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暄評 Wang, Hsuan-Ping |
---|---|
論文名稱: |
教育桌遊「導入教學框架」之發展與實踐——以《議起上奏》、《鏢行天下》為例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Board Games Framework for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A Case Study Using Argumentative and Expository Board Games as Examples |
指導教授: |
陳志洪
Chen, Zhi-Hong |
口試委員: |
陳志洪
Chen, Zhi-Hong 李良一 Li, Liang-Yi 鄭年亨 Cheng, Nien-Heng |
口試日期: | 2023/07/18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資訊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2 |
中文關鍵詞: | 桌遊 、教育桌遊 、教學 、框架 |
英文關鍵詞: | Board Games, Educational Board Games, Teaching, Framework |
研究方法: | 設計研究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120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96 下載:4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108課綱》實施與教育風氣的轉變,越來越多活化教學的方式出現在教育現場,而教育桌遊即是其中之一,相關的研習、教學研究也不勝枚舉。然而許多教師在將桌遊導入教學現場後才發現有許多困境,而目前該研究領域雖有許多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卻未有人提出一個桌遊導入教學框架。
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夠提出一個桌遊「導入教學框架」,以議論文桌遊及說明文桌遊為工具,採用「設計研究法」進行研究,在三年的研究時間內,長時間地滾動修正自己每次桌遊導入教學的教案,並彙整操作過程中的觀察及反思提出最終的框架。
本框架包含「學習」及「遊戲」兩個向度:「學習」向度重視強調「學習重點」與「解構建構」,前者以課綱為指引,強調應當在設計桌遊課程前擬定「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後者則強調「解構卡牌」及「建構整體」,引導學生確實閱讀卡牌內容及建構整體概念。「遊戲」向度則強調「遊戲情境」與「掌握節奏」:前者指出應當建立遊戲情境,但又不能混亂失序,因此以「貼近生活」與「班級經營」為重點;而後者則分為「入門簡單」及「循序漸進」,讓學生可以逐漸進步,達成成就。
透過此一框架的導入及驗證,本人確實感受到自己在桌遊導入教學之課程日益完善,且也察覺學生的進步,故提以此框架供教育界及學術界參考運用。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08 National Curriculum" and the shift in educational cultur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activating teaching methods have emerged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and educational board games are one of them. However, many teachers encounter various challenges when incorporating board games into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and there is currently no existing related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proposed in this research field.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propose a educational board games framework for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using the "design-based research." It involves continuously refining teaching plans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and presenting the final framework based on this process and ntrospection. This framework consists of two dimensions: "Learning" and "Game." The "Learning" dimension emphasizes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while the "Game" dimension emphasizes "game stituations" and "mastery of pac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framework, the researcher has indeed experienced the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involving board game integration into teaching and observed students' progress. Therefore, this framework is presented for reference and application in the educational and academic communities.
丁秀妃(2016)。以「說」帶「寫」之議論文寫作教學行動研究:以八年級國文科為例。
方雪鳳(2023)。桌遊融入特殊生教育輔導之探究。
王昭雯(2023)。桌遊融入英語文法句構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學習成就與動機之影響。
王儷儒(2021)。桌遊融入教學影響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之行動研究。
石鈺惠(2016)。桌上遊戲融入國中英語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投入程度之影響。
朱艷英(1994)。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智勝文化出版社。
江雅芬、陳振明(2018)。玩遊戲學語文:談桌遊融入特殊教育語文教學。雲嘉特教期刊,27,56–68。
吳子平、邱芳芸、陳鈺穎、溫曉君(2011)。桌上遊戲大觀園。Top 945 康軒學習 雜誌,200,1-13。
吳承翰(2011)。桌上遊戲參與型態對人際溝通改善之研究:以臺北地區桌上遊戲專賣店顧客為例。
李賜玲(2011)。團隊遊戲學習與心流經驗對學習成效之探討:以國中數學為例。
周文凱(2017)。【2Plus十週年】扛起「大富翁」老字號他們用原創桌遊再造榮光。
鏡傳媒。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712game_2plus_1/
怪e黑傑克(2013)。童教桌遊研究院【桌遊的歷史演進】。
林品瑜(2023)。中學教師應用桌遊於教學之探究。
金振邦(1995)。文章體裁辭典。麗文文化出版。
侯雅婷(2008)。國語教科書中說明文的篇章結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
姚翔中(2015年6月9號)。淺談桌遊分類。獨家日報。
洪菊吟(2017)。《扮家家遊》:玩桌遊學性平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0期 (2017 / 09 / 30),P124–132。
范丙林(2011)。桌上遊戲應用於環境教育之研究,100年度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發展學校重點特色計劃案成果報告書。
馬行誼(1997)。國小說明文文寫作的教學。國教輔導,36(5),25-33。
張亞倩(2017)。臺灣桌上遊戲推廣策略研究。
張柏威(2021)。創造思考融入桌遊設計課程之行動研究。
張添洲(2000)。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陳介宇(2005)。寓教於樂的桌上遊戲。師友月刊,(458),69-71。
陳介宇(2010)。從現代桌上遊戲的特點探討其運用於兒童學習的可行性。國教新知,57(4),40-45。
陳介宇(2013)。從早期桌上遊戲看臺灣。師友月刊,(547),77-82。
陳正治(2008)。國語文教材教法。五南出版社出版。
陳志洪(2021)。用桌遊實現議論文學習國語文教育電子報
陳容瑋、許育光(2016)。桌遊媒材在家族遊戲治療中的應用初探
陳嘉英(2017)。打造閱讀的鷹架:閱讀力就是未來的競爭力。臺北:五南。
陳曉琪(2020)。桌遊融入高年級之數學學習扶助行動研究
曾彥翰(2007)。說明文章結構在閱讀障礙學生閱讀教學上之應用。國小特殊教育,44,76-84。
曾瑞華(2019)。無插電遊戲時代:臺灣桌上遊戲產業推手的苦與樂。
游舒婷(2018)。桌遊融入數學建模之活動設計與學習成效評估
黃永和(2012)。激發學習活力--遊戲在教學上的應用。教師天地 179,23-28。
黃申(2016)。在東亞桌遊界翱翔的德國天鵝。鏡傳媒。
取自: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612game-swans/
黃凱鈺(2021)。桌上遊戲融入教學對國小資賦優異學生領導才能成效之研究。
黃雅暄(2021)。反應型桌遊對國小五年級生英語學習影響之研究。
黃瑞香(2014)教育桌遊研究。
黃群雅(2022)。中學生幹細胞桌遊教材發展及實施成效之探討。
楊雁云(2019)。桌遊店經營之創新研究。
詹佳宜(2016)。桌遊融入國小英語教學對單字學習成效與動機行為之探討。
詹孟傑(2020)。教育桌遊融入教學之省思。
潘麗珠(2008)。閱讀的策略。商周出版。
蔡藻藻(2009)。國小高年級議論文寫作教學模式之探究:以一個班級的行動研究為基礎。
盧秀琴、林毓哲(2018)。「昆蟲學」師培課程培育國小師資生開發「昆蟲桌遊」教具與設計測驗卷。
盧姝如、朱慶雄、盧昉暄(2013)。數位化桌上遊戲創新學習模式之開發設計:以國小中年級生海洋教育為例。
鍾濟謙、劉旨峰、林芳薪、蔡元隆(2017),三種教學策略下國小學童創造力表現之研究。
羅南峯(2021)。融入桌遊之生涯規劃課程:以某國中技藝專班為例。
譚克平、翁穎哲(2008)。設計研究法簡介及其在教育研究的應用範例。
竇靜蓀(2017)。學習動機(Ischta Lehma原著),親子天下。
蘇嘉琳(2020)。《文心雕龍‧神思》運用於國中寫作教學之研究:以桌遊「妙語說書人」為媒介。
Brown, A. L. (1992). Design experiments: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in creating complex inter-ventions in classroom settings.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2(2), 141–178.
Collins, A. (1992). Toward a design science of education. In E. Scanlon & T. O’Shea (Eds.), New direction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p. 15–22). New York, Berlin: Springer-Verlag.
Gobet, F., de Voogt, A., & Retschitzki, J. (2004). Moves in Mind: The Psychology of Board Games. Hove: Psychology Press.
Johnson, J. E., Ershler, J., & Lawton, J. T. (1982). Intellective correlates of preschoolers' spontaneous play.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106(1), 115–122.
Kelly, A. E. (2003). Theme issue: The role of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2(1), 3–4.
Prensky, M. (2001).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Ch5.
Retrieved from http://www.marcprensky.com/writing/Prensky%20-%20Digital%20Game-Based %20Learning-Ch5.pdf
Smith, T. (2008). Process Writing. Research Starters Education, 1-9.
Treher, E. N. (2011). Learning with board games. The Learning Key Inc.
Williams, J. (2003). Preparing to reach writing (3r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