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佳峰
YANG,CHIA-FENG
論文名稱: 嬉皮文化的影像風格於視覺傳達設計之研究與應用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Image Style of Hippies Culture o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指導教授: 康台生
Kang, Tai-S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4
中文關鍵詞: 反文化運動嬉皮文化迷幻藝術普普設計
英文關鍵詞: Counter-cultural Movement, Hippie culture, Psychedelic art, Pop desig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50下載:8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上個世紀的六○年代,反文化運動在美國風起雲湧,而隨之盛行的「嬉皮(Hippies)文化」,打著反傳統、反社會不公、反戰、反暴力、反核的鮮明旗幟,對當時的年輕一代產生不小的鼓動。藉由搖滾樂、普普設計和迷幻藝術的推波助燃之下,嬉皮文化產生了極為獨特的影像風格。然而,嬉皮文化畢竟只是反文化運動下的一個次文化,反應出特定族群的反叛生活形式,存在的時間也十分短暫,但卻樹立了六○年代獨特的視覺環節。

    雖然嬉皮文化已隨時間的演進而步入歷史,但時至今日,仍有部份的設計師沿用當時嬉皮文化的影像風格,並融合當代的精神,形成一股懷舊卻具時代感的獨特風格,而且隨著文化的多元性,與電腦繪圖科技的進步,這樣的風格仍然一直在不停的轉變而更加的具複合性風格,可見其具有無窮的創作潛力。

    本研究綜合整理反文化運動的始末,進而推究當時影響嬉皮文化的兩種主要設計風格,分別是普普設計和迷幻藝術風格,並整理分析其視覺元素,進而歸納嬉皮文化的應用範圍,進行統整資料以作為往後相關風格運用之依據與法則。

    In the sixties, the counter-cultural movement in the U.S.A., turned into the hippie culture, with the slogan of anti-tradition, anti-social unjust, anti-war, anti-violence, anti-nuclear. Thereupon, it became a major force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t than. The idea was incited by rock-n-roll music, pop design and psychedelic art; hippie culture had produced a distinct image style. However, hippie culture is only a sub-culture under the counter-cultural movement after all, reflecting the rebellious life-form of some specific ethnicities, its existence was also very short, however, it had established the uniqu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design movements of the sixties.

    Though hippie culture has already become part of the history, but even to this day, some designers continue to merge elements of hippie culture into the contemporary spirit, which forms a modern art form, which celebrates the uniqueness of the hippie culture in the past. As the for techniques computer graphics advances, this style of art form has been ever changing, which shows its endless possibilities.

    This research is to organize the counter-cultural movement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and looks into the two major elements of the hippie culture, the pop design and the psychedelic art. By analyzing its visual elements, would be able to organize the range of its usage, which would help in categorizing its elements to be used as a model for future reference in related style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二、研究限制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嬉皮文化的社會歷史背景 一、反文化運動的定義 二、反文化運動的醞釀期:一九五○年代 三、反文化運動的成熟期:一九六○年代 四、反文化運動的反叛生活方式 (一)吸毒文化 (二)搖滾音樂 (三)個人價值和行為的改變 (四)組織社團 五、反文化運動的內容 六、小結 第二節 嬉皮文化的設計歷史背景 一、普普設計與嬉皮文化的關連 二、迷幻藝術與嬉皮文化的關連 三、小結 第三章 嬉皮文化的影像風格在視覺傳達設計上的表現分析 第一節 嬉皮文化的視覺要素分析 一、嬉皮文化的文字造形 二、嬉皮文化的視覺符號 三、嬉皮文化的視覺紋飾 四、嬉皮文化的插圖 五、嬉皮文化的色彩 六、小結 第二節 嬉皮文化的表現題材與作品分析 一、 嬉皮文化的表現題材 二、 嬉皮文化的作品分析 三、小結 第四章 個人創作理念與表現 第一節 個人創作理念 第二節 創作流程敘述 第三節 創作表現說明 第四節 展場規劃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第六章 參考文獻

    ⊙書籍

    1.王受之(2000):《世界現代平面設計1800~1999》,台北市:藝術家出版。
    2.吳鼎武.瓦歷斯(民90):《乩視覺》,台北市:田園城市出版。
    3.何秀煌(1995):《記號學導論》四版四刷,台北市:水牛出版。
    4.李玉龍、張建成(1995)譯,Hodges, F., Coad,E.D.,Stone, a., Sparke, P.&Williams, H.A.原著:《新設計史》,台北市:六合出版。
    5.南方朔(1980):《憤怒之愛-60年代美國學生運動》,台北市:四季出版。
    6.高念一、劉翼平(2001)譯:《知性之旅.舊金山=Insight Guide.San Francisco》,台北:協和國際出版。
    7.高丙中、張林(1995)譯,Milton Yinger原著:《反文化:亂世的希望與危險》,台北市:桂冠出版。
    8.徐小燕(1999)校,Peter Dormer原著:《1945年後的設計運動》,台北市:龍溪國際圖書。
    9.許明潔(1999)譯,Richard Hollis原著:《平面設計發展史》,台北市:龍溪國際圖書。
    10.陳俊宏、楊東民(2000):《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市:全華科技。
    11.張儒林(1997)譯,Dick Hebdige原著:《次文化:生活方式的意義》,台北縣:駱駝出版。
    12.張鐵志(2004):《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台北市:商周出版。
    13.張心龍(2002):《舊金山.依舊金山=San Francisco》,台北市:雄獅出版
    14.楊煥世、王瑞玟(1998):《舊金山=San Francisco》,台北市:太雅出版。
    15.楊逢元等(1999):《舊金山=San Francisco》,台北市:生活情報出版。
    16.鄧元忠(1995):《西洋現代文化史》,台北市:五南出版。
    17.韓良露(2000):《舊金山私密記憶:嬉皮,喇叭褲,二八○高速公路》,台北市:方智出版。
    18.大前正則(2003),popdelic patterns, 60’s pop culture & psychedelic. Japan;BNN, Inc.
    19.Brenda Laurel, ed.(2003). Design Research : Methods and Perspectives. London:The MIT Press.
    20.Charlotte & Peter Fiell(1999). Design of the 20th Century. Koln: Taschen.
    21.Cheryl Dangle Cullen(2001). Then is Now: Sampling the past for today’s graphics. USA: Rockport Rublishers, Inc.
    22.Hitoshi Mitomi(2003). Gradation Design. Japan;PIE BOOKS.
    23.Moss, L.Gary(2003). Hippie Artifacts:Mind-Blowing Stuff to Collect. Atglen: Schiffer Publishing Ltd.
    24.Nigel Whiteley(1987). Pop Design: From Modernism to Mod. London: Design Council.
    25.Philippe Garner(2001). sixties design. Koln ; New York : Taschen.
    26.Spencer Drate(2003). Swag;rock posters of the ’90s. New York : Harry N. Abrams, Inc.

    ⊙期刊雜誌

    1.李美蓉(2001):〈反文化到藝術主流之一~紐約塗鴉藝術〉,《美育》第123期,台北: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頁46~57。
    2.趙梅(2000):〈美國反文化運動探源〉,《美國研究》第一期,北京:中華美國學會,頁68~97。
    3.趙梅(1996):〈美國新左派運動述評〉,《美國研究》第二期,北京:中華美國學會,頁40~58。
    4.Nol Sawaragi,”Rediscovering the Psychedelic Movement”, IDEA, No,258,1996, 頁65~88。

    ⊙網路資源

    1.搖滾樂商品拍賣網站。上網日期:2005.6.25,
    網址 http://www.wolfgangsvault.com/
    2.搖滾樂海報 介紹網站。上網日期:2005.6.25,
    網址 http://www.peacerock.com/
    3.搖滾樂海報介紹網站。上網日期:2005.6.25,
    網址 http://rockpostercollector.com/defs/
    4.迷幻藝術風格音樂的介紹網站。上網日期:2005.6.25,
    網址 http://www.bbc.co.uk/radio2/r2music/documentaries/psychalbums.shtml
    5.「Summer of Love」演唱會網站。上網日期:2005.6.25,
    網址 http://www.summeroflove.org/gallery.html
    6.Bill Graham基金會網站。上網日期:2005.6.25,
    網址 http://www.billgrahamfoundation.org/index.html
    7.Bill Graham海報介紹網站。上網日期:2005.6.25,
    網址 http://www.winelady.com/records/bgposters.html
    8.Family Dog海報介紹網站。上網日期:2005.6.25,
    網址 http://www.winelady.com/records/fdposters.htm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