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鄒治潔 Tsou, Chih-Chieh |
---|---|
論文名稱: |
怪趣風格插畫應用於流浪犬關懷議題之兒童圖畫書創作 A Studying of the Wired and Funny Style Illustration Applying to the Topic of Stray Dogs in Children’s Picture Book |
指導教授: |
伊彬
I, B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7 |
中文關鍵詞: | 怪趣風格 、插畫 、流浪犬 、兒童圖畫書 、動物保護 |
英文關鍵詞: | wired and funny style, illustration, stray dogs,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animal protection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D.004.2018.A1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2 下載:5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教育」在動物保護觀念的進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深入研究怪趣風格插畫並將怪趣風格與流浪犬議題結合於兒童圖畫書創作上。第一部分,怪趣風格插畫分析參考伊彬(2000)之風格分類方法,蒐集2004年至2015年出版,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之兒童圖書區以及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之兒童學習中心所有館藏的兒童類文學圖畫書,其中具有怪趣風格者共47筆,其中國內插畫家為7筆,國外插畫家40筆。研究者以整體直觀方法分析,將這些怪趣風格插畫做風格小項分類。共得9個風格小項,包括:A「清新」、B「靈活輕盈特質」、C「幾何塊面」、D「說明性弱裝飾圖案化特質」、E「說明性強裝飾圖案化特質」、F「較細膩的光影變化」、G「樸拙僵硬造型」、H「表現性自由筆觸」、I「漫畫特質」。其中以H「表現性自由筆觸」佔25.53%為最多。第二部分,流浪犬困境案例分析,經由一位台灣之動物保護協會志工以及一位有實際救援經驗的友人,提供7個案例;加上研究者親身經歷案例,總共得到8筆流浪犬困境案例。研究者結合以上結果採用小項E的表面質感與H的自由筆觸混合風格,創作出山的另一邊兒童圖畫書,內容描述一隻走失成為流浪犬的小狗找尋主人的經過,藉由所遭遇其他流浪犬的對話,透露出流浪犬會遭遇的困難。本研究結論在怪趣風格分析上為:(1)台灣怪趣風格圖畫書的出版以進口圖畫書為大宗;(2)多元審美成長,推論台灣未來怪趣風格的接受度會繼續提升;(3)現有小項風格有多項與既有研究中「裝飾圖案化」風格或「童趣」複合,為目前怪趣風格的特色;(4)台灣怪趣風格插畫家養成困難可能肇因於市場限制。在創作心得上,分為兩個部分:(1)在怪趣特性上發現,怪趣風格應用於流浪犬等悲慘背景以及殘缺造型的角色類型時,有三個優點,一可表現此類型角色本身不甜美的特質,二可淡化視覺衝擊,三可提升插畫風格的獨特性,以上三者可增加此議題的表現強度與讀者的接受度。(2)在技法上,依照本研究所使用的怪趣風格小項E與小項H表現性自由筆觸對怪趣插畫風格圖畫書創作提出繪製經驗分享以及創作流程建議。
Education is essential to improving attitude toward animal protection. This study conducted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into illustrations with a wired and funny style and adopted this style to create children picture books addressing the issue of stray dogs. First, the style of wired and funny style illustrations was analyzed by referring to the categories of illustration styles proposed by Yi (2000).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published between 2004 and 2015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hildren’s book section a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Children’s Learning Center at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Public Information. Among all the collected books, 47 picture books were of the wired and funny style; seven of them were created by Taiwanese illustrators, and the remaining books were composed by foreign illustrators wired and funny style illustrations were further categorized into nine subcategories by using an intuitive approach. The subcategories were as follows: (a) freshness, (b) nimbleness, (c) use of geometrical blocks, (d) slightly illustrative decoration, (e) highly illustrative decoration, (f) delicate lighting and shading changes, (g) images with plain and stiff styles, (h) expressive free strokes, and (i) cartoon style. Category (h) was observed to be dominant, accounting for 25.53% of the illustrations. Subsequently, a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predicament of stray dogs. A volunteer of the Anim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a friend of the author with practical animal rescue experience provided seven cases. The author contributed one experience, bringing the total to eight cases collected. Compiling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for all the cases and adopting the styles of subcategories e and h, the author created a children’s picture book named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untain.” The book describes a puppy that got lost and became a stray dog, seeking its owner. Through the puppy’s conversations with other stray dogs, the predicament of stray dogs is revealed. The conclusions made from the analysis of wired and funny style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were as follows: (a) In Taiwan, wired and funny style picture books are mostly exported books written in foreign languages. (b) Amidst the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aesthetic perceptions, acceptance of the wired and funny style is expected to grow. (c) The subcategories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overlap with the decorative and childlike styles mentioned in previous research and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wired and funny style. (d) The preferences of the Taiwanese market may hamper the spread of the wired and funny style in Taiwan. Regarding the creative experience, two conclusions were made. First, three merits were identified in illustrations on topics considered depressing and those with wired imagery, such as illustrations of stray dogs: A wired and funny style (a) appropriately emphasizes the unpleasantness of certain situations, (b) exhibits a low visual impact, and (c) increases the uniqueness of illustrations. These merits are appropriate for highlighting the issue of stray dogs and enhanced readers’ acceptance. Second, from the technical perspective, a creation experience was detailed in this study, and subcategories e (highly illustrative decoration) and h (expressive free strokes) are recommended for creating children’s books in this style.
王安迪(2009)。幸福天堂-關懷流浪犬創作論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臺北市。
王意如(1995)。棄犬問題及台北市國民小學環境保護小組成員的態度及
教材需求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所,臺
北市。
王萱茹(2007)。從雷根與辛格的觀點談動物安樂死-以台灣大專院校動物保護社團學生義工案例談起。應用倫理研究通訊,43,45-61。
任祐新(2013)。「一個畫家的故事」- 怪誕風格平板互動式繪本創作論
述(未出版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臺南市。
伊彬(2000)台灣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執行期間:1999年8月-2000年7月;計畫編號89-2411-H-011-001;主要研究助理:鄧逸平、張婉琪、黃永宏。
伊彬、林慧雅(2007)。台灣兒童圖畫書插畫之時代風格:1987-2003年民間出版現象與美感偏好。藝術教育研究院,13,29-65。
伊彬、鄧逸平、黃永宏(2004)。中華兒童叢書(1965-1999)到信誼基金(1979-2001)出版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之演變及其意義。藝術教育研究,7,23-53。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臺北市:五南。
李澤厚(1996)。美學四講。臺北市:三民。
吳鼎(1965)。優良兒童讀物的特質及其發展。兒童讀物研究,283-292。
李美玲(2004)。台灣兒童讀物插畫五十年發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臺北市。
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2005)。繪本之力(林真美譯)。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於2001)
松居直(1995)。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劉滌昭譯)。臺北市:臺灣英文雜誌社。(原著出版於1981)
林明德(2012)。臺南市流浪犬政策之回應性評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嘉義市。
林真美(2010)。繪本之眼。臺北市:天下。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林耀堂、詹楊彬、陳裕堂、王薇薇(1989)。酣游於一個親切的視覺世界-插畫世界甘苦談(陳玉惠整理)。雄獅美術,219,160-164。
林慧雅(2005)。1987年至2003年信誼基金會以外台灣民間出版之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與時代意義(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科技大學設計
研究所,臺北市。
邵育仙(2011)。浪・情(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研究所,臺南市。
陳意爭(2008)。圖畫書與文字的邂逅-圖畫書中的圖文關係探索。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陳毓思(2011)。青少年對醜怪圖像之審美反應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在職進修專班,臺中市。
陳意爭(2008)。圖畫與文字的邂逅:圖畫書中的圖文關係探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臺東市。
洪德麟(1994)。台灣漫畫40年初探。臺北市:時報。
詹楊彬(1989)。插畫新技。臺北市:藝術圖書。
費昌勇(2002)。動物倫理與公共政策。臺北市:台灣商務。
黃以育(2001)。生命關懷與都市流浪犬問題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黃永宏(2001)。信誼基金會出版之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楊靜賢(2012)。非死不可?:從安樂死的紀錄反思台灣流浪犬問題(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臺南市。
葉力森、石正人(1995)。臺灣棄犬問題探討與對策。臺北市: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歐瑞福(2011)。生物之怪誕造型研究應用於角色插畫設計(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鄭明進(1985)。談兒童讀物的插畫研究。於林良等(編著),認識兒童文學(頁 69-77)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鄭蕤(1969)。談兒童文學。臺中市:光啟。
賴素秋(2002)。台灣兒童圖畫書發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臺東市。
謝琮安(2014)。超現實線畫應用於關懷流浪犬議題之創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顏敬尹(2014)。台中市流浪犬管理政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臺中市
魏明崧(2015)。怪誕風格插畫應用於桌上遊戲設計-以四神獸傳說卡牌遊戲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碩士班,桃園市。
羅振宇(2007)。後人類-怪誕圖像創作論述(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臺北市。
楊靜賢(2012)。《非死不可?》:從安樂死的紀錄反思台灣流浪犬問題(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影像紀錄與音像維護研究所,臺南市。
蘇振明(1998)。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月刊,91,1-10。
徐素霞(1996)。插畫—獨立而完整的藝術—兼談插畫在兒童圖畫書中的角色與創作。美育月刊,302,11-17。
Doonan, J.(2006),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宋珮譯)。臺北市:雄獅。(原著出版於1993)
International Companion Animal Management(2007)。人道犬隻管理指南。搜尋於2016年9月15日,檢所至http://www.icam-coalition.org/
Eco, U.(2006)。美的歷史。臺北市:聯經。(原著出版於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