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愫禧
Su-Hsii Hsu
論文名稱: 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齡觀眾參與之研究
A Study in Elderly Participation in the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指導教授: 潘襎
Pan, F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高齡觀眾終身教育數位博物館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14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美術館為藝術社教機構,重視以「觀眾」為導向的全民參與時代趨勢, 1993年台灣在年齡滿65歲以上者達人口數7%,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2006年11月教育部在老年人口即將突破10%的前夕公佈《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本研究首先以國內三大美術館中的國立台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之業務主管,對於有關高齡觀眾的問卷調查;再以國立台灣美術館為例:探討一、參與服務的高齡志工;二、參與使用雕塑園區為休閒保健的早、晚運動團體之高齡者的焦點訪談與三、參與館內學習活動的高齡觀眾問卷調查,共計三類高齡者參與情形,主要觸及高齡觀眾心理、生理與對美術館整體環境參與的動機、需求、建議之探討,提出三點結論:一、國美館應積極成為高齡者社會藝術教育的表率二、國美館應重視高齡者分齡教育活動的設計三、國美館應落實《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規劃終身學習場域
    針對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齡者參與志工服務、館外雕塑園區的使用與館內學習活動等三類高齡者的研究與分析提出以下八項建議: 一、針對高齡者參與志工服務之建議
    (一) 國美館宜擴編高齡志工參與教育推廣的公關活動
    (二) 國美館行銷策略應重視高齡者的家庭觀眾與高齡者的團體參與 二、針對高齡者參與館外雕塑園區使用之建議
    (一) 改善由館外、停車場在進入館內的入口意象及遮蔽功能設計
    (二) 建築的玻璃櫥窗佈置與玻璃鋼骨建物作為夜間數位資訊播放設計
    (三) 館外園區摘種四季花卉、提供座椅和增加夜間照明的設施三、針對高齡者參與館內學習活動在軟體與硬體設施之建議
    (一)提供高齡者進入展場活動前的策展與藝術家背景多媒體解說空間
    (二) 服務台提供披毯、放大鏡、輪椅與電話導覽預約服務
    (三) 增設坐椅、放大標示說明、進出口動線規劃與廁所位置的標示設計

    ABSTRACT
    As the art and social education agency,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values the epochal trends of audience-oriented citizen participation. The population above 65 in Taiwan made up 7% of the total national population as of 1993 that ushered in an aging society. In the wake of the condition that the aging population in this nation would be over 10%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published “White Paper for Policy on Elder Education in the Wake of being Ushered in An Aging Society” in Nov. 2006. This research first conducted questionnaire surveys on business supervisors from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and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the top three museums of fine arts in Taiwan, about the issue of aging audiences; this research took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as the example to explore three issues concerning the condition of elders’ participation, i.e. aging volunteers’ participation in services, focal interviews from elders participating in groups of morning and evening sports for leisure and health care purpose at sculpture zone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aging audiences’ participation in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the museum, and further put forth three conclusions in view of the discussion on aging audiences’ motive and needs towar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in terms of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of the suggestion:
    1.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should act actively as a good model for elders in social and art education.
    2.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should value the design of different aged education activities for elders.
    3.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should put ” White Paper for Policy on Elder Education in the Wake of being Ushered in an Aging Society” into practice and set up planning for the lifelong learning zone.

    In terms of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elders’ participation in voluntary services organized by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he elders’ use of sculpture zone outside the museum and the in-museum learning activities, this research further put forth the following eight suggestions:
    1. Suggestion on elders’ participation in voluntary services:

    (1)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should expand the scale of PR activities of educational promotion participated by aging volunteers.

    (2) The marketing measures by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should value the group participation by the elder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2. Suggestion on eld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use of the sculpture zone of the museum:

    (1) Improve the design of image and cover function at the entrance in the outside museum and parking lot.

    (2) Put of layout of glass show window and glass and steel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into a design for the broadcasting of evening digital information.
    (3) Plant flowers in the garden as well as supplement the facilities of chairs and evening lighting outside the museum.
    3. Suggest on software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for in-museum learning activities participated by elders:

    (1) Offer space for multimedia illustrations on curatorial programs and artists’ background prior to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activities by the elders.

    (2) Reserved service of draping blanket magnifier, wheelchair and to be available in service desk.

    (3) Supplement the chairs, enlarge the sign illustrations, planning for entrance and exit circulation and design for the sign of restroom location.

    目 次 碩士論文上網授權書i 學位考試委員審定書ii 誌謝iii 中文摘要iv 英文摘要v 目次vii 表次ix 圖次xi 緒論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1 二、文獻探討4 三、研究方法與內容11 四、研究瓶頸與解決方法15 五、預期成果15 第一章 美術館教育與觀眾政策16 第一節 美術館教育的意義16 第二節 美術館觀眾結構與教育特質22 第三節 美術館展示教育與分齡教育活動28 小 結35 第二章 高齡學習特性與終身學習現況分析36 第一節 認識高齡者36 第二節 高齡者學習活動特性40 第三節 高齡者參與終身學習現況分析51 小 結61 第三章 國立台灣美術館與高齡者現況探討62 第一節 國立台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三館業務主 管問卷探討62 第二節 國立台灣美術館展覽與教育推廣活動探討72 第三節 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齡志工探討84 第四節國立台灣美術館雕塑、碑林園區高齡觀眾探討90 小 結96 第四章 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齡觀眾參與動機、需求與建議問卷分析97 第一節 美術館高齡觀眾參與問卷樣本資料分析98 第二節 美術館高齡觀眾參與因素樣本資料分析105 第三節 美術館高齡觀眾參與平均數檢定115 小 結121 結論與建議123 參考文獻128 附錄13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一)、專書
    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高齡社會與高齡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2004。
    王秀雄。《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台北市:史博館,1998。
    吳國淳。《理解與詮釋:觀眾與博物館學習研究》。台北市:史博館,2005。
    陳媛。《博物館四論》。台北市:國家,2002。
    黃光男。《美術館行政》。台北市:國家,1997。
    教育部。《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2006。
    黃富順。《成人教育導論》。台北:五南,2000。
    黃錦山。〈從高齡教育實施觀點談我國高齡教育的發展〉,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高齡社會與高齡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2004。
    張鐘汝、范明林著。《老人社會心理》。台北市:水牛,2002。
    項潔、陳雪華著。《數位博物館大觀園》。台北市:遠流,2003。
    張譽騰譯。《全球村中博物館的未來》。台北縣:稻鄉,民83。
    瑪莉安‧勃里馬特利。〈西方美術館的歷史,以及大都會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學習課程〉。《「當代美術館的角色功能與應用」國際學術研研討會論文集》。主辦單位:台北市立美術館,1994。
    漢寶德。〈西方美術館的歷史,以及大都會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學習課程〉。《「當代美術館的角色功能與應用」國際學術研研討會論文集》。主辦單位:台北市立美術館,1994。
    劉婉珍。《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南天書局,2002。
    劉欓河。《台灣省立美術館美術街與美術廣場使用之研究》。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1988。
    薛燕玲、劉建國、李淑珠、嚴雅美、蔡世蓉、王淑華、邱士華、林煥盛、黃貞燕等譯。並木誠士、米屋優、吉中充代、加藤哲弘、喜多村明里、原久子等編。《日本現代美術館學:來自日本美術館現場的聲音》。台北市:五觀,2003。
    羅美蘭。《美術館觀眾特質與美術鑑賞能力關係之研究》。台北市:北市美術館,1995。
    魏慧娟。《高齡學習方案企劃師訓練手冊─入門篇》。台北市:教育部,2007a付梓中。

    (二)、專論
    周明。《博物館典藏政策及其現代性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自然科學博物館,民95。
    陳水財。〈「揭開黑箱」-創作經驗學術研討會〉。《「揭開黑箱」-創作經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縣:台南女子技術學院,2004。
    黃益菁95年論文《博物館與老人潮初探─案例與訪談評析》
    張譽騰。〈博物館觀眾研究文獻的回顧與分析〉。于瑞珍主編。《2003年博物館觀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市:工博館,2003。
    翁慈憶96年論文《國立歷史博物館高齡者無障礙環境之各案研究》
    楊朝棟95年論文《高齡觀眾的博物館學習行為之研究─以奇美博物館為例》
    (三)、期刊
    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人口政策資料彙集》。95年(2006)年刊。
    李欣如、邱奕嵩。〈翁金珠深耕 打造文化台灣〉。《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2007/11/22。
    社教雙月刊。〈老人教育的推展與展望〉〈我國辦理老人教育現況之研究〉。(2006)十月號 NO.135
    黃光南等。《國內美術館型態資源調查評量計畫期中報告》。台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2004。
    鄭德輝〈老人美術教學與實務〉。黃淑貞總編輯。《曉明之星》39期(2007)。
    黃鈺琴〈國立台灣美術館美術教育現階段擁抱觀眾的策略-以國立台灣美術館的蛻變為例〉《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34期)學會簡訊/博物館簡訊》
    博物館學季刊。《劉和義譯,博物館教育的一些原則與課題》第一卷第三期(1987年7月)
    劉德祥。〈博物館觀眾研究:研究方法回顧〉。《博物館學季刊》21(1),(2007)。
    (四)、講義
    王秀雄。〈美術館教育研究:美術館教育專題研究報告〉。2007。
    黃才郎 口述。〈展覽策劃與推展專題研究:民眾參觀博物館行為〉。上課筆記。徐愫禧 2006/12/17紀錄。
    魏慧娟〈高齡教育方案規劃企劃師:培訓教學設計〉,培訓講義,頁4。《教育部96年度老人教育種子人才培訓及後續輔導計畫:高齡教育創意企劃》。指導單位:教育部,主辦: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中心、高齡者教育研究,2007。

    (五)、網站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網站:http://www.cam.org.tw/big5/resource2.htm
    「國際博物館管理委員會 2006台北年會及研討會」整理報導李律(2007/11/27瀏覽)
    台北市終身教育學習網網站:
    http://192.83.187.6/TaipeiPublicLibrary/download/eresource/tplpub_lifelong/0038/pdf/02.pdf (2007/12/16 瀏覽)
    台北市立美術館網站:http://www.tfam.gov.tw (2007/11/25瀏覽)
    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網站:
    http://www.192.83.186.202/theabs/site/browse title chinese . jsp (2007/1/2 瀏覽)
    吳明烈主持人。《我國成人終身學習的發展困境與改進策略之研究》。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委託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專案研究。www.ace.ncnu.edu.tw/data/ (2007/12/16 瀏覽)
    高雄市立美術館網站:http://www.kmfa.gov.tw/(2007/11/25瀏覽)
    國立台灣美術館網站:http://www.tmoa.gov.tw/ (2007/11/25瀏覽)
    教育部網站http:www.edu.tw電子佈告欄處或進入社會教育司查詢
    終身教育網站:http://3d.nioerar.edu.tw/2d/longlife/default.asp
    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網站:http://ed.arte.gov.tw/ShowBook.aspx?Id=1141

    二、英文部分
    George Hein, 1998,”Evidence for learning in the museum ” leaming in the museum,London:Routledge,pp.135-154.
    Hooper-Greenhill, Eilean , 1994, “A new communication model for museums”,The Educational Role of the Museum,London:Routledge,pp.17-24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