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柯凱傑
Ko, Kai-Jie
論文名稱: 臺灣男子排球國家隊舉球員應戰策略與創造力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and Creativity of the Setters in the Taiwan Men’s National Volleyball Team
指導教授: 李建興
Lee, Chien-Shing
口試委員: 李建興
Lee, Chien-Shing
湯添進
Tang, Tian-Jin
邱炳坤
Qiu, Bing-Kun
口試日期: 2024/06/03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競技學系
Department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8
中文關鍵詞: 優勢經驗舉球運動競賽策略
英文關鍵詞: Advantage experience, Volleyball setting, Sport competitive strategy
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法文件分析法半結構式訪談法田野調查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116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4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華男子排球代表隊成績逐漸提高,於2018年亞洲運動會繼1970、1998年曼谷亞運之後獲得銅牌後,國家隊實力持續提升的重要不言可喻。研究目的:研究者連續七年為國家隊舉球員,研究此位置之國家隊舉球員的應戰策略與創造力,可彌補自身不足之處與擴大自身的優勢,亦可做為提升臺灣排球實力的學術參考。研究方法:以個案研究探討排球國家隊舉球員位置,根據不同舉球員自身比賽前、中、後的體能、心理、技術、戰術與創造力進行訪談,整理這些優秀舉球員的優劣勢經驗,並蒐集相關文獻,歸納為研究內容。研究發現:一、體能部分,在經過爆發力、並提升核心能力訓練的方式,多以阻力訓練並搭配舉球技術的發展成套的訓練模式。二、在心理層面上,比賽前中後需要心理抗壓能力、心理建設與自信心及即時調適,以達到訓練上的目標。三、技戰術策略上,除了高強度練習維持球質穩定,強化動作隱蔽性之外,訓練要求動作順暢以與攻擊手有搭配默契,並與其他不同別置球員能互相搭配與溝通,才能達成一致目標。四、創造力是男排國家隊舉球員尚需加強之處,包含舉球的基礎技術、多變的想法以及勇於執行的決心,可透過訓練的情模擬,協助於舉球員的實力提升。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hinese Taipei men's volleyball team has gradually improved, won a bronze medal at the 2018 Asian Games, is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after the bronze medals in the 1970 and 1998 Bangkok Asian Gam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tional team’s competition is obvious. Research purpose: The researcher served as a setter for the national team for seven years. To study the strategies and creativity of the national team players at this position can make up for their own shortcomings and expand their own advantages. It can also be used as a reference to enhance Taiwan's volleyball strength. Research method: A case study to examine setters’ positions in the national team based on the researcher's experiences in pre-match, mid-match, and post-match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nalyses, coupled with interviews with other accomplished setters.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also collected and synthesized to guide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1. In the way of explosive power and core ability training, 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model is formed, primarily incorporating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developing setting techniques. 2. On the psychological level, both pre- and post-competition, players need to cultivate mental resilience,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self-confidence, and the ability to adapt instantly to achieve training goals. 3. Research on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strategies of the men's volleyball national team's setter found that in high-intensity practice situations, in addition to maintaining stable ball quality and subtle movements, smooth coordination and synergy with the attackers are essential. Every player must collabor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o achieve consistent goals and benefits. 4. Research on the idea of creativity found that the current men's volleyball national team’s setters are still focused on innovation. Before achieving astonishing innovations, a solid foundation in setting techniques is indispensable. Moreover, players must have ideas and courage to execute them. Training methods involving simulated scenarios can be employed to enhance setting effectiveness creatively.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課題 4 一、研究目的 4 二、研究課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一、研究範圍 4 二、研究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一、舉球員 5 二、中間手 5 三、大砲手 5 四、副攻手 5 五、自由球員 5 六、創造力 5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排球運動發展 7 第二節 排球體能 9 第三節 舉球員心理技能 11 第四節 舉球員技戰術 19 第五節 創造力與運動的關係 21 第六節 本章小結 25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7 一、 個案研究 27 二、 資料蒐集 27 三、文獻分析法 28 第二節 研究者立場 28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1 第四節 研究步驟 32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33 一、長期投入 33 二、厚實描述 33 三、多元檢證 33 四、研究參與者檢核 33 五、同儕檢核 33 第肆章 結果 34 第一節 國家排球培訓隊舉球員體能優勢策略 34 一、體能的訓練及比賽優勢 34 二、體能的訓練及比賽劣勢 36 三、強化策略 40 第二節 國家排球培訓隊舉球員心理韌性策略 44 ㄧ、心理的訓練及比賽優勢 44 二、心理的訓練及比賽劣勢 46 三、強化策略 50 第三節 國家排球培訓隊舉球員技戰術策略 54 ㄧ、技戰術的訓練及比賽優勢 54 二、技戰術的訓練及比賽劣勢 56 三、強化策略 61 第四節 國家排球培訓隊舉球員的創造力提升 65 一、內在因素 65 二、外在因素 71 三、小結 74 第五章 結論與反思 75 一、結論 75 二、反思 78 參考文獻 81 訪談同意書 86 訪談大綱 87 創造力訪談大綱 88

    中文文獻
    于洋(2010)。淺析排球比賽中運動員心理壓力產生的因素與對策。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2(1),73-74。
    于紅妍、王虎、馮春輝、賈嘉(2008)。核心力量訓練與傳統力量訓練之間關係的理論 思考。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3 卷 6 期,509-511 頁。
    中華民國排球協會規則暨裁判委員會 (2017)。國際排球規則2017-2020。臺北市:中華民國排球協會。
    中時 (2018)。兩岸體育交流 ,彰縣桌球小將赴 重慶移 地訓練 3 周 。取自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712002808-260405?chdtv
    中國體育在線 (2018)。海峽兩岸交流傳統武術,35 支隊伍 300 人参加比赛。取自 http://sports.sohu.com/20100409/n271413849.shtml
    王潔(2005)。青少年運動心理技能的量化分析。第一屆學校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選集─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中國學校體育網 WWW.SCHOOLSPORTS.COM.CN。
    田麥久(1994)。運動員競技能力模型與選才標準。北京:人民體育。
    田麥久(2005)。運動員初級選材。載於謝敏豪(主編),運動員基礎訓練的人 體科學原理(頁26–75)。北京:人民體育。
    吳靜吉(1989):適當的創造動機。創造思考教育,創刊號,13-14。
    吳美玉(1999)。排球比賽中二種牽連技術運用性能分析以1998年世界女排大獎賽鳳山站為例。大專體育,41,69-77。
    吳美玉(2008)。排球運動舉球員的訓練與技戰術運用探討。交大體育,4,17-25。
    李建平(民85)。重量訓練在排球上的應用。臺灣省學校體育,35,55~60。
    李建平(民85)。排球運動之體能訓練原理。臺灣體育,87,66~72。
    李建毅(民85)。排球運動專項運動能力與訓練手段相關研究。大專排球研究論文集,3。
    李慧芳(2000)。創造力99解析。設計學報,5(1),33-50。
    李志清(2001)。少年見童創造力發展的心理健康因素及其體育教育的作用。體育科技,22(3),52-55。
    李騰達(2014)。溯源排球的歷史。當代體育科技,4(34),249。
    汪婕 (2000)。淺析排球技戰術創新。四川體育科學。
    周圖南(2002)。排球比賽運動強度之研究―以參加2001年世大運我國女子排球選手為研究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yk8a75
    周福隆(2019)。男子排球賽攔防表現對反擊效益與賽事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v449nd
    周進發、邱榮貞、孟範武、何金山(1991)。排球舉球員對團體戰力影響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2(2),184-191。
    林松青(2006)。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行政法人化之研究。北體學報,(14),209-219。
    林華、王潤生、叢培信(2008)。核心力量訓練原理初探。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4卷2期,66-68 頁。
    林顯丞、黃建松、吳繼恆、黃鴻鈞 (2015)。企業男子排球聯賽制度對國際賽事成績之影 響。大專體育,(132), 20-27 頁。
    邱玉惠(2001)。運動員心理技能量表之編製(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玉惠、季力康(2001)。運動員心理技能量表之編 製。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21-45。
    江界山(2006)。提升我國運科專業素質與功能:以日本運動科學中心為例。國 民體育季刊,149,18-26。
    姜大如(2006)。臺灣羽球選手心理技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洪惠娟(2012)。從2012廣州亞運談田徑運動員之心理技巧訓練。建國科大社會人文期刊,31(1),123-131。
    胡文雄(1991)。如何訓練舉球員。大專體育,1(4)36-42。
    胡文雄、蔡崇濱(1997)。排球運動史話。臺南市:供學。
    馬啟偉、張力為(1996)。體育運動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社。
    馬常明(2006)。如何提高排球二傳手技術 的隱蔽性。赤峰學院學報,22(2) 59-60。
    梁占歌(2007)。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探討。安徽教育學院學報,6 (25), 110-111。
    陳麗萍(民86)。排球技術與體能。臺灣省學校體育,37,49~52。
    陳淑枝、陳全壽(1996)。不同運動項目選手之手眼腳、及全身反應能力之探討。 碩士論文。
    陳克舟、張吉堯、林國全、孟範武、何金山 (2016)。排球專項體能評估探討。運動研究,25(1),13-23。
    張然(2000)。怎樣成為優秀二傳手。南京 市,河海大學。
    張雨霖、陳學志、徐芝君(2010)。教師創造力信念、創造力教學自我效能對創造力教學行為之影響。復興崗學報,(99),151-171。
    張書瑋、周建智、黃美瑤(2010)。從運動情境中培養學童創造力:概念構圖理論觀點。大專體育,(106),48-55。
    張書瑋、周建智、黃美瑤(2010)。從運動情境中培養學童創造力:概念構圖理論觀點。大專體育,(106),48-55。
    稅尚雪(2012)。世界優秀女子排球團隊關聯技術表現分析-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八強隊伍為例。中原體育學報,1,158-169。
    黃明教(1999)。科學訓練探索。海峽兩岸大專院校體育研討會專刊(頁455- 458)。
    黃志光(2005)。心理素質在比賽中的影響作用及其訓練方法。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89-90。
    黃明義(2007)。淺析排球舉球員之戰術運用。大專體育,89,10-15
    黃明義,金敏玪(2007)。淺析排球舉球員之戰術運用。大專體育,(89),10-15。
    黃善球、劉顯(2010)。排球競賽新規則的實行對比賽的影響。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30(3),77-78。
    黃美瑤、周建智、謝發詮(2006)。臺北市國小五年級學童之運動技能表現與創造力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7(2),1-16。
    溫良財(2007)。淺析排球規則演進對排球運動發展之影響。排球教練科學,(9),16-17。
    溫良財(2007)。淺析排球規則演進對排球運動發展之影響。排球教練科學,(9),16-17。
    溫明麗(2022)。激發自主思維和創造力之方:兼論素養導向教學。臺灣教育研究期刊,3(4),23-36。
    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路透社(2010)。2010 冬運展成績 運動心理學從冷門變熱門。2010 年 2 月 21 日,取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21/16/20s2k.html。
    楊坤原(2001):創造力的意義及其影響因素簡介。科學教育月刊,(239)。
    解德春、秋鑾英(2011)。排球運動技、戰術發展歷史分析。淡江體育,14,61-71。
    蔡瑞祥、黃志成(2004)。排球接發球心理障礙現象之研究。排球教練科學,5,51-56。
    鄭金昌(2007)。大專校院排球運動員心裡技能量表編製之研究。排球教練科學,9,72-79。
    鄭財富、林耀豐(2008)。注意力對運動技能表現的影響。中華體育季刊,22(4),69-78。
    劉希香(2007)。排球發球攻擊性與比賽結果的探討。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 (4),78-80。
    潘裕豐、蔡淑君、莊惠文、游閔喻、蔡喬安(2016)。學生創造力發展。華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劉彥碩、方婉真、林宗翰、黃瑞臻(2021)。臺灣排球發展之歷史沿革。成大體育學刊,53(2),83-98。
    範正(2020)。排球體能科學訓練的重要性探索。田徑,(12),37-38。
    蕭佳純(2019)。國內運用創造力教學模式對學生創造力影響之後設分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08),93-120。
    盧俊宏(1994)。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謝謨郁、莊宜達、何采容、莊濱鴻(2004)。網路運動員競技能力量表信度與效度分析。復興崗體育,9,136-143。
    賴志銘(2018)。繩梯訓練對強化運動表現之研究。陸軍步兵季刊,270,(6)1- (6)1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