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斐絢
Fei-hsun Hsu
論文名稱: 台灣當代國語新詞探微
指導教授: 姚榮松
Yao, Rong-S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0
中文關鍵詞: 詞彙新詞外來語方言詞流行詞語兩岸比較
英文關鍵詞: Lexicon,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67下載:39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詞彙是諸語言要素中穩定性最低、發展最迅速的部分,因新事物新觀念的出現、社會的變動以及人們心理與內在價值觀的導向,新詞不斷地滋生。台灣社會蓬勃的生氣與多元文化融合的現象正是促進新詞滋生的強大動力,而透過新詞便得以窺見台灣社會文化的風貌。
    新詞滋生力的強盛與迅速,對於以華語為第二外語的學習者而言,往往造成負擔,新詞的研究將有助於教學與學習者對新詞動態的了解。大陸在新詞研究方面的成果相當豐碩,台灣近年來也開始有所進展,但新詞全方位的研究亟待進一步地開發,以期對詞彙學與對外華語教學有所助益。
    本研究共分為九章,茲將本論文各章的重點,概略說明如下:
    第一章 緒論
    闡述本研究的動機、目的與研究方法,並進行台灣新詞研究的回
    顧。
    第二章 新詞概說
    探討新詞產生的成因,並探究新詞的定義與界定標準。介
    紹新詞的特點、構詞特性以及傳播途徑。
    第三章 自源新詞
    探討自源新詞的界說、並探究產生的途徑以及此類新詞的特點。
    第四章 外來詞
    探討外來詞的研究範圍、外來詞的類型以及此類新詞的特點。
    第五章 來自方言詞的新詞
    介紹台灣共同語的語言環境,並探討進入共同語的方言詞界定的
    問題,最後統整此類新詞的特點。
    第六章 流行詞語
    討論流行詞語的界說與研究目的,並進行其特殊構詞方式 的
    研究,最後統整此類新詞的特點。
    第七章 新詞中的社會鏡像
    透過新詞語料分析從新詞所反映的物質、制度與心理層面
    的文化風貌。
    第八章 兩岸新詞的比較分析
    探討兩岸詞彙發展的分歧因素,並進行兩岸構詞法的比較及兩岸
    交流互動的情況。
    第九章 結論
    歸納台灣新詞的特點並對提出新詞研究的未來展望。

    目 錄 目錄……………………………………………………….i 圖表目錄……………………………………………….viii 語料目錄………………………………………………...ix 摘要……………………………………………………...x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新詞研究的回顧………………………………………3 壹、 新詞蒐集與整理的專書………………………………3 貳、 新詞相關研究論著…………………………………....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重點……………………………………10 壹、 語料來源……………………………………………10 貳、 語料篩選…………………………………………....12 第二章 新詞概說…………………………………..13 第一節 新詞與社會文化的關係…..…………………….….13 壹、 語言與社會文化共變……...…………………….…13 貳、 詞彙反映社會文化的變遷…..…...………………...14 參、 名實矛盾與新詞的產生………...……..…………...17 肆、 社會心理與新詞的出現…..……...………………...20 第二節 新詞的定義與界定標準…………………………....23 壹、 新詞產生的原因與途徑……………………………25 貳、 新詞的型態………………………………………....27 參、 新詞的時間與使用………………………………....33 肆、 新詞定義…………………………………………....37 第三節 新詞的特點………………………………………....38 壹、 新詞來源廣泛……………………………………....38 貳、 新詞形式多樣……………………………………...40 參、 新詞發展的不穩定性……………………………...42 肆、 新詞使用的不平衡性……………………………...43 第四節 新詞的構詞特性…………………………………....45 壹、 新詞構詞方式……………………………………...45 貳、 新詞構詞特點……………………………………...46 第五節 新詞的傳播途徑…………………………………....48 壹、 新詞的創造與傳播………………………………...48 貳、 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49 參、 影視報章網路等媒體的傳播……………………...50 第三章 自源新詞…………………………………..51 第一節 自源新詞研究的界說與內容……………………...51 壹、 自源新詞的界說…………………………………..51 貳、 自源新詞的內容…………………………………..53 參、 修辭的造詞途徑…………………………………..54 第二節 自源新詞的產生途徑……………………………...56 壹、 加綴法……………………………………………..56 貳、 縮略法……………………………………………..59 參、 仿擬法……………………………………………..64 肆、 比喻法………………………………………….65 伍、 借代法………………………………………….67 陸、 婉曲法………………………………………….68 柒、 其他…………………………………………….69 第三章 自源新詞的特色……………………………….69 壹、 單義詞多……………………………………….70 貳、 形象生動……………………………………….70 參、 專業詞的進入………………………………….70 肆、 台灣生活與文化的表露………………….……70 第四章 外來詞……………………………..……..72 第一節 外來詞的研究範圍………………….……………..74 壹、 外來詞的界說……………………………………..74 貳、 外來詞的範圍……………………………………..75 第二節 外來詞的類型…………………………….………..77 壹、 轉借詞……………………………………………..77 貳、 譯音詞……………………………………………..84 參、 譯義詞……………………………………………..88 肆、 音義兼用詞………………………………………..89 伍、 形聲字……………………………………………..90 第三章 外來詞的特色…………………………….………..91 壹、 轉借詞多…………………………………………..91 貳、 同一事物多種名稱………………………………..91 參、 各地引入的詞彙類型有異………………………..92 第五章 來自方言詞的新詞………………………..93 第一節 台灣共同語的環境…………………………………93 壹、 國語與方言的互動………………………………...93 貳、 閩南語的優勢……………………………………..94 第二節 進入台灣共同語的方言詞…………………………96 壹、 方言詞進入國語的認定…………………………...96 貳、 漢字選用仍不統一的新詞……………………..100 參、 漢字選用已統一的新詞………………………..104 第三節 進入國語的方言詞之特點………………………108 壹、 漢字選用偏借音原則…………………………..108 貳、 有些詞語仍遊走於國台之間…………………..109 參、 方言詞類型有轉向的趨勢…………………….110 第六章 流行詞語…………………………….….111 第一節 流行詞語的界說與研究目的…………………..111 壹、 流行詞語的界說……………………………….111 貳、 研究流行詞語的目的………………………….114 第二節 流行詞語的文字形式與語料來源……………..118 壹、 流行詞語的文字形式……………………….…118 貳、 語料來源…………………………………….…120 第三節 流行詞語的特殊構詞方式……………………..121 壹、 諧音……………………………………….……121 貳、 比喻…………………………………….………129 參、 增字………………………………….…………130 肆、 合音………………………………..…………...132 伍、 扭曲………………………………………….…133 陸、 外來詞轉借………………………………….…136 第四節 外來詞的特點…………………………………..137 壹、 口語化的生活用語……………………………137 貳、 難從詞形了解詞義……………………………138 參、 富創造性………………………………………138 肆、 流行時間短暫…………………………………139 第七章 新詞中的社會鏡像……………………140 第一節 新詞反映社會文化的發展……………………140 第二節 新詞反映物質文明……………………………142 壹、 反映科技資訊時代的來臨…………………...143 貳、 反映民眾生活與需求的傾向………………...144 第三節 新詞反映社會制度……………………………146 壹、 反映台灣政治、社會現象與弊病…………...147 貳、 反映政治革新與求新求變的社會脈動……...148 第四節 新詞反映精神文明……………………………150 壹、 反映人們的心態與時代觀念的改變………...150 貳、 反映環境文化的貧乏與人心的覺醒………...151 第八章 兩岸新詞的分析比較…………………154 第一節 兩岸詞彙發展分歧的因素……………….…...154 壹、 特有社會環境下的產物……………………...154 貳、 兩岸詞彙的對應類型………………………...157 參、 兩岸詞彙的反向拉力..……………………….160 肆、 形式的異同…………………………………...161 第二節 兩岸新詞構詞法的比較………………………162 壹、 加綴法…………………………………….…..162 貳、 仿擬法…………………………………….…..165 參、 縮略法…………………………………….…..166 肆、 複合詞…………………………………….…..168 伍、 外來詞…………………………………….…..170 陸、 方言詞…………………………………….…..172 第三節 兩岸詞語的交流與互動………………………173 第九章 結論……………………………………176 第一節 新詞研究分析綜論……………………………176 第二節 本文檢討與未來展望…………………………178

    【書目】
    ‧ 刁晏斌,1995,《新時期大陸漢語的發展與變革》,台北:洪葉
    文化
    ‧ 于根元,1996,《現代漢語新詞詞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
    ‧ 王寧、鄒曉麗主編,趙學清、鄭振峰、萬藝玲著,1988,《詞匯》,
    香港:海峰出版社
    ‧ 史有為,1991,《異文化的使者-外來詞》, 吉林教育出版社
    ‧ 邢福義,1990,《文化語言學》,湖北教育出版社
    ‧ 沈謙,1991,《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 周光慶、劉瑋,1996,《漢語與中國新文化啟蒙》,台北:東大
    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吳坤明,1999,《日文妙解》,台北:致良出版社
    ‧ 竺家寧,1998,《中國的語言和文字》,台北:台灣書店
    ‧ 竺家寧,1999,《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
    ‧ 南方朔,1997,《語言是我們的居所》,台北:大田出版社
    ‧ 南方朔,1999,《語言是我們的星圖》,台北:大田出版社
    ‧ 姚漢銘,1998,《新詞語.社會.文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

    ‧ 徐家禎,1997 ,(中譯本),《語言的變化:進步還是退化?》,Aitchison,
    Jean(原著),《Language change process or decay?》北京: 語文
    出版社
    ‧ 常敬宇,1995,《漢語詞彙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姜龍昭,1993,《細說流行語》,台北:號角出版社
    ‧ 姜龍昭,1994,《金光黨抬轎子》,台北:號角出版社
    ‧ 姜龍昭,1996,《流行語中的情趣》,台北:健行文化出版社
    ‧ 姜龍昭,1997,《隨口溜.有來頭》,台北:健行文化出版社
    ‧ 黃河清,1997,《現代漢語詞彙的形成-十九世紀漢語外來詞的研究》,
    馬西尼(Federico Masini),1993,(中譯本),《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Lexicon and its Evolution Toward a National Language: The Period
    from 1840 to 1898》,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曹銘宗,1994,《台灣國語》,台北:聯經
    ‧ 程祥徽,1997,《方言與共同語》,香港:海峰出版社
    ‧ 詹伯慧,1991,《現代漢語方言》,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 董忠司,1996,《台灣閩南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台北:台灣語文學

    ‧ 劉叔新,1990,《漢語描寫詞彙學》,商務印書館
    ‧ 劉蘭英、孫全洲主編,張至公校訂,1993,《語法與修辭》,台北:新
    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 臧汀生,1996,《台語書面化研究》,台北:前衛出版社
    ‧ 鄭良偉,1997,《台、華語的接觸與同義語的互動》,台北:遠流
    ‧ 黎運漢、張維耿,1991,《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

    ‧ 戴昭銘,1996,《文化語言學導論》,北京:語文出版社
    ‧ 顧百里(Kubler, Cornelius C.),1985,《The Development of Mandarin
    in Taiwan : A Case of language Contact》,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學位論文】
    ‧ 呂昭惠,1998,《現代漢語新詞語料的整理與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
    究所碩士論文
    ‧ 柳多利,1998,《90年代中國大陸新詞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碩士
    論文
    ‧ 袁筱青,1998,《現代漢語諧音研究-以華語廣告文案為例》,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張希曾,七十年代,《國語裡外來語的研究》,打印稿
    ‧ 張樹倫,1998,《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建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 魏岫明,1981,《國語演變之研究》,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
    所碩士論文
    ‧ 謝菁玉,1994,《從社會語言學的觀點看國語中的臺語借詞》,輔仁大
    學碩士論文
    【期刊或單篇】
    ‧ 于夏龍,1993,〈從方言吸取營養〉,於《語言文字應用》,第2期,35-40
    ‧ 王希杰,1991,〈從新詞語看語言與社會的關係〉,於《世界漢語教學》,
    第3期,161-166
    ‧ 王希杰,1993,〈略論語言的詞彙和言語的詞彙〉,於《杭州大學學報》,
    23卷第1期,106-114
    ‧ 王德春,1996,〈語言的微觀變體是宏觀共同語豐富和發展的泉源〉,
    於《第一屆兩岸漢語語彙文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1,台北:中華
    語文研習所
    ‧ 王鐵昆,1991,〈十年來的新詞語研究〉,於《語文建設》,第4期
    ‧ 王鐵昆,1992,〈新詞語的判定標準與新詞新語詞典編纂的原則〉,於
    《語言文字應用》,第4期,14-20
    ‧ 王鐵昆、李行健,1996,〈兩岸詞彙比較研究管見〉,《華文世界》,
    81期,24-31
    ‧ 亓婷婷,1990,〈略論台灣地區流行新詞與社會心理之關係上/下〉, 於《語文建設通訊》第31期,源載於《華文世界》,1989年51/52期
    ‧ 田惠剛,1995,〈關於“BP機”的探討和“維吾爾族”的再探討〉,於
    《辭庫通訊建設》,第7期,19-29
    ‧ 古嘉臺,1997,〈淺談今日社會之流行語〉,於《華崗外語學報》,4
    期,179-187
    ‧ 朱永鍇,1994,〈怎樣處理這些混血兒詞語〉,《詞庫建設通訊》,第
    3期,27-29
    ‧ 朱永鍇、林倫倫,1999,〈二十年來現代漢語新詞語的特點及其產生渠道〉,於《語言文字應用》,第2期,16-22
    ‧ 余志鴻,1999,〈新舊詞語交替的文化信息〉,於《語文建設》,第4
    期,44-45
    ‧ 沈孟瓔,1988,〈修辭方式的滲入與新詞語的創造〉,於《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板》,第3期,93-101
    ‧ 李行健,1995,〈現代漢語詞彙規範問題〉,於《第一屆兩岸漢語語彙文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1,台北:中華語文研習所
    ‧ 李振杰,1990,〈台灣新詞管窺〉,於《語言教學與研究》,74-80
    ‧ 李明,1992,〈港台詞語大陸的使用情況〉,於《漢語學習》,第3期
    ‧ 李殿魁,1996,〈兩岸外語專有名詞中譯通用性之探討〉,於《第一屆
    兩岸漢語語彙文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64-82,台北:中華語文研習

    ‧ 何偉漁、高丕永,1999,〈關於時尚詞語“另類”〉,《語文建設》,
    第1期
    ‧ 竺家寧,1996,〈兩岸詞彙對比研究〉,《華文世界》,81期,1-17
    ‧ 竺家寧,1996,〈論兩岸詞彙的比較與詞典的編纂〉,於《第一屆兩岸
    漢語語彙文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22,台北:中華語文研習所
    ‧ 周洪波,1994,〈修辭現象的詞彙化〉,於《語言文字應用》,第1期,
    39-42
    ‧ 周洪波,1995,〈近年來漢語新詞語的整理和研究〉,於《語言文字研
    究論文集》,北京:語文出版社
    ‧ 孟華,1993,〈關於外來概念的漢譯形式〉,於《詞庫建設通訊》,第
    2期,22
    ‧ 季恒銓、亓艷萍,1989,〈比喻、借代與新詞語新用法〉,於《語文研
    究與應用》,第4期,9-15
    ‧ 季恒銓、徐幼軍、亓艷萍,1989,〈試論新時期的新詞語〉,於《語文
    研究》,第4期,31-36
    ‧ 何偉漁、高丕永,1999,〈關於時尚詞語“另類”〉,語文建設,第1
    期,16-17
    ‧ 胡明揚、張瑩,1990,〈70-80年代北京青少年流行語〉,《語文建設》,
    第1期
    ‧ 姚榮松,1990,〈閩南語書面語的漢字規範〉,於《教學與研究》,第
    2期
    ‧ 姚榮松,1991,〈外來語-廉價的朱古力?或入超的舶來品〉,《國文
    天地》,7卷6期,28-36
    ‧ 姚榮松,1992,〈海峽兩岸新詞語的比較分析〉,《國文學報》,235-
    258,台灣師大國文系
    ‧ 姚榮松,1992,〈台灣現行外來語的問題〉,《師大學報》,329-362,
    ‧ 姚榮松,1994,〈漢語詞彙學與詞彙教學〉,《華文世界》,74期,7-
    13
    ‧ 姚榮松,1996,〈海峽兩岸縮略詞語比較初論〉,《華文世界》,81期,
    37-48
    ‧ 姚榮松,1996,〈從兩岸三地新詞的滋生類型看當代漢語的創新與互動〉,
    《法國首屆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巴黎,鳳凰書店
    ‧ 姚榮松,1998,〈台灣新詞新語〉,《華文世界》,88期,1-5
    ‧ 姚榮松,2000,〈論現代漢語方言詞進入普通話(國語)的過程-以台
    灣國語新詞為例〉,預定於華文世界95期刊出
    ‧ 勁松,1999,〈流行語新探〉,於《語文建設》,第3期,22-26
    ‧ 侯精一,1996,〈兩岸詞彙對比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問題〉,《華文世界》,
    81期,32-48
    ‧ 徐丹暉,1996,〈兩岸詞語差異之比較〉,於《第一屆兩岸漢語語彙文
    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1-35,台北:中華語文研習所
    ‧ 徐筠惠,1998,〈報紙標題與新義-以財經新聞微粒〉,於《華文世界》,
    88期,26-38
    ‧ 黃河清,1995,〈漢語外來影響詞〉,於《詞庫建設通訊》,第7期,14-26
    ‧ 黃河清,1994,〈漢語外來詞研究中的若干問題〉,於《詞庫建設通訊》,
    第3期,19-25
    ‧ 夏麗虹,1999,〈就流行語看語言的創意性與趨同性〉,《語文建設》,
    第2期,16-22
    ‧ 陳中繩,1997,〈漢語外來詞隨想錄〉,《詞庫建設通訊》,第13期,
    14-22
    ‧ 陳原,1997,〈關於新詞語的隨想〉,於《語文建設》,第3期
    ‧ 陳原,1999,〈新語境與新思路—關於新的語言環境與編纂辭書新思路的若干斷想〉,於《中國語文》,第2期,146-149
    ‧ 陳光磊,1999,〈漢語新詞語的修辭造詞法〉,漢諾威:第六屆國際漢
    語教學討論會
    ‧ 陳建民,1996,〈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的詞彙變革〉,於《語言文字
    應用》,第1期,86-97
    ‧ 常敬宇,1996,〈論近十年來新詞語的形成及其特點〉,於《第一屆兩
    岸漢語語彙文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4-208,台北:中華語文研習

    ‧ 許學仁,1996,〈海峽兩岸新詞語中若干詞義衍生和規範的考察〉,於
    《第一屆兩岸漢語語彙文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28-238,台北:中
    華語文研習所
    ‧ 許斐絢,1998,〈解讀當下青少年流行語〉,《華文世界》,88期,6-
    16
    ‧ 許斐絢,1999,〈從報章流行語看目前台灣文化的現象〉,《華文世界》,
    93期,1-14
    ‧ 曾榮汾,1993,〈語言中縮略語性質初探〉,第一屆中國訓詁學術
    研討會論文
    ‧ 曾榮汾,1995,〈兩岸語言詞彙整理之我見〉,於《第一屆兩岸漢語語
    彙文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1,台北:中華語文研習所
    ‧ 曾榮汾,1996,〈從兩岸語文整理談台灣語區資料整理的重要〉,《華
    文世界》,81期,18-23
    ‧ 張志毅、張慶雲,1997,〈新時期新詞語的趨勢與選擇〉,《語文建設》,
    第3期,15-18
    ‧ 張瓊玲,1998,〈日中兩國語外來語諸相〉,於《淡江學報》,
    第37期,99-117
    ‧ 溫兆遠,1993,〈大陸和台灣詞語差別詞典中收錄的福佬話詞彙〉,於
    《台灣風物》,188-170,41卷第2期
    ‧ 劉一玲,1993,〈尋求新的色彩,尋求新的風格-新詞語產生的重要途
    徑〉,《語言文字應用》,第1期,85-90
    ‧ 劉志芳,1998,〈從電腦科技用語看漢語新詞創造與構詞法〉,《華文
    世界》,89期,58-63
    ‧ 湯廷池,1989,〈新詞創造與漢語語法〉,《漢語詞法句法續集》,台
    北:台灣學生書局,原載於大陸雜誌1987年
    ‧ 葉德明,1990,〈The Taiwaniza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 The Phenomenon
    and Its Influence〉, Nashville , presented of The Conference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 楊忠諺,1998,〈電腦網路電子布告欄中的一些詞彙使用現象〉,於《華
    文世界》,90期
    ‧ 楊振蘭,1988,〈詞的時代色彩初探〉,《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板》,第3期,102-106
    ‧ 語文建設通訊討論員,1994,〈借詞的形式問題〉,《語文建設通訊》,
    第46期,18-19
    ‧ 趙克勤,1988,〈論新詞語〉,於《語文研究》,第2期
    ‧ 趙金銘,1987,〈諧音與文化〉,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40-
    56
    ‧ 鄧守信,1994,〈台灣地區外來語的動態結構〉,於《第四屆世界華語
    文研討會論文集-語文分析組》,53-59,世界華文協進會
    ‧ 黎運漢,1995,〈略論兩岸漢語語彙差異之文化因素〉,於《第一屆兩
    岸漢語語彙文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3-35,台北:中華語文研習所
    ‧ 鄭良偉,1984,〈談臺語裡的訓用字〉,於《台灣風物》,第32期,53-72
    ‧ 謝米納斯,1994,〈台灣新詞彙特點〉,於《第四屆世界華語文研討會
    論文集-語文分析組》,81-87,世界華文協進會
    ‧ 繆小放,1999,〈新興類語綴例釋〉,於《語文建設》,第3期,40-43
    ‧ 蕭惠茹,1999,〈新新人類的數字語言〉,《華文世界》,93期,29-37
    ‧ 韓品夫,1993,〈新詞語的性質和範圍〉,於《詞彙學新研究-首屆全
    國現代漢語詞彙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語文出版社
    ‧ 蘇金智,1990,〈台港和大陸詞語差異的原因、模式及其對策〉,於《語
    文建設》,第2期
    【詞典或語料彙整】
    ‧ 《大陸用語檢索手冊》,1997,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重編國語辭典光碟版》,1997,中華民國教育部
    ‧ 《新詞語料彙編Ⅰ》,1998,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 丁連財等編著,1995,《現代用語百科》,台北:書泉出版社
    ‧ 于根元,1992,《1991漢語新詞語》,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 于根元,1993,《1992漢語新詞語》,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 李行健,1993,《新詞新語詞典》,語文出版社
    ‧ 郭重興,1997,《網路辭典》,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楊長苓、王文賢、謝孟叡譯,1997,(中譯本),《網路辭典:線上世
    界指引》,David Morse,《Cyber Dictionary》,台北:城邦文化發行
    ‧ 劉一玲,1994,《1993漢語新詞語》,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 熊忠武,1992,《當代流行語詞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網站資源】
    搜尋引擎:
    ‧ 《雅虎中文》:www.chinese.yahoo.com
    ‧ 《奇摩》:www.kimo.com.tw
    ‧ 《蕃薯藤》:www.yam.com.tw
    BBS站:
    ‧ 《台大椰林風情》:bbs.ntu.edu.tw
    ‧ 《師大精靈之城》:bbs.ntnu.edu.tw
    ‧ 《政大貓空行館》:bbs.cs.nccu.edu.tw
    中文報紙檢索系統:
    ‧ 《慧眼資料查尋系統》(文道/毅欣)的中文報紙合訂本資料庫:
    (http://www.ntnu.edu.tw/lib/readme/CNBD.html)
    ‧ 《漢珍資訊系統》中文報紙論文索引光碟資料庫:
    (http://www.tbmc.com.tw/icn.ht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