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敏如
論文名稱: 晚清《啟蒙畫報》中的域外知識
指導教授: 陳惠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8
中文關鍵詞: 《啟蒙畫報》晚清啟蒙彭翼仲晚清北京畫報晚清兒童報刊晚清北京報刊晚清域外知識域外地理書寫域外國家書寫域外人物書寫域外歷史書寫兒童啟蒙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8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晚清以來,在西力衝擊下,國家民族面臨危機。在此情況下,知識分子基於淑世胸懷,提出「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理想,期能救亡圖存。有鑑於報刊具備高度時效性、機動性、普及性,常被視為傳播新知的最佳模式,當中「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畫報更成為重要的啟蒙利器。

    相較於先進繁榮的上海,北京報刊啟蒙事業發展較晚。至庚子事變後,有志之士深感於「無知愚民」誤國,乃積極創辦刊物,投身於下層民眾的啟蒙,盛況空前。《啟蒙畫報》於1902年創刊,1905年停刊,強調以蒙學為起點,不僅是北京地區第一份由中國人自辦的畫報,也是北京地區第一份由中國人所創辦的兒童報刊,更是出版於新政時期的代表性刊物,其所帶動的白話文風潮,更延續至民國初年,在晚清可謂頗具代表性。

    《啟蒙畫報》中的知識,中西兼顧,其中有關域外的知識,更富啟蒙意義。透過「域外地理」知識的介紹,企圖打破傳統的世界觀,使兒童得以開眼看世界;透過「域外國家」知識的介紹,兒童得以認識「各國治亂興衰之由」、「強弱存亡之本」的道理,以及獲知域外國家現代化之面相,或供為借鑑,或資以仿效;透過「域外人物」的介紹,建立人物典範,使兒童慕其言行,進而加以效法。其不僅將域外知識「通俗化」、「大眾化」,更善用譬喻、問答、複習、虛擬情境、化繁為簡等手法,使域外新知易於吸收,更屬難得。總體而言,《啟蒙畫報》傳達域外新知,不僅為晚清開啟童智竭致心力,也體現了知識分子「啟蒙、維新、愛國」的時代使命。

    關鍵字:
    《啟蒙畫報》、彭翼仲、晚清啟蒙、晚清北京畫報、晚清兒童報刊、晚清北京報刊、晚清域外知識、域外地理書寫、域外國家書寫、域外人物書寫、域外歷史書寫、兒童啟蒙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p.1 第二節 前人研究 p.11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說明 p.19 第四節 架構說明 p.21 第二章 《啟蒙畫報》的創辦及編輯要旨 第一節 《啟蒙畫報》的刊行 p.23 第二節 《啟蒙畫報》的編輯及其內容 p.42 第三章 開眼看世界:《啟蒙畫報》中的域外地理知識 第一節 近代以來地理知識的變化 p.59 第二節 《啟蒙畫報》中域外地理知識的內容 p.72 第三節 域外地理知識的表述方式及革新意涵 p.89 第四章 熟知天下事:《啟蒙畫報》中的域外國家書寫 第一節 近代以來域外國家的再書寫 p.107 第二節 域外國家的歷史沿革 p.122 第三節 域外國家的現代化經驗 p.141 第五章 學習好楷模:《啟蒙畫報》中的域外人物形象 第一節 《啟蒙畫報》中的域外人物分佈 p.157 第二節 域外人物類型與特質 p.170 第六章 結論 p.195 徵引書目 p.199

    一、 史料

    《警鐘日報》
    《大公報》
    《蒙學報》
    《京話日報》
    《新民叢報》
    《中國官音白話報》
    《大陸報》
    《選報》
    《蜀報》
    《政藝通報》
    《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書局,1984。
    《啟蒙畫報》,收入姜亞沙、經莉、陳湛綺主編,《民國畫報匯編(北京卷):
    啟蒙畫報》,卷1-7,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6。
    《晉書‧裴秀傳》,收入楊家駱主編,《二十五史(新校本)》,臺北:鼎文書局,1975。
    《國民日日報彙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1968。
    利瑪竇等著、何高濟等譯,《利瑪竇中國札記》,第2卷,北京:中華書局,1983。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
    姚瑩,《康輶紀行》,合肥:黃山書社,1990。
    應劭,《風俗通義‧皇霸》,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1978。
    魏源,《海國圖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
    魏源,《海國圖志》(百本卷),《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鄭樵,《通志略‧圖譜略‧索象》,《通志略(豎排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王雲五主編、南懷瑾、徐芹庭註譯,《周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
    彭翼仲,《彭翼仲五十年歷史》,收入姜緯堂、彭望寧、彭望克等編,《愛國報人維新志士彭翼仲》,大連:大連出版社,1996。
    梁廷枬,《海國四說》,北京:中華書局,1993。
    薛福成,《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收入鍾淑河編,《走向世界叢書》,第1輯,長沙:岳麓書社,1895。
    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王韜 ,《漫遊隨錄》,收入鍾淑河編,《走向世界叢書》,第6輯,長沙:岳麓書社,1895。
    中研院近史所編,《近代中國對西方列強認識資料彙編》,第1輯,第2冊,臺北: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
    王臨亨著、粵劍編,《志外夷》,卷3,北京:中華書局,1987。

    二、 專書

    丁守和,《中國近代啟蒙思潮》,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王一川,《中國現代性體驗的發生》,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王鴻莉,《清末下層社會啟蒙運動─以《京話日報》為中心》,北京:北京大學博士論文,2010。
    王愛民,《地理學思想史》,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地學組主編,《中國古代地理學史》,北京:科學出
    版社,1984。
    方漢奇,《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方漢奇,《中國新聞事業編年史》,卷3,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金一 ,《女界鐘》,臺北:文景,2012。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梁啟超,《戊戌變法記》,收入《梁啟超全集》,第1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梁啟超,《新民說》,收入張品興編,《梁啟超全集》,第2冊,北京:北京出
    版社,1992。
    李孝悌,《清末下層社會的啟蒙運動(1901-191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李焱勝,《中國報刊圖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臺北:稻香出版社,2005。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1冊,卷5,香港:中華書局,1975。
    李潤波,《晚清新聞畫報收藏》,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李娟 ,《中國新聞事業通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2005。
    何金鑄,《地學通論》,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出版,1985。
    卓聖格,《點石齋畫報的插圖繪畫研究》,臺中:弘祥出版社,2008。
    吳友如,《清末浮世繪─《點石齋畫報》精選集》,臺北:遠流書局,2005。
    吳澤等編,《中國近代史學史(修訂本)》,(上),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吳澤等編,《中國近代史學史(修訂本)》,(下),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周利成,《中國老畫報─北京老畫報》,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俞旦初,《愛國主義與中國近代史學》,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1996。
    祝平一,《說地》,臺北:三民書局,2003。
    郭雙林,《西潮激盪下的晚清地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耿云志,《近代中國文化轉型導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姜緯堂、彭望寧、彭望克等編,《愛國報人維新志士彭翼仲》,大連:大連出版社,1996。
    梅家玲,《流動的教室,虛擬的學堂─晚清蒙學報刊中的文化傳譯、知識結構與表述方式》,第24輯,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08。
    陳其泰,《史學與民族精神》,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陳玉申,《晚清報業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
    陳平原,《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晚清畫報研究》,香港:三聯書店,2008。
    陳平原、夏曉虹編,《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
    張國剛、吳莉葦,《中西文化關係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張曉 ,《近代漢譯西學書目提要》(明末─1911),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郭沫若,《少年時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郭沫若,《我的童年》,收入《郭沫若選集》,第1卷(上),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1997。
    郭雙林,《西潮激盪下的晚清地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徐蘭君,《兒童的發現》,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凌廷輝,《人生地理學》,上海:新學會社,1909。
    黃河 ,《北京報刊史話》,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
    馮客 ,《近代中國之種族概念》,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葉再生,《中國近代現代出版通史》,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
    楊炳延,《舊京醒世畫報:晚清市井百態》,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
    楊早 ,《清末民初北京於論環境與新文化運動的登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下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第10冊,上海:中華書局,1941。
    梁啟超,《新民說》,臺北:中華出版社,1959。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收入張品興編,《梁啟超全集》,第8冊,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梁啟超,《梁啟超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
    梁漱溟,《我生有涯願無盡:梁漱溟自述文錄》,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梁漱溟,《憶往談舊錄:梁漱溟回憶錄》,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
    梁煥鼎,《桂林梁先生遺著》,收入《中華文史叢書》,第4輯,臺北:華文書局,1968。
    彭蘇望,《北京報界先聲─20世紀初的彭翼仲與〈京話日報〉》,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彭平一,《啟蒙思潮史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康有為,《孟子徽》,收入蔣貴麟主編,《康南海先生遺著匯刊》,臺灣:宏業書局,
    1987),第5集。
    趙榮 ,《中國古代地理學》,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趙榮、楊正泰,《中國地理學史(清代)》,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蔣風、韓進,《中國兒童文學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焦潤明,《中國近代文化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6。
    劉盛佳,《地理學思想史》,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鄒振環,《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鄒振環,《西方傳教士與晚清西史東漸:以1815至1900年西方歷史譯著的傳播與影響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7。
    鄒振環,《西方傳教士與晚清西史東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頁。
    鍾叔河,《走向世界─中國人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
    韓叢耀等編,《中國近代圖像新聞史1840-1919》,第1冊,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蕭樾 ,《中國歷代的地理學和要籍》,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薩空了,《香港淪陷日記》,北京:三聯書店,1985。
    羅伯特‧迪金遜著、葛以德等譯,《近代地理學創建人》,北京:北京商務印書
    館,1980。
    龔書鐸,《中國近代文化概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三、 論文期刊

    (一)博士論文
    郭雙林,〈晚清地理學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柯惠鈴,《性別與政治:近代中國革命運動中的婦女(1900-1920)》,臺北:國立
    臺灣政治大學博士論文,2004。

    (二)碩士論文
    王偉 ,〈《格致新報》與戊戌啟蒙〉,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
    李娟 ,〈「彭翼仲案」1906年前後北京地區的社會輿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2006。
    李豔麗,〈《蒙學報》與晚清兒童文學的覺醒〉,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11。
    余鵬 ,〈晚清報人彭翼仲研究〉,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
    邱瑞枝,〈從晚清報刊論戲曲改革與啟蒙運動之關係─以上海地區為例〉,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2005。
    何力行,〈晚清知識人蔣觀雲(1866-1929)及其啟蒙論述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2012。
    侯雅玲,〈戊戌風潮下的《格致新報》〉,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
    胡豔杰,〈清代蘇州科舉世家研究─以長洲彭氏家族為例〉,蘇州:蘇洲大學碩士論文,2006。
    張力 ,〈蔡元培與近代中國啟蒙運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79。
    梁雯晶,〈成為「新國民」─中國進代兒童形象的建構(1895-1937)〉,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10。
    鄧淑英,〈晚清通俗性報刊與現代知識啟蒙:以《圖畫日報》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
    章芝 ,〈彭翼仲年譜〉,南昌: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06。
    黃雅琦,〈救亡與啟蒙:梁啟超之儒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
    謝佩君,〈梁啟超散文中的啟蒙思想研究〉,臺中: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9。
    劉疆輝,〈啟蒙、公民(國民)塑造與「公共空間」之建構─北京彭翼仲《京話日報》(1904-1905)研究〉,寧波:寧波大學碩士論文,2009。
    劉又瑄,〈一位近代女性啟蒙者的身影單士釐(1858-1945)作品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10。

    龐玲,〈《小孩月報》與晚清兒童觀念變遷考論(1875-1881)〉,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

    (三)期刊
    文明 ,〈19世紀歐洲「文明」話語與晚清「文明」觀的嬗變〉,《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北京:2011.12,頁21-22。
    丁邦清,〈近代地理思潮與中國傳統哲學觀念嬗變〉,《學術月刊》,第8期,上海:1995.8,頁77。
    丁苗苗,〈安徽俗話報與同時其白話報的比較〉,《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6:3,淮北:2005.6,頁5-9。
    王明珂,〈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34:3,臺北:1996.9,頁148。
    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傳播之圖說形式〉,收入《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商務印書館,1997,頁232。
    王鴻莉,〈《京話日報》的甲辰(1904)之困〉,《北京社會科學》,第2期,北京:2009.4,頁87-96。
    王娟 ,〈《啟蒙畫報》簡介〉,《出版史料》,第1期,北京:2010.3,頁82-87。
    王文光、陳燕,〈《新唐書》的四夷傳與唐代民族志研究〉,《學術探索》,第1期,昆明:2014.1,頁107-108。
    方漢奇,〈清末的《京話日報》〉,收入《方漢奇文集》,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2003,頁265-277
    方漢奇,〈愛國報人彭翼仲〉,收入《方漢奇文集》,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3,
    頁634-636。
    方漢奇,〈鐵肩擔道義熱血荐軒轅─紀念彭翼仲誕辰140週年和《京話日報》創刊100週年〉,收入《新聞與傳播研究》,第1期,北京:2004.3,頁33-36。
    李孝悌,〈胡適與白話文運動的再評估─從清末白話文的發展談起〉,收入《胡適與近代中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1,頁20。
    林培炎,〈志同道合的文化啟蒙先驅─彭翼仲與劉炳堂在報業活動中的親密合作〉,《新聞春秋》,開封:2004.3,頁100。
    李同奇,〈「文化熱」的歷史含意及其多元思想流向〉,《當代》,87期,臺北:
    1993.7,頁64-77。
    李記祥,〈輿圖史與接受史中的海國與大地─清季世界新圖之分型〉,《輔仁歷史學報》,第22期,臺北:2009.1,頁27-94。
    金一 ,〈女子世界發刊詞〉,《女子世界》,1:1,上海:1904.1,頁1。
    吳澤、黃麗鏞,〈魏源《海國圖志》研究〉,《歷史研究》,第4期,北京:1963.8,頁117-140。
    吳麗雯,〈晚清石印畫報的發展─以《圖畫日報》為例〉,收入《出版與圖書館學術研究會論文集》,臺北: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2。
    吳果中,〈圖說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傳播─以《啟蒙畫報》為中心的視覺解讀〉,《新聞與傳播研究》,第4期,北京:2010.8,頁78-84。
    侯德仁、張叢,〈清嘉道咸邊疆史地學研究中的世界性意識〉,《歷史教學》,第2期,天津:2004.2,頁76-80。
    周寧 ,〈海客談瀛洲:帝國時代中國的西方形象〉,《書屋》,第4期,湖南,2004.7,頁16。
    陳室如,〈中國近代域外遊記研究(1840-1945)〉,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
    陳室如,〈晚清域外遊記的海洋書寫─以張德彝《稿本航海述奇匯編》為例〉,《成大中文學報》,33期,臺南:2011.6,頁131-133、135-164。
    陳俐 ,〈少年郭沫若為何最喜愛《啟蒙畫報》〉,《郭沫若學刊》,第1期,樂山:2014.1,頁67-71。
    陳其泰,〈時代巨變推動下近代史學演進大勢(上)〉,《北京行政學院學報》,第5期,北京:2007.7,頁98。
    陳其泰,〈時代巨變推動下近代史學演進大勢(下)〉,《北京行政學院學報》,第6期,北京:2007.9,頁89。
    徐小蠻,〈《圖畫日報》及其中的文化史料〉,收入《美術之友》,第2期,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頁107-109。
    曾燕 ,〈近代中國西方形象的建構與演進─從妖魔化到理想化的言說〉,《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5:1,成都:2008.1,頁50。
    郭沫若,〈我的童年〉,收入《郭沫若選集》,第1卷(上),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頁25。
    郭沫若,〈我的童年〉,收入《郭沫若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頁33。
    姜緯堂,〈啟蒙畫報五考〉,《新聞研究資料》,第1期,北京:1985.3,頁191-203
    姜緯堂,〈彭翼仲案真相〉,《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科板)》,第5期,北京:1996.10,頁16-24。
    姜海龍,〈圖文護官與晚清知識分子民眾啟蒙思想表達─以《醒俗畫報》為中心〉,天津:南開大學碩士論文,2005。
    彭永祥,〈舊中國畫報見聞錄〉,《新聞研究資料》,第4輯,北京:新華出版社,1979,頁162-163。
    彭永祥,〈啟蒙畫報〉,收入《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第1集,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頁189-195。
    彭蘇望,〈文采風流今尚存─百年之前的兒童刊物《啟蒙畫報》〉,《貴州文史叢刊》,第5期,貴陽:2000.9,頁24-31。
    彭望蘇,〈清末報業先驅彭翼仲〉,《新聞與寫作》,第2期,北京:2005.2,頁37-38。
    彭秀良,〈《京話日報》與晚清保定社會世像〉,《檔案天地》,第11期,石家莊:2008.11,頁43-46。
    梁漱溟,〈我的自學小史〉,收入《梁漱溟全集》,第2卷,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頁670-671。
    梁漱溟,〈記彭翼仲先生─清末愛國維新運動一個極有力的人物〉,收入姜緯堂、彭望寧、彭望克等編,《愛國報人維新志士彭翼仲》,大連:大連出版社,1996,頁1-27。
    彭明輝,〈外國史地引介與晚清歷史地理學的興起〉,《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7期,臺北:2000.5,頁1-44。
    張若谷,〈紀元前五年上海、北京畫報之一瞥〉,收入《舊上海史料匯編(下)》,北京:北京圖書館,1998,頁329。
    張梅 ,〈從晚凊到五四兒童期刊上的圖像敘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8期,蘭州:2012.8,頁174-183。
    楊早 ,〈京滬白話報:啟蒙的兩種路向─《中國白畫報》、《京話日報》之比較〉,《北京社會科學》,第3期,北京:2003.9,頁148-154;
    楊早 ,〈啟蒙的新型態─晚清啟蒙運動中的《京話日報》〉,《中國文學研究》,第3期,長沙:2003.9,頁67-70;
    楊早 ,〈京話日報的啟蒙困境─以梁濟等人自殺為中心〉,《中國圖書評論》,第8期,瀋陽:2009.8,頁26-36;
    傅寧 ,〈中國近代兒童報刊的歷史考察〉,《新聞與傳播研究》13:1,北京:2006.4,頁2-9。
    趙曉軍,〈近代中國文學中的西方形象〉,《語文學刊(高校版)》,第3期,呼和浩特:2007.7,頁132。
    鄒振環,〈清末亡國史編譯熱與梁啟超的朝鮮亡國史研究〉,《韓國學研究論叢》,第2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頁325-354。
    賈豔麗,〈《京話日報》與20世紀初年國民捐運動〉,《清史研究》,第3期,洛陽:2006.8,頁3-8。

    羅蘇文,〈清末上海都市女裝的演變(1600~1910)─以《點石齋畫報》、《圖畫日報》為例〉,收入游鑑明主編,《無聲之聲(II):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1600-1950)》,臺北:中央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頁109-140。
    羅愛華,〈晚清西方形象研究導讀〉,《淮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淮安:2010.1,頁101。
    周昌龍,〈嚴復自由觀的三層意義〉,《漢學研究》13:1,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3.6),頁43-59。
    謝蕙風〈大眾化.化大眾:清末的白話報刊〉,《聯大學報》,苗栗:2005.12,頁245-269。
    Joan Judge著 孫慧敏譯,〈改造國家─晚清的教科書與國民讀本〉,《新史學》,12:2,臺北:2001.6,頁26-65。

    四、西文專書
    Anthony Smith,National Identity,pp.65、128、164並可參見John Hutchinson,The Dynamics of Cultural Nationalism:The Gaelic Revival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Irish Nation State (London:Allen& Unwin,1987),頁15。

    五、網路資料
    彭翼仲,〈彭翼仲五十年歷史〉,收入姜緯堂、彭望寧、彭望克等編,《愛國報人維新志士彭翼仲》,大連:大連出版社,1996。
    網路全書PDF檔,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138306.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