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楊殿義 Yang, Tien-Yi |
---|---|
論文名稱: |
華語為第二外語的國小學童運用沉浸式學習之探究-以印尼泗水臺灣學校華裔學生為例 The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Immersion Program by Surabaya Taipei School in Indonesia |
指導教授: |
蔡雅薰
Tsai, Ya-Hsu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6 |
中文關鍵詞: | 華語 、沉浸式教學 、泗水臺灣學校 |
英文關鍵詞: | Chinese language, immersion program, Surabaya Taipei School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SL.010.2018.A0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3 下載:4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泗水臺灣學校華裔學生運用沉浸式華語學習的狀況,藉由個案研究調查國小部六年級學生,六個學年的國語科成績,以此探究華裔學生華語沉浸式學習的成效,本研究共採計了21位華裔學生為樣本,將其成績以描述性統計呈現出國語科平均成績的概況,並以T檢定來驗證沉浸式學習的時間與國語科學習成效之間的關係,最後輔以半結構式教師訪談,瞭解泗水臺灣學校沉浸式教學施行的方式,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如下:
一、泗水臺灣學校採用全沉浸式華語教學,聘任臺灣合格教師擔任華語教
師,對華裔學生進行華語教學。
二、在華語沉浸時間的長短與國語科學習成效的關係上,華裔學生使用華
語沉浸式學習,各階段國語科平均成績皆有進步。
三、華裔學生使用華語沉浸式學習,以沉浸第三年的學習成效最為顯著。
根據以上的研究結果,提出沉浸式華語教學相關建議,供海外華語教學相關人員、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immersion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among Chinese students in Surabaya Taipei School. By investigating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STS and the Mandarin language scores in six academic years through case studie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Mandarin Chinese immersion in Chinese students. The 21 ethnic Chinese students were sampled as samples, the result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o understand the average score of Mandarin subjects to T test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mersion tim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supplemented by semi-structured teachers Interview, to understand the way of immersion teaching in ST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Surabaya Taipei schools using Chinese full immersion teaching, appointment of qualified teachers in Taiwan served as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Second, in the Chinese immersion tim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learning relationship, Chinese students using the Chinese
immersive learning, all stages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subjects are improved.
Third, Chinese students use Chinese immersion learning, the third year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learn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we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immersive Chinese teaching for overseas Chinese teaching related personnel, and future researchers reference.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類
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2006)。印尼華文教育與教學。中壢: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立法院(1998,4月4日)。邀請教育部、僑務委員會首長報告「我國僑務概況」並備質詢。立法院公報,87(13下),373-379。臺北市:立法院公報處。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文化事業公司。
王海倫(2000)。華文教育在東南亞之展望。臺北市:中央日報社出版部。
束定芳(2005)。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上海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李思涵(2003)。東南亞華人史。臺北市:五南文化事業公司。
林生傳(2005)。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拱辰、周憲明(1995)。泗水臺北學校設校計畫書。泗水:泗水臺北學校籌備委員會。
吳明清(1992)。教育研究。臺北市:五南文化事業公司。
郁漢良(2001)。華僑教育發展史(上下)。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莊國土(主編)(1999)。世紀之交的海外華人。中國:福建人民出版社。
崔永華(2008)。對外漢語教學設計導論。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國際及兩岸教育司(2011)。教育部海外臺灣學校訪視計畫綜合報告。臺北市: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黃昆章(2005)。印尼華僑華人史(1950-2004年)。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雲昌耀(2012)。當代印尼華人的認同:文化、政略與媒體。臺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溫北炎、鄭一省(2006)。後蘇哈托時代的印尼。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
溫廣益、蔡仁龍、劉愛華、駱明卿(1986)。印度尼希亞華僑史。北京市:海洋出版社。
僑務委員會(2013)。2012年僑務統計年報。臺北市:僑務委員會。
蔡仁龍(2000)。印尼華僑與華人概論。香港:南島出版社。
賴明德、何淑貞、丁原基、林振興(2009)。華人社會與文化。臺北市: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二)期刊與雜誌類
Wager, W. (2003)。闡明學習成效-傳達您對學生的期望:臺灣高等教育部分主題探討。通識教育季刊,10(3-4), 101-114。
王賡武(1995)。移民地位的提升:既不是華僑,也不是華人。華僑華人歷史研究,3,1-8。
呂馨(2008)。浸泡式英語教學模式與實施途徑。鎮江高專學報,2, 99-101。
宗世海(2007)。印尼華文教育政策的歷史演變及走向預測。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 2007(3),1-18。
翁燕珩(2000)。美國雙語教育研究之評介。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7(4), 133-140。
莊國土(2005)論東南亞華族及其族群認同的演變。載於張啟雄(主編)。時代變局與海外華人的族國認同 (pp. 13-50)。臺北: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
蔡雅薰(2006)。深植創意創新創業的印尼華語研習教育。研習資訊,23(2),35-42。
蔡雅薰、陳鵬妃、趙日彰(2012),美加華語教師對中文沉浸式教學模式認知之研究。2012華語教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蔡麗(2011)。印尼正規小學華文教材使用及本土華文教材編寫現狀研究。華文教學與研究,43,14-22。
陳年興、謝盛文、陳怡如(2006),探討新一代混成學習模式之學習成效。TANET 2006 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花蓮:花蓮教育大學。
梁新欣(1997)。眾口難調?─美國高年級中文課程教學的新挑戰。華文世界。86,16-30。
張海燕 & Seigel, Linda(2004),加拿大第二語言浸入式教學發展概述,比較教育研究, 7,1-7。
黃小丹(2004)。美國外語浸入式教學現狀。比較教育研究,170, 8-12。
楊麗姣(2006)。面向美國中學生漢語學習的問卷調查分析與思考。語言文字應用,3,82-86。
蘇玉龍、林志忠、黃淑玲、揚洲松(2010)。海外台灣學校在馬來西亞、印尼、越南之發展與改進研究。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三) 其他研究報告或論文
杜岱倫(2011)。沉浸式教學法對英語學習效益之研究。臺北市:銘傳大學應用英語學系碩士論文。
明玥芳(2007)。參加過全美語沉浸式教學之學童在國小英語之學習態度-以桃園一小學為例。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碩士論文。
林岑霏(2006)。臺灣與美國海外學校政策之比較研究。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孟慶明(2008)。在美國非華語環境下中文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琦(2006)。國際交換學生在台灣學習華語文之探討─以扶輪社青少年交換計畫為例。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玲(2012)。短期華語遊學團課程設計與實踐成效。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子容(2013)。東南亞華語文教育市場之探討-以印度尼西亞為例。臺北市: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郭芳君(2007)。短期華語與文化研習班之課程設計。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錦虹(2008)。沉浸式華語營隊課程設計。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偉豪(2001)。網路教學之獎懲機制與認知風格研究。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資
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淳郁(2014)。臺灣華語教師運用沉浸式教學策略研究 —以華裔青年語文研習班教師為主要對象。臺北市:臺北立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楊珮梅(2010)。全球華文熱下海外臺校在印尼雅加達及泗水因應策略。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雅亭(2012)。不同的沉浸式教學課程及學習長度對以英語為外國語言的台灣國小學童在聽力和閱讀能力上所扮演的角色。臺北市:銘傳大學應用英語學系碩士論文。
魏愛妮(2012)。印尼華人的文化認同與同化政策下的華語教育研究-以雅加達華族大學生為例。高雄市:文藻外語學院華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路
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2014年11月10日,取自: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0/09/01/3388.aspx
僑務委員會(2014)。何麗蓉-印尼僑學志工。僑社采風,2014年11月11日,取自:
http://www.ocac.gov.tw/OCAC/Pages/Detail.aspx?nodeid=347&pid=20339。
陳韜(2017年5月19日)。印尼三語學校協會全国代表大會在雅加達召開。中爪哇快報。2018年1月 22日,取自:
http://chidaoluntan.blogspot.tw/2017/05/blog-post_68.html
董方(2009年7月17日)。走出國門開拓印尼市場,解密《華語》背後的故事。中國新聞網。2018年1月3日,取自:
http://www.chinanews.com/hr/hr-hwjy/news/2009/07-17/1780067.shtml
楊凱淇(2011年2月28日)。印尼教育部官員:華文日趨重要,學漢語人數猛增。中國新聞網。2018年1月3日,取自:
http://www.chinanews.com/hwjy/2011/02-28/2873080.shtml
二、英文部分
Central Intellignece Agency(2014). Field Listing: population. From: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fields/2119.html#id
Fortune, T., Tedick, D., & Walker, C. (2008). Integrated language and content teaching: Insights from the language immersion classroom. In T. Fortune, D. Tedick (Eds.), Pathways to Multilingualism: Evolving Perspectives on Iimmersion Education (pp. 71-96). Clevedon,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Genesee, F. (1984). French Immersion Programs, In Shapson, S & Vincent D’oyley (Eds.), B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anadian Perspectives.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Helena, I. C., & Carol, A. D., (2010). Languages and Children: Making the Match, New Languages for Young Learners, Grades K-8, 4/E.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Merill, S.(2000). French immersion research in canada: recent contributions to SLA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 199-212.
Piccoli, G., Ahmad, R., & Lves, B. (2001). Web-based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effectiveness in basic IT skills training. MIS Quarterly, 25, 401-426.
Roy, L., Leila, R.(1997).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 Negotiation of from in communicative classrooms.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 20. 37-66.
Saleh, I., & Kim, S. (2009). A fuzzy system for evaluati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6, 6234–6236.
Tan, Mely G.(1991).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of the Role of Ethnic
Chinese in Indonesian Society. Symposium at Cornell University, pp. 113-26.
三、參考法令
海外臺灣學校設立及輔導辦法(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