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渝涵
Yu-Han Hung
論文名稱: 不同自覺健康之高齡者對體適能管理系統需求差異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A study of the different demand of physical fitness management system among elders with varity self-perceived health status in Taipei
指導教授: 李晶
Li, 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論文頁數: 170
中文關鍵詞: 高齡者自覺健康狀態體適能管理系統
英文關鍵詞: Elder, Self-perceived Health Status, Physical Fitness Management Syste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2下載:4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人口結構持續老化的現象,使得高齡族群的健康照護與健康促進已經成為目前重要之議題,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討不同自覺健康之高齡者對體適能管理系統之需求,透過找出高齡者對體適能管理系統的各項需求,以期未來能有效地協助高齡者於健康體適能之提升及發展。本研究採用結構式問卷訪談法,參考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所佔全市比例,以叢集抽樣進行臺北市高齡者抽樣。調查期間為2008年3月至4月,有效樣本為430份,所得資料經分析後,研究結論為:1. 本次調查高齡者以女性居多,平均年齡為74歲,教育程度平均分布,多為已婚且與配偶家人同住,平均每月可自由支配的金額為20,059元,退休前職業多為公務人員及家管,休閒活動多以在家進行為主。2. 高齡者的自覺健康狀態分布於普通至 好之間。3. 高齡者對於體適能管理系統之需求程度偏向「普通」至「不重要」的程度,其中對於「檢測」階段及「健康檢查管理」的管理方法,需求程度為最高。4. 高齡者個人背景特性對高齡者自覺健康狀態無顯著差異。5. 高齡者個人背景特性年齡、教育程度、經濟狀況及休閒參與集群對體適能管理系統需求有顯著差異。6. 高齡者不同自覺健康狀態對體適能管理系統中「檢測」、「評估」、「診斷」、「個人自主管理」及「體適能指導員管理」有顯著差異。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可提供促進健康體適能相關單位在協助高齡者提昇體適能相關工作及運動訓練上之參考依據。

    The health promotion for the elder wa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aging socie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fine the different demand of physical fitness management system among elders with varity self-perceived health status in Taipei. The study use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to conduct face-to-face interview.The period of data collection has been from March to April in 2008. The study collected 430 subjects from elders in Taipei.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1.The most subjects were female, average age was 74, married, live with family, and ritred from public officials or homewives. 2. The self-perceived health status were above average. 3. The elders’ demand of physical fitness management system was between average and unimportant, and the two important demands of physical fitness management system were “examination” and “medical management”. 4. The elders’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s had no significance on the impact of self-perceived health status. 5 The ag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economic situation had a signifiacance on the impact of the demand of physical fitness management system. 6. The different self-perceived health status had a signifiacance on the impact of the demand of “examination”, “evaluation”, “diagnosis”, “personal management” and “fitness instructor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to suggest that health fitness promotion organization to help elder promote their health fitness and that related designers and industrial experts make fitting demand functions of physical fitness management system.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證書  i 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謝 誌  v 目 次  vi 表 次  viii 圖 次  x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2  第四節 研究假設  3  第五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3  第六節 名詞釋義  4 第貳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高齡者之現況  5  第二節 自覺健康狀態意涵  10  第三節 體適能發展及現況  14  第四節 體適能管理系統之建構  2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2  第三節 研究設計  45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  51  第五節 預試結果  52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55  第一節 樣本分析  55  第二節 高齡者自覺健康狀況  67  第三節 體適能管理系統需求  69  第四節 個人背景變項對高齡者自覺健康狀態之影響  75  第五節 個人背景變項對體適能管理系統需求之影響  80  第六節 不同自覺健康狀態對體適能管理系統需求之影響  10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22  第一節 結論  122  第二節 建議  127 參考文獻  130 附 錄  附1  附錄一 體適能各要素診斷常模表  附1  附錄二 智慧型生活環境科技對高齡者休閒活動參與之影響      【預試調查問卷】  附5  附錄三 智慧型生活環境科技對高齡者休閒活動參與之影響         【正式調查問卷-受訪者題本】  附11  附錄四 智慧型生活環境科技對高齡者休閒活動參與之影響       【正式調查問卷-訪員答本】  附20

    內政部(2005)。老年狀況調查摘要分析。2008年6月4日,取自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sowf.moi.gov.tw/stat/Survey/94old.doc
    內政部(2007)。內政國際指標。2007年12月15日,取自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sowf.moi.gov.tw/stat/national/j006.xls
    內政部(2007)。內政部統計年報。2007年11月19日,取自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sowf.moi.gov.tw/stat/year/y02-01.xls
    孔憲毅、孔慶新(2005)。從管理系統觀到管理科學系統觀。探求,3。
    方進隆(1993)。健康體能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漢文。
    王敏男(2003)。體適能教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順正(2005)。運動的處方。2007年6月2日,取自運動生理學網站http://140.123.226.100/epsport/mainep.asp。
    王瑞霞、邱啓潤(1996)。老年人體能活動參與及其相關因素的探討。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2(6),348-358。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2007)。臺北市統計年報:中華民國95年。2007年12月24日取自臺北市政府主計處網站http://w2.dbas.taipei.gov.tw/NEWS_WEEKLY/abstract/main.html
    江哲超(2003)。老人資本、自評健康與醫療資源使用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
    行政院(2007)。老人福利法。2008年6月14日,取自行政院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D0050037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7)。中華民國臺灣95年至140年人口推計。2007年12月15日,取自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網站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55&key=&ex=%20&ic=
    行政院衛生署(2005)。衛生統計二:生命統計。臺北:作者。
    行政院體委會(2001)。國民體能指導員授證辦法。2008年07月20日,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站http://www.sac.gov.tw/law/law-1.aspx?No=39
    吳曉慧(2003)。老年人健康狀況與醫療需求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
    李水碧(譯)(2004)。體適能與全人健康的理論與實務。臺北:藝軒。(Werner W. K. Hoeger & Sharon A. Hoeger, 2004)
    李明德(2004)。Review of the Short-Form-36(SF-36) Health Survey。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護理(學)系學刊,1(1),1-5。
    李碧霞(2001)。中年人運動階段、身體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中山區居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卓俊辰(1986)。體適能-健身運動處方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卓俊辰(2005)。體適能與運動處方。載於中華民國有氧體能運動協會(主編),健康體適能指導手冊,129-159。臺北:易利圖書有限公司。
    林正常(1997)。體適能的理論基礎。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47-59。臺北:教育部。
    林佳蓉(2001)。老人生活滿意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林佩璇(2006)。運用健康自主管理方式於健康促進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林青慧(2003)。臺灣簡短36(SF-36)健康量表工具信效度及常模之建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學院:臺中。
    林傑斌、林川雄、劉明德、飛捷工作室(2004)。SPSS 12統計建模與應用實務。臺北縣: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林惠生、劉怡妏(1999)。臺灣地區高齡人口組成及其社會經濟健康狀況的變遷:世代的比較分析。「家庭、社會政策及其財務策略」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
    林貴福、盧淑雲(1998)。認識健康體能。臺北:師大書苑。
    林進田(1993)。抽樣調查:理論與應用。臺北:華泰。
    柯舒馨(2006)。自覺健康狀態與慢性病態對醫療服務使用之影響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長庚大學:桃園。
    范涵惠(2002)。長期照護機構老人健康狀況、生活適應及生活滿意度相關性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大學,臺中。
    唐憶淨(1998)。老年人自覺健康狀態及其影響因素。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臺中。
    涂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市:桂冠。(原著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 1992)
    張春興(1977)。心理學概要。臺北市:東華。
    張家瑜(2006)。基礎體適能訓練。載於諾達運動文化編輯組(主編),基礎體適能訓練全書。臺北縣:諾達。
    教育部教育社會司(1991)。老人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教育部體適能網站(2007)。體適能指導定義及重要性。2007年6月3日,取自教育部體適能網站http://www.fitness.org.tw/TW/index.html
    莊立民、王鼎銘(2003)。企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臺北:雙葉。
    許樹淵、崔凌震(2004)。健康與體育概論。臺北:師大書苑。
    陳俊忠(2005)。現代生活與健康。載於中華民國有氧體能運動協會(主編),健康體適能指導手冊,1-17。臺北:易利圖書有限公司。
    陳美惠(2007)。高高屏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陳娟娟(2005)。高雄都會區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與生活滿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陳畹蘭(1992)。臺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陳肇男(1999)。Change of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Its Consequences among the Elderly in Taiwan。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part C)。國科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9(2),364-375。
    陸洛、謝穎慧、蕭世槐與張家禎(1994)。功能性社會支持與老人健康之相關研究。行政院衛生署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曾旭民、盧瑞芬、蔡益堅(2003)。國人生活品質評量(Ⅱ):SF-36臺灣版的常模與效度測量。臺灣衛誌,22(6),513-518。
    黃富順(2007)。各國高齡教育。臺北市:五南圖書。
    黃麗玲(2000)。社區獨居老人身體、心理及社會功能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
    楊宜青(1999)。體能活動與健康。2007年5月31日,取自網站http://stud.adm.ncku.edu.tw/hea/4work/wedu/e2/e232/pah.htm。
    楊瑞珍、黃璉華、胡幼慧與白璐(1995)。自費安養機構老人的自覺健康狀況。護理研究,3(4),353-364。
    董和銳(2005)。臺灣老年人口自評健康與功能障礙情形之轉變。身心障礙研究,3(2),72-87。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2008)。臺北市96年統計年報。2008年6月5日,取自臺北市政府主計處網站http://w2.dbas.taipei.gov.tw/NEWS_WEEKLY/abstract/data/03/6190.htm
    劉正文(2005)。休閒規劃與休閒參與時間特性對在地老化的退休者退休後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蔡志一(2005)。健康管理概論。2007年6月5日,取自網站http://ebas1.ebas.gov.tw/data/school/93/93C112-C3001.doc
    蔡益堅(2002)。自覺健康狀況-以簡表36評估。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計畫研究簡訊,2008年6月3日,取自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計畫網站http://www.nhri.org.tw/nhri_org/mp/pro2_down.htm
    鄭國順(2004)。透視人體的利器-電腦斷層掃瞄系統。科學發展,382,52。
    鄭凱文(2002)。老人公寓公共空間中高齡者社交行為之建築計畫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魏素芬(1997)。城鄉老人休閒活動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蘇莉斐(2005)。影響社區老年人規律運動的因素。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縣。
    AAHPRED(1976). Youth fitness test manual. 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al Association.
    Americ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 2001 ). Guide to physical therapist practice. Alexandria, VA: Author.
    Chad, K. E., Reeder, B. A., Harrison, E. L., Ashworth, N. L., Sheppard, S. M., & Schultz, S. L. et al. (2005). Profile of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7 (10), 38-44.
    Corbin, C. B. (1970) . Concep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laboratories and experiments. Dubuque, Iowa : W.C. Brown.
    Dianne, L. S., Marie, E. C., & Kathleen, P. (1989). Health perceptions and lifestyles of the elderly. Research in Nursing and Health,12, 93-100.
    Dowding C. H., Shenton C. L., & Salek S. S. (2006).A Review of the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Economic Impact of Parkinson's Disease. Drugs and Aging, 23 (9), 101-105.
    Hoeger, W. W. K., & Hoeger, S. A. (2004). Principles and labs for fitness and wellness (7th ed.). Belmont,CA: Thomson/Wadsworth.
    Huang, L. H., & Lin, Y. C.( 2002). Health Status and Needs of Elderly Living Alone. Th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10 (3), 227-235.
    Jensen, C. R.,& Hirst, C. C.(1980). Measurement in physicaledition and athletics.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Pender, N. J.(1987).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2nded.).Norwalk, CT: Appleton & Lange.
    Svedberg P., Lichtenstein P., & Pedersen N.L. (2001). “Ag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self- rated health: a twin study.” Journal of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 56.
    Ware, Gandek, J. E., Grandek, B., & the IQOLA Project Group (1994). The SF-36 Health Survey: Development and use in mental health research and the IQOLA Project. Inter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23 (2), 9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