的民主價值取向及其投票行為。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從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探討。臺北:行政院國科會。
    陳義彥、陳陸輝(2004)。台灣大學生政治定向的持續與變遷。東吳政治學報,18,1-39。
    陳義明(2005)。學校經營管理與領導。臺北:心理。
    陳麗如(2005)。父母對子女學習的影響─家庭資源之探討。教育與社會研究,9,121-152。
    陳麗珠(2006)。從公平性邁向適足性:我國國民教育資源分配政策的現況與展望。教育政策論壇,9(4),101-117。
    許修龍(2007)。家庭社經地位、教育資源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國中三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市。
    許誌庭(2000)。國小教師對文化再製現象的知覺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傅曉芬(2002)。台灣地區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家庭與學童的政治學習(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高雄市。
    葉永文(2003)。民主意識形成之分析—以台灣日據時期為例。淡江人文社會學刊,16,49-76。
    葉高華(2008)。走鋼索的民主。2017年11月16日取自https://mapstalk.blogspot.tw/2008/11/blog-post_14.html
    彭芸(2007)。我國民眾媒體內容偏好與其政治態度之關連性研究。選舉研究,14(1),85-117。
    彭懷恩(1996)。社會學概論。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曾智豐(2013)。家長社經背景對子女教養行為的影響-以個人價值觀與教育目的認知為中介變項。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1,85-118。
    游清鑫(2014)。2008年「政黨、公民與社民主價值」。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2017年12月8日取自https://srda.sinica.edu.tw。
    游清鑫、蕭怡靖(2007)。以新選民的政治態度論台灣民主政治的未來。臺灣民主季刊,4(3),1-42。
    詹長皓(1987)。中華民國大學生民主價值取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詹秀雯、張芳全(2014)。影響國中生學習成就因素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8(1),49-76。
    黃紀、劉義周、陳陸輝(2013)。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緣起、設計與發展。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方法論之回顧與前瞻(1-54頁)。黃紀(主編)。臺北:五南。
    黃信豪(2011)。民主態度的類型:台灣民眾二次政黨輪替後的分析。選舉研究,18(1),1-34。
    黃信豪(2016)。大眾民主認知與政治學習—不同政治體制的比較分析。臺灣民主季刊,13(3),1-44。
    黃秀端(1997)。政治文化:過去、現在與未來。東吳政治學報,8,47-85。
    黃秀端(1998)。我國大學生對政治權利態度之分析。東吳政治學報,9,171-202。
    黃秀端、趙湘瓊(1996)。台灣婦女近十年來政治態度的變遷—1983-1992。問題與研究,35(10),71-95。
    黃敏雄(2015)。學生數學表現的城鄉差距。教育研究集刊,61(4),33-61。
    甄曉蘭(2007)。偏遠國中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與相關教育政策初探。教育研究集刊,53(3),1-35。
    楊仲鏞(1999)。學校政治社會化之探討。2017年10月6日取自https://ppt.cc/fJYIOx
    楊國賜(1983)。如何加強民主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明日的公民教育(619-639頁)。臺北:幼獅。
    楊賀凱(2009)。父母社經地位對父母管教價值與方式的影響-檢證Kohn的理論在臺東國中生父母之適用性。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2),145-180。
    蔡佳泓(2006)。初探影響台灣2004年公民投票參與的因素。公民權─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八次)研討會(單印本),1-21。臺北:中央研究院。
    蔡佳泓(2009)台灣民眾的民主評價:以2004年為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社會科學論叢,3(1),151-184。
    蔡明學、劉秀曦、劉欣宜、張雅屏(2013)。期末報告:以多群組結構方程式探究家庭社經地位、親子互動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學生學習本位之學校效能子計畫二(研究計劃編號NAER-101-24-C-1-03-00-1-12)。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蔡翰征(2012)。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背景與數學科學習成就表現之關聯性探討。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54。2017年12月8日取自http://fm.naer.edu.tw/index.php?edm_no=54&content_no=1518
    廖添富、王錦雀(2000)。從民主教育觀點談「社會學習領域」統整課程之設計理念,公民訓育學報,9,35-62。
    劉軍寧(譯)(1994)。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原作者:Huntington, S. P.)。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1)
    劉美慧、董秀蘭(2009)。我國公民教育革新之反思─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之研究與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7,145-162。
    劉素倫、林清文(2007)。國中教師班級經營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29(1),1-24。
    鄭宏文(2011)。政治社會化媒介對政治態度的影響:以我國大學生民主價值取向為例。復興崗學報,101,67-96。
    潘慧玲(1997)。家庭生活與兒童人格發展。兒童人格的建構(97-106頁)。瞿立鶴(主編)。臺北:人格建構工程學研究基金會。
    黎家維(2017)。兩項國際民主自由評比給我們的警訊。2017年10月6日取自http://www.storm.mg/article/224264
    鍾勤昌(2010)。原住民國中生民主價值觀之研究-家庭及學校社會化之觀察視角(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臺北市。
    謝春菊(2013)。造成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成就城鄉差距之因果機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戴麗芬(1989)。父母社經地位、管教方式對子女工作價值觀念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臺北市。
    蕭婌琪(2013)。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與民主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屏東縣。

    二、英文部分
    Almond, G. A., & Verba, S. (1963). The Civic Culture.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martya S. (1990). Democracy as a Universal Value. Journal of Democracy, 10(3), 3-17.
    Barni, D., Ranieri, S., Donato, S., Tagliabue, S., & Scabini, E. (2017). Personal and Family Sources of Parents’ Socialization Values: A Multilevel Study. Avances en Psicología Latinoamericana, 35(1), 9-22.
    Bourdieu, P. (1986).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Richardson, J., (Ed.),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pp. 241-258).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Dalton, T. H. (1988). The Challenge of Curriculum Innov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Dalton, R. J. (1999). Political Support in Advanced Industrial Democracies. In Critical Citizens: Global Support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ed. Pippa Norri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ewey, J. (1966). Dema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Diamond, L. (1996). Is The Third Wave Over?. Journal of Democracy, 7(3):20-37.
    Diamond, L. (2008). The Spirit of Democracy: The Struggle to Build Free Societ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New York: Times Books.
    Easton, D. & Dennis, J. (1969). 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macy. New York: McGraw-Hill.
    Flanders, N. A. (1960). Teacher influence, pupil attitudes and achievement.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Freeman, H. E.,& Showel M. (1953). The Role of the Family in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7(1), 97-101.
    Getzeles, J. W. & Thelen, H. A. (1972).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the classroom. Group As a Social System. In A.Morrison,et al.(eds).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eaching. Harmondsworth: Penguin.
    Homana, G., Barber, C., & Torney-Purta, J. (2006). Assessing School Citizenship Education Climate: Implications for the Social Studies. Center for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on Civic Learning and Engagement (CIRCL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Huntington, S. P.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Hyman, H. H. (195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Jennings, M. K., & Richard G. N. (1974). Political Character of Adolescence: The Influence of Families and School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1–36.
    Kohlberg, L. (1969). Stage and sequence: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approach to socialization. In Goslin, D. A. (Ed.). Handbook of socializ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pp. 347-480). Chicago: Rand McNally.
    Kohn, M. L. (1969). Class and Conformity: A Study in Vvalues. Homewood, IL: Dorsey Press.
    Langton, K. P.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nz, J. J., & Stepan, A. C. (1996). Problems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and Consolidation: Southern Europe, South America, and Post-Communist Europe.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Maxwell, T. W., & Thomas, A. R. (1991). School Climate and School Cultur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9(2), 72-82.
    Rokeach, M. J. (1968)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Within Value-Attitude System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4, 13-22.
    Schedler, A., & Sarsfield, R. (2007). Democrats with Adjectives: Linking Direct and Indirect Measures of Democratic Support.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46(5), 37-59.
    Schaefer, R. T., & Lamm, R. P. (1995). Sociology(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en, A. (1999) Development as Freedo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heinkopf, K. G. (1973). Family communication patterns and 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Journalism Quarterly, 50(1), 24-30.
    Schulz, W., Ainley, J., Fraillon, J., Losito, B., Agrusti, G., & Friedman, T. (2017). Becoming Citizens in a Changing World. Amsterdam: IEA
    United Nations (2012). Resolution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on Education for Democrac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n.org/en/sections/issues-depth/democracy/index.html
    Van Houtte, M. (2005). Climate or Culture? A Plea for Conceptual Clarity in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6(1), 71-8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