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裕仁
Yu-Jen Chen
論文名稱: 休閒服務系統對高齡者休閒參與之影響-以臺北市為例
The Research of the Leisure Service Systems for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Elders in Taipei
指導教授: 李晶
Li, 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5
中文關鍵詞: 休閒服務高齡者休閒參與
英文關鍵詞: leisure services, elders, leisure particip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4下載:3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了提升高齡者健康與優質的生活品質,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臺北市休閒服務系統現況對高齡者休閒參與的影響。本研究配合國科會計畫「NSC96-2413-H-003-
    028-智慧型生活環境科技對高齡者休閒活動參與影響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對臺北市65歲以上高齡者進行調查,以叢集抽樣法進行抽樣。調查時間從2008年3月至4月,有效樣本430份,所得資料經分析後,得到以下結果有:1.台北市各休閒服務系統資源數量並非均質分佈。2.高齡者以女性居多,平均年齡約74歲,有超過7成4的高齡者皆有國中以上學歷,且多為已婚與配偶家人同住,退休前職業以家管比例最高。3.高齡者每周平均休閒總時間約57小時,休閒次數約24次,且都以在家進行休閒的總時間與次數比例最高,而在平均持續時間上,周末搭乘交通工具從事休閒活動花費3.58小時最長。高齡者在家以進行靜態性休閒為主,走路能到範圍內以低強度體能性休閒為主,搭乘交通工具參與休閒活動上,以知識性、康樂性與體能性休閒為主。4.高齡者個人背景變項集群結果對「走路進行休閒活動」的總時間、次數與平均持續時間有顯著差異。5.休閒服務系統對「走路進行休閒活動」與「搭乘交通工具進行休閒活動」的總時間、次數與平均持續時間有顯著差異。本研究建議政府相關單位可提供休閒巡迴車、增加休閒服務安全性、提升社區休閒服務內容與豐富休閒服務深度,以營造完整休閒服務系統增加高齡者休閒參與意願。另一方面,高齡者可在平日多從事低強度的社區休閒服務,到了假日則多從事遠距離的區域型休閒服務以豐富其生活。

    To provide elders healthy environment and quality lif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reveal how leisure service systems affect the elders in leisure participation. By the NSC96-2413-H-003-028 of the proposal of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the study use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to conduct face-to-face interviews. The period of data collection was from March to April in 2008. The study collected 430 subjects of elders in Taipei. The results were:1. The resources of leisure service systems resources in six chosen areas in Taipei were different. 2. Most of the elders were female, the average age was 74. 74 percent of them have the education degree of junior high school or above. Most of them were married and lived with family. Most of the elders were housewives before they retired. 3. In a week, the subjects spent 57 hours on leisure. They participated in leisure activities for 24 times every week. The subjects always participated in leisure activities at home. In the weekend, the subjects could spend 3.58 hours on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activities by using transportation. The subjects always participated in undisturbed leisure at home, and they walked to do the physical fitness around the neighborhoods. The subjects would participate in some leisure courses, recreational activites, and physical fitness by using transportation. 4. The conclusion of two-stage clustering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the elder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otal time, frequency, and length of time on walking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activities. 5. Leisure service system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not only walking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activities but also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activities by using transportation. In order to build a friendly leisure environment, the authorities should offer dial a ride for a specific person to increase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activities, and they should offer the exposition to remind the elders. The authorities should establish high quality leisure facilities to increase the leisure demand for elders. Besides, the elders could raise the desire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fitness around the neighborhoods, and the elders could participate in leisure activities with families by using transfortation in the weekend.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六節 操作型定義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中地理論 6 第二節 休閒服務系統 8 第三節 高齡者休閒參與 28 第四節 高齡者休閒參與影響因素之相關研究 3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8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2 第四節 資料處理方式 47 第肆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49 第一節 休閒服務系統現況 49 第二節 高齡者樣本現況 61 第三節 高齡者休閒參與現況 68 第四節 高齡者背景變項對休閒參與之影響 81 第五節 休閒服務系統對高齡者休閒參與之影響 8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結論 95 第二節 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3 表 次 表2-1 公立的、非營利組織以及商業遊憩之比較與對照研究 8 表2-2 美國社區休閒服務提供與管理發展過程 17 表2-3 美國國家遊憩協會建議之遊憩設施標準 18 表2-4 休閒活動類型分類摘要表 35 表3-1 臺北市各行政區65歲高齡者人口摘要表 42 表3-2 問卷發放樣本數 43 表3-3 高齡者背景變項表 45 表4-1-1 臺北市社區型休閒服務數量摘要表 50 表4-1-2 臺北市都市計畫土地面積分區使用摘要表 51 表4-1-3 臺北市商業場所摘要表 53 表4-1-4 臺北市區域型公共設施摘要表 56 表4-1-5 休閒服務系統實際數量與平均數量之差距比較表 58 表4-2-1 臺北市高齡者性別比例表 61 表4-2-3 臺北市高齡者教育程度比例表 62 表4-2-4 臺北市高齡者婚姻狀況比例表 62 表4-2-5 臺北市高齡者退休前(目前)職業比例表 63 表4-2-6 臺北市高齡者居住狀況比例表 64 表4-2-7 高齡者居住樣區比例表 64 表4-2-8 高齡者背景變項集群分析表 66 表4-3-1 高齡者參與休閒時間分配表 70 表4-3-2 高齡者參與休閒次數分配表 72 表4-3-3 高齡者參與休閒平均持續時間分配表 75 表4-3-4 高齡者在家、走路與搭乘交通工具從事休閒活動次數表 79 表4-4-1 高齡者背景變項集群分組對休閒時間特性分析摘要表 82 表4-5-1 休閒服務系統對在家從事休閒時間特性分析摘要表 85 表4-5-2 休閒服務系統對走路從事休閒時間特性分析摘要表 89 表4-5-3 休閒服務系統對搭乘交通工具從事休閒時間特性分析摘要表 92 圖 次 圖2-2 雷特朋計畫 15 圖2-3 住家與設施區位關係圖 20 圖2-4 社區內休閒設施階層圖 24 圖3-1 研究架構圖 38 圖4-3-1 周間休閒參與時間圖 68 圖4-3-2 周末休閒參與時間圖 69 圖4-3-3 一周休閒參與時間圖 69 圖4-3-4 周間休閒參與次數圖 71 圖4-3-5 周末休閒參與次數圖 71 圖4-3-6 一周休閒參與次數圖 72 圖4-3-7 周間休閒持續時間圖 73 圖4-3-8 周末休閒持續時間圖 74 圖4-3-9 一周休閒持續時間圖 74 圖4-3-10 前三大項在家從事休閒活動圖 76 圖4-3-11 前三大項走路從事休閒活動圖 77 圖4-3-12 前三大項搭乘交通工具從事休閒活動圖 78

    內政部(1999)。社區發展工作綱要。2008年7月25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1A.asp?no=1D0050077&K1=活動中心
    內政部營建署(2006)。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2008年7月25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D0070012
    內政部社會司老人福利(2007)。老人福利與政策。2007年11月25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04/01.htm
    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2007)。人口年齡分配。2007年11月20日,取自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內政部社會司(2008)。臺灣地區社區建設與活動調查提要報告。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Survey/survey03.doc
    內政部社會司社區發展(2008)。社區發展綱要。2008年01月21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06/new06.htm
    水心蓓(2006)。公園休閒遊憩者對軟硬體設施使用滿意度研究~以大安森林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王濟昌(1987)。都市計劃學。臺北市:茂榮圖書有限公司。
    王素敏(1997)。老人的休閒滿意及其休閒教育取向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處(2000)。臺閩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臺北市:內政部統計處。
    行政院(2002)。終生學習法。2008年7月25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1A.asp?no=1H0080048&K1=社區大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社會教育法。2008年7月25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80001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2007)。訪視高雄市長青綜合服務中心致詞。2007年12月27日,取自http://www.ey.gov.tw/ct.asp?xItem=21921&ctNode=92&mp=1
    吳老德(2003)。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臺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
    李瑞金(1996)。高齡者社會參與需求-以臺北市為例。社會建設,95,7-19。
    李晶(譯)(2000)。休閒遊憩事業概論。臺北市:桂魯有限公司。(Kathleen A. Cordes, & Hilmi M. Ibrahim, 1999)
    李宗派(2003)。現代社會工作-一門助人之專業。臺北:合記圖書出版。
    李晶(2006)。退休者休閒認知程度與休閒參與特性之關係研究-以退休社區的退休者為例。中華民國大專院校95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
    林信男、林憲(1987)。老人精神醫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林欽榮(1999)。社區的出路-臺北市「社區設計」制度發展的出路。空間,119,25-48。
    林麗惠(2001)。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林麗惠(2006)。臺灣高齡者成功老化之研究。人口學刊,33,133-170。
    邱春鳳(1977)。臺灣地區鄰里關係的測定。社會建設,24,97-109。
    邱俊村(2002)。退休社區之老人休閒環境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臺中縣。
    侯錦雄(1998)。公園綠地規劃準則研究。臺北:內政部營建署。
    施教裕(1997)。社區參與的理論與實務。社會福利,129,2-8。
    施清發(1998)。老人的休閒參與程度與休閒體驗中自由感無聊感及休閒需求間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高雄市。
    洪美櫻(2001)。都市社區開收空間改善之研究-以臺北市民生、萬芳社區為例。未出版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臺北市。
    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臺北市:正中書局。
    涂淑芳(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高俊雄(1999)。臺灣地區居民休閒參與之研究-自由時間的觀點。臺北市:桂魯有限公司。
    國家圖書館(2001)。圖書館法。2008年7月25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10008
    張春興(1983)。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孝銘(1998)。論週休二日後社區休閒活動之規劃。國民體育季刊,27(3),31-37。
    張明輝(1999)。社區休閒活動推廣之探討。大專體育,45,151-157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1989)。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指標。臺北市。
    教育部(2004)。國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運動設施開放及管理辦法。2008年7月25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120027
    教育部(2007)。國民教育法。2008年7月25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70001
    教育部(2008a)。大學及其分校分部專科部設立變更停辦辦法。2008年7月25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H0030034
    教育部(2008b)。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2008年01月20日取自,http://ictwhitepaper.ice.ntnu.edu.tw/e107_files/downloads/1-k12equipment_standard.pdf
    莊淑芹(1995)。怎樣做個健康銀髮族。臺北市:宏文書局。
    莊智鈞(2005)。臺北都會區老年人健康知識與其休閒活動參與情形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許義雄(1980)。休閒的意義、內容及方法。體育學報,2,27-28。
    許坋妃(1997)。高齡者社會參與動機、參與行為及參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臺中市。
    陳宇嘉、吳美玲(1984)。臺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型態之檢討與研究。社區發展,27,77-87。
    陳畹蘭(1991)。臺灣地區休閒活動參與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嘉義縣。
    陳坤宏(2001)。空間結構-理論與方法論。明文書局。
    陳娟娟(2005)。高雄都會區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與生活滿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陶蕃瀛(1984)。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舒坤雲(2003)。臺灣地區老年人休閒活動之研究-以1996年臺灣老年人休閒活動調查結果作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臺北市。
    黃國彥、鍾思嘉(1985)。老人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7,119-143。
    黃郁宜(1994)。現代少年的休閒活動。學生輔導,35,88-93。
    黃心珍(1995)。嘉義市老年婦女的自我概念對其生活滿意度與參與學習意願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黃富順(1995)。銀髮生涯規劃。成人教育雙月刊,26,6-11。
    黃俊英(2000)。多變量分析。臺北市: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黃聿恒(2004)。臺灣地區中老年人與老年人休閒活動差異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所,臺中市。
    楊益銘(1997)。社區活動中心使用現況與功能轉型之研究-以鳳山市五甲國宅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經濟部(1999)。臺灣省零售市場管理規則。2008年7月25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D0080152
    經濟部中部辦公室(2002)。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2008年8月15日,取自經濟部中部辦公室http://www.cto.moea.gov.tw/one/Factor/degree_1/45.htm
    葉怡矜、吳崇旗、王偉琴、顏伽如、林禹良(譯)(2005)。休閒遊憩概論:探索生命中的休閒。臺北市:品度股份有限公司。(Geoffrey Godbey, 2003)
    廖淳森(1987)。鄰里單元觀念在臺灣都市社區規劃上應用之研究-以臺北市部分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劃研究所,臺中市。
    臺北市立圖書館(1991)。公共圖書館營運管理要點。2008年7月25日,取自http://www3.tpml.edu.tw/lib_guide/ho_find75_02.htm
    臺灣省政府社會處(1996)。臺灣省各社區活動中心設計建造及內部配置原則,社區發展法令暨解釋令彚編。
    臺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2002)。都市計劃法。2002月12月11日,取自http://www.tupc.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1fa06d3
    臺北市體育處(2007)。活動中心。2008年7月25日,取自臺北市運動健康休閒網http://tsh.tms.gov.tw/web/main.html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2007)。96年臺北市統計年報。2008年8月15日,取自臺北市政府主計處http://www.dbas.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5a1e1d2
    臺北市立圖書館(2008)。分館閱覽室一覽表。2008年7月25日,取自http://www.tpml.edu.tw/TaipeiPublicLibrary/index.php
    臺北市教育局(2008)。臺北市機關學校查詢系統。2008年7月24日,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lic.asp?SEL=10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2008)。銀髮族服務。2008年8月15日,取自臺北市政府社會局http://www.dosw.taipei.gov.tw/i/i0100.asp?l1_code=04
    臺北市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2008)。臺北市公園綠地之型態。2008年1月20日,取自http://pkl.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3794e04
    臺北市市場處(2008)。市場介紹。2008年8月15日,取自臺北市市場處http://www.tcma.gov.tw/
    臺北市都市發展局(2008)。全市發展概況。2008年7月25日,取自臺北市都市發展局http://www.udd.taipei.gov.tw/pages/detail.aspx?Node=5&Page=1480&Index=0
    臺北市議會(2008)。臺北市行政區劃及里鄰編組自治條例。2008年02月27日,取自http://web.tcc.gov.tw/
    趙冉(譯)(2000)。走向自由-休閒社會學新論。昆明市:雲南人民出版社。(John. R. Kelly, 1989)
    劉正文(2005)。規劃與休閒參與時間特性對在地老化的退休者退休後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歐金定(2000)。都市型社區小學之社會與空間計畫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建築系碩士班,臺北縣。
    歐家瑜(2000)。都市社區居民空間識覺形成之研究─以臺北市成功國宅婦女的活動空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臺北市。
    蔡漢賢(1980)。社區中心與文化中心。社區發展季刊,11,76-77。
    蔡宏進(1996)。社區原理。臺北市:三民書局。
    蔡長清、劉修祥、黃淑貞(2001)。退休老人休閒參與量及類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1,183-222。
    蔡文輝(2003)。老年社會學。臺北市:五南圖書。
    蔡蜜西(2003)。新竹地區居家老人時間運用與生活品質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縣。
    鄭凱仁(2001)。以新都市主義觀點進行住宅社區規劃之研究-以臺南都會公園特定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臺南市。
    薛益忠(2006)。都市地理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謝高橋(1994)。老人需求與老人福利措施。社區發展季刊,67,180-189。
    謝清秀(2004)。大專網球選手休閒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桃園縣。
    藍儀芳(2007)。以中地理論探討宜蘭地區城鄉階層之分佈。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臺北市。
    魏素芬(1996)。城鄉老人休閒活動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臺北市。
    羅素卿(2001)。老人休閒喜好及其影響因子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 (1996).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Lowa: Brown & Benchmark Publishers.
    Cordes, K. A., & Ibrahim, H. M. (1999). Applications in recreation & Leisure:For today and the future(2nd ed). WCB McGraw-Hill.
    De Grazia, S. (1961). Of time, work, and leisure. New York: Twentieth Century Fund.
    Development, 42(2), 123-142.
    Dunn AL, Marcus BH, Kampert JB, Garcia ME, Kohl HE, Blair SN. (1999) Comparison of lifestyle and structures 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 randomized trial. JAMA, 281, 327–334.
    Edginton C. R., Jordon D. J., DeGaaf D. G., & Edginton S. R.(1995). 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Dubuque, IA:Brown & Benchmark.
    Hawkins, B. A., Ekiund, S. J., Yang, J., Fly, A., Shier, N., Binkley, A.L., Lason, R.(1978).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ve Well Being of Older American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33,109-125.
    Iso-Ahola, S. E. (198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Iwoa: W. C. Brown Publishers.
    Long, B. C., & Haney, C. J.(1986). Enhanc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sedentary women:Information, locus of control, and attitudes.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8, 8-24.
    Nash, J. B. (1960). Philosophy of recreation and leisure. Dubuque, Iowa:William C. Brown Company Publishers.
    Neulinger. J. A. & Breit. H. C. (1969). Attitude dimensions of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 255-261.
    Peter Katz (1992). The New Urbanism-Toward an Architecture of Community. McGraw-Hill.
    Ragheb, M.G., & Griffith, C.A. (1982). The contribu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to life satisfaction of older pers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4), 295-306.
    Riddick, C. C., & Daniel, S.N (1984).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leisure activities and other factors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older wome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6(2), 136-148.
    Williams, M.(1986). Sport and Social Policy in Community Provision:the Leicester Experience. Institute of Leisure and Amenity Management.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