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時瑩
HSIEH, SHIH-YING
論文名稱: 由法藏「新十玄」論台灣教育之重建
The Reconstruction of Taiwan's Education According to Fa Tzang's "shin shr shiuan"
指導教授: 林玉体
Lin, Yu-T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1999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法藏「新十玄」教育重建自由科學民主
英文關鍵詞: Fa Tzang's "shin shr shiuan", re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freedom, science, democracy, lov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教育的目的在培養完整且健全的人格,因此強調自我之自主性啟蒙、人與自然環境及人與社會關係之和諧性。由此,教育亦應於此發揮功能才是;不過,隨著社會變遷與科技發達,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卻出現教育功能無法發揮的問題:在自主性啟蒙方面,缺乏學術自由、教學自由、學習自由;個體缺乏批判性思考能力;在人與自然環境關係方面,包括自然生態之破壞、工具理性之宰制;就人與社會關係來說,台灣長期淪為威權統治、教育成為政治之奴僕。諸如此類,皆凸顯出教育在根本上的病態;本研究之所以採取法藏「新十玄」的觀點,主要是因為宗教著重在人生終極意義上提出整全性、根本性的關懷,由法藏「新十玄」中「事事無礙」境界的提出有助於泯除偏執,給予當前的教育實施另外一種思考方式。職此,本研究乃由法藏「新十玄」論教育之重建,主要目的在由教育自主性、人與自然環境關係、人與社會關係等三大問題探討當前的台灣教育;並由法藏「新十玄」衍申出上述三大面向之蘊義,並對此提出重建性的教育主張。茲就蘊義暨教育重建分述結論如下:
在教育自主性之重建上,「新十玄」蘊含破執之自由觀;巨觀方面,強調藉由回歸教育本質、重視鄉土教育、研究台灣教育主體性,鋪陳教育主體性之建立,使師生發揮自覺精神,避免受到意識型態的宰制;微觀方面,述及教師專業自主性之發展,使教師能享有專業自由、參與組織決策、免除外力干預、規畫本身的專業成長;同時,著重學生批判性思考能力之培養,以提昇其自我能力、涵育個人思考模式的合理性。於教育中人與自然環境關係而言,「新十玄」宇宙圓融之科學觀,意在由建立人與自然環境之和諧關係、兼重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重視科學方法與培養科學精神三方面論述教育重建,超越主客二元的世界觀,在知識、科學進步的同時,也能反躬自省人的本質、教育目的之所在,破除片面的認識與了解,獲得真正的解脫與自由。就教育中人與社會關係來說,「新十玄」含蘊有平等與慈悲之宗教觀,強調眾生平等之民主觀與慈悲利他之宗教愛;從而,著重人與社會關係之民主重建,依據每一個體的根性、因緣加以彰顯、提昇;校園民主之奠立,能夠觀照一切,不為成見所礙,深切體認自己的定位;教育愛之發揚,把學生當作目的的存在,誘發受教者向上精進。最後,本研究由法藏「新十玄」的義理引申出自由、科學、民主、愛作為重建教育問題之基石。
關鍵詞:法藏「新十玄」、教育重建、自由、科學、民主、愛。

The goal of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a whole, healthy personality. In other words, education emphasizes autonomous self-enlightenment,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However, as society changes and scientific technology develops,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does not function very well in Taiwan.Problems of autonomous self-enlightenment can be seen on people who lack freedom of studying ,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individual who is poor in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s of the dis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re the destruct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control of instrumental reason.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dis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society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long-time authoritative rule and the diseased education which serves as a slave to policy. All the mentioned subjects show clearly the main, basic shortage and problems in Taiwan's diseased education.
Religion, like education, manages to afford people a whole and basic concern towards the meanings of life. Besides, the spirit of Buddhism has much enlightenment to reconstructing education. Therefore, this thesis applies the concept "Everything Has No Black "in Fa Tzang's "shin shr shiuan"(法藏「新十玄」)to bring a new vision to Taiwan's education.
Firstly, the thesis points out the mentioned three kinds of education problems in Taiwan. Then we try to find the relevant concepts about three kinds in Fa Tzang's "shin shr shiuan" In this way, we suggest proper solutions to reconstruct Taiwan's education. That is,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aiwan's education according to Fa Tzang's "shin shr shiuan" .
As reconstructing the autonomous self-enlightenment is concerned," shin shr shiuan"supplies as the concept of freedom tha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breaking one's insistence. Thus, it is important to focus on the practice of home-town education, to make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lighten themselves, to allows teachers having professional freedom 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shin shr shiuan"'s round-whole scientific concept of cosmos is useful to solve problems of the dis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By establishing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emphasizing both instrumental reason and values reason, and nothing scientific methods and developing scientific spirit, we people can transcend the objective-subjective, universe visi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is therefore possible.
In addition, "shin shr shiuan" holds concepts of equality and compassion. The former can be viewed as the concept of democracy that emphasizes equality among beings, and the later can be viewed as the concept of love that insists on sympathizing and benefiting the other beings.
Finally, according to Fa Tzang's "shin shr shiuan" the thesis concludes that freedom, science, democracy , love made the base of reconstructing education in Taiwan.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0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12 第二章 法藏「新十玄」之意義………………………………………14 第一節 法藏「新十玄」之提出……………………………………14 第二節 法藏「新十玄」之義理……………………………………32 第三節 法藏「新十玄」之進路與終極境界………………………51 第三章 法藏「新十玄」與台灣教育自主性之重建…………………60 第一節 教育自主性的問題-以台灣為例……………………………60 第二節 法藏「新十玄」在教育自主性上之蘊義……………………67 第三節 法藏「新十玄」與台灣教育自主性之重建…………………70 第四章 法藏「新十玄」與台灣教育中人與自然環境關係之重建…84 第一節 人與自然環境關係中的教育問題-以台灣為例…84 第二節 法藏「新十玄」在教育中人與自然環境關係之蘊義…92 第三節 法藏「新十玄」與台灣教育中人與自然環境關係之重建…96 第五章 法藏「新十玄」與台灣教育中人與社會關係之重建………105 第一節 人與社會關係中的教育問題-以台灣為例……105 第二節 法藏「新十玄」在教育中人與社會關係之蘊義……………113 第三節 法藏「新十玄」對台灣教育中人與社會關係之重建..………117 第六章 結論………………………………………………………………128 參考書目…………………………………………………………………135

參 考 書 目
一、 佛典: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五十卷),載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二卷(阿含部下), 頁1-373。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
姚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七卷),載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九卷(華嚴部上),頁 1-62。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
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載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九卷(華嚴部 上),頁395-788。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
龍樹菩薩造,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百卷),載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二五卷(釋 經論部上),頁57-756。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
隋˙杜順說,唐˙智儼撰。華嚴一乘十玄門(一卷),載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五卷(諸 宗部二),頁514-518。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
唐˙法藏述。華嚴經探玄記(二十卷),載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三五卷(經疏部三),頁 107-491。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
唐˙澄觀述。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九十卷),載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三六卷(經 疏部四),頁1-700。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
唐˙澄觀述。大華嚴經略策(一卷),載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三六卷(經疏部四),頁 701-708。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
唐˙法藏撰、宋淨源述。金師子章雲間類解(一卷),載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五卷(諸 宗部二),頁663-666。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
唐˙法藏述。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四卷),載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五卷(諸宗部二) ,頁477-508。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
唐˙法藏集。華嚴經傳記(五卷),載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五一卷(史傳部三),頁 153-172。 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
宋‧閻朝隱撰。《大唐大薦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師之碑》(一卷),載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五0卷(史傳部二),頁280。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
新羅‧崔致遠撰。唐大薦福寺故寺主翻經大德法藏和尚傳(一卷),載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五0卷(史傳部二),頁280-289。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
清‧續法撰。《法界宗五祖略記》(一卷)。載於白馬精舍印經會恭印:新纂大藏卍續藏經,第七七冊(史傳 部),頁619-625。台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二、工具書: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魯實先正補(民74)。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慈怡主編(民84)。佛光大辭典(共八冊)。高雄:佛光出版社。
三、中文部分:
方立天(民80)。法藏。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方立天(民86)。華嚴金師子章。台北:佛光出版社。
方東美(民82)。華嚴宗哲學(上)(下)。台北:黎明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仲堯(民85)。華嚴宗三祖─法藏大師傳。台北:佛光出版社。
印順法師(民81)。學佛三要。台北:正聞出版社。
田養民著,楊白衣譯(民70)。大乘起信論樞要。台北:彌勒出版社。
史明(民77)。台灣人四百年史。台北:自由時代週刊社。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4)。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二期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改會。
李日章(民74)。中國哲學現代觀。高雄:復文出版社。
李世傑(民68)。天台宗要義,載於張曼濤主編,天台學概論,頁45-58。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李筱峰(民87)。蔣介石與二二八事件,載於張炎憲、陳美蓉、楊雅慧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頁 455-469。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沈清松(民72)。科技對文化的影響與中國哲學的展望。哲學與文化,10〈5〉,頁2-20。
沈姍姍(民84)。教師專業與教師權力關係之探討,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與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邁向 二十一世紀的師範教育,頁173-185。台北:師大書苑。
吳汝鈞(民81)。佛教的概念與方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吳清基(民78)。校園民主化的理念與實施,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主法治與教育,頁371-389。台北: 台灣書店。
吳慶年(民84)。莫讓特權蹂躪我國美麗的環境-序《台灣生命的心聲》,載於鄭先祐編,台灣生命的心聲, 頁5-7。台北:前衛出版社。
林玉体(民73)。教育概論。台北:東華書局。
林玉体(民75)。教育價值論。台北:文景出版社。
林玉体(民83)。談開放教育與教育開放。北縣教育雙月刊,2期,頁19-20。
林玉体(民84)。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玉体(民87)。台灣教育與國家定位。台北:師大書苑。
林志忠(民87)。科技素養教育的哲學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侯秋東(民80)。真智慧之門。高雄:佛光出版社。
胡夢鯨(民77)。科層體制理論及其對現代教育的意義。東方雜誌,復刊21(10),頁43-50。
海雲繼夢法師(民87)。心靈方程式。台北:圓明出版社。
殷海光(民70)。思想與方法。台北:大林出版社。
徐南號(民85)。台灣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
黃天中編著(民81)。自由學習。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黃丘隆等譯(民78)。馬克斯‧韋伯。台北:結構群出版社。
黃玉冠(民83)。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黃政傑(民80)。教育理念革新。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政傑(民84)。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5)。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黃俊威(民82)。華嚴「法界緣起觀」的思想探源-以杜順、法藏的法界觀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未出版)。
黃懺華(民73)。佛教各宗大意。台北:文津出版社。
陳孔立主編(民85)。台灣歷史綱要。台北:人間出版社。
陳伯璋(民76)。教育思想與教育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伯璋(民77)。意識型態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沛然(民82)。佛家哲理通析。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奎熹、高強華、張鐸嚴編著(民86)。教育社會學。台北:空中大學。
陳玲蓉(民81)。日據時期神道統治下的台灣宗教政策。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陳迺臣(民86)。教育哲學導論-人文、民主與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Martin Buber著、陳維剛譯(民80)。教育的目的。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陳萬益(民82)。鄉土文學。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莊萬壽(民84)。台灣本土文化之理論建構,載於尤清主編,台北縣教育改革經驗,頁239-258。台北:復文 圖書出版社。
郭為藩(民84)。教育改革的省思。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湯用彤(民72)。隋唐佛教史稿。台北:木鐸出版社。
溫明麗(民84)。自律與現代化關係及其對台灣教育之啟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
溫明麗(民86)。批判性思考教學-哲學之旅。台北:師大書苑。
張秀雄(民82)。民主法治與教育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台灣東華書局。
張曼濤(民68)。思想、宗教、信仰。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張國龍(民83)。連第三世界國家都不如的台灣能源政策,載於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編著,核電夢魘,頁 188-192。台中:晨星出版社。
張博宇主編(民76)。慶祝台灣光復四十週年台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上)。新竹:台灣省新竹社會教育 館。
賈馥茗、楊深坑主編(民82)。教育學方法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馮朝霖、薛化元(民86)。「主體性與教育權」,載於林本炫主編,教育改革的民間觀點,頁69-122。台北: 業強出版社。
Huston Smith著、劉安雲譯(民87)。人的宗教:人類偉大的智慧傳統。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社。
楊中芳(民85)。如何研究中國人。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楊慶豐(民82)。佛學與哲學。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廖明春(民83)。荀子新探。台北:文津出版社。
鄧克銘(民86)。華嚴思想之心與法界。台北:文津出版社。
諸葛陽編著(民78)。生態平衡與自然保護。台北:淑馨出版社。
霍韜晦(民75)。絕對與圓融-佛教思想論集。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羅光(民84)。中國哲學認識論。台北:台灣學生出版社。
黛維尼爾著、楊懿麗譯(民80)。佛教的基本教義。台北:法爾出版社。
釋聖嚴(民82)。佛教入門。台北:東初出版社。
釋睿理(民79)。佛學概論。台北:大雄淨舍。
四、西文部分:
Dewey, J. (196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Y.:Macmillan Publishing Co., Inc.
Douglas Kirp, D.L. and Yudot M.G. (1974).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Law : Cases and Materials, McCutchan, BerKeley, Ca.
Habermas, J. ( 1971). 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Boston:Beacon Press.
Habermas, J. ( 1979). Commun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Society. Boston:Beacon Press.
Habermas, J. ( 1984).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Boston:Beacon Press.
Habermas, Lenhardt & Nicholsen(trans.), (1993). Jus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Cambridge,Mass.:MIT Press.
Hook, S. (1970). Academic Freedom and Academic Anarchy. N.Y.: Cowles Book Company, Inc.
Weber, M. (1958).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Weber, M. Roth G. and Wittich C. ed. (1978). Economy and society,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