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釋明悟 VUONG,PHAM VAN |
---|---|
論文名稱: |
越南陳朝慧忠上士禪學思想研究--和儒、道之關涉 |
指導教授: |
陳登武
Chen, Den-W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6 |
中文關鍵詞: | 三教 、慧忠上士 、越南禪宗 、陳朝 、竹林禪派 、禪學 、禪詩 、詩學 、語錄 |
英文關鍵詞: | Three teaching, Tue Trung, Vietnamese Zen, Tran Dynasty, Zhulin Zen School, Zen study, Zen poems (Poems of Meditation), Portics, Od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8 下載:1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慧忠上士(1230-1291),俗名陳嵩,號興寧王,是越南陳朝
(1225-1400)的皇族。除了皇族身分,他也是著名的大禪師,其為
「竹林禪派」創祖陳仁宗(1258-1308)的老師,陳仁宗受到慧忠上士
很大的影響。所以慧忠上士在「竹林禪派」的影響力頗大。而且「竹
林禪派」以唐代禪宗五家之一的臨濟宗為主,提倡佛、儒、道結合,
以老子的「道」、莊子的「逍遙遊」與孔子的「中庸」來宣揚佛法不
離世間法。
本論文以慧忠的禪學思想也吸收了中國禪學的思想,受到六祖
惠能的「佛性論」之影響,特別受到在宋代禪學「十牛圖」、大慧宗
杲禪師的禪法之影響。慧忠上士思想受到佛教、道教、儒教的影響為
主要研究對象。所根據的主要資料是在《陳朝慧忠上士語錄》中,進
一步以探討、考察、綜合、分析、對比等方法找出慧忠上士禪學思想
和儒、道之關涉。慧忠上士的本體論方面即自性空,而對於心的觀念
慧忠認爲心與佛一同也是自性空的。在解脫論方面,從自性空出發,
慧忠上士理解人生生死的問題、解脫在世間的煩濁之方法,即是破執
的方法。慧忠上士禪學思想中也受到道教思想的影響,有關禪學與老
莊的結合有三個方面:和光同塵思想、無所待和隨緣隨俗、說明老莊
思想對慧忠修行法門的影響,造成一位特殊的禪學家。另外,慧忠上
士是佛教徒,不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還受到比較深刻的漢字教育與
儒教影響。所以慧忠上士在生活上表現儒家精神的風格面向,特別是
用處世哲學的精神。慧忠上士在佛、儒教的思想調和過程中,帶給人
們在生活中有一個美好的理想:一邊盡力幫皇帝完成治國安民、立功
救國的任務,然後當任務圓滿時,就回歸休息向心到佛門的安樂。
參考書目
一、古典文獻
(一)中文
(南朝宋)范嘩,《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
(梁)僧祐撰,《出三藏記集》,又稱《僧佑錄》,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五冊No.2145,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
(梁)僧祐撰,《弘明集》,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二冊No.2102,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
(梁)慧皎撰,《高僧傳》,收於大正藏CBETAT50No.2059卷1,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
(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臺北:新文豐,1995。
(唐)道宣,《大唐内典錄》,臺北:新文豐,1995。
(唐)道宣,《讀高僧傳》,臺北:新文豐,1995。
(唐)義淨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收於大藏經。第五十一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
(金),王重陽著,白如祥輯校,《王重陽集》,濟南:齊魯書社,2005。
(宋)普濟、宋刊本作慧明撰,《五燈會元》,臺北:新文豐,1997。
(元)念常撰,《佛祖歷代通載》,收於大藏經。第四十九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
(明)宋濂撰,《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
(明)王世貞撰,《安南傳》,臺北:廣文書局,1969。
(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論語注疏》,北京:北京大學,2000。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孝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2000。
陳鼓應,《老子註釋及評介》,北京:中華書局,1988。
袾宏輯、弘贊註,《沙彌律儀要略增註》卷下,卍新纂續藏經第六十冊No.1118。
德異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No.2008。
道原撰,《景德傳燈錄》卷3,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No.2076。
聖者龍樹造,《大智度論》,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二十五冊No.1509。
《中阿含經》,〈小空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一冊No.26。
(二)越南漢文
(陳)法螺篇,《竹林慧忠上士語錄》,河内:漢喃院圖書館編號A.1923,比丘慧源重刊正和四年1683。
(陳)陳仁宗著,《居塵樂道賦》,河内:漢喃院圖書館編號AB.562,永嚴寺藏板,保大7年1932年刻印。
(陳)陳仁宗著,《得趣林泉成道歌》,河内:漢喃院圖書館編號AB.562。
(陳)釋法螺著,《詠華安賦》,河内:漢喃院圖書館編號AB.562。
(陳)釋慧仁刊定,《禪宗本行》,河内:漢喃院圖書館編號AB.562,阮朝1812年真源慧燈刻印。
(陳)陳朝史官黎文休、黎朝史官吳士蓮等撰修,《大越史記全書》,河内:社會科學出版,1993。
吳士連等撰,陳荊和編校《校合本.大越史記全書》,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中心刊行委員會發行,1984。
(後黎)沙門性廣釋條條重訂,《三祖實錄》,河内:漢喃院圖書館,後黎景興二十六年1765年出版。
(後黎)沙門性廣釋條條,《越國安子山竹林諸祖聖燈錄》,河内:漢喃院圖書館A.2767,黎朝永盛十一年1715出版。
阮朝國史館,《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卷1,河內:教育出版社,1998.
福田和尚,《禪苑傳燈錄》,漢喃研究院,VHV.9.
二、近人著作
(一)中,日、法文著作
1、專書
王文顏著,《佛典重譯經研究與考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方東美,《中國大乘佛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6。
印順,《淨土與禪》,臺北,正聞出版社,1978。
印順,《空之探究》,臺北:正聞出版社,1992。
侯傳文著,《佛經的文學性解讀》,臺北:慧明文化出版社,2002。
星雲大師,《禪學與淨土》,臺北:香海文化出版,2006。
高明士主編,《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儒學思想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03。
高明士主編,《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政治法制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03。
高明士,〈從東亞漢字文化圈的形成論今日因應之道〉,《東亞傳統教育與法文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
道瑞良秀,《佛教與儒家倫理》,臺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88年。
張曼濤主編、釋聖嚴,〈東南亞佛教研究〉,《現代佛教學術叢刊》,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
張恩富著,《道家簡史》,北京:華齡出版社,2005。
野上俊靜等著、釋聖嚴譯,《中國佛教史概説》,臺北市:臺灣商務,1993。
陳登武,《從人間世到幽冥界-唐代的法制、社會與國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7。
陳登武,《地獄、法制。人間秩序-中古中國宗教、社會與國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9。
陳慶浩、鄭阿財等編,《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二輯,臺灣學生書局,1992。
傳佩榮,《解讀莊子》,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社,2002。
傳佩榮,《究竟真實》,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2006。
蔣義斌,《宋代儒釋調和論及排佛論之演進──王安石之融通儒釋及程朱學派之排佛反王》,臺北:商務,1997。
謝冰瑩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臺北市:三民出版社,1999。
劉大杰著,《中國文學發展史》(中),臺北:華正出版社,2004。
錢發平著,《儒家簡史》,北京:華齡出版社,2005。
Jean Filliozal,《阿育王與佛教發展史》,西貢:外文出版公司,1959。(Jean Filliozal <Presence du Bouddhisme,Asoka et L’Expansion Bouddhique>, Sai Gon, nam 1959。)
Larousse,《全球地域之地圖》,(巴黎:Edition,1972年)。
D.T.Suzuki、竹天越譯,《禪論》,胡志明市:綜合出版社,2006。
2、論文
王鼎興,〈牛頭法融禪學思想研究〉,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阮氏釵,〈從原始佛教的因果業報到六道輪回的成立〉,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阮福德,〈中國惠能與越南竹林派禪學思想與修習方法之比較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
阮氏垂玲,〈越南竹林禪派初祖陳欽(仁宗)之禪學思想研究〉,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阮氏荷安,〈越南陳朝慧忠上士之禪學思想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阮福心,〈越南陳朝佛教《入世精神》之思想研究〉,桃園:私立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武春白楊,〈越南陳朝慧忠上士的詩文及其思想〉,南頭: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係碩士論文,2012。
黎玉山,〈越南陳朝竹林禪派之研究〉,桃園:佛光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6。
釋明光,〈太虛大師的唯識思想初探〉,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釋有晃,〈元代中鋒明本之研究〉,臺北:佛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釋圓雅,〈越南陳仁宗與竹林禪派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釋行心,〈中國臨濟禪系在越南的傳承與流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釋廣林撰,〈越南陳朝竹林禪派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7。
釋行願,〈中國禪學的流衍--越南竹林大士(陳仁宗)的禪學思想研究〉桃園: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釋明正,〈越南阮代《發話國語經》漢喃字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
3、期刊論文
王開府,〈活在當下----惠能的圓頓禪法〉,《師大校刊》第 323期,2001年12月,頁40-48。
古正美,〈梁武帝的彌勒佛王形象〉,《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2輯,2006年,頁28-47。
李則芬,〈菩薩皇帝梁武蕭衍〉,《東方雜誌》第19卷第6期,1985年,頁26-33。
李曉虹,〈從「三教同源」看梁武帝之政治理念〉,《普們學報》第42期,2007年11月,頁33-47。
李開濟,〈「牧牛禪」的省思〉,《哲學與文化》第414期,2008年11月,頁43-56。
妙日法師,〈道安格義佛教思想述評〉,《普門學報 》,第5期,2001年9月,頁163-193。
周大興,〈即色與遊玄——支遁佛教玄學的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4期,2004年3月,頁183-215。
周伯戡,〈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的理論基礎〉,《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第九期,1982年,頁67-92。
林富士,〈略論早期道教與房中術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2本第2分,2001年,頁233-300。
林湘華,〈形神論爭與南朝思想-從「神」的三種涵義看南朝的思想課題〉,《鵝湖學誌》第二十六期,2001年6月,頁159-193。
紀志昌,〈名教與佛教——東晉沙門敬王論議中的「儒」「佛」交涉思維研究〉,《漢學研究》第26卷第2期,2008年6月,頁1-34。
吳汝鈞 ,〈十牛圖頌所展示的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中華佛學學報》第4期,1991年7月,頁313-340。
洪修平,〈儒佛道三教關係與中國佛教的發展〉,《宗教大同》第2期,2003年12月,頁29-53。
洪順隆,〈梁武帝作品中的「儒佛會通」論〉,《國立編譯館館刊》28卷1期,1999年6月,頁79-104。
曹仕邦,〈李、陳、黎三朝的越南佛教與政治〉,《新亞學報》第10卷1期,1973年7月,頁337-428。
曹仕邦,〈談自己涉足越南佛教史的曲折過程〉,《海潮音》第9卷3期,2012年12月,頁9-14。
許文堂,〈當代越南佛教的政治參與〉,《臺灣東南亞學刊》第9卷2期,2012年10月,頁57-107。
陳文,〈試論明朝在交阯郡的文教政策及其影響〉,《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2期,2008年,頁30~39。
康樂,〈沙門不敬王者論——「不為不恭敬人說法戒」及相關諸問題〉,《新史學》第7卷第3期,1996年9月,頁1-48。
夏金華,〈論説一切有部「實有」觀念對慧遠思想的影響〉,《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39卷1期,2007年1月,頁49-54。
聶士全,〈佛教釋經家對儒道思想的簡別〉,《宗教學研究》第6期,2006年6月,頁188-191。
魏月萍,〈三教交涉的詮釋法則難題--評徐聖心著,《青天無處不同霞—明末清初三教會通管窺》(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0年)〉,《東吳哲學學報》第25期,2012年2月,頁111-122。
劉學智,〈簡論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的地位和作用〉,《哲學與文化》29卷6期,2002年6月,頁552-561。
劉梁劍,〈《逍遙遊》向郭義與支遁義勘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42卷第3期,2010年5月,頁26-34。
(二)越南人著作
1、專書
丁嘉慶主編Đinh Gia Khánh,《越南文學總集Tổng tập văn học Việt Nam 》,河内:文學出版社,1998.
阮惠芝Nguyễn Huệ Chi,《李陳詩文 Thơ Văn Lý Trần》卷二,河内: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阮刻院Nguyễn Khắc Viện,<越南佛教史>,《越南長史Trường sử Việt Nam》,河内:世界出版社,2004。
阮郎(即一行禪師)Nguyễn Lang ( Thích nhất Hạnh):《越南佛教史論Việt Nam Phật giáo sử luận》,三集,河内:文學出版社,1979。
阮才書著Nguyễn Tài Thư,《越南歷史思想問題探討Bàn về vấn đề Lịch sử Tư tưởng Việt Nam 》,河内:哲學雜誌第四期,1984。
阮燈熟著Nguyễn Đăng Thục,《越南思想史Lịch Sử Tư Tưởng Viêt Nam》,胡志明市:胡志明出版社,1992。
阮潘光著Nguyễn Phan Quang,《越南歷史從起源至1884年Lịch sử Việt Nam Từ khởi Nguyên đến năm 1884 》,胡志明市:胡志明出版社,2000。
阮雄厚著Nguyễn Hùng Hậu,《越南竹林禪學思想略考Lược thảo Tư tưởng Thiền Trúc lâm Việt Nam 》,河内:國家科學社會人文大學出版,1997。
阮雄厚著Nguyễn Hùng Hậu,《越南佛教哲學大綱Đại cương Triết học Phật giáo Việt Nam 》,河内:國家科學社會人文大學出版,2000。
阮文快撰Nguyễn văn Khoái,《李陳文詩教程Giáo trình Văn Thơ Lý Trần》,河内:河内國家大學出版社,1999。
阮范雄Nguyễn Phạm Hùng,《禪詩的歷史議題與藝術思想Tư tưởng nghệ thuật và lịch sử Thơ Thiền》,河內:國家大學出版社,1998年.
阮氏芳之Nguyễn thị Phương Chi,《陳朝社會經濟Kinh tế xã hội thời Trần》,河内:教育出版社,2009.
阮維馨著Nguyễn Duy Hinh,《越南佛教思想Tư tưởng Phật giáo Việt nam》,河內:文學出版社,1999。
阮唯馨Nguyễn Duy Hinh ,《慧忠,人士-上士-詩人Tuệ Trung Nhân sĩ- Thượng sĩ- Thi sĩ》,河内: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何文書主編Hà văn Thư,《越南歷史年表綱要Niên biểu Cương yếu Lịch sử Việt Nam》,河内:文化通訊出版社,2004。
杜德曉著Đỗ Đức Hiểu,《文學詞典Từ điển Văn học》,河内:世界出版社,2004。
吳畢素Ngô Tất Tố 《李代文學 Văn học thời Lý》,河内;梅嶺出版社,1942.
馮友蘭Phùng hữu Lan,黎明英譯Lê minh Anh dịch,《中國哲學歷史 Lịch sử triết học Trung Quốc》第二集,河内: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高輝注譯、陶維英校訂Cao Huy Chú dịch- Đào duy Anh hiệu đính, 《大越史記全書Đại việt sử ký Toàn thư》,河内: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張友敻主編Trương hữu Quýnh,《越南歷史大綱Đại cương Lịch sử Việt Nam》,河内:教育出版社,2004。
張文鐘Trương văn Chung,《陳代竹林禪派之哲學思想Tư tưởn Triết học của thiền phái Trúc lâm thời Trần》,河內:國家政治出版社,1998年.
陶維英Đào Duy Anh ,《越南文化史大綱Việt Nam văn hóa sử cương》,胡志明:胡志明市出版社,1992。
鄧雄Đặng Hùng,《龍興-陳朝的發展之地Long Hưng đất phát nghiệp thời Trần》,河内:通訊文化出版社,2010.
陳重金著Trần Trọng Kim,《越南史率略Việt Nam Sử Lược》,胡志明市:教育部出版社,1971。
裴德浄著Bùi Đức Tịnh,《越南文學略考Lược khảo văn học Việt Nam》,胡志明市:文藝出版社,2005。
楊廣含著Dương quảng Hàm, 《越南文學史要Việt Nam văn học sử yếu》,河内:青年出版社,2005。
黎測 Lê Trắc,越南翻譯史料委員,《安南志略An Nam chí Lược》,順化:順化大學院,1961。
黎孟闥Lê Mạnh Thát,《禪苑集英研究Nghiên cứu Thiền Uyển Tập Anh》,胡志明市:胡志明市出版社,1999。
黎孟闥Lê Mạnh Thát,《越南佛教史Lịch Sử Phật giáo Việt Nam》,胡志明市:胡志明市出版社,2001
釋德業著Thích Đức Nghiệp,《越南佛教Phật giáo Việt Nam》,胡志明市:胡志明佛教會出版,1995。
釋德潤著Thích Đức Nhuận,《越南與佛教史Việt Nam Phật giáo sử 》,河內:越南哲學院出版社,1996。
釋密體Thích Mật Thể,《越南佛教史略Việt Nam Phật giáo Sử Lược》,河内:宗教出版社,2004。
釋清慈Thích Thanh Từ,《越南禪師Thiền Sư Việt Nam》,胡志明市:胡志明市佛教會出版,1992年。
釋清慈 Thích thanh Từ,《慧忠上士語錄講解 Tuệ Trung Thượng sĩ ngữ lục giảng giải》,胡志明:常照禪院出版社,1996年。
社會科學院、漢喃研究中心,《慧忠上士與越南禪宗Tuệ Trung Thượng Sĩ với Thiền tông Việt nam》,峴港:峴港出版社,2000年。
2、論文
阮氏清鐘,〈慧忠上士詩歌之研究〉,河内:河内師範大學語文系碩士論文,2003。
阮氏芳之,〈陳朝的田莊,采邑〉,河内:歷史研究院,博士論文,1995。
阮氏玄莊,〈民族歷史中的慧忠上士〉,河内: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士論文,2012。
吳德壽,〈漢喃文獻的諱字之研究〉,河内: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碩士論文,1995.
武氏海燕,〈慧忠上士文學創作中的宗教要素與審美要素之關係〉,河内:人文與科學社會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陳氏秋賢,〈慧忠上士在越南禪詩中的地位〉,胡志明市:師範大學語文系碩士論文,2009。
釋明正,〈越南河内地區佛經用本刻版現存作品之研究〉,河内:佛學院畢業論文,2002。
3、期刊論文
阮德面,〈慧忠上士禪學中的打破觀點〉,《宗教研究雜誌》第76期,2009年10月,頁30-36。
阮長生,〈慧忠上士思想中的禪學與老莊思想之結合〉,收網址:http://nguyentruongsinh.wordpress.com/2012/09/10/ket-hop-tu-tuong-thien-lao-trang-trong-tu-tuong-tue-trung-thuong-si/。(2013/11/16)
阮公理,〈李陳佛教文學中的儒、佛、道教思想融合精神〉,《漢喃雜誌》第二期,2002年,頁3-11。
阮公理,〈越南儒學的思考〉,《漢喃雜誌》第5期,2013年11月,頁3-13。
阮金山,〈陳仁宗的入世禪學精神之原始哲學〉,《匡越雜誌》第六期,2009年4月,頁40-47。
阮才書,〈陳仁宗佛教思想中的入世傾向〉,《宗教研雜誌》第77期,2009年11月,頁13-21。
阮雄厚,〈越南佛教的特徵〉,《宗教研雜誌》第10期,2001年4月,頁40-45。
阮才書,〈三教同源是東亞國家中的思想現象〉,《漢喃雜誌》第3期,1999年,頁11-17。
阮惠芝,〈陳嵩,李陳禪詩的奇特面孔〉,《文學雜誌》,第4期(1977年),頁127。
梅清海,〈中國的三教同源〉,《宗教研雜誌》第75期,2009年9月,頁45-67。
高自清,〈儒教與越南歷史〉,《漢喃雜誌》第1期,2005年,頁27-32。
藩登日,〈十三世紀竹林禪宗與大越文化對國家保護的事業〉,《宗教研雜誌》第10期,2001年4月,頁45-50。
(三)其他
《CBETA電子佛典集成》,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09年。
《大藏經》,第五十五冊(目部全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年。
《佛光大辭典》,(索引、上中下),慈怡主編,高雄縣:佛光出版社,1988年。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主編,臺北:天華出版社,1986年。教育詞典教育部國語辭典,http://www.spps.tp.edu.tw/dict.htm。