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宜秋
Li, Yi-Chiu
論文名稱: 七年級公民科社會單元案例建構與教學實踐之研究
Case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Seventh Grade Social Unit Citizens Branch
指導教授: 鄧毓浩
Teng, Yuh-Haw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6
中文關鍵詞: 七年級公民科社會單元案例教學法、案例建構、教學實踐案例建構、教學實踐教學實踐
英文關鍵詞: citizen seventh grade social division unit, case teaching method, ca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practic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發展七年級公民科社會單元的案例課程,以關心公共事務、社
    會團體組成為主題,透過實際事件改寫完成案例文本後,進行教學實踐;同時揀選多元文化教育中國際移工主題的現成案例進行教學,以分析、探討案例課程教學實踐結果。
    首先藉由文獻資料蒐集和閱讀建立案例教學立論基礎,再進行案例文本的
    撰寫,採用行動研究法對一所台北市公立七年級4 個班,共120 位的學生,進行為期3 週12 節課的正式教學和歷程修正。研究資料的蒐集有教室觀察記錄、教學省思札記、學習單、學生回饋單和學生訪談等,以質性研究的方式進行資料的整理、比對與分析,輔以描述統計的量化方式予以檢核,藉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研究者的教學的成效,作為案例教學課程的評估與調整依據。
    根據本研究課程實施的結果,歸納如下的結論:

    一、設計案例時,遭遇的困境及解決方法
    (一) 案例主題的決定,可以參考同科同年級老師的建議。
    (二) 案例文本完成後,可以使用案例檢核表進行檢視或給同年級其他未參與研究歷程的學生閱讀檢視。
    (三) 從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討論的情況,修正案例問題設計。
    (四) 與參與研究的班級導師討論分組名單。

    二、實踐案例時,遭遇的困境及解決方法
    (一) 可以使用獎勵制度鼓勵學生發言和提醒討論過於熱烈的音量。
    (二) 當學生的討論內容沒辦法衍伸時,就是修正研究問題的時候。
    (三) 適時向學生說明溝通和討論的技巧和方法,有助於提升學生討論的效能。
    (四) 注意討論氛圍的帶動和時間的掌控。

    三、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學習歷程與評價
    (一) 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溝通、討論和發表學習歷程有顯著提升的改變。
    (二) 學生對案例教學的評價
    1. 多數學生認為公民參與和國際移工的案例主題有助於相關課程的吸收。
    2. 多數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有助於案例主題內容的吸收。
    3. 多數學生表示喜歡使用案例教學的教法進行學習。
    4. 多數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比起傳統教學法更能讓學習成果印象深刻。半數的學生認為一學期可以實施3 次以上的案例教學。

    關鍵詞:七年級公民科社會單元、案例教學法、案例建構、教學實踐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civic Case seventh grade curriculum subjects social unit to care public affairs, community groups to form as the theme, through the completion of the case after the actual event rewritten text, teaching practice; while picking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international topics of migrant workers ready-made teaching cases to analyze, investigate cases Teaching Practice results.

    Firstl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ase teaching by collecting and reading the literature, and then write the text of the case, the use of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o a Taipei public seventh grade four classes, a total of 120 students, for a period of three weeks 12 lessons formal
    teaching and course corrections. Collect research data are classroom observations, teaching reflection notes, learning single, single student feedback and student interviews, etc., in a manner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o collate informatio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combined quantitative wa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o be seized nuclear, in order
    to understand student learning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researchers, as a case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adjustment basi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he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design of the case,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and solutions:
    (1)To decide the case subject, you can refer to the same family with grade teacher's recommendation.
    (2)Upon completion of the case of text, you can use the checklist were viewing the case to the same grade or other students not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reading view.
    (3) From the actual process of teaching students discussed the case design problems corrected.
    (4)The list of discussion groups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study class mentor.

    2.When the practice cases,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and solutions
    (1) You can use the reward system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speak and remind discuss too warmly volume.
    (2) When the student can not discuss the contents of an extension of time, when the study is to fix the problem.
    (3)Timely explain to students the skill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ion, help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discussion.
    (4)Note discuss climate control driven and time.

    3.The student learning process and evaluation In the case of teaching
    (1)In the case of teaching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discuss and publish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learning process has changed.
    (2)Evaluation of the case teaching of students:
    ○1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believe that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international migrant workers to help absorb the case of theme-related courses.
    ○2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believe that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helps to absorb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case.
    ○3 Most of the students said they liked using case teaching teachings learn.
    ○4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believe that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make learning outcomes more impressive. Half of the students that one semester can implement more than 3 times the Case Teaching.

    Keywords:citizen seventh grade social division unit, case teaching method, ca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practic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壹、研究背景…………………………………………………1 貳、研究動機…………………………………………………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10 壹、研究目的…………………………………………………10 貳、研究問題…………………………………………………10 第三節 名詞釋義………………………………………12 壹、七年級公民科社會單元…………………………………12 貳、案例教學法………………………………………………12 參、案例建構…………………………………………………12 肆、教學實踐…………………………………………………1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4 壹、研究範圍…………………………………………………14 貳、研究限制…………………………………………………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案例教學的意涵與發展現況…………………16 壹、案例教學法之意涵………………………………………16 貳、案例教學的發展現況……………………………………19 第二節 案例教學的立論基礎設………………………22 壹、案例教學法的心理學理論基礎…………………………22 貳、案例教學法的社會學理論基礎…………………………29 參、案例教學法的哲學理論基礎……………………………31 第三節 案例教學設計及其相關研究…………………35 壹、案例教學法的教學設計…………………………………35 貳、案例教學相關的實徵性研究……………………………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設計………………………………………59 壹、研究方法…………………………………………………59 貳、研究場域…………………………………………………60 參、研究參與者………………………………………………61 肆、七年級公民科社會單元教材內容分析…………………63 伍、案例教學教案設計………………………………………76 第二節 研究實施………………………………………79 壹、研究實施流程……………………………………………79 貳、資料蒐集來源……………………………………………82 參、資料處理與分析…………………………………………84 第四章 研究案例建構與實施之歷程 第一節 案例教學前的微案例教學經驗………………86 壹、微案例的建構歷程………………………………………86 貳、微案例教學實踐歷程記錄與省思………………………89 第二節 案例建構歷程…………………………………95 壹、自編案例的建構歷程……………………………………95 貳、現成案例的建構歷程…………………………………111 第三節 案例教學實踐歷程……………………………115 壹、自編案例教學過程記錄………………………………115 貳、現成案例教學過程記錄………………………………133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案例教學實踐歷程省思………………………143 壹、自編案例教學過程記錄與省思………………………143 貳、現成案例教學過程記錄與省思………………………157 第二節 學生回饋評價的整理與分析…………………168 壹、自編案例教學的回饋單………………………………168 貳、現成案例教學的回饋單………………………………176 第三節 研究者的沉澱與省思…………………………188 壹、經師-教學專業能力…………………………………188 貳、人師-班級經營能力…………………………………189 參、明師-持續修正和展望能力…………………………18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90 壹、研究者設計案例時,遭遇的困境及其解決方法………190 貳、研究者實踐案例時,遭遇的困境及其解決方法………192 參、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學習歷程以及評價……………193 第二節 建議……………………………………………196 壹、對於欲使用本案例的教學者之建議…………………196 貳、對於後續研究發展之建議……………………………197 參考文獻……………………………………………199 附錄…………………………………………………206 附錄一 「天使的翅膀」故事原文………………………………206 附錄二 「天使的翅膀」故事改寫………………………………209 附錄三 七年級公民科社會單元教學活動設計(公民參與) …212 附錄四 「公民1985 行動聯盟」故事改寫………………………216 附錄五 「公民1985 行動聯盟」故事補充-來自「公民1985 行動聯盟」抗議活動的檢討信………………………………217 附錄六 七年級公民科社會單元教學活動設計(公民參與)學習單…………………………………………………223 附錄七 七年級公民科社會單元教學活動設計(國際移工) …217 附錄八 七年級公民科社會單元教學活動設計(國際移工) 學習單………………………………………………230 附錄九 教室觀察記錄表………………………………………231 附錄十 教學省思札記…………………………………………233 附錄十一 學生對於課程與教學的回饋單……………………235

    壹、中文部分
    王麗雲(1999)。個案教學法之理論與實施。課程與教學季刊,2(3),117-134。
    王千倖(2000)。案例教學法。載於洪志成等(編),教學原理(223-240 頁)。高雄:麗文文化。
    王瑞壎(2002)。從符號互動論的觀點探討學校組織文化。台東師院學報,13(上),62-89。
    王金國(2002)。淺談教師行動研究。靜宜大學地方教育輔導通訊,6。
    王瑞邦(2013)。活化教學三部曲:從行動研究、專業學習社群到Lesson Study。新北市教育,7,26-30。
    王迺莉(2012)。多元文化替代性教學策略應用於國中公民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朱敬先(1997)。教學心理學。台北:五南。
    伍振鷟(1999)。教育哲學。台北:五南。
    江筱婷等撰(2014)。國民中學社會第二冊(一下社會篇)。台北:康軒。
    余凱成(1987)。管理個案學。中國大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汪履維(1995 )。在師資養成教育中應用「案例法」與「自傳法」的經驗。「師資培育的理論與實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吳清山、林天祐(2002)。案例教學法。教育資料與研究,46,91。
    吳青樺(2002)。案例教學法在教師專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之發展。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吳瓊洳(2005)。國民中學教室情境中的學生權力分析-社會學的觀點。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6(1),249-272。
    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35-54。
    吳家瑩(2011)。我對案例教學的體認及在花師教育學院推動的經過。載於國立東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編),案例教學與師資培育(1-5 頁)。台北:高等教育。
    李明振、宋乃慶(2006)。認知彈性理論指導下的高師數學建模教學。全國高師數學教育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李宜真(2013)。活化教學在歷史課堂中的理論與實踐。「因應實施12 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社會領域有效、活化教學與多元評量設計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寶山(譯)( 1989 )。民主主義與教育(原作者:J. Dewey)。臺北:五南。.
    林子雯(2003)。案例教學法融入幼保系師資培育課程之概念與運用。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11,127-135。
    林之婷(2008)。案例教學法應用在性別教育之教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林騰蛟(2013)。活化教學 讓學習更精彩。新北市教育,7,4。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俞懿嫻(2007)。道德教育與哲學。臺北:文景。
    胡映群(譯)(2007)。社會科學哲學(原作者:M. Hollis)。台北:學富文化。
    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高熏芳、蔡宜君(2001)。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之發展與運用。淡江人文社會
    學刊,7,265-305。
    高熏芳(2002)。師資培育:教學案例的發展與應用策略。台北:高等教育。
    夏曉鵑(2005)。全球化下台灣的移民/移工。載於瞿海源、張苙雲(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2005。台北,巨流。
    高博銓(2007)。案例教學法的理念與實施。國立編譯館館刊,35(4),85-92。
    高博銓(2015)。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2015 年4 月5 日取自網路: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wnK0X5ZBqm8SVJpZ21hWmt6OXc/edit。
    張靜嚳(1995)。何謂建構主義?。2015 年4 月5 日取自網路:
    http://www.dyjh.tc.edu.tw/~t02007/2.htm。
    張新仁(1995)。教學原理與策略。載於王家通(主編),教育導論。高雄,麗文。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美玉(1998)。建構取向的科學教室內師生互動實例。科學教育學刊,6(2),149-168。
    張民杰(1999)。案例教學法的發展沿革與啟示。高中教育,12,79-85。
    張民杰(2000)。案例教法的發展沿革及其對師資培育的啟示。「第一屆課程與教學論壇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張民杰(2001a)。案例教學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張民杰(2001b)。案例教學法之研究及其試用:以教育行政課程試用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民杰(2012)。台灣教育學術領域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7,1-36。
    張麗華(2002)。管理個案教學導論。臺北:華泰。
    張惠津(2002)。一個國小班級師生反省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數學科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
    張世忠(2003)。建構取向教學---數學與科學。台北:五南。
    張儷儀(2006)。案例教學法應用於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人權教育之行動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張芳全(2007)。一綱多本的問題與對策。教師天地,12,61-73。
    202
    張瓊方(2010)。從21 世紀關鍵能力淺談未來學校。2014 年11 月18 日取自網路:http://www.epark.org.tw/epark_page.php?id=20110107105211。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專案辦公室(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2014 年7 月30 日取自網路: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612。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5)。教室教學的春天~透過分組合作學習 創建學習共同體。2015 年3 月28 日取自網路:http://www.coop.ntue.edu.tw/index.php。
    國教署(2014)。國中活化教學列車系列報導17 一加一等於無限大 讓學生有效學習的公民課。2014 年6 月5 日取自網路: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088&Page=18515&wid=ddc91d2b-ace4
    -4e00-9531-fc7f63364719&Index=1
    許殷宏(1999)。師生互動策略之探究。中等教育,50(6), 62-80。
    郭實渝(2008)。教學建構主義的哲學基礎。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9(2),119-142。
    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
    陳嘉彌(1998)。現代實習輔導教師(師傅)之角色分析與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專業成長與實際(155-175 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惠邦 (1999)。教育情境中的行動研究:理論與實務經驗。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教育學研究方法論文集。高雄:麗文。
    陳美玉(2000)。師生合作反省教學在師資培育上運用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8(1),120-133。
    陳明和、郭靜芳(2004)。符號互動論與學校組織文化。屏東師院學報,20,65-104。
    陳惠馨(2007)。談「案例教學法」--以玻璃娃娃案為例,月旦法學,149,106-120。
    陳貞宇(2011)。從符號互動論觀點探討讀經教學對幼兒情緒能力的影響。幼兒
    教育研究,3,115-146 。
    曾欽德(2007)。案例教學法於健康與體育領域之應用。國教之友,58(4),57-73。
    曾敏慧(2010)。案例教學法應用在性別教育之教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黃秀香、謝文宜(2002)。案例教學法應用在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探討—以家庭暴力個案為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99,253-278。
    黃鳳俞(2009)。情境學習理論在教學上的啟示。北縣教育,69。
    董秀蘭(2007)案例教學法在國中階段多元文化教育的應用。中等教育,59(2),6-21。
    董秀蘭(2008)國中階段公民教育案例教學的研發與應用。案例教學法與公民教育論文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台北:師大書苑。
    馮朝霖(1996)。建構主義之哲學觀點與啟示,教育研究雙月刊,49。
    馮丰儀(2012)。案例教學法在大學專業倫理課程應用之探討-以教育行政倫理課程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8,1-30。
    熊祥林(1990)。管理個案研究(修正第五版)。香港:理明出版社。
    廖珮汝、阮惠霞(2008)。資訊科技融入創意教學初探。「2008 年數位科技與創新管理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華梵大學。
    廖尉淙(2009)。應用認知彈性理論於數位學習設計之研究-以經濟人概念為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數位學習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慧玲(1994)。角色取替的探討。教育研究所集刊,35,193-207。
    蔡清田(2002)。學校整體課程經營。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3)。課程政策決定。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7)。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新猷與敎務課程領導。台北:五南。
    蔡清田(2011)。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踐。T&D 飛訊,118。
    蔡美華(譯)(2003)。行動研究法(原作者:Mills G,E.)。台北:學富。
    謝水南(1975)。我國學童角色取替能力的發展。教育研究所集刊,18,24-82
    鍾蔚起(1989)。簡介符號互動論及其在教育上之應用。教育文粹,18,18。
    204
    薛雅明、徐玉瓊(2006)。影響案例式網路學習系統學習成效之研究。南大學報40(1),172-191。
    貳、英文部分
    Argyris,C.(1980)Some Limitations of the Case Method Experiences in a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ogram.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5(2), 291-298.
    Blumer, H. (1962)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Perspective and metho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odner.(1986)Constructivism: A Theory of Knowledg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63(10),873-878.
    Barnes, L.B., C.R. Christensen, & A.J. Hansen, eds.(1994). Teaching and the Case
    Method, 3d ed.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Cobb(1988)The Tension Between Theories of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Education psychologist, 23, 87-103
    Calderhead, J. (1989). Reflective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5(1),43-51.
    Case Methid Teaching.(2014 ,March)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Retrieved
    from http://hbsp.harvard.edu/product/casemethodteaching
    Dewey,J.(1933). How we think. Chicago: Henry Regnery.
    Dewey, J. (1944).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Flavell(. 1968)The development of role-tak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children. New
    York : Wiley
    Hudspeth and Knirk.(1989)
    Knirk, F.(1991). Case Materials: Research and Practic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 4(1), 73-81.
    205
    Lang. C. (1986), Case Method Teaching in the Community College. Newton,
    Massachusetts: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Laurence.(1994)
    Lynn, L. E. Jr.(1999). Teaching & learning with cases-a guidebook. Chappaqua, New
    York: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of Seven Bridges Press, LLC.
    Merseth, Katherine K(. 1994)Cases, Case Methods,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ducator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McNiff, J; Lomax, P. & Whitehead , J.(1996) 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London: Routledge.
    Pareek&Rao(1981)
    Selman(1980)
    Stiver(1991)
    Stolovitch,H., & E.J. Keeps.(1991). Selecting and Writing Case Studies for Improving
    Human Performance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 4(1), 43-54.
    Scherp, H. A. (1995). Why do certain teachers change their instructional patterns and
    What importance do the school leaders have in that change?
    Shulman, L. S.(2004)The wisdom of practice:Essays on teaching, learning, and learning
    to teach. S. Wilson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Inc
    Waller, W.(1967).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Wassermann, S. (1994). Introduction to case method teaching: a guide to the Galaxy.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Wright.(1996)Case-Based Instruction: Linking Theory to Practice. Steven Physical
    Educator, 53(4),190-97.
    Woods, P.(1980). Strategi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P.Woods(ed.). Teacher strategies
    (pp.18-33). London: Croom Helm.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