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趙泓棋
Chao Horng-Chyi
論文名稱: 學童生活經驗對入侵紅火蟻議題教學之影響研究
The Influ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on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 Issue Teaching
指導教授: 王順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8
中文關鍵詞: 生活經驗環境議題入侵紅火蟻
英文關鍵詞: Life Experience, Environmental Issues, Red Imported Fire A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3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生活經驗程度對學童學習環境議題的影響。學生的生活經驗程度之不同,他們在接受環境議題教學前後的議題認知、議題態度,及議題的行為意向是否不同,以及是否影響入侵紅火蟻議題的學習情況。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為桃園縣四所學校共121位四年級學童,其中實驗組二校共58位,學校及附近社區曾有入侵紅火蟻之出現紀錄,另外控制組二校共63位,學校及附近社區不曾有入侵紅火蟻之出現記錄。研究者自行設計入侵紅火蟻課程共兩節課80分鐘,並以自行設計包括議題認知、議題態度與議題行為意向量表之問卷進行學童的量化資料蒐集。在教學過程中全程錄影,並在進行完後測之後,針對部分學童予以半結構式晤談,藉以完成質性資料蒐集。
    研究結果顯示:
    (一)對中年級學童而言,入侵紅火蟻議題教學可在議題認知及議題態度上具有顯著的教學成效。
    (二)具備不同生活經驗程度的學童接受入侵紅火蟻議題教學,亦會有不同的教學成效。
    (三)學童所接受的課程介入,可能會因本身的學習動機或學童特質而有較為特殊的反應。
    (四)教師設計的課程內容,需注意可能引發學童較負面的態度或行為意向。
    (五)就學童的背景因素而言,僅在性別方面,學童的議題行為意向在教學前和教學後有顯著的差異。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children learn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on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 degrees. Learners’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 degrees concern whether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issue knowledge, issue attitude and issue behavior intention among learn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n the study situation of Red Imported Fire Ant issue.
    The method of data collection is based on quasi-experiment design. Objects of the research are 121 fourth grade students of four primary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For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are fifty-eight students in two schools which experienced the invasion of Red Imported Fire Ant at school and nearby community. For controlled group, there are sixty-three students in other two schools which had no invasion record of Red Imported Fire Ant at school and nearby community.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two lessons leading to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 curriculum altogether in eighty minutes. And the collections of the quantification materials are on way of questionnaires which include the questions about issue knowledge, issue attitude, and issue behavior intension. With video- recording of whole teaching progress and the semi-structure interviews to few learners who has taken the exam, the qualification materials are set up.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
    ˙For fourth grade students, the teaching of Red Imported Fire Ant issue provide powerful teaching results among issue knowledge and issue attitude.
    ˙The teaching of Red Imported Fire Ant issue to the learners who have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 degrees reveals different teaching results.
    ˙The involve of curriculum may cause special reactions because of learners’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ers’characteristics.
    ˙Be aware of learners’ negative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tention to the curriculum set up by teachers.
    ˙In terms of learners’background factors, there are dramatical differences on sexual and learners’issue behavior atten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eaching.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4 第四節、 名詞界定………………………………………………………4 第五節、 研究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九年一貫課程與環境教育……………………………………7 第二節、 環境議題教學…………………………………………………9 第三節、 生活經驗………………………………………………………16 第四節、 入侵紅火蟻議題………………………………………………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設計與流程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31 第二節、 研究流程………………………………………………………40 第三節、 研究假設………………………………………………………41 第四節、 研究工具………………………………………………………41 第五節、 內在效度及外在效度處理……………………………………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學童經驗來源研究結果………………………………………53 第二節、 學童的生活經驗之影響研究結果……………………………56 第三節、 課程影響之研究結果…………………………………………60 第四節、 學童背景因素研究結果………………………………………66 第五節、 各量表題目分析研究結果……………………………………68 第六節、 影響學童前測各量表表現之主要生活經驗…………………86 第七節、 訪談及錄影資料分析研究結果………………………………89 第八節、 綜合討論………………………………………………………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105 第二節、建議…………………………………………………………107 參考文獻……………………………………………………………………110 附錄一、 專家名單…………………………………………………………116 附錄二、 正式問卷…………………………………………………………117 附錄三、 議題教學活動設計………………………………………………124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第十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順美(1994)。解決環境問題教學模式之探討。環境教育季刊,22期,P38-45。
    王懋雯(1997)。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石明卿(1989)。國小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3期,P265-318。
    巫偉鈴(1989)。五專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知識、信念及行動取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斯譯 (Morton Hunt 著)(2000)。心理學的世界-類型與發展。台北市:究竟出版社。
    沈廣城(2002)。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興全(1984)。國中環境教材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瑞(2001)。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空氣污染概念之研究。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取自World Wide Web:http://www.giee.ntnu.edu.tw/workshop/paper.htm
    林美珍(2004)。兒童認知發展概念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周義國(1998)。台北市高職工科應屆畢業生的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兆鵬、張子超(2001)。偏遠地區高中生環境行為研究─以花蓮縣玉里高中為例。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giee.ntnu.edu.tw/workshop/paper.htm
    吳芝儀(2000)。建構論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高雄:麗文。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1-24。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洪俐玲(1999)。國小六年級學生對野生動物保育的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文閔(譯)(1992)。Dewey,J.著。經驗與教育。台北:五南。
    徐國森(2002)。國小高年級學生與家長的環境認知、態度、行為及其相關影響變項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淑清、連雅慧、林月琴譯(2004)/Max Van Manen(1997)。探究生活經驗--建立敏思行動教育學的人文科學。嘉義:濤石。
    高翠霞(1987)。台灣地區中等學校環境保護意識調查研究。行政院環保署。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P12-21。
    張子超(2001)。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環境教育融入。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新世紀環境教育。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8)。張氏心理學辭典。(二版)台北:東華。
    張美惠譯(John Muir 著)(2000)。國家公園之父:蠻荒的繆爾。台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許世璋(2001)。影響花蓮環保團體積極成員其環境行動養成之重要生命經驗。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P236-24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部(1994)。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89.9.30 台(89)國
    字第89122368 號令公布。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陳志欣(2002)。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忠(2007)。宜蘭縣國小教師對外來種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秋澕(1999)。國小學童環保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富雄(1998)。國小鄉土教學活動進行環境議題探索學習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懿鈴(1998)。環境議題探索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智蘭(2004)。批判思考在環境議題教學運用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教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木龍(1991)。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教學內容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文萱(2007)。外來種生物繪本電子書的製作與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彭美鈴、李素馨(2001)。社區活動對居民環境態度之影響。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取自World Wide Web:http://www.giee.ntnu.edu.tw/workshop/paper.htm
    程柏璋(2005)。外來種生物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生態保育知識、態度及行為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雅如(2001)。花蓮縣國小學生自然保育環境素養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畢恆達(1995)。生活經驗研究的反省:詮釋學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4,P224-259。
    黃政傑(1988)。臺灣地區國小,高中,大學學生環境意識之調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77-0301-H-003-18。
    黃建榮(2000)。探索劉力學(Pierre Loisel)的重要生命經驗與環境行動在環境教育上的意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乾全(1991)。學校環境教育之探討。健康教育,67期,P54-56。
    黃朝恩(1995)。環境議題分析與教學。環境教育季刊,27期,P20-33。
    黃達三(2001)。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課程設計。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新世紀環境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440-450 頁。台北:台灣師大。
    曾喬琪(2008)。外來種生物繪本電子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認知、態度與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書局。
    雷飛鴻(1996)。辭源。台南:世一。
    雷飛鴻(2002)。辭海。台南:世一。
    鄭石岩(1998)。身教。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蔡孟宜(2000)。大學生環境認知、態度與行為相關研究-以逢甲大學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穆佩芬(1996)。現象學研究法。護理研究,4(2),P195-202。高雄:復文。
    劉美玲(2001)。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佩靜(2000)。國小學童生態平衡概念與環境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行亮(2004)。嘉義市北興國中社會領域地理科實施全球教育之主題式課程設計教學實驗—以珊瑚礁環境議題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魏郁芬(2007)。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與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
    簡成熙(1997)。哲學和教育-20 世紀末的教育哲學。高雄:復文。
    簡秀如(1995)。大學生對於環保的態度以及其實際環保行為之研究-以台大學生為對象。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素秋(2004)。故事教材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以「自然生態保育」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蕭新煌(1983)。台灣地區環境意識之實證研究。行政院衛生署環境保護局。
    二、英文部分
    Chawla, L. (1998). Significant life experiences revisited: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sources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Chawla, L. (1999). Life Paths Into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Ac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1(1), 15-26.
    Hungerford, H. R., Litherland, R. A., Peyton, R. B., Ramsey, J. M., Tomera, A. N.,& Volk, T. L.(1985). Investigat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ctions: Skill Development Modules. Columbus, Ohio, ERIC/SMEAC. ED 257664.
    Hungerford, H. R., Litherland, R. A., Peyton, R. B., Ramsey, J. M., &Volk, T. L.(1992). Investigat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ctions: skill development modules. Illinois: Stripe Publishing Company.
    Hungerford, H. R., Peyton, R. B.,& Wilke, R. J.(1980).Goals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1(3):42-47.
    Johnson, D. S., Johnson, R. T.,& Smith, K. A. (1991) Active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Edina, MN: Interact in Book Company.
    Marcinkowski, T. J.,& Rehring, L.(1995).The Secondary School Report: A Fin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Pilot Testing, Validation, and Field Testing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Environmental Literacy Assessment Instrument. Research funded by th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 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Nunnally, J. C.(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s.), McGraw-Hill, New York.
    Palmer, J.A. (1993). Development of concern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formative experiences of educator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4(3), 26-30.
    Pennock, M.T., Bardwell, L.B.& Britt, P.(1994). Approach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e classroom. Iowa: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Ramsey, J. M.,& Hungerford, H. R.(1989). The effects of issue investigation and action training 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seventh-grade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0(1):29-34.
    Schlageter, J. N.(1980). Student cognition, attitudes, and action-orientation and teacher attitudes towar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s at the seventh grade levea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Scott,D.,& Willits, F. K.(1994).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 pennsylvania survey.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6(2):239-260.
    Stapp,W. B. & Wals, A. E.(1996).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 solving. E. E. reference collection. Iowa: 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UNESCO-UNEP (1976). The Belgrade Charter. Connect I(1).
    UNESCO-UNEP (1978). The Tbilisi Declaration. Connect III(1).
    Van, L. K.,& Dunlap, R.(1981).Environmental concern: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 How it is measured?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3(6):651-676.
    Van Manen, M.(1997). Researching lived experience: Human science for action sensitive pedagogy. New York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三、網站資料
    1.認識火蟻。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http://www.fireant-tw.org/fireant/
    2.外來火蟻所造成的危害。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special/fireant/index.htm
    3.火蟻藥劑(一)─百利普芬概述(Pyriproxyfen)。教育部防治入侵紅火蟻輔導團電子報第三期:http://mail.tmue.edu.tw/~fireant/epaper-34.htm
    4.火蟻藥劑(二)─芬普尼概述(FIPRONIL)。教育部防治入侵紅火蟻輔導團電子報第四期:
    http://mail.tmue.edu.tw/~fireant/epaper-44.htm
    5.火蟻藥劑(六)─賜諾殺概述(Spinosad)。教育部防治入侵紅火蟻輔導團電子報第十期:
    http://mail.tmue.edu.tw/~fireant/epaper-103.ht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