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郝元圓
論文名稱: 非營利組織治理之研究─以文化藝術財團法人基金會為例
指導教授: 鄭勝分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3
中文關鍵詞: 非營利組織治理文化藝術財團法人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十年來,國際間的競爭不再僅限於軍事能力及經濟發展,多個聯合國文化宣言就強調了文化藝術的重要性,其所產生的效益已被認可為綜合國力的其中一項指標。非營利組織一直被視為政府與企業外之主要社會發展推動力量,非營利組織與文化藝術的結合是將文化藝術帶進社會之內最快的方式,然而因為慈善的特殊性,捐助者經常集中資源在社會福利及重大災害的救濟,無法持續獲得有用資源,使得文化藝術財團法人基金會目前所能發揮的力量有限。
    為了文化藝術團法人基金會能在資源有限之情況下,有效利用資源並達成組織目標與使命,本研究依據世界銀行提出之公司治理架構,將非營利組織治理分為外部治理及內部治理兩種機制,就非營利組織治理進行整體之探討。本研究以文化部轄下之139 間非公設文化藝術財團法人基金會為研究對象,採量化統計分析,透過資料分析文化部制訂的「文化藝術財團法人設立許可與監督要點」及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制定之「自律規範」等外部治理機制現況,並對照文化藝術財團法人之內部治理結構、運作與績效,進行深入探究。
    本研究發現,文化藝術財團法人內部治理結構缺乏監察人之設置,治理運作多符合法令規範,治理績效表現尚可仍有改善空間;外部治理部分,目前多以主管機關制定之監督要點為主體,極少數文化藝術財團法人基金會有參與自律聯盟組織。建議文化藝術財團法人基金健全組織內部治理及外部治理機制,重視監察人之聘任,聘請多元且專業之董事成員,鼓勵董事踴躍參與基金會發展與規劃,最重要的是,主動參與自律聯盟,加強組織資訊透明化,展現自我規範的決心,提升組織責信度,以獲得社會大眾之肯定及支持,進而永續經營並完成使命。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 12 第二節 治理 22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治理外部治理 28 第四節 非營利組織治理內部治理 36 第五節 善治 4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5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0 第二節 研究範圍 52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6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9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60 第一節 文化法人外部治理 60 第二節 文化法人內部治理 73 第三節 文化法人治理與善治 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1 第三節 未來研究之建議 96 參考文獻 97 中文部分 97 英文部分 100 附錄一、中央各部會財團法人主管機關規章 104 附錄二、文化部主管文化藝術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要點 106 附錄三、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管文化藝術財團法人輔導訪視評分表 114 附錄四、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團體自律公約 122

    中文部分
    王振軒(2006)。非政府組織治理能力的建構。非政府組織學刊,創刊號,23-44。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n. d.)。非營利組織責信內涵。取自http://www.twnpos.org.tw/upload/research_list/1110261122151.pdf
    江明修(2000)。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關係之理論辯證與實務析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9-2414-H-004-007),未出版。
    江明修,陳定銘(1999)。我國基金會之問題與健全之道。中國行政評論,8(3),23-72。
    江明修、梅高文(2004)。自律乎?他律乎?財團法人監督機制的省思。中國行政評論,12(2),137-160。
    江明修、鄭勝分(2003)。全球治理與非營利組織。「全球化下的治理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科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吳佳玲(2012)。非營利組織關鍵績效指標之研究─以文化藝術財團法人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李志宏(2006)。從組織治理談非政府組織的責信度。非政府組織學刊,創刊號,130-126。
    李慧慈(2008)。非營利組織責信問題之研究─以團體自律聯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李禮孟 (1997)。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美國基金會相關法規的幾項說明。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室舉辦系列演講,民國86年11月14日。
    周文祥、慕心等(譯)(1998)。巨變時代的管理(原作者:Peter F. Drucker)。臺北市:中天出版社。(原著出版年 1995)。
    官有垣(2000a)。非政府組織的決策與領導。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129-176頁)。臺北市:巨流。
    官有垣(2000b)。非營利組織在台灣的發展:兼論政府對財團法人基金會的法令規範。中國行政評論,10(1),75-110。
    官有垣、吳芝嫻、莊國良(2000)。近十年來我國非營利組織相關議題研究文獻彙編。載於官有垣(主編),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台灣本土的個案分析(451-496頁)。臺北市:亞太圖書。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2009)。非營利組織之治理。載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第二版(49-73頁)。臺北市:巨流。
    官有垣、陸宛蘋(2002)。政府創設的非政府組織之治理分析:以台灣農業財團法人為例。「政大第三部門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政治大學。
    俞可平(2000)。治理与善治。中國北京市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孫珮瑜(2011)。非營利組織策略聯盟網絡治理結構之研究─以「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高永興 (2009)。自律與他律相輔相成的責信機制。刊載於《募款監督:綜觀比較ICFO 會員及其國家》。臺北: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高永興(2010)。政府監督與NPO責信。「2010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論壇-災害救助與社會工作」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財團法人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張譽騰(譯)(2001)。世紀曙光 : 非營利事業管理(原作者:James P. Gelatt)。臺北市 : 五觀藝術管理公司。
    陳林(2004)。非營利組織法人治理。臺北:洪葉文化。
    陳金貴(2013)。治理之理論與發展。公共治理季刊,1(1),25-36。
    陳亮光(2008)。台灣非營利組織資訊揭露及稅務申報議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雪如、黃劭彥、林琦珍、蘇愛軫(2008)。非營利組織治理機制之研究-以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臺灣企業績效學刊,2(1),31-53。
    陳惠馨(1995)。財團法人監督問題之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之研究成果報告。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陸宛蘋(2006)。台灣非營利組織治理原則之探討─以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陸宛蘋、王金英(2000)。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管理。載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227-246頁)。臺北市:巨流。
    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1997)。台灣基金會現況概述。臺北市: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馮燕(1998)。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定位與功能—以文教基金會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86-2412-H002-005),未出版。
    馮燕(2000a)。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載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1-39頁)。臺北市:巨流。
    馮燕(2000b)。非營利組織的法律規範與架構。載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75-108頁)。臺北市:巨流。
    馮燕(2004)。台灣非營利組織公益自律機制之建立。第三部門學刊,1,97-125。
    馮燕(2009)。非營利部門的法律規範。載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第二版(249-275頁)。臺北市:巨流。
    黃美容(2008)。客家社區非營利組織治理原則之研究:以新竹縣某協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黃新福(1999)。非營利社福基金會治理活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崇森(1981)。財團法人制度之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之研究成果報告。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葉大慧(1985)。財團法人管理與監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劉維公(2002)。非營利組織與藝術結合的意義。典藏今藝術,118,124-125。
    蔡惠娟(譯)(2000)。非政府組織法的立法原則(原作者: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not-for-profit law, ICNL)。台北市: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原著出版年 1995)
    蔡麗華(2003)。老人福利機構治理機制及其績效之研究─以老人養護機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鄭怡世(1999)。台灣民間非營利社會福利機構參與社會福利服務探析。社區發展季刊,87,316。
    鄭勝分(2005)。歐美社會企業發展及其在台灣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賴惠珍(2009)。責信-優質非營利組織的重要指標。早產兒基金會會訊,69。取自http://www.pbf.org.tw/html/f01.asp

    英文部分
    Anheier, H. K. (2005).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eory, Management, Policy.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Badelt, C. (1990). Institutional Choice and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H. K. Anheier and W. Seibel (Eds.), The Third Sect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p. 56). New York, NY: Walter de Gruyter.
    Chandler, R. C. and Plano, J. C. (1988).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ctionary (2nd ed.) Santar Barbara, CA: ABC-CLIO.
    Cornforth, C. (2012). Nonprofit Governance Research: Limitations of the Focus on Boards and Suggestions for New Direction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41(6), 1116-1135.
    Gibelman, M., & Gelman, S. R. (2001). Very Public Scandal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Troub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2(1), 49-66.
    Hansmann, H. B. (1987). 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W. W. Power (Ed. ),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pp.27-42). New Haven, England: Yale University Press.
    Hoefer, R. (2000). Accountability in Action? Program Evaluation in Nonprofit Human Service Agencies.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11(2), 167-177.
    Houle C. O.(1997). Governing Boards:Their Nature and Nurture. California, SF: Jossey-Bass Publishers.
    Houle C. O.( 1989). Governing Boards:Their Nature and Nurture. California, SF: Jossey-Bass Publishers.
    Hult, K.M. & Walcott, C. (1990). Governing Public Organizations: Politics, Structures and Institutional Design.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re Publishing Company.
    Irvin, R. A. (2005). State regula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ccountability regardless of outcome.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Quarterly, 34(2), 161-178.
    Kaufmann, D. and Krray, A. (2003). Governance and Growth.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Knauft, E. B., Berger, R. A. & Gray, S. T.(1991). Profiles of Excellence: Achieving Success in the Nonprofit Sector. California, SF: Jossey-Bass Publishers.
    Lloyd, R., & Casas, L. de L. (2005). NGO self-regulation: enforcing and balancing accountability. London: One World Trust. Retrieved from http://www.oecd.org/dev/devcom/44251309.pdf
    Margolin, J. B. (1991). Foundation Fundamentals. New York, NY: The Foundation Center.
    National Council for Voluntary Organisations (2004). 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London: NCVO.
    Ostrewer, F. & Stone, M. M. (2006). Governance: Research Trends, Gaps, and Future Prospects. In W. W. Powell & R. Steinberg (Eds.),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pp.612-628).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eterson, M. and Mets, L. (1987). Key Resources on Higher Education Governance.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Prakash, A. and Hart, J. A. (2000). Globalization and Governance. New York, NY: Routledge.
    Radbourne, J.(2003). Performing on Boards: The Link Between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in Nonprofit Arts Boards.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6(3),212-222.
    Rhodes, R. A.W. (1996).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44(4), 652-667.
    Rochester, C. (1995). Voluntary agencies and accountability. In J. D. Smith, C. Rochester and R. Headley (Eds.), An introducation to the voluntary sector (pp.190-207). New York, NY: Routledge.
    Salamon L. M., & Helmut, K. A. (1996).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CONPO-REVISION 1.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Salamon, L. M., & Helmut, K. A. (1997). Def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Manchester, England &New York, NY: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Shim, J. K., & Siegel, J. G.(2000). Financial Management. Hauppauge, NY: Barron's Educational .
    Taylor, B. E., R. P. Chait, and T. P. Holland (1996). The New Work of the Nonprofit Board. In Herzlinger, R. E., etc. (ed.).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Nonprofits, pp. 53-75.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Turbide, J., Laurin, C., Lapierre, L., & Morissette, R. (2008). Financial Crises in the Arts Sector: Is Governance the Illness or the C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10(2), 4-13.
    Turbide, J (2011). Poor Governance Sickens the Arts: We have the cure. Australia: Deakin University.
    Umbdenstock, R. J., Hageman, W. M., & Amundson, B. (1990). The Five Critical Areas for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Not-for-Profit Hospitals. Hospital &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35(4), 481-492.
    UNESCAP(2004). What is Good Governance? http://www.unescap.org/huset/gg/governance. html, 1 March 2004
    White, M. (1981). Nonprofit Firms in a Three Sector Economy. Washington D.C., WA: The Urban Institute.
    Wolf, T. (1990).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ew York, NY: Prentice Hall Press.
    World Bank. (1999). Corporate Governance: A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Overview, P.5.
    Wyatt, M. (2004). A Handbook of NGO Governance. Hungry: European Center for Non-for-Profit Law.
    Young, D. R., Hollister, R. M., & Hodgkinson, V. A. (1993). Governing, Leading, and Manag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ew Insight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NY: Jossey-Bass.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