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千瑜 Wang, Chien-Yu |
---|---|
論文名稱: |
應用多期圖資探討臺灣二十世紀以來西北海岸地形與土地覆蓋變遷 Topographic and land cover changes over the past century on Taiwan by means of multi-stage pictorial materials: A case study of northwestern coast |
指導教授: |
沈淑敏
Shen, Su-M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8 |
中文關鍵詞: | 多期圖資 、地形變遷 、海岸林 、土地利用 、西北海岸 |
英文關鍵詞: | multi-temporal pictorial materials, geomorphic change, coastal forest, land use, northwestern coas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3 下載:6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全球暖化與海水面上升等潛在威脅的情況下,人為活動造成具有緩衝海岸作用力之地形單元的變化程度,是需要關注的課題。因此,本研究以臺灣西北海岸為研究區,判讀多時期各類圖資所記載的海岸地形訊息,以釐清二十世紀前半期少有人為干預時的海岸地形特徵,並分析近百年來的土地覆蓋變化、現今土地利用狀況及保護措施。本研究所稱的海岸範圍,以二十世紀早期的海岸沙丘與海灘等地形單元為準,不包括海域的部分,也稱為海岸地形緩衝帶 。
本研究採用經由GIS平台整合各式圖資,包含二十世紀初期以來的1:20000或1:25000等高線地形圖、1940年代美軍老航照、1970至1990年代之像片基本圖(1:1000與1:5000)與2009年之彩色正射影像(1:5000)。本研究發現,比對美軍老航照與1920年代地形圖,可以確認西北海岸於二十世紀前半期時,海濱地帶人為結構物極少,雖已有防風定沙工程,但仍屬於近自然的狀態,該時多數海岸即屬「海灘—濱海沙丘」類型,沙丘內緣的位置也較今日偏內陸位置。
海岸緩衝帶內人為土地利用主要為:1970年代開始沿岸港口設施與海岸保護工的興築,造成濱線的侵淤變化;1920年代以來的防風定沙工程,一方面使沙丘與海岸林外緣逐漸向海擴展,另一方面內層林帶的解除,則造成沙丘內緣退縮。鄰近土地的利用強度不斷提高,從沙丘荒地轉為農業用地,再轉移做建築、交通與公共使用。
臺灣西北海岸因各式直接或間接的人為利用方式而漸趨人工化,只是程度有別,經過三十多年的轉變,其中高達七成為港口與堤防等高度人工化海岸,另三成則為受到防風定沙等較低度人工化海岸。而海岸人工化的程度愈高,顯示海岸地形緩衝帶的面積縮減或其可移動的空間減少。考量海水面上升的潛在威脅,則未來的海岸土地管理策略,本研究建議宜盡可能維護海岸地形緩衝帶的原貌,預留空間使其得以變動,並降低或不提高緊鄰海濱帶的土地利用強度。
The loss and the level of artificialization of the coastal geomorphic units which consist of the buffer zone, e.g., beach and sandune, has become a great concern under the threat of global warming. By using the northwestern coast in Taiwan as the study area, this research intends (1) to reveal the geomorphic information which is shown or implied in various pictorial materials, (2) to identify the coastal features which represent the natural condition, with limited direct human interference, in the first half of 20th century, (3) to analysis the land cover and land use change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method is the historical overlap analysis on the GIS platform. The pictorial materials in use include not only historical maps and topographic maps at scale of 1:20000 and 1:25000, but also the aerial photos which were taken in late 1940s and various versions of orthophotos (at scale of 1:1000 and 1:5000). Interpretations of geomorphic units are made by using stereo-pair of historical aerial photos. Then these interpreta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1920 topographic map.
It is found that the geomorphic features identified from the historical maps in 1920s and aerial photo in 1940s represent the near natural state of the studied coast and can be used as a baseline for the following change... Construction of harbors and breakwaters since 1970s has caused erosion and aggradation along the nearby shorelines. Continuous and widespread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projects since 1920, on the one hand, have moved the outer margin of dunes and coastal forests seaward and, on the other land, subsequent removals of inner forest belt have caused the inner edge of dunes to retreat. The reclaimed coastal dunes have transformed into farmlands and part of them has become construction, transport facilities and public facilities since 1960s.
In brief,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multi-temporal maps, aerial photos and orthogonals, the entire northwestern coast in Taiwan during the last eight decades has been artificialized although with various levels. Up to 70% of the coast has been affected directly by harbor and breakwater construction, while the rest, which seemingly rather natural, is actually the result of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projects. Under the threat of sea level rising, it is believed the original extent of the coastal buffer zone and the human-induced chang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national land management.
一、中文部分
丁志堅(1997)運用馬可夫鏈模式度量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丁志堅(2002)屏東平原土地利用變遷分析與模式建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內政部(1987)臺灣海岸像片地形圖供應作業要點。
內政部(2013)永續海岸整體發展方案(第二期),行政院102年2月8日院臺
建揆字第1020002682號含核定。
方照穆(2011)臺灣基本地形圖中地圖符號使用演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尹章義(總編)(2014)觀音鄉誌。桃園縣:桃園縣觀音鄉公所。
石再添(1979)臺灣西南部洲潟海岸的地形及其演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
究報告,5:11-48。
石再添、張瑞津、林雪美、張政亮、連偵欽(1992)臺灣北部海岸沙丘之地形學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8:193-240。
石再添、張瑞津、林雪美、張政亮、連偵欽(1993)臺灣西部海岸沙丘之地形學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9:99-148。
石再添、張瑞津、張政亮、連偵欽、林雪美(1994)臺灣南端與東部海岸沙丘之
地形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21:1-42。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2012)中華民國99年資料浮標觀測年報。臺北市:交通部
中央氣象局。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編)(1969)臺灣省新竹海埔地北區開發總報告。臺北市: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竹南鎮志編輯委員會(編審)(1994)竹南鎮志。苗栗縣:竹南鎮公所。
朱瑪瓏(2004)用GIS重新解讀日治時期兩套中比例尺地圖。地圖,14:93-104。
江鴻(1966)臺灣海埔地之經濟價值。臺灣研究叢刊,82:1-8。
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2005)海岸開發後對地形變遷影響機制分析研究—鰲鼓至
曾文溪口。臺中縣: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沈淑敏(1997)圖像資料在討論花東地區海岸地形變遷上的應用。地圖,8:219-232。
沈淑敏、張瑞津(2003)圖像資料在臺灣地區地形變遷研究上的應用與限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38:67-86。
沈淑敏、陳映璇(2010)經建版地形圖和像片基本圖在濱線繪製上的應用與限
制。地理研究,53:71- 89。
李朝欽(1950)論臺灣防風林。臺北市: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產管理局。
李遠欽(1984)桃園海岸林被害原因探討即應加強之措施。臺灣林業,10(1):
4-7。
李芳君、許榮中(2013)颱風巨浪侵襲下沙質海岸緩衝帶寬度之預估。海洋工程
學刊,13(1):15-29。
李力庸(2010)新修桃園縣志—經濟志。桃園縣:桃園縣政府。
周恆(1978)防風定砂。臺北縣:黎明文化。
周素卿、高傳棋(1996)舊地圖與都市土地利用變遷:以臺北加蚋仔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報,21:1-37。
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1994)臺灣地區像片基本圖出版通報。臺北市: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
林朝棨(1957)臺灣地形。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宗儀(2002)沙丘重建與海岸保育。海洋技術季刊,12(4):36-40。
林宗儀、羅毓芳、洪敬媛(2006)應用福衛二號影像於新竹苗栗海岸變遷監測。
第28屆海洋工程研討會論文集,599-602。
林宗儀、江文彬、黃翔瑜、劉景毅、黃嘉隆(2007)台南青草崙海岸沙丘重建現
場試驗,第28屆海洋工程研討會論文集,839-844。
林宗儀、羅毓芳(2008)海岸沙丘易損性評估之研究。第30屆海洋工程研討會
論文集,769-773。
林宗儀(2010)臺灣海岸變遷監測分析(2/4)。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第99-06
號。
林雪美、溫博文、錢樺(2010)工業化海岸健診計畫—大園觀音工業化海岸診斷
與復育先驅研究。桃園縣政府委託研究成果報告。桃園縣:桃園縣政府。
吳啟南、李元炎、彭淼祥(1992)遙測應用於外傘頂洲的變遷分析。第14
屆海洋工程研討會論文集,483-497。
吳家倫(2003)臺灣北部海岸沙丘致災潛能評估。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
論文。
吳治達、詹進發、徐郁晴(2011)應用多時期遙測影像於宜蘭海岸土地覆蓋變遷
分析之研究。工程環境會刊,27:93-104。
洪佩鈺、沈淑敏、陳浦淮(2006)應用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地圖辨識沙礫質海灘
的濱線:以臺東海岸為例。地理研究,44:89-105。
徐鼐(1963)石門水庫。桃園縣: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
施添福(1996)臺灣堡圖—日本治臺的基本圖。臺灣堡圖,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施添福(1999)日治時代的陸地測量部和臺灣地形圖。日治時代二萬五千分
之一臺灣地形圖,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4-26。
韋煙灶(2006)新竹市之海埔地開發。竹塹文獻,36:56-80。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編)(1966)桃園縣誌。桃園縣:桃園縣文獻委員會。
桃園縣大園鄉誌編纂委員會(編)(1978)大園鄉誌。桃園縣:大園鄉公所。
梁平、莊永忠、吳治達、詹進發、廖泫銘(2011)多源遙測影像於宜蘭海岸濱
線變遷偵測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55:47-68。
許民陽、沈淑敏(1995)花東海岸海崖後退機制—成崖物質與風暴激浪特性的
初步探討。地理學報,19:71-90。
許民陽、高慶珍、高鵬飛、鄭紹龍(1998)花東海岸後退的研究—花蓮至長濱段。
中國地理學會會刊,26:78-93。
許民陽、高慶珍、高鵬飛、鄭紹龍(1999)花東海岸後退的研究—花長濱以南至
台東段。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報,25:83-110。
許民陽、張智原(2007)臺灣西北海岸後退之研究—淡水河口至頭前溪口段。中國地理學會會刊,38:1-22。
許民陽(2012):臺灣西北海岸的藻礁。地質,31(1):64-73。
許哲明(1998)臺灣地區地形圖之演進 五萬分之一地形圖圖說。地圖,9:
1-16。
許哲明(2001)臺灣地區地形圖整備大事紀。地圖,11:103-121。
郭金棟(1990)臺灣海岸地形變化及其未來之開發利用。國立成功大學水利
及海洋工程研究所,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委託計畫。
張正英、林俊錄(編)(1986)桃園沿海地區農林災害調查硏究。南投縣:臺灣
政府農林廳。
張政亮(1992)蘭陽平原海岸沙丘之地形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張政亮(1995)臺灣海岸沙丘之地形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劭曾(1966)臺灣海埔地之經濟建設目標。臺灣研究叢刊,82:9-56。
陳財輝(2008)海岸防風林的營造與機能。興大農業,66:6-13。
陳財輝(2008)人工海岸保安林復舊。林業研究專訊,15(1):18-21。
陳財輝、韓明琦(2011)不同地區海岸林的營造與管理。林業研究專訊,18(4):
10-14。
陳彥樺(2006)台北縣三芝鄉淺水灣西側海岸沙丘地形及植群分布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盛志澄、康瀚(1961)臺灣之防風林。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特刊第三十二號。
連美綺(2012)桃園海岸土地利用時空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連美綺、吳治達、莊永忠、廖學誠(2011)應用馬可夫模式分析桃園海岸地區土
地利用變遷之研究。工程環境會刊,26:71-86。
連美綺、吳治達、莊永忠、廖學誠(2013)桃園海岸防風林時空變遷之研究。工
程環境會刊,30:21-34。
喻新、吳至誠、崔圖強、徐輝明(2005)以航空相片分析海岸變遷之應用。國
立宜蘭大學工程學刊,1:63-74。
傅安明(1990)台灣地區基本圖與主題圖系統之建立及其應用1975-1990。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遙感探測技術發展策劃小組。
經濟部水利署(2014)中華民國102年水利統計。臺北市:經濟部水利署。
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2012)桃竹海岸基本資料監測調查計畫。新竹市: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
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2013)102年度桃竹苗海岸斷面監測調查計畫。新竹市: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
楊美萍(2004)桃園縣海岸地形變遷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研
究所碩士論文。
楊貴三、沈淑敏(2010)臺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地形篇。南投市:臺灣
文獻館。
劉淑芬(2006)台中縣后里鄉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政良(2011)運用海岸緩衝趨於好美寮地區之永續管理:利益關係人的觀點。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科技與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進貴、葉高華(2005)地圖概括化對環境變遷研究之影響—以臺灣地圖資料為例。地理學報,41:1-23。
賴逸書(2006)不同時期地形圖等高線品質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瑞壬、鄧國雄(1991)桃園臺地海岸沙丘型態與沙粒度分析。中國地理學會會
刊,19:21-31。
鄭瑞壬(1993)桃園臺地海岸沙丘形態與土地利用。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研究所研
究報告,6:147-203。
藍元志、許泰文、周玉娟、李怡婷(2008)海岸緩衝區之研究-以好美寮海岸為
例。第30屆海洋工程研討會論文集:667-672。
藍元志、許泰文、李怡婷、吳柏辰(2011)臺灣海岸緩衝區研究。第33屆
海洋工程研討會論文集,613-618。
二、外文部分
Arens, S. M., Mulder, J. P. M., Slings, Q. L., Geelen, L. H. W. T., Damsma, P. (2013)
Dynamic dune management, integrating objectives of nature development and
coastal safety: Examples from the Netherlands. Geomorphology, 199: 205-213.
Carter, R. W. G. (1988) Coastal Environmen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ysical,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Systems of Coastlines. London: Academic Press.
Carter, R. W. G., Woodroffe C. D. (1994) Coastal evolution: late Quaternary
shoreline morphodynamics. London: Cambridge Press.
Clark, J. R. (1997)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for the new century.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37(2): 191-216.
Davidson-Arnott, R. (2010) Introduction to Coastal Processes and Geomorphology.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sbonnet, Pogue, P., A., Lee, V., Wolff, N. (1994) Vegetated buffer in the coastal
zone – A summary review and bibliography. Coastal Research Center Technical
Report No. 2064. Narragansett, RI: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Graduate School
of Oceanography.
Desbonnet, A., Lee, V., Pogue, P., Reis, D., Boyd, J., Willis, J., Imperial, M. (1995)
Development of coastal vegetated buffer programs. Coastal Management, 23(2):
91-109.
Ezeomedo, I. C., Igbokwe, J. I. (2012) Mapping and Analysi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sing Medium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and GIS. Indi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s, 3(4):
513-519.
Goldsmith, V. (1978) Coastal dunes. In Davis, R. (ed.), Coast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Kamphuis, J. W. (2000) Introduction to Coas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Meyer, W. B., Turner, B.L. II (1994)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A Global
Perspective.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ethick, J. (1984) An introduction of coastal geomorphology. London: Edword
Arnold.
Pye, K. (1983) Coastal dunes.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7(4): 531-557.
Sanò, M., Marchand, M., Medina, R. (2010) Coastal setbacks for the Mediterranean: a
challenge for ICZM. Journal of Coastal Conservation, 14: 295-301.
Woodroffe, C. D. (2002) Coasts: form, process and evolution. London: Cambridge
Press.
三、網路部分
Rhode Island Coastal Resources Management Council (2012) : Rhode Island Coastal
Zone Program. Rhode Island Coastal Resources Management. 網址:
http://www.crmc.ri.gov/.(2015/04/24瀏覽)。
日本国土地理院(1988)沿岸海域土地条件図(調査年が昭和63年度以前の図)の地形分類及び地盤高,沿岸海域基礎調査,網址:http://www1.gsi.go.jp/geowww/coastmap/index.html(2015/6/23瀏覽)。
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計畫組(2014)103年度第1期各縣市自然及人工海岸線比例
一覽表,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網址:http://www.cpami.gov.tw(2015/04/22
瀏覽)。
內政部營建署,歷年海埔地開發計畫。網址:
http://www.cpami.gov.tw/pda_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
ticle&id=10177&Itemid=142(2015/8/22瀏覽)。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2007)基本地形圖資料庫圖式規格表,NGIS基本地形圖
分組—標準制度。網址:
http://bmap.nlsc.gov.tw/index.php/2014-06-10-07-13-16/2014-06-10-07-51-07
(2015/4/5瀏覽)。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氣候統計—觀測資料查詢系統。網址:
http://e-service.cwb.gov.tw/HistoryDataQuery/index.jsp(2015/6/18瀏覽)。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氣候統計—潮位統計。網址:
http://www.cwb.gov.tw/V7/climate/marine_stat/tide.htm(2015/6/18瀏覽)。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品質資料倉儲系統—垃圾焚化廠設施列表。網址:
http://edw.epa.gov.tw/queryWasteFac.aspx?SiteType=%u5783%u573e%u63a9%
u57cb%u5834(2015/8/22瀏覽)。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海岸管理法。網址:http://law.moj.gov.tw/(2015/7/14
瀏覽)
桃園市政府地政局,土地開發—大潭濱海特定工業區開發。網址:
http://www.land.tycg.gov.tw/chaspx/News.aspx?web=391(2015/8/5瀏覽)。
經濟部水利署(2014)現有禦潮(海堤)設施,水利統計—公務統計報表。網址:
http://www.wra.gov.tw/ct.asp?xItem=21539&ctNode=5292&comefrom=lp
(2015/6/18瀏覽)。
漢珍知識網報紙篇,臺灣日日新報—經營防砂林。網址:
http://oldnews.lib.ntnu.edu.tw/cgi-bin2/Libo.cgi?(2015/6/23瀏覽)。
羅浚濱(2013年11月30日)新豐發現千年活藻礁。中時電子報。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130000420-260107(2015/8/7瀏
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