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美如 Tsai, Mei-Ju |
---|---|
論文名稱: |
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在國中歷史教學上的實踐-以「隋唐五代的盛衰」單元教學為例 |
指導教授: |
陳豐祥
Chen, Feng-Shi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6 |
中文關鍵詞: | 多元文化教育 、國中歷史教學 、問題探究法 、合作學習法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674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6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因應全球化加速發展與台灣多元族群文化的環境,為了讓下一代國民具備適應未來生活的素養與能力,「多元文化教育」成為國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教導學生肯定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尊重人權,促進社會正義與公平機會的實現。然而目前發展多集中在國小端,此次研究嘗試在國中階段運用可行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延續多元文化教育並呼應與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目標。
本研究擬以現有的課程結構和教學時數為基礎,以八年級歷史課程之「隋唐五代的盛衰」單元做為歷史素材與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價值結合,進行實驗教學與研究,並期盼研究成果能作為其他歷史教育工作者的參考。綜觀本次研究目的為:
一.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多元文化觀
二.確立具體可行的多元文化歷史教學目標
三.設計適合國中生學習的多元文化歷史教材內容
四.應用可行的教學方法落實多元文化有效教學
五.設計適當的評量方法檢視多元文化歷史教學的成效
六.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可行建議,提供其他歷史教學工作者參考
研究者運用多元文化課程理論建議的「問題探究法」和「合作學習法」進行實驗教學與評量,研究成果發現:
一.本研究制訂出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理論的認知與情意目標,同時呼應配合九年一貫社會領域的課程目標,說明多元文化教育在國中歷史教學實施上有其適切性。
二.「問題探究法」和「合作學習法」均以學生為中心,結合生活化實例進行討論,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都足以在歷史單元教學中承擔多元文化教育的責任。
三.實施「問題探究法」,教師要能臨機應變,依學生課堂回應給予符合多元文化理念的立即回饋,並引導其他同學共同參與討論,達成有效教學。
四.實施「合作學習法」,教師要充分確認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適時引導討論的方向,助其合作討論聚焦。教學時間充裕前提下,更能確保合作學習的完整與成效。
五.依據評量結果,兩組學生在多元文化歷史單元認知及情意學習目標都有85%以上的達成度,可見「問題探究法」和「合作學習法」都為有效教學法。
六.實施「問題探究法」的學生對於師生共同探究的多元文化信念更具信心水準;而「合作學習法」的學生則在回答開放性的問題時能展現更多創意與自我想法。
因此,若授課時間有限,建議可優先採用「問題探究法」,仍以學生為主體但由教師擔任問題探究的引導者,較能掌控課程節奏與時間;而「合作學習法」要能更有效運用並發揮學習成效,期待教育主管機關給予社會科足夠的彈性時數。就教學過程而言,善用教學媒體有助提升學生學習動機;面對學生閱讀理解力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要積極給予說明與講解;設計具開放性又能與生活情境結合的多元文化議題頗能吸引學生投入討論與思考,使平時較欠缺學習動機的學生在課堂都能得到表現與被肯定的機會,歷史教學也因為多元文化教育的帶入而更活潑生動,真正活化歷史教學。
一、史料
1.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影印古籍(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
資料引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線上圖書館:《資治通鑑》全文檢索
http://ctext.org/wiki.pl?if=gb&res=745983
2.《全唐詩》
資料引自: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95年度數位典藏創意學習計畫「《全唐詩》全文檢索系統」http://cls.hs.yzu.edu.tw/tang/Database/index.html
二、專書
(一)中文部分
1.于友西等,《歷史學科教育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2.王仲孚,《中國文化史》。台北:五南,1997年。
3.王仲孚,《歷史教育論集》。台北:大同資訊圖書,2001年,修訂二版。
4.王雙懷編著,《唐代歷史文化論稿》。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香港商務),2003年。
5.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1986年。
6.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1993年。
7.方炳林,《普通教學法》。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1976年。
8.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台北:明文書局,1981年。
9.江雪齡,《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師大書苑,1997年。
10.汪素娥、楊曉雯、潘葉棻、謝逸勳,《我們都是一家人:國民小學端多元文化教材東南亞篇中年級》。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09年。
11.但昭偉、蘇永明主編,《文化、多元文化與教育》。台北:五南,1990年。
12.呂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13.吳翎君,《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2004年。
14.李苹綺譯,James A Banks著,《多元文化教育概述》。台北:心理,1998年。
15.林寶山,《實用教學原理》。台北:心理,2003年。
16.林天蔚,《隋唐史新論》。台北:東華,1989年3版。
17.洪泉湖,《台灣的多元文化 =The multi-culture in Taiwan》。台北:五南,2005年。
18.周汛、高春明,《中國傳統服飾形制史》。臺北:南天,1998年。
19.徐楓、牛貫杰主編,《夢迴千年的華章》。台北:風格司藝術創作坊,2014年。
20.孫邦正,《普通教學法》。台北:正中書局,1981年。
21.郝永威等譯,《有效教學法》。台北:五南,2007年。
22.高明士,《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政治法制篇》。台北:台大歷史系,2003年
23.班克斯(Banks),《多元文化教育議題與觀點》。台北:心理,2008年。
24.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歷史教學研究》。台北:幼獅,1993年。
25.康軒文教主編,《康軒教師手冊備課用書》。新北:康軒文教,2015年3版。
26.莊明貞,《道德教學與評量:多元文化教育觀點》。台北:師大書苑,1997年。
27.張建成,《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2000年
28.張元、周樑楷主編,《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出版,1998年6月。
29.張豈之、張國剛、楊樹森等,《中國歷史:隋唐宋史》。台北:五南,2002年。
30.鈕先鍾,《中國戰略思想新論》。台北:麥田,2003年。
31.陳美如,《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2000年。
32.陳豐祥,《歷史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
33.陳枝烈、陳美瑩、莊啟文、王派仁、陳薇如等譯,James A. Banks &Cherry A. McGee 主編,《元文化教育-議題與觀點》,台北:心理,2008年。
34.陳麗華《族群關係課程發展研究》。台北:五南,2000年。
3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大,1997年。
36.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主編,《「多元文化、身分認同與教育」學術研討論文集:第四屆教育社會學論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出版,2000年。
37.黃光雄等譯,《情意領域目標分類》。高雄:復文,1983年。
38.黃光雄等譯,《認知領域目標分類》。高雄:復文,1985年。
39.黃光雄,《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1999年。
40.黃政傑主譯,James Lynch著,《多元文化課程(The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台北:師大書苑,2004年。
41.黃政傑,《創思與合作的教學法》。台北:師大書苑,1996年。
42.黃政傑、林佩璇,《合作學習》。台北:五南,1996年
43.黃純敏,《轉化的力量–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研究》。台北:學富,2014年。
44.黃啟清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三冊》。新北:康軒文教,2016年。
45.傅樂成,《隋唐五代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0年。
46.鄧小軍、鮑遠航著,《唐史可以這樣讀 讀唐詩觀大唐盛世》。台北:麥田城邦,2011年。
47.蔡清田,《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2000年。
48.劉永連等,《老師來不及教的101個唐朝趣史》。新北:遠足文化,2015年。
49.劉美慧,《多元文化取向的社會科教學研究》。高雄:復文,1999年。
50.劉美慧、游美惠、李淑菁編著,《多元文化教育》。台北:高教出版,2016年。
51.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編著,《多元文化教育》。臺北縣:空中大學,2001年。
52.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編著,《多元文化教育》,台北:高教出版,2013年3版。
(二)西文部分
1.James A.Banks ,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ransformative, Knowledge,and Action”,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6.
2.James A.Bank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Issues and Perspectives (2nd ed )”,Boston,MA:Allyn & Bacon Press,1993.
3.Gray B. Nach Charlotte Crabtree & Ross E. Dunn, “History on Trial: Culture War and the Teaching of the Past”,New York: Alfred A. Knope Press,1998.
三、期刊論文
(一)中文部分
1.朱振宏,〈唐代皇帝‧天可汗釋義〉,《漢學研究》,21卷1期(2003年)。
2.方德隆,〈國民中小學之多元文化課程設計模式〉,《高雄師範大學學報》第9期(1998年)。
3.李志夫,〈佛教中國化過程之研究〉,《中華佛學學報》,第8期(1995年)。
4.沈銀良,〈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之探〉,《國教天地》,第141期(2000年9月)。
5.林慈淑,〈歷史與歷史教育的目的〉,《東吳歷史學報》,第5期(1999年3月)。
6.金眉,〈唐清兩代關於異族婚的法律比較〉,《法學》,第7期(2006年)。
7.金相範,〈唐代後期揚州的發展和外國人社會〉,《台灣師大歷史學報》,44期(2010年)。
8.梁恩典、劉美慧等,〈運用多元文化教材提升學童多元文化素養之成效研究-以臺北縣溪洲國小為例〉,「臺北縣政府教育局研究專案」(2009年)。新北市政府網頁網路查詢http://www.rde.ntpc.gov.tw/userfiles/ntpc/files/98運用多元文化教材提升學童多元文化素養之成效研究.pdf
9.莊申,〈唐代婦女的服飾〉,《唐代研究論集第二輯》(台北:新文豐,1992年)。
10.張德永,〈多元文化的理論與議題〉,《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 上冊》(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2005年)。
11.郭麗,〈唐代留學生教育管理制度述論〉,《北京社會科學》,第10期(2016年)。
12.陳美如,〈合作探究式教學觀察:多元文化觀點〉,《教育研究資訊》,9卷4期(2001年)。
13.陳玉樺,〈淺談多元文化主義-展望多元文化教育〉,《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87期(2010年)。線上查詢http://society.nhu.edu.tw/e-j/87/A42.htm
14.陳麗華,〈降低族群偏見的課程與教學〉,《多元文化與原住民教育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主編(1996年)。
15.陳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測後記〉,《陳寅恪先生論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1年)。
16.陳豐祥,〈情意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理論與實際〉,《高中歷史教學與研究》,第3輯(1997年)。
17.陳豐祥,〈新修訂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的理論內涵及其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歷史教育》,第15期(2009年)。
18.陳豐祥,〈布魯姆認知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5卷2期(1994年)。
19.許雅惠,〈探討我國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的現況與問題〉,《網路社會學期刊》,第40期(2004年6月)。線上查詢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0/40-13.htm
20.黃綉媛,〈美、澳多元文化教育在歷史課程中實踐的比較:種族、文化、認同相關課題的探討〉,《歷史教育》,第8期(2001年)。
21.黃綉媛,〈澳洲中學歷史課程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歷史教育》,第2期(1997年)。
22.黃俊傑,〈歷史教育的人文意義〉,《思與言》,18卷6期(1981年)。
23.黃政傑、張嘉育,〈多元文化教育的問題與展望〉,《教育研究資訊》,6卷7期(1998年)。
24.黃淑英〈國中《認識台灣社會篇、歷史篇》教材內容分析–以族群關係教育教育觀點為中心〉,《歷史教育》,第7期(2000年)。
25.黃譯瑩,〈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卷4期(1998年10月)。
26.蔡振念,〈來自新羅詩人崔致遠生平著作交遊考〉,《文與哲》,第23期(2013年)。
27.蔡明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教育課程之多元文化概念分析與建構〉,《師大公民訓育學報》,第21輯(2001年)。
28.鄧宜男,〈布魯納(J. S. Bruner)的《教育的過程》一書引介〉,《通識教育學刊》,2卷12期,2007年9月。線上查詢:http://www.chinesege.org.tw/geonline/html/page4/publish_pub.php?Pub_Sn=57&Sn=48
29.錢富美,〈多元文化課程設計之應用-以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為例〉,《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期刊》,第2期(2011年)。
30.劉若蘭,〈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看學生的學習──評介Sonia Nieto著作《肯定多元性:多元文化教育的社會政治脈絡》〉,《中等教育》,59卷2期(2008年)。
31.謝重光,〈論唐代佛教徒對社會的巨大貢獻〉,《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輯)》(1995年)。
32.羅香林,〈唐代天可汗制度考〉,《新亞學報》,1卷1期(1955年)。
33.羅宗濤,〈時世妝:談唐代女性的流行妝扮〉,《聯合文學》,2卷5期(1986年)。
34.蘇慧憫,〈教學方法之革新–認識幾種社會領域的教學方法〉,《翰林文教雜誌》第9期(2000年)。
35.竇金城,〈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北縣教育》,第51期(2005年)。
(二)西文部分
1. Rod Allan & Bob Hill,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ustralia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in James A. Bank and C.A.M. Bank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1995).
四、學位論文
1.王素梅,〈多元文化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秀山國小三年級學生為例〉,台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2015年。
2.林君穎,〈小學社會科多元文化之族群關係課程設計研究〉,花蓮師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3.林琇惠,〈多元文化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一年級為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所碩士論文,2015年。
4.林明幟,〈降低族群偏見方案在國小實施成效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1994年。
5.吳雅惠,〈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其運作課程之個案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6.吳佳玲,〈外來文化影響唐人飲食變革〉,佛光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9年。
7.周佩諭,〈幼兒園多元文化課程之行動研究-以電腦多媒體輔助教材之設計為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2004年。
8.高婉貞,〈國中學生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9.陳束真,〈多元文化論在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以台灣史教科書中有關原住民的論述為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0.許雅雯,〈唐代婦女的胡服〉,中興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11年。
11.莊采珂,〈多元文化課程方案的實施-學生經驗課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2.梁敬賢,〈情意教學目標在國中歷史教學上的理論與實踐〉,師大歷史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2008年。
13.游麗雲,〈唐代仕女妝容文化探微〉,中興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11年。
14.曾麗儒,〈唐代外來樂舞探微〉,中興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10年。
15.劉見至,〈原漢族群關係課程方案在高雄市國中實施成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2002年。
16.賴金河,〈國小多元文化教育課程實施與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兩所國小為例〉,台北:師大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年。
17.賴駿瑋,〈唐代馬球文化探微〉,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
18.謝海平,〈唐代蕃胡生活及其對文化的影響〉,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4年。
19.蕭慧玲,〈國民小學社會領域「牡丹社事件」教學之探究:以多元文化教育觀點〉,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20.龔詩鈴,〈以繪本進行低年級多元文化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所碩士論文,2014年。
五、其他
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4.php
2.國民教育社群網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basic.php
3.教育部教育大市集網站
https://market.cloud.edu.tw/resources/web/1658797
4.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http://teach.ymjh.kh.edu.tw/source/his9504/html/animation1.htm
5.教育部教育百科網路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A4%9A%E5%85%83%E6%96%87%E5%8C%96%E6%95%99%E8%82%B2
6.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